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阿壩州委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建設文化強州的意見》是中共阿壩州委員會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阿壩州委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建設文化強州的意見
- 發布單位:中共阿壩州委員會
中共阿壩州委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建設文化強州的意見
阿委發〔2011〕14號
(2011年12月3日中國共產黨阿壩州第九屆委員會第十四次全體會議通過)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委九屆九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的決定》,州委九屆十四次全會全面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全州文化改革發展的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建設與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相適應的文化強州進行了部署。
一、充分認識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重大意義,努力建設與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相適應的文化強州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當今時代,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實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阿壩文化軟實力、提升阿壩文化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關係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關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阿壩州加快推進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既需要強大的經濟力量,又需要強大的文化力量。
近年來,州委、州政府始終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堅持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同發展,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新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各項事業向前發展。在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的偉大曆程中,大力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有效凝聚了加快建設“一強一地兩區”奮鬥目標的強大力量;湧現和推出一大批在全國、全省產生重要影響的先進典型、道德模範和英雄少年,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開展感恩教育主題活動,培育形成了濃郁的“感恩奮進”文化;藉助災後恢復重建和牧民定居行動計畫,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基本形成;大力推進文化與旅遊相融互動,帶動第三產業興起,拓寬文化富民增收門路,文化產業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強;打造藏羌文化特色品牌,大力推動文化“走出去”,阿壩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大幅提升。
同時,還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州現階段文化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民眾快速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完全適應。主要表現在:境外敵對勢力思想文化滲透加劇,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任務更加艱巨,鞏固和壯大意識形態領域思想文化主流的責任更加重大;全社會文化自覺還不高,對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引領作用認識還不到位;文化自信還不足,對我州豐富的文化資源認識還不充分、開發利用還不夠,文化挖掘和走向市場的工作尚需加大力度;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人生觀、價值觀扭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更為緊迫;輿論引導能力有待提高,網路建設和管理亟待加強和改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還存在薄弱環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還不健全;文化產品供給與巨大文化需求還不匹配,展現藏羌風格和民族團結進步的精品力作還不多;文化創新能力還不強,文化與科技、旅遊、經濟深度融合還不夠;文化產業規模小、實力弱,有影響的文化企業尤其缺乏,文化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還不高;社會資本投入文化建設積極性還不高。為此,必須進一步樹立大局意識和憂患意識,增強政治責任感和工作緊迫感。
當前,我州正處於推進跨越發展的最佳黃金期和極端關鍵期,全州經濟快速復甦,全面振興、整體實力不斷攀升,文化建設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要順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文化發展新趨向、全州各族民眾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充分利用災區發展振興和牧區民生工程的新舞台,瞄準建設四川經濟西進的橋頭堡、民族地區新的增長極和新型經濟發展示範區的新定位,緊緊抓住西部地區全面開發開放、中央和省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新契機,加快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努力實現阿壩文化新跨越,再創阿壩文化新輝煌。
到2020年,我州文化改革發展的奮鬥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各族民眾思想道德素質明顯提高,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大力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進一步堅定;滿足人民民眾多樣化精神需求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體現阿壩氣派、藏羌風格的精品力作不斷湧現;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文化產業成為我州支柱性產業;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基本形成;阿壩文化“走出去”見到明顯成效,文化形象大幅提升;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文化人才隊伍基本建立,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不斷增強文化促進社會團結進步的凝聚力、文化深入基層和民眾的服務力、文化產業發展的競爭力、文化繁榮發展的創新力、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力,使我州在藏區成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排頭兵和藏羌文化“走出去”的生力軍,建成與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相適應的文化強州。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委九屆九次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文化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注重社會效益為首要追求,以滿足人民民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並重,堅持加大投入與體制改革並重,堅持發展繁榮與加強管理並重,大力實施文化加快發展、文化創新發展、文化融合發展、文化特色發展、文化精品發展等六大戰略,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大州的潛力和優勢,著力打造具有阿壩特色的文化品牌和產品,切實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切實提升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切實提升阿壩文化整體形象和實力。
