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阿壩州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中共阿壩州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十三五”時期,是阿壩州全力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階段。科學制定“十三五”規劃,對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共阿壩州委十屆七次全體會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省委十屆七次全會和省委藏區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分析今後五年的形勢和任務,深入研究我州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就制定“十三五”規劃提出以下建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阿壩州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 通過時間:2015年12月23日
建議全文
中共阿壩州委
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015年12月23日中國共產黨阿壩州第十屆委員會
第七次全體會議通過)
阿委發〔2015〕13號
“十三五’’時期,是我州全力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階段。科學制定“十三五”規劃,對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共阿壩州委十屆七次全體會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省委十屆七次全會和省委藏區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分析今後五年的形勢和任務,深入研究我州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就制定“十三五”規劃提出以下建議。
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階段的形勢和任務
(一)“十二五”時期我州發展的主要成就。“十二五”時期是很不平凡的五年,是我州科學發展勢頭好、城鄉面貌變化大、人民民眾實惠多的五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巨觀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中央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州始終堅持“發展為要、穩定為重、民生為本、團結為根、黨建為基”的總體工作要求,緊緊圍繞“增量提質、跨越發展”經濟工作基調,務實進取,開拓創新,奮發有為,順利完成“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州呈現出經濟發展轉型增效、民生福祉穩步提升、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社會大局穩定向好、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良好局面。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州委團結帶領全州各族人民,全面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緊密結合阿壩實際,不斷深化對特殊州情、發展階段和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了“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打造四川生態經濟成長極,加快建設川西北生態經濟示範區”等一系列事關阿壩當前和長遠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持並豐富了歷屆州委的發展戰略,為踐行“四個全面”阿壩實踐提供了有力指導和堅強保障。五年來,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經濟總量達265億元,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31.4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基礎設施實現跨越,第一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第一條鐵路和第二條高速公路全面開建,第二座機場建成通航,初步形成“航空、鐵路、公路”齊頭並進的綜合交通體系,發展後勁得到進一步增強。調結構、轉方式力度不斷加大,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綠色工業、生態農業、現代林業、現代草原畜牧業、文化旅遊業等產業加速崛起,基本形成了具有阿壩特色優勢的產業體系。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生態保護優先理念確立,川西北藏區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程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制度改革開啟了新篇章,“美麗阿壩”日新月異。加快建設“三好兩富”幸福生活,傾力解決民生“七難”,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民眾生活大幅改善,實現國家標準下12萬餘貧困人口脫貧,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等民生指標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發展的協調性顯著增強,三化聯動、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快速推進,城鎮化率達到35.7%,藏羌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各民族團結奮鬥,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全面深化改革邁出新步伐,全面依法治州開啟新征程,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新進展。“十二五”規劃主要目標和任務順利實現,各族人民正滿懷豪情地向著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勇前進。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良好局面值得倍加珍惜。這些都為“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十三五”時期我州發展的內外形勢。“十三五”時期,國家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重大判斷沒有改變,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州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將保持良好勢頭、進入新的階段。
“十三五”時期,我州發展面臨諸多機遇和有利條件。從外部環境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的確立,為做好我州各方面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動力轉換步伐加快,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深入推進,特別是“供給側改革”的提出,標誌著產業、要素和市場分工體系加速重構,生態產品、文化產品的絕對需求巨大,我州面臨著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釋放內需動力的重大契機。國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省委大力推進成渝經濟圈建設,投資、貿易、生產要素西移北上趨勢日益明顯,我州面臨著擴大對外開放、深度融入國內外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重大契機。中央、省委加強和改善巨觀調控,實施差別化區域經濟政策,加大對民族地區發展的支持力度,全面實施精準扶貧開發戰略,特別是川甘青交界地區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州面臨著打造經濟成長新引擎、縮小同內地發展差距的重大契機。從我州自身層面看,“一圈兩廊四大片區”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各功能區域差異發展、特色發展、協調發展、聯動發展的巨大潛力不斷釋放;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進一步破解;開放功能更加完善,開放環境更加最佳化,開放型經濟向更高水平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日益完善;全面依法治州深入推進,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對有利因素和條件,要因勢利導、科學把握、善加利用。
