中原商戰

中原商戰

中原商戰是商業變革的“絕唱”,“中原商戰”,已然成為中國商業流通領域變革、乃至整個改革開放中的經典一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原商戰
  • 外文名:無
  • 面積:1.2萬平方米
  • 學科:經濟學
  • 位置:鄭州
發展過程,衝擊波,新貴崛起,遺產,

發展過程

直到今天,一些經歷過的人只要一站在鄭州市二七廣場上,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10餘年前名震全國的“中原商戰”。
“那是一個產生商業英雄和新思維、新模式的時代。‘中原商戰’作為中國現代商業發展的奠基石,打破了傳統的計畫經濟體制和壟斷,對舊的商業經營理念產生了衝擊。它讓人們認識到,創造生活一定會帶來美好前途。”這場商戰的見證者,鄭州市商務局副局長閻鐵成說。

衝擊波

鄭州二七廣場,一方承載著革命歷史與商業傳統的方寸之地,上個世紀80年代,這裡一直是華聯、人民、德化等四家大型國有商場的天下,彼此各守“一畝三分地”,相安無事。
但一切都在1989年5月6日這一天改變了。是日,營業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亞細亞商場在經過幾十萬元廣告(相當於當時鄭州其他商場全年廣告費之和)的“狂轟濫炸”後,閃亮登場。開業當天,鄭州市萬人空巷,顧客如潮而至。商場保衛人員為避免發生意外,只能分批往裡放人。下午6點,營業大廳被迫提前關閉時,90%以上貨物竟已售出。
“每個顧客都像瘋了一樣。”鄭州市民胡軍凱回憶起當年情形,依然滿臉激動,“在亞細亞開業之前,鄭州乃至全國的商場都是一潭死水。我無法相信逛商場還可以是這個樣子。”
那段時間,作為我國最早的股份制商業企業,亞細亞商場以靈活的機制、“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和出奇制勝的公關行銷術,在中國商業企業中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第一”:第一個設立迎賓小姐、電梯小姐;第一個設立琴台;第一個創立自己的儀仗隊;第一個升國旗;第一個在中央電視台做廣告,“中原之行哪裡去——鄭州亞細亞”,這句廣告詞至今還有很多人能順口說出……而有關數據顯示,亞細亞商場開業僅7個月就實現銷售額9000萬元,1990年達1.86億元,實現利稅1315萬元,一年就跨入全國50家大型百貨商場行列。到1995年,其銷售額一直呈增長趨勢,當年達4.71億元。
亞細亞成了河南最富魅力的地方。幾年間,來自全國近200個城市的黨政領導、商界人士紛紛趕來取經,黨和國家領導人李鵬、朱鎔基、李嵐清等也蒞臨視察,給予極高評價,正如當時一家國內報紙所說的那樣:恐怕沒有一家大的新聞單位不在評說“亞細亞”,也沒有一家夠檔次的國內商場不在琢磨“亞細亞現象”。
1991年,中央電視台播出6集電視專題片《商戰》,“亞細亞現象”舉國關注。
沒有束縛的“孤兒”
1993年底,中國著名報告文學作家盧躍剛慕名來到鄭州,求解“中原商戰”之謎:“一個商品經濟相對落後,40多年來以生產糧食為主的省份,怎么蘊藏著如此巨大的能量?”他把目光盯在了王遂舟等人身上。
