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鹽城市委黨校
- 教職工:85人
- 老師:40人
- 性質:政府機構
機構簡介,歷史沿革,
機構簡介
我校擁有一支熱愛黨的幹部教育事業,素質優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的工作人員隊伍。現有教職工85人,其中專職教師40人。專職教師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13人,江蘇省“333”新世紀學科帶頭人1人,鹽城市“111”學科帶頭人2人。
歷史沿革
中共鹽城市委黨校始創於1941年7月,至今已有六十年歷史。
1940年10月,八路軍南下部隊和新四軍北上部隊在鹽城地區境內的白駒獅子口勝利會師,開闢了蘇北抗日根據地。1941年1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鹽城重建。同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成立華中局,駐鹽城辦公。從此,鹽城成為華中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1941年7月上旬,中共鹽阜區委首期黨員訓練班在鹽城倉頭開辦,曹荻秋同志作動員報告。當時區委領導同志口頭上稱黨訓班為黨校,這就是今天鹽城市委黨校的前身。由於戰爭環境極苦、轉移流動極頻,鹽阜區委黨校校址多次動遷,校名也曾先後改稱中共蘇北十一地委黨校、中共五地委黨校、鹽阜幹校,直至1949年9月才最後定名為中共鹽城地委黨校。
新中國成立後,中共鹽城地委黨校校址又幾經變動,先後在鹽城的西徐莊、市區環城東路10號、北門閘原水得局大院、市人民中路83號、射陽縣新洋鄉、市區人民中路39號;黨校三次停辦(1957年、1966年、1974年),三次恢復(1959年、1972年、1977年)。1983年,中共鹽城市委成立,實行市管縣的領導體制,中共鹽城地委黨校也隨之改名為中共鹽城市委黨校。
從1941年7月至今,中共鹽城市委黨校經歷了六十年的光輝征程。60年來中共鹽城市委黨校始終遵循黨的指示,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為黨的幹部教育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校事業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時期。1983年2月後,隨著全國第二次黨校工作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黨校的正規化建設得到了加強。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的發表,次年我校“一校兩院”(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辦學格局的形成,黨校駛入發展的快車道。廣大教職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師資隊伍得到充實,教學科研成績顯著,校園校貌明顯改觀,比較好地發揮了“一個主渠道”、“三個陣地”和“一個熔爐”的作用。黨校校園現有面積4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40000多平方米,建有教學樓、學員樓、學苑賓館、辦公樓、職工宿舍樓、大小餐廳、健身房等,八層7000平方米的綜合主樓已動工興建;校園網、圖書館區域網路、衛星遠程教學網和多媒體教室都已建成。全校現有教職工近百人,專兼職教學人員4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4人、講師10人、助教16人,有省市級專家2人,學科帶頭人2人。省市優秀教師、市勞動模範、省級優秀教學管理者、省級優秀教學獎獲得者共18人。據不完全統計,全校共發表論文、調查報告近千篇,出版專著、編著、教材近百部,獲省市級社科優秀組織獎。各類教學班次共培養學員近十萬人次,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學員已走上重要領導崗位或成為各條戰線上的骨幹。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