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2日中國共產黨遼寧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遼寧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遼寧省委關於制定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 審議機構:中國共產黨遼寧省第十一屆委員會
- 審議時間:2015年12月12日
- 發布時間:2015年12月28日
背景,正文,
背景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推進遼寧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發展的關鍵時期。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對於制定符合中央要求和遼寧實際的重大發展戰略舉措,推動遼寧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正文
一、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奮力開創遼寧振興發展新局面
(一)“十二五”時期我省發展取得重要成果。“十二五”時期是我省振興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省委團結帶領各族人民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遼寧和在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主動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順應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攻堅克難,在穩定經濟成長、深化改革開放、調整經濟結構、創新驅動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全省“十二五”規劃實施取得了重要成效,主要目標任務基本完成。
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到2.9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開始啟動,簡政放權力度不斷加大; 對外合作領域和深度逐步拓展。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推進,裝備製造業、現代農業和服務業較快發展;科技創新力度加大,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基礎設施更趨完善,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超過投資,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城鄉區域發展進一步協調,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全面推進,大連金普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 瀋陽經濟區同城化一體化穩步實施,瀋陽列入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突破遼西北取得明顯進展。社會事業全面加強,教育普及和公平水平持續提升,城鄉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城鎮就業穩定,覆蓋城鄉的社保體系日趨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設有序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成效,碧水、青山、藍天工程加快推進,節能減排成效明顯。民主政治建設邁出新步伐,城鄉基層民眾自治和基層民主建設紮實推進,依法治省全面實施。全面從嚴治黨成效顯著,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豐碩,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從政環境正在形成。
(二)“十三五”時期我省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徵。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甦,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變,新的更大發展機會和增長動力正在加速孕育。新一輪東北振興和“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同步實施,必將使遼寧的發展動能和優勢得到充分釋放。我省產業基礎較為雄厚,設施條件完備,為促進結構轉型升級、經濟提質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央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就,為推動新一輪振興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工作基礎和發展基礎。特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刻認識把握引領新常態,用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新一輪全面振興提供了根本動力和堅實保障。
同時,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仍在持續,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已開發國家製造業回歸和再工業化推動國際市場競爭空前激烈。新常態下,我國正經歷速度變化、結構最佳化、動力轉換,面臨多種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加大等一系列新情況新挑戰,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我省發展形勢更為嚴峻複雜,經濟增速下滑,有效供給不足,制約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仍然存在:體制機制弊端突出,市場發育不完善,創新創業環境欠佳,國企改革未邁出實質性步伐,發展理念落後,歷史欠賬較多,民營經濟實力不強;結構性矛盾凸顯,傳統產業競爭力下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資源環境壓力增大;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科技成果轉化不暢,人才支撐不足;區域發展差距較大,居民收入水平較低,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少數幹部不適應新常態,責任意識不強,精神狀態不佳,存在不作為、不擔當現象。這些困難問題要在“十三五”期間著力加以克服和解決。
全省必須清醒認識面臨的形勢,儘管當前經濟數據不盡人意,但支撐經濟成長的基礎和條件依然堅固,結構調整最佳化的前進態勢和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始終保持。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堅定信心,銳意進取,牢牢抓住發展機遇,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創新發展理念,理清發展思路,科學謀劃、積極推動“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譜寫中國夢的遼寧新篇章。
(三)“十三五”時期我省發展的指導思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推動遼寧“十三五”發展,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抓住新一輪東北振興重大機遇,堅持以“四個著力”為根本遵循,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四個驅動”為引擎,培育壯大“六個新增長點”,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鼓勵和支持創新創業,普遍提高城鄉居民富裕程度,大力促進社會和諧公平正義,讓人民民眾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開創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新局面。貫徹落實好“十三五”發展的指導思想,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要切實做到“五個必須”的時代要求:
必須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必須把遼寧全面振興放在全國發展的大格局中思考謀劃,主動適應新常態,科學把握新常態,積極引領新常態,堅持科學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佳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努力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