“十三五”時期,我州發展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從外部形勢看,世界經濟將進入一個較長時期的低速狀態,對我國經濟成長的帶動力減弱,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已開發國家推進高起點“再工業化”,開發中國家加速工業化,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要素成本快速提高等,將對我國發展帶來諸多影響。從我州自身看,總體上仍處於欠發達階段、屬於欠發達地區的基本州情沒有根本變化,經濟社會發展滯後,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突出,貧困人口多區域廣程度深,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較大、經濟總量不夠大、經濟結構不夠優、支柱產業不夠多、企業規模不夠大、科技支撐和現代行銷水平低,創新要素聚集不足、創新驅動能力較弱,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社會治理創新需要加快,黨員幹部思想作風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對於困難和問題,要高度重視、未雨綢繆、妥善應對。
制定我州“十三五”規劃,要立足“總量小、底子薄,欠發達、不平衡”的基本州情,順應國內外轉型發展的大勢所趨,主動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搶抓發展機遇,有效應對挑戰,特別是要堅持科學思維、辯證思維和系統思維,辯證看待經濟運行的現實波動,更加注重整體和主流;辯證看待經濟成長的調速換擋,更加注重質量和內涵;辯證看待城鄉發展的客觀差距,更加注重統籌和協調;辯證看待經濟社會的不夠平衡,更加注重關聯和互動;辯證看待全面發展的短板制約,更加注重改革和創新,科學確定發展路徑,不斷開拓我州發展新境界。
(三)“十三五”時期我州發展的指導思想。今後五年,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堅持中央治藏方略和省委治藏部署,堅持調結構、轉方式、促改革、惠民生、補短板,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發展方式和體制機制,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建設川西北生態經濟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全力打造川甘青交界地區經濟中心,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各族民眾早日過上“三好兩富”幸福生活。
落實上述指導思想,最根本的是要遵循中央確定的“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六條重要原則,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牢固樹立起來,貫徹落實到發展各領域全過程。
——牢固樹立和落實創新發展的理念。深刻認識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積極搭建各類創新載體和研發基地,廣泛吸引創新型企業、科技領軍人才到阿壩落戶發展,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大力培育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
——牢固樹立和落實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刻認識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進“美麗阿壩”建設,鞏固生態環境優勢,構築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安全螢幕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生態之美謀趕超之策、造百姓之福。
——牢固樹立和落實協調發展的理念。深刻認識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正確處理速度與質量、經濟與社會、城市與農村、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重點突破與分類指導等重大關係,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全州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發展的整體性。
——牢固樹立和落實開放發展的理念。深刻認識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堅持以開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激活發展,充分發揮我州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拓展和提升開放平台,高標準高質量開展開發合作,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努力打造民族地區開放型經濟試驗區。
——牢固樹立和落實共享發展的理念。深刻認識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堅持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緊扣“四大貧困區域”、實施“四大扶貧行動”,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織好民生保障網路,提升社會治理能力,促進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全面進步,使人民民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十三五”時期我州發展的主要目標。充分考慮我州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未來發展的支撐條件,在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努力實現以下新的目標要求。
——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實現新跨越。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保持經濟成長速度高於全國、快於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同步提升併力爭達到全省平均水平。消費和投資良性互動,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協同共進,創新驅動和經濟轉型有效對接。投資對增長的關鍵作用充分發揮,消費對增長的貢獻穩步提高。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深入推進,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縮小,發展空間格局更加最佳化。
——脫貧攻堅和民生改善實現新跨越。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全脫貧,貧困縣、貧困村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加快發展,保持比較充分的城鎮就業,建成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人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社會建設和法治保障實現新跨越。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崇法尚德、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人民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法治阿壩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社會公平正義得到有效維護,社會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民族關係更加團結和睦,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實現新跨越。全面深化改革步伐加快,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解放。開放平台和合作機制更加完善,對內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動力和活力進一步增強。