王遂舟是軍人出身。1988年的一天,時任商城大廈(籌建中)副總經理的王找到亞細亞股東單位的一位負責人,毛遂自薦要當亞細亞商場的總經理。任命書很快下來,王拿到了企業的經營決策權、用人權和財權。
當時亞細亞面臨的境況是:市場蕭條,消費空前低落;商場造價4255萬,絕大部分是銀行貸款,償還壓力很大;其他大型商場的競爭。但王卻認為亞細亞的劣勢恰恰是它的優勢:沒有國有“管家”,產權關係簡潔單純,這個“孤兒”可以放手搞經營;1300多名員工平均年齡不超過24歲,沒有舊體制下的陳規陋習,敢於創新,亞細亞能夠在經營管理上樹立一系列符合商品經濟特點的新觀念、新模式。
“那時候,我們樹立了三條基本思想:為河南人爭氣,為年輕人爭氣,為集體企業爭氣;經營上貫徹了市場觀念、‘顧客至上’觀念、大服務觀念、競爭觀念和公關廣告觀念,構造優美的購物環境,賣什麼不吆喝什麼;用人上講求‘重人品、輕關係’,‘重才能、輕資歷’,‘重專業、輕平庸’,‘無情的管理、有情的領導’,這些,都和其他國有商業企業的大鍋飯體制、僵化的經營方式不同。”
明爭暗鬥六“巨頭”
要發展,必然要產生競爭。1989年9月1日,新建成的商城大廈試營業第一天,已開張4個月的亞細亞就有針對性地發動了進攻:商城大廈低調地開門納客,不料想對面的亞細亞又是時裝表演,又是奏樂放炮,擁進去的人摩肩接踵,風頭蓋過了商城。到了第二年9月1日,同樣是華聯商廈開業,斜對面的亞細亞掛出了兩塊條幅,“熱烈祝賀華聯商廈隆重開業”,“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展宏圖”,而且,由王遂舟親自帶隊,亞細亞人將一塊致賀匾額送到了華聯商廈大廳,人們說,亞細亞此舉體現出“寬胸懷、高姿態”。
亞細亞的公關行為引得世人議論紛紛。其間,幾大商場互派人員到對方暗抄商品底價、互挖人才、競拼有獎促銷,一時之間鬧得烽火連天。惡戰升至高潮,1990年前後,鄭州商界的“五巨頭”華聯商廈、鄭州百貨大樓、商業大廈、商城大廈、紫荊山百貨大樓聯名成立“鄭州市大型國營商業零售業總經理聯誼會”,並在相關函件中不點名指責亞細亞“違反商業道德,擾亂市場秩序,損害商業信譽,在經營中搞不正之風,造成不良影響”。它們警告各成員單位和各供貨單位不要與“這樣的單位發生業務來往”,並決定五大商場定期舉行價格協調會。
另外,據有關人士介紹,北京、上海等地亞細亞下屬商場都曾遭遇本土員工罷工,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地人皇城根意識或優越感較強,“看不起河南人,不願給河南人打工”,文化融合、理念溝通較難。
不過,決心做中國“八佰伴”的亞細亞,其目光早已延伸到河南省以外,擴張的步伐越來越快。在競爭的價值取向上,則由盲動變為理性,由混亂變為規範——正如王遂舟所說的,引入“商業文化”,開展公關活動,不再注重低層次的價格戰。
事實證明,這樣做讓亞細亞迅速拉開了與其他商場的距離。而商戰漸酣,人們對“中原商戰”的評價也趨於全面、深入:
“‘中原商戰’的實質是兩種體制之戰。”——著名經濟學家蕭灼基語。
“國營主渠道的五個大商場,是五個戴著腳鐐跳舞的巨人。他們只是在有限空間裡的歌者舞者,達到目前水平,已經是超常發揮了。”——盧躍剛《春天裡的神話》。
“‘中原商戰’是河南人的今天與河南人的昨天打,是河南人的明天與河南人的今天打。”——原亞細亞公關顧問王力語。
“發展商品經濟要有商品意識,還要有文化意識,兩者同樣重要。”——原國家商業部部長鬍平語。