必須牢固樹立五大發展新理念。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更新發展觀念,切實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全過程。堅持創新發展,讓創新貫穿全省一切工作;堅持協調發展,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美麗遼寧建設;堅持開放發展,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堅持共享發展,使全省人民共建共享振興發展成果,走出一條體現時代特徵、具有遼寧特色、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振興發展新路。
必須全面落實“四個著力”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提出的“四個著力”要求,是推進遼寧新一輪全面振興的行動指南,是引領我們改革發展振興大業不斷前進的重要遵循。要把貫徹落實“四個著力”作為遼寧振興發展的治本之策和關鍵之舉,加快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同推進,大力改善城鄉物質文化生活,加快欠發達地區和貧困民眾脫貧致富,把發展的路子走對走實走好。
必須激活“四個驅動”新動力。實施創新、改革、市場、開放驅動,是破解遼寧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實現發展動力轉換的根本途徑。要把創新驅動作為推進振興發展的引領動力,讓創新在全省蔚然成風; 把改革驅動作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的關鍵舉措,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把市場驅動作為激發活力的決定性力量,科學配置發展資源;把開放驅動作為拓寬發展空間的強大支撐,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系新機制。
必須積極培育發展壯大經濟新增長點。培育和發展“六個新增長點”,是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增後勁的必然選擇。要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上培育新增長點,形成產業核心競爭力;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培育新增長點,形成市場競爭新優勢; 在發展現代服務業上培育新增長點,形成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新業態;在推進新型城鎮化上培育新增長點,形成城鄉市場新需求; 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培育新增長點,形成以新型生產經營模式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在發展民營經濟上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有效促進經濟發展新動能。
(四)“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保持經濟年均增速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保持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同步,保持全社會改革振興發展活力不斷增強,保持全省人民安全感幸福感不斷提升,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老工業基地新一輪全面振興取得重大進展,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和創新型省份,努力把遼寧建成體制機制重點突破、經濟結構最佳化提升、創新創業成效顯著、民生社會全面進步的國家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先行區。
面向未來發展,努力把遼寧建設成為國家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先行區,是全面落實和紮實推進“四個著力”的具體實踐,是闖出一條振興發展新路的必然選擇。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是建設振興發展先行區的重要前提;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傳統產業向中高端轉型,現代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加快構建新型產業體系,是建設振興發展先行區的核心支撐; 推進創新創業發展,打造經濟發展新模式,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環境,是建設振興發展先行區的關鍵動力;推進民生改善社會進步,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最佳化城鄉生產生活環境,滿足人民民眾對幸福生活美好期待,是建設振興發展先行區的根本目的。無論過去、現在和未來,遼寧都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有責任率先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開拓遼寧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新境界。
二、著力完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重點改革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立足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體制機制障礙,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改革精準發力和精準落地能力,增強內生髮展活力和動力。
(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健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制度體系,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積極發現和培育市場,綜合運用大數據技術,加強對市場主體的服務和監管,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最佳化投資結構,增加有效投資。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全面規範財政公開透明預算制度,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增強政府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積極化解政府性債務,提高風險防控能力。推動金融創新,發展產業金融,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支持和引導社會組織承接公共服務。完善政府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實行分類差異化考核。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利益。
(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堅持以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經濟活力為中心,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強化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根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定位,實行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分類考核。完善企業治理模式和經營機制,加快企業內部機制創新。最佳化國有企業股權結構,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高資產證券化比率。最佳化國有經濟布局,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分類別、多渠道、一企一策解決廠辦大集體等歷史遺留問題,加快處置殼企業和殭屍企業。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和組織保證。
(三)營造公平公正開放的市場環境。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公平競爭保障機制,探索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深化市場配置要素改革,加快形成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最佳化企業發展環境,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完善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和制度,打造企業集聚效應凸顯、創業激情充分釋放的投資熱土。加快重點領域價格改革,完善反映市場供求狀況、資源稀缺程度、生態環境損害成本和修復效益的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公共資源出讓收益合理共享機制。建立健全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改革。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大力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健全社會監督機制,完善市場監管執法保障。