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凝聚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精神力量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努力構築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思想基礎。
(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黨員、教育民眾,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社會風尚,弘揚傳統美德,深入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堅定共同理想。加強反腐倡廉和法制宣傳教育,推進具有濃厚歷史文化底蘊和鮮明時代特徵的廉政文化建設,以優良的黨風、政風帶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堅持法制建設和道德建設相統一,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倡導誠實守信為榮的社會正氣。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深化“九環線千里文明走廊”創建活動,打造環境優美、秩序井然、服務優質、民風淳樸、社會和諧的“文明走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完善學校德育體系,推動形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靈魂的校園文化。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路,加強未成年人心理輔導站、青少年活動中心建設。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移風易俗、抵制封建迷信。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理性平和、和諧包容的社會心態。
(二)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和培育“感恩奮進”文化
繼續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把重建後的地震災區建設成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的基地和展示中國發展模式、發展道路勃勃生機的視窗。把“三基地一視窗”納入阿壩紅色旅遊線路,發揮展示功能和教育作用。堅持懸掛國旗,以作為牧區民眾反對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的鮮明昭示,作為災區民眾銘記黨恩豪邁奮進的真情表達,增強祖國認同感。大力開展“感恩奮進”主題教育活動,傳唱感恩歌曲,把“感恩奮進”內化為全州民眾的文化自覺,轉化為推動阿壩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行動。
(三)培育塑造新時期阿壩人文精神和文化形象
深入挖掘藏羌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大熊貓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具有比較優勢的文化資源,凸現文化獨特魅力,豐富文化展示體系,加快形成特色明顯、影響廣泛、內涵豐富、凝聚力強的阿壩本土文化。努力挖掘和發揚“團結、苦幹、堅韌、進取”的阿壩人文精神,以先進文化引導思想追求。
三、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創作生產優秀精神文化產品
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加強文化產品創作生產,提升文化產品質量,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
(一)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
整合全州社會科學研究力量,強化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基礎教育,開展課題攻關,服務黨委政府科學決策。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改進和完善社科課題立項及評獎辦法,建立獲獎成果跟蹤機制,推動調研成果轉化利用。加強黨報黨刊、網站以及論壇、講壇、研究會等社科理論陣地建設和管理,拓寬藏區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途徑,增進文化認同,增強思想統一。
(二)強化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
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壯大主流輿論,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發揮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加大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把握媒體發展新趨勢,整合宣傳資源,構建功能互補、覆蓋廣泛、富有效率的輿論引導格局。深入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深化“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和“綠色頻率頻道創建”等活動,做好重大突發事件新聞報導,完善新聞發布制度,健全主體明確、協作高效的應急報導和輿論引導機制。
(三)推出具有阿壩氣派、藏羌風格的優秀文藝作品
加強文化產品創作和生產,實施文化精品工程,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資源,努力推出一批具有鮮明特色、民眾喜聞樂見、能夠在全省乃至全國打得響的優秀文藝精品,著力推動《藏謎》、《羌魂》等成為我州標誌性劇目,不斷提升阿壩文化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建立文藝創作基金,創新藏羌文化研究會運行機制,建立重大選題市場招標機制、重大作品立體開發機制、文化產品行銷傳播體系,構建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格局。推行文化領軍人物項目負責制,聚集創作、生產、經營人才,推出具有阿壩氣派、藏羌風格的優秀文藝作品。
(四)發展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
認真貫徹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全全的方針,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培育健康、文明、包容的網路文化。建立以網上信息內容管理部門、網際網路行業管理部門、打擊網路違法犯罪部門為主,相關部門橫向聯動,州、縣、鄉三級縱向貫通的網際網路管理體制。支持阿壩新聞網建設,進一步拓展手機新聞簡訊、手機報等網路文化信息新業務。大力整治網路傳播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嚴厲打擊和依法懲處網路違法犯罪。加強網路輿情的研判,加大對社交網路和即時通信工具的管理力度,規範網上信息傳播秩序。廣泛開展文明網站創建活動,推進綠色網路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
四、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不斷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依法保障人民民眾享有的基本文化權益。