新貴崛起

“中原商戰”的黃金期持續了不到10年的時間。1997年3月,王遂舟抱病出走,8月,300多家供貨廠家代表圍堵亞細亞商場大門,要求清償貨款。這家曾獨領商戰風騷的商場,終於爆發全面危機,迅速走向沒落。早已被“中原商戰”拖得精疲力竭的鄭州五大商場,彼此之間的聯盟、競爭也漸趨淡化,鄭州商業競爭的重心開始由二七廣場外移。
“我當年畢業選擇去亞細亞,主要是衝著它為年輕人提供了施展抱負的空間,能夠唯才是用。”鄭州市二七區馬寨鎮幹部孔培榮,當年曾在北京仟村百貨工作過,她對那個“激情年代”依然懷念,“儘管後來亞細亞的嚴酷現實擊碎了我們的夢想,但我們依然無怨無悔”。
按照業內共識,輝煌一時的亞細亞最終走向衰落,是盲目擴張惹的禍。亞細亞集團成立後不久,便提出打造“中國零售連鎖帝國”的宏偉目標,先後在省內的南陽、安陽、濮陽、漯河、開封、許昌等城市開設了6家亞細亞商廈,在天津、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大中城市開設了9家仟村百貨。
然而令他們始料未及的是,戰線拉得長,經營管理和人才輸出就跟不上,幾乎所有的連鎖分店開業之初便陷入了虧損的困境,省內幾個店每月虧損超過百萬元,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每月虧損上千萬元。至2001年9月亞細亞宣告破產時,對外債務總額達15.8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713%。在短短的幾年內,亞細亞以4000萬元的自有資本進行了一場投資將近20億元的瘋狂擴張,如此沉重的債務包袱放在誰身上也承受不起。
也有業內專家指出,上個世紀90年代初,國內百貨行業出現了一個蓬勃發展的高潮,亞細亞在這種背景下迅速崛起並不特別出人意料,但到了90年代中後期,全國各地的百貨商場已呈現飽和狀態,而層出不窮的專賣店、連鎖店等新業態又對其造成日益猛烈的衝擊。在這種情況下,亞細亞等商場沒有及時對自身經營業態進行調整。
閻鐵成將其中原因歸納得更為具體:一是當時的巨觀經濟環境出現了重大變化,國內零售市場逐漸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市場利潤越來越薄;二是當時市內各大商場都忙於擴張蓋樓,而沒有像外地許多商業企業那樣爭相改制上市,錯過了大好的發展機遇不說,還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包袱;三是政府關於商業流通體制改革的配套政策相對滯後,致使企業在改革過程中經常面臨無路可走的尷尬。
這,也許是“中原商戰”的時代悲劇。而就個人而言,大權獨攬、頭腦膨脹、任人唯親、疏於管理、失去監督,沒有及時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這是王遂舟在事業高峰期“所犯下的致命錯誤”。相較於其他商場四平八穩的國有管理體制而言,王遂舟和亞細亞,從一開始就滑入了“高風險”的漩渦。
從1998年開始,鄭州開始進入一個相對平庸的商業競爭時期,“二七商圈”鮮有震動全國的事件發生。而隨著亞細亞商標的拍賣、樓層的出租,隨著商城大廈、商業大廈等商場的改制,以及金博大、丹尼斯等商業新貴的興起,“中原商戰”漸漸融化為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基因。今天,它已經成為中國MBA課堂上的典型案例。
請繼續關注“改革開放30年:那些人,那些事”之十一,我們將向您講述我國國有企業的首位“洋廠長”、德國專家威爾納·格里希領導武漢柴油機廠改革創新的故事。

遺產

採訪“中原商戰”,其實是在打撈國人沉甸甸的歷史記憶。上個世紀80年代末,隨著社會商品日漸豐富,國人消費意識的覺醒,他們由衷地熱捧亞細亞,是它引發了“中原商戰”。在這場商戰中,中國的消費者第一次感受到人性化服務和文化創新,第一次認識到自己是“上帝”。
“中原商戰”為中國的商業流通乃至各個競爭領域留下了豐厚的遺產。時至今日,鄭州商界(商場、酒店、餐飲、物流乃至金融等領域)在硬體設施建設、服務水平、經營管理理念等方面都不遜於沿海發達城市,有的甚至繼續在國內保持領先,這都與“中原商戰”及其綿延不息的精神傳承有關。
上世紀90年代鄭州市二七廣場一景。這裡是“中原商戰”的主戰場。右圖右側為亞細亞商場,左圖左側為華聯商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