(四)深化農村改革。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完善農村土地、林地、草原等產權制度,保障農民占有、使用、收益權利。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在試點基礎上推進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探索財政支農新機制,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探索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發展有效途徑,健全涉農保險制度。深化水利、林業改革,加快推進供銷社和農墾系統改革。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強化全國性農村改革試點示範作用,發揮其溢出效應。
(五)創新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以沿海經濟帶為抓手,構建開放新體制,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推進開放平台載體建設,加快建設大連金普新區,積極爭取國家批准大連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提高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全面實施單一視窗和通關一體化。提升投資領域開放水平,推進外商投資審批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外商投資服務和監管水平。加快開發區及產業園區轉型升級,推進中韓自由貿易合作示範區建設;加強與德國裝備製造業合作,推動瀋陽中德高端裝備製造業園區建設。完善對外投資促進政策和服務體系。
三、著力推進結構調整,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切實把結構調整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加減乘除一起做,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形成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協同發力、多點支撐經濟穩定增長的發展格局。
(一)最佳化需求結構。增強內需對經濟成長的帶動作用,擴大有效投資需求,推動消費結構升級,抓好重大項目建設,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科學把握投資方向。發揮投資對增長的關鍵作用,從注重投資規模速度增長向注重投資結構最佳化和效益提升轉變。構建公平競爭、誠實守信的市場投資環境,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投資,重視教育、文化、衛生、城鄉社會保障工程等重大民生投資。加大對傳統產業調整改造、新興特色產業等實體經濟以及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節能減排等重大環境工程投資。創新投融資模式和體制,拓展民間資本進入渠道,促進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投資。
促進消費潛力釋放。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大幅提高消費需求對經濟成長的貢獻。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消費結構升級,激活消費需求熱點,擴大消費規模。促進信息消費、電商消費產業持續穩定增長,加快發展與網際網路消費相適應的現代流通體系。著力擴大城鄉居民消費,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養老、健康、旅遊、文化等服務消費領域。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財政支出用於改善民生和社會事業的比重。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加強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積極推廣和運用PPP模式,加快建立現代基礎設施體系。高標準、高水平建設以網際網路、智慧型物流網、綜合運輸網、智慧型電網等為主的現代基礎設施網路。統籌快速鐵路、高速公路、港口、空港等交通運輸方式,最佳化大型綜合運輸樞紐布局,強化城市間的快速高效連線,構建現代綜合交通網路。促進能源綠色增效和轉型升級,加快徐大堡核電一期等重點項目實施,強化城鄉電網建設,提高電力外送匯集能力。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重點輸供水工程,完善水資源保障體系。加快寬頻網路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市公交、防洪防澇、消防設施建設。加強城市地下空間利用和管理,合理規劃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和改造工程。
(二)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圍繞《中國製造二〇二五》發展目標,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製造業並駕齊驅、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相互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加快傳統工業轉型升級。推進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積極實施工業強基工程,推動傳統工業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低中端生產向中高端製造轉變。優先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推進高端裝備和重大成套裝備等重點領域加快發展,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裝備製造業融合,建設國家高端裝備、智慧型裝備製造業戰略基地和核心集聚區。調整最佳化原材料工業結構和空間布局,向高加工度、延伸產業鏈方向發展。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推動網際網路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使“網際網路+”成為撬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力。積極發展消費品工業,增強品牌創建能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提高產業集中度和整體競爭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加注重運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化解產能過剩,化解房地產庫存,化解金融風險,促進企業降低經營成本,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瞄準世界產業發展前沿,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趨勢,積極實施智慧型製造、智慧型服務工程,優先發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高檔數控工具機、機器人、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航空等重點產業,培育和支持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積體電路、儲能、海洋工程裝備等產業加快發展,使之成為帶動經濟成長的新支柱。充分發揮遼寧優勢,積極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加快建設軍民融合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區,增強先進技術、產業產品等軍民共用的協調性。充分發揮我省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引領效應,吸引社會資金參與發展新興產業項目。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最佳化服務業發展環境,完善服務業發展保障機制。充分發揮生產性服務業引領帶動作用,加快研發設計、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電子商務等產業發展。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加快發展社區服務業,穩步發展房地產業。