(一)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進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標準化建設,健全州、縣、鄉(鎮)、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州、縣有文化館、圖書館、數字電影院、非遺展示(傳習)中心(所),州有博物館、歌舞劇場;城鎮社區有文化活動中心、公共電子閱覽室、社區書屋和報欄報亭;鄉鎮有文化站、廣播影視站、出版物發行網點、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行政村有文化活動室、廣播電視室、公共電子閱覽室、農(牧)家和寺廟藏漢雙語書屋。推動鄉鎮、村級公共文化設施合併建設。建設州、縣標誌性公共文化設施,新建州廣播電視大樓、阿壩州博物館。把主要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公益性文化活動納入公共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採取政府採購、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稅收減免等政策措施,鼓勵各類文化企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推動社區文化活動常態化,繼續做好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服務,管好、用好對口援建的公共文化設施,切實提高使用效率和綜合效益。州、縣建好文藝演出隊伍,用好民間藝術團體,在牧區大力發展“烏蘭牧騎”式民眾文藝隊伍。
(二)大力發展現代傳播體系
加快建設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傳播體系,提高現代傳播能力。推進黨報黨刊、電台電視台和重點新聞網站最佳化經營模式、拓展傳播領域、創新傳播業態,延伸傳播鏈條,實施全媒體化、全域化的轉型升級戰略,打造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品牌傳媒。加強“西新工程”建設,大力推進牧區、山區廣播電視信號落地覆蓋,推動廣播電視進寺廟,依法規範和維護廣播電視接收行為和傳輸秩序。加快全州有線廣電網路數位化、雙向化改造,加快推進電信網、廣電網、網際網路三網融合。建設應急廣播系統,推進全州地面無線數位電視覆蓋。
(三)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
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完善藏羌文化遺產展示傳播機制,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傳承中華精神、塑造共同心理、提升文化素養、規範道德行為的重要力量。加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保護,進一步增強雪山草地、大熊貓棲息地、九寨溝、黃龍、茶馬古道、地震遺址等的影響力。在城鄉建設中要切實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挖掘和傳承保護,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保護示範基地(園區)。抓好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挖掘民族傳統節日、節慶活動文化內涵,促進文化遺產、文化景觀、遺址公園綜合利用。廣泛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普及活動,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學校在挖掘、傳承、創新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加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內容,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研究基地建設。
(四)加快推進文化均衡發展
堅持城鄉統籌,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擴大文化消費,不斷縮小城鄉文化發展差距。積極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送歡樂下基層”等民眾性文化活動,鼓勵和扶持民間文藝團體和機構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鼓勵支持農村文化藝術進城,文化展館、文化廣場、非遺傳習中心(所)要為農民演出提供便利。做好黨報黨刊在農村基層的發行和贈閱工作,為牧區民眾和寺廟僧尼免費訂閱手機信息。鼓勵和扶持文化企業以連鎖方式服務農村,支持演藝團體深入基層和農村演出。
五、促進文化產業跨越發展,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
充分利用我州豐富的文化資源,依託旅遊發展,著力挖掘整理和走向市場,突出特色、推動創新,最佳化文化產業布局,健全文化產業體系,努力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
(一)最佳化文化產業區域布局
發揮文化對最佳化經濟結構的推動作用,按照全州文化資源分布狀況,加大文化資源產業化開發力度,構建“一線一廊六帶”文化發展新格局。著力打造一線:以重走紅軍長征路貫穿“雪山草地”紅色經典景區的文化旅遊路線。著力打造一廊:以汶川大禹祭壇為起點、以中壤塘覺囊文化中心為終點的藏羌文化走廊。著力打造六帶:以地震重建區為依託、“三基地一視窗”為支點,構建震中文化產業帶,以九寨溝、黃龍為主體的自然與人文精品文化產業帶,以大草原為主體的安多藏族文化產業帶,以茂縣為核心的羌族文化產業帶,以臥龍—四姑娘山為核心的大熊貓文化產業帶,以馬爾康為核心的嘉絨藏族文化產業帶,形成文態、形態、業態相融互動的特色文化產業集群。充分利用我州豐富的古鎮、古村寨歷史文化資源,加大投入、科學規劃、保護特色、提升水平,使之成為促進產業發展、擴大就業崗位、增加民眾收入的重要載體。
(二)創新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加快文化產業化進程,積極培育文化產業市場主體,推動文化產業集聚發展,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進一步整合文化資源,培育具有行業代表性和區域影響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和文化戰略投資者,提高文化產業集中度和集約化經營水平,實現文化資源就地轉化利用。積極採用數字、網路等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的文化創作、生產和傳播模式,延伸文化產業鏈。採取外引內聯方式,建設一批具有阿壩特色、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影視製作基地、文藝創作培訓基地、高原體育訓練基地、民族民間工藝品製作基地等。打好旅遊產業“文化牌”,在旅遊項目中融入文化元素,對旅遊產品進行文化包裝,採用新技術、新工藝和現代設計理念開發藏羌刺繡、藏羌工藝品、藏族祥巴、唐卡等特色文化旅遊商品。提升文化的品牌塑造力,重點培育演藝博覽、會展論壇、藏羌醫藥、特色餐飲、傳統工藝、節日慶典等文化產業品牌,不斷壯大九寨溝藏羌文化演藝產業,擴大文化輻射和經濟帶動效應。
(三)形成多元投入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營造良好投資環境,以配套的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民營資本向文化產業領域流動,形成以政府資金為引導,以企業投入為基礎,以銀行信貸和民間資金為主體的多元化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參與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實施、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和特色村寨街區開發。對非公有制文化企業依法給予支持,營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良好環境。以文化企業為主體,引導多元投入,加快實施一批具有產業拉動作用和示範效應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儘快形成我州文化產業的規模優勢和拳頭產品。
六、深化文化改革開放,開創文化發展新局面
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企事業單位依法經營的文化管理體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推進文化交流合作,開創文化發展新局面。
(一)深化國有文化單位改革