——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實現新跨越。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禁止開發區嚴守管制原則,限制開發區嚴守控制原則,重點開發區嚴守開發原則,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明顯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向綠色、低碳轉變,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取得突出成效,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貢獻更加凸顯。
二、堅持創新發展,培育平穩增長新動力
始終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著力解決創新環境欠優、創新支撐發展能力弱、科技與經濟結合不緊密等問題,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
(一)培育發展新動力。最佳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推動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機制蓬勃發展,全面鞏固農業打基礎、工業挑大樑、三產當尖兵的產業發展格局,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認真落實鼓勵消費的各項政策,著力擴大消費規模,最佳化城鄉消費環境,引導消費向低碳、綠色、健康、安全方向轉變,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創新資源開發轉化模式,按照“資源股權化、股權基金化、基金民生化”原則,積極探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利益共享機制,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政府收益和民眾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更好結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整合科技資源,最佳化科技計畫的設定和經費管理,增強我州的基礎創新和套用創新能力。培育區域創新示範區,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激發高校、科研單位的創新活力,推進產學研聯合創新,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資本化,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探索激勵科技人才隊伍創新的新機制。鼓勵支持創新主體採取共同研發、技術平台整合等模式,尋求外部的技術聯盟、技術併購、股權參與等商業模式,提升科技與產業融合度,真正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圍繞民族醫藥等優勢產業培育多層次的企業研發創新中心、技術中心和行業創新中心,搭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台,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提升企業技術研發水平。鼓勵引導科技創新人員、大學生創業者、阿壩籍在外經商人士及返鄉農民工等重點人群開展創業創新,壯大創新創業群體。
(二)夯實發展新基礎。著力完善基礎設施網路體系,提升保障能力和水平,支撐並引領人口經濟合理分布、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和對外開放全面推進。堅持交通先行,加快構建“空中兩翼、陸上四驅”的現代立體交通格局。加快成蘭鐵路川青鐵路汶馬高速綿九高速、川青高速、川汶高速等戰略通道和州內環線、金小路隧道、松潘繞城路的規劃與建設,開工建設成蘭鐵路(川主寺—九寨溝—哈達鋪)段和川青高速,推進普通國省幹道提檔升級和農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建設,促進縣域互聯互通,加強現有機場擴容提效,形成內外互通、安全高效、多元互補的現代高效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成川西北區域性交通樞紐。推進“大樞紐、大平台、大通道”能源網路建設,支持雙江口電站早日建成投運,抓緊建設覆蓋全州輸變電網路環線,打通電力外送出口,完善油氣輸送儲存設施。科學布點水利設施,加快骨幹水利工程、農田水利、牧區節水等工程建設,構建城鄉供水、防洪減災、水生態保護、治水管水四大水利體系。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科學預判“線上線下”交易新趨勢,依託交通運輸網路,加快關鍵節點倉儲、配送、交易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承接成渝、輻射川甘青的物流集散地。
(三)構建發展新體制。建立完善有利於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製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承接好國家和省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科學制定審批流程,不斷提高審批質量和效率;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加快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健全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促進各種要素在城鄉、企業、高校、科研機構間有序流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以管資本為主健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帶動力和抗風險能力,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權益,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制度環境。按照“壯大骨幹財源、穩固基礎財源、培植規模財源、涵養遞次財源”的要求,不斷培育新稅源;進一步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更有效地支持轉變發展方式。
三、堅持綠色發展,構築生態文明新家園
以綠色循環低碳為主攻方向,堅定不移推進生態經濟“五條路徑”,著力解決產業結構不合理、傳統產業效益不高、新興產業規模不大等問題,加快建設川西北生態經濟示範區和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一)大力發展綠色循環工業。堅持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雙輪驅動”,大力推進“低碳州”建設,加強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技術攻關,提升產業層次和高新產業比重,引領生產方式向綠色、低碳、智慧型轉變,形成生態文明引領、資源高效利用、產業相互融合的循環型工業體系。最佳化產業布局,加快推進成阿工業園區擴區強園,擴大德阿工業園區規模效益,改造提升阿壩工業園區,引導工業企業和生產要素向工業集中區集聚,構建州內外園區錯位發展、承接有序、優勢互補、功能完善的新型工業發展格局。結合資源稟賦,加大政策導向,突出工旅、工農、工商融合,引導州內園區重點發展鋰電產業、人工晶體、電子磁材、生物製藥、清潔能源、農畜產品加工等產業,州外合作園區重點發展節能環保、生態產業、新材料、新能源(含汽車)的鏈式延伸產業,構建結構合理的新興產業格局。積極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以資源精深加工和智慧型製造為方向,推進產業鏈延伸和產業融合。引導現有企業整合集聚發展,提高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水平;打造集種植、研發、加工、行銷於一體的現代中藏羌藥產業鏈;加快民特產品生產企業引導和培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