大力發展旅遊業,推進旅遊資源市場化配置,強化旅遊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鼓勵支持金融服務業發展,豐富金融機構、產品和工具,推動瀋陽、大連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擴大服務業對內對外開放。紮實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運用現代經營理念、科技手段和組織形式,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堅守耕地保護紅線,加強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推進農業重點工程建設,確保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最佳化農業產業布局,做強做優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積極推進漁業、畜牧業健康養殖。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集聚區)。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構建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促進農業標準化和信息化,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體系。推進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和豐富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三)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統籌“三大區域”發展,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縮小地區差距,構築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城鄉區域發展格局。
最佳化區域發展空間。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推動發展。高水平推進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推動港口資源整合,基本建成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區域金融中心,加快建成產業結構最佳化先導區、經濟社會發展先行區。積極推動瀋陽經濟區發展,加速新型工業化先導示範進程,以瀋撫同城為重點推進同周邊城鎮及產業園區的同城化、一體化發展,支持瀋陽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著力突破遼西北,加大對遼西北地區發展扶持力度,推進現代農業和重點產業集群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形成活力迸發的新增長區。推動遼中南城市群建設,加快東北東部經濟帶建設。支持民族地區和邊境地區發展。加強全省協同發展機制建設。堅持陸海統籌,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新興產業。積極推進阜新、撫順等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探索轉型發展新路子。
促進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核心宗旨,以提高城鎮化質量和內涵為重點,統籌規劃建設以中部城市群、沿海城鎮帶和沈大城鎮軸等為主體,帶動新區、縣城、重點鎮和特色鎮建設發展的城鎮體系,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常住人口。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轉讓上述權益。強化產業就業支撐,增強城鎮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推進城區老工業區、獨立工礦區搬遷改造,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深入推進盤錦城鄉一體化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引領全省城鄉一體化發展。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打造農民幸福家園。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發展特色縣域經濟,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農村服務業發展,增強縣域經濟綜合實力。
(四)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積極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重大戰略,促進市場深度融合和資源高效配置,推進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對外對內開放。
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化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統籌推進企業、產品“走出去”,將我省建設成為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門戶。著力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實現由裝備產品輸出為主向技術、產品、標準、服務輸出轉變。加強國際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以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為重點,以沿海港口為支點,參與布局通往歐洲的三條國際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穩步推進丹東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主動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積極構建京津冀產業轉移承接基地、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和生態安全螢幕障。推動裝備製造業等優勢產業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積極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學習借鑑先進地區體制機制創新成熟經驗。
提高外貿外資質量和水平。加快對外貿易轉型升級,最佳化外貿出口產品結構,加強出口基地建設,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積極發展軟體出口和服務外包,爭創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堅持最佳化結構、穩步開放市場,完善外商投資市場準入制度,鼓勵外資投向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新興領域,參與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升級。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加強重要招商平台建設,發揮各類商會、協會作用。
(一)“十二五”時期我省發展取得重要成果。“十二五”時期是我省振興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省委團結帶領各族人民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遼寧和在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主動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順應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攻堅克難,在穩定經濟成長、深化改革開放、調整經濟結構、創新驅動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全省“十二五”規劃實施取得了重要成效,主要目標任務基本完成。
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到2.9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開始啟動,簡政放權力度不斷加大; 對外合作領域和深度逐步拓展。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推進,裝備製造業、現代農業和服務業較快發展;科技創新力度加大,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基礎設施更趨完善,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超過投資,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城鄉區域發展進一步協調,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全面推進,大連金普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 瀋陽經濟區同城化一體化穩步實施,瀋陽列入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突破遼西北取得明顯進展。社會事業全面加強,教育普及和公平水平持續提升,城鄉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城鎮就業穩定,覆蓋城鄉的社保體系日趨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設有序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成效,碧水、青山、藍天工程加快推進,節能減排成效明顯。民主政治建設邁出新步伐,城鄉基層民眾自治和基層民主建設紮實推進,依法治省全面實施。全面從嚴治黨成效顯著,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豐碩,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從政環境正在形成。