加快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以及事業經費投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改革;促進經營性文化單位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重點實施公司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全面推進文化事業單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明確服務規範,加強績效評估考核,提高公益服務的水平和效率。
(二)創新文化管理體制
建立文化中介機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加快培育資本、人才、信息、技術和產權等要素市場,促進金融資本、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源對接。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資分開,強化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的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實現由辦文化為主向管文化為主轉變。推動文化領域地方立法工作,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建設,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強化文化市場監管,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維護文化市場秩序。
(三)完善政策保障機制
各級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不斷提高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全面落實重點文化惠民工程的地方配套經費和運行經費,加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和設備維護更新的投入力度,加大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政府採購力度。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對文化產業政策扶持力度,對文化創意生產、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經營依法實行稅收優惠。州級設立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保證一定數量的中央、省轉移支付資金用於發展農村文化。州級財政逐步增加州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擴大有關文化基金和專項資金規模。按照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培育大企業大集團的優惠政策,支持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多方籌措資金,積極創造條件,加大紅色旅遊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四)推進文化交流合作
用新理念辦好中國四川阿壩國際熊貓節、中國四川阿壩大九寨冰瀑旅遊節、中國四川阿壩大草原氂牛文化節、中國四川阿壩大禹文化節和“一縣一節一品牌”等活動。積極參加國內外有影響的大型展會,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重視和發展民間文化交流,鼓勵和支持藏羌歌舞精品劇目出境演出。加強文化領域智力、人才、技術引進工作,扶持藏羌工藝品出口貿易。鼓勵文化單位與州外、境外有實力的文化機構進行項目合作,發展文化服務貿易。
七、加強和改進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努力提高文化發展科學化水平
充分認識文化建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切實加強和改進黨對文化發展工作的領導,把握文化發展規律,大力實施“人才興文”戰略,加快培養造就德才兼備、銳意創新、結構合理的文化人才隊伍,不斷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努力提高文化科學發展新水平。
(一)加強和改進文化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文化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研究解決文化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提高文化發展能力。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文化、懂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成為文化建設的行家裡手。加強文化領域領導班子和黨組織建設,切實把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一同研究部署、組織實施和督促檢查。把文化改革發展成效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納入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作為衡量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業績的重要依據。認真做好文化領域知識分子工作,把文化人才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
(二)健全共同推進文化建設工作機制
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形成全社會推動文化建設的強大合力。各級黨委宣傳部門要切實負起組織協調責任,加強對文化領域各部門各單位的工作指導,加強與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聯繫溝通。文化領域各部門各單位要創造性地完成文化改革發展各項任務,發揮文化建設主力軍作用。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民眾在促進文化繁榮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支持民眾依法興辦文化團體,調動民間文化的創造力,豐富民眾文化生活。
(三)培養造就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
深入實施“四個一批”工程,培養造就一批善於開拓文化新領域的拔尖創新人才、掌握現代傳媒技術的專門人才、懂經營善管理的複合型人才、適應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國際化人才。深化文化領域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選拔任用、合理配置、激勵保障機制。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配齊鄉鎮(街道)黨委宣傳委員、宣傳幹事和鄉鎮綜合文化工作專職人員,設立城鄉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崗位。積極引導優秀文化人才向基層流動,對在城鄉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崗位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高校畢業生志願者報考公務員、相關專業研究生實行定向招錄。加強州、縣社科聯、文聯和作協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積極支持文化專門人才和民間文化人才隊伍發展,重視發現和培養紮根基層的鄉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加大選派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幹部到省、州機關掛職培養力度。加強“雙語”文化人才培養,在職稱評審、專家培養選拔、崗位設定、考核評獎等方面傾斜。引導文化工作者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責任感,弘揚科學精神和職業道德,努力追求德藝雙馨,堅決抵制學術不端、情趣低俗等不良風氣。鼓勵文化工作者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民眾,拜人民為師,求實踐真諦,了解州情,增加基層體驗,增進民眾感情,不斷推出生動鮮活的文化成果,為文化繁榮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