(二)“十三五”時期我省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徵。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甦,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變,新的更大發展機會和增長動力正在加速孕育。新一輪東北振興和“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同步實施,必將使遼寧的發展動能和優勢得到充分釋放。我省產業基礎較為雄厚,設施條件完備,為促進結構轉型升級、經濟提質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央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就,為推動新一輪振興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工作基礎和發展基礎。特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刻認識把握引領新常態,用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新一輪全面振興提供了根本動力和堅實保障。
同時,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仍在持續,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已開發國家製造業回歸和再工業化推動國際市場競爭空前激烈。新常態下,我國正經歷速度變化、結構最佳化、動力轉換,面臨多種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加大等一系列新情況新挑戰,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我省發展形勢更為嚴峻複雜,經濟增速下滑,有效供給不足,制約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仍然存在:體制機制弊端突出,市場發育不完善,創新創業環境欠佳,國企改革未邁出實質性步伐,發展理念落後,歷史欠賬較多,民營經濟實力不強;結構性矛盾凸顯,傳統產業競爭力下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資源環境壓力增大;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科技成果轉化不暢,人才支撐不足;區域發展差距較大,居民收入水平較低,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少數幹部不適應新常態,責任意識不強,精神狀態不佳,存在不作為、不擔當現象。這些困難問題要在“十三五”期間著力加以克服和解決。
全省必須清醒認識面臨的形勢,儘管當前經濟數據不盡人意,但支撐經濟成長的基礎和條件依然堅固,結構調整最佳化的前進態勢和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始終保持。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堅定信心,銳意進取,牢牢抓住發展機遇,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創新發展理念,理清發展思路,科學謀劃、積極推動“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譜寫中國夢的遼寧新篇章。
(三)“十三五”時期我省發展的指導思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推動遼寧“十三五”發展,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抓住新一輪東北振興重大機遇,堅持以“四個著力”為根本遵循,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四個驅動”為引擎,培育壯大“六個新增長點”,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鼓勵和支持創新創業,普遍提高城鄉居民富裕程度,大力促進社會和諧公平正義,讓人民民眾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開創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新局面。貫徹落實好“十三五”發展的指導思想,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要切實做到“五個必須”的時代要求:
必須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必須把遼寧全面振興放在全國發展的大格局中思考謀劃,主動適應新常態,科學把握新常態,積極引領新常態,堅持科學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佳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努力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
必須牢固樹立五大發展新理念。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更新發展觀念,切實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全過程。堅持創新發展,讓創新貫穿全省一切工作;堅持協調發展,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美麗遼寧建設;堅持開放發展,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堅持共享發展,使全省人民共建共享振興發展成果,走出一條體現時代特徵、具有遼寧特色、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振興發展新路。
必須全面落實“四個著力”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提出的“四個著力”要求,是推進遼寧新一輪全面振興的行動指南,是引領我們改革發展振興大業不斷前進的重要遵循。要把貫徹落實“四個著力”作為遼寧振興發展的治本之策和關鍵之舉,加快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同推進,大力改善城鄉物質文化生活,加快欠發達地區和貧困民眾脫貧致富,把發展的路子走對走實走好。
必須激活“四個驅動”新動力。實施創新、改革、市場、開放驅動,是破解遼寧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實現發展動力轉換的根本途徑。要把創新驅動作為推進振興發展的引領動力,讓創新在全省蔚然成風; 把改革驅動作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的關鍵舉措,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把市場驅動作為激發活力的決定性力量,科學配置發展資源;把開放驅動作為拓寬發展空間的強大支撐,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系新機制。
必須積極培育發展壯大經濟新增長點。培育和發展“六個新增長點”,是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增後勁的必然選擇。要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上培育新增長點,形成產業核心競爭力;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培育新增長點,形成市場競爭新優勢; 在發展現代服務業上培育新增長點,形成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新業態;在推進新型城鎮化上培育新增長點,形成城鄉市場新需求; 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培育新增長點,形成以新型生產經營模式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在發展民營經濟上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有效促進經濟發展新動能。
(四)“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保持經濟年均增速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保持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同步,保持全社會改革振興發展活力不斷增強,保持全省人民安全感幸福感不斷提升,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老工業基地新一輪全面振興取得重大進展,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和創新型省份,努力把遼寧建成體制機制重點突破、經濟結構最佳化提升、創新創業成效顯著、民生社會全面進步的國家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先行區。
面向未來發展,努力把遼寧建設成為國家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先行區,是全面落實和紮實推進“四個著力”的具體實踐,是闖出一條振興發展新路的必然選擇。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是建設振興發展先行區的重要前提;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傳統產業向中高端轉型,現代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加快構建新型產業體系,是建設振興發展先行區的核心支撐; 推進創新創業發展,打造經濟發展新模式,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環境,是建設振興發展先行區的關鍵動力;推進民生改善社會進步,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最佳化城鄉生產生活環境,滿足人民民眾對幸福生活美好期待,是建設振興發展先行區的根本目的。無論過去、現在和未來,遼寧都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有責任率先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開拓遼寧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新境界。
二、著力完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重點改革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立足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體制機制障礙,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改革精準發力和精準落地能力,增強內生髮展活力和動力。
(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健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制度體系,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積極發現和培育市場,綜合運用大數據技術,加強對市場主體的服務和監管,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最佳化投資結構,增加有效投資。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全面規範財政公開透明預算制度,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增強政府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積極化解政府性債務,提高風險防控能力。推動金融創新,發展產業金融,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支持和引導社會組織承接公共服務。完善政府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實行分類差異化考核。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利益。
(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堅持以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經濟活力為中心,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強化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根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定位,實行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分類考核。完善企業治理模式和經營機制,加快企業內部機制創新。最佳化國有企業股權結構,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高資產證券化比率。最佳化國有經濟布局,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分類別、多渠道、一企一策解決廠辦大集體等歷史遺留問題,加快處置殼企業和殭屍企業。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和組織保證。
(三)營造公平公正開放的市場環境。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公平競爭保障機制,探索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深化市場配置要素改革,加快形成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最佳化企業發展環境,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完善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和制度,打造企業集聚效應凸顯、創業激情充分釋放的投資熱土。加快重點領域價格改革,完善反映市場供求狀況、資源稀缺程度、生態環境損害成本和修復效益的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公共資源出讓收益合理共享機制。建立健全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改革。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大力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健全社會監督機制,完善市場監管執法保障。
(四)深化農村改革。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完善農村土地、林地、草原等產權制度,保障農民占有、使用、收益權利。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在試點基礎上推進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探索財政支農新機制,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探索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發展有效途徑,健全涉農保險制度。深化水利、林業改革,加快推進供銷社和農墾系統改革。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強化全國性農村改革試點示範作用,發揮其溢出效應。
(五)創新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以沿海經濟帶為抓手,構建開放新體制,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推進開放平台載體建設,加快建設大連金普新區,積極爭取國家批准大連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提高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全面實施單一視窗和通關一體化。提升投資領域開放水平,推進外商投資審批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外商投資服務和監管水平。加快開發區及產業園區轉型升級,推進中韓自由貿易合作示範區建設;加強與德國裝備製造業合作,推動瀋陽中德高端裝備製造業園區建設。完善對外投資促進政策和服務體系。
三、著力推進結構調整,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切實把結構調整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加減乘除一起做,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形成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協同發力、多點支撐經濟穩定增長的發展格局。
(一)最佳化需求結構。增強內需對經濟成長的帶動作用,擴大有效投資需求,推動消費結構升級,抓好重大項目建設,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科學把握投資方向。發揮投資對增長的關鍵作用,從注重投資規模速度增長向注重投資結構最佳化和效益提升轉變。構建公平競爭、誠實守信的市場投資環境,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投資,重視教育、文化、衛生、城鄉社會保障工程等重大民生投資。加大對傳統產業調整改造、新興特色產業等實體經濟以及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節能減排等重大環境工程投資。創新投融資模式和體制,拓展民間資本進入渠道,促進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投資。
促進消費潛力釋放。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大幅提高消費需求對經濟成長的貢獻。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消費結構升級,激活消費需求熱點,擴大消費規模。促進信息消費、電商消費產業持續穩定增長,加快發展與網際網路消費相適應的現代流通體系。著力擴大城鄉居民消費,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養老、健康、旅遊、文化等服務消費領域。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財政支出用於改善民生和社會事業的比重。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加強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積極推廣和運用PPP模式,加快建立現代基礎設施體系。高標準、高水平建設以網際網路、智慧型物流網、綜合運輸網、智慧型電網等為主的現代基礎設施網路。統籌快速鐵路、高速公路、港口、空港等交通運輸方式,最佳化大型綜合運輸樞紐布局,強化城市間的快速高效連線,構建現代綜合交通網路。促進能源綠色增效和轉型升級,加快徐大堡核電一期等重點項目實施,強化城鄉電網建設,提高電力外送匯集能力。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重點輸供水工程,完善水資源保障體系。加快寬頻網路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市公交、防洪防澇、消防設施建設。加強城市地下空間利用和管理,合理規劃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和改造工程。
(二)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圍繞《中國製造二〇二五》發展目標,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製造業並駕齊驅、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相互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加快傳統工業轉型升級。推進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積極實施工業強基工程,推動傳統工業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低中端生產向中高端製造轉變。優先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推進高端裝備和重大成套裝備等重點領域加快發展,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裝備製造業融合,建設國家高端裝備、智慧型裝備製造業戰略基地和核心集聚區。調整最佳化原材料工業結構和空間布局,向高加工度、延伸產業鏈方向發展。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推動網際網路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使“網際網路+”成為撬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力。積極發展消費品工業,增強品牌創建能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提高產業集中度和整體競爭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加注重運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化解產能過剩,化解房地產庫存,化解金融風險,促進企業降低經營成本,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瞄準世界產業發展前沿,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趨勢,積極實施智慧型製造、智慧型服務工程,優先發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高檔數控工具機、機器人、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航空等重點產業,培育和支持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積體電路、儲能、海洋工程裝備等產業加快發展,使之成為帶動經濟成長的新支柱。充分發揮遼寧優勢,積極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加快建設軍民融合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區,增強先進技術、產業產品等軍民共用的協調性。充分發揮我省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引領效應,吸引社會資金參與發展新興產業項目。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最佳化服務業發展環境,完善服務業發展保障機制。充分發揮生產性服務業引領帶動作用,加快研發設計、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電子商務等產業發展。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加快發展社區服務業,穩步發展房地產業。大力發展旅遊業,推進旅遊資源市場化配置,強化旅遊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鼓勵支持金融服務業發展,豐富金融機構、產品和工具,推動瀋陽、大連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擴大服務業對內對外開放。紮實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運用現代經營理念、科技手段和組織形式,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堅守耕地保護紅線,加強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推進農業重點工程建設,確保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最佳化農業產業布局,做強做優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積極推進漁業、畜牧業健康養殖。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集聚區)。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構建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促進農業標準化和信息化,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體系。推進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和豐富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三)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統籌“三大區域”發展,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縮小地區差距,構築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城鄉區域發展格局。
最佳化區域發展空間。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推動發展。高水平推進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推動港口資源整合,基本建成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區域金融中心,加快建成產業結構最佳化先導區、經濟社會發展先行區。積極推動瀋陽經濟區發展,加速新型工業化先導示範進程,以瀋撫同城為重點推進同周邊城鎮及產業園區的同城化、一體化發展,支持瀋陽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著力突破遼西北,加大對遼西北地區發展扶持力度,推進現代農業和重點產業集群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形成活力迸發的新增長區。推動遼中南城市群建設,加快東北東部經濟帶建設。支持民族地區和邊境地區發展。加強全省協同發展機制建設。堅持陸海統籌,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新興產業。積極推進阜新、撫順等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探索轉型發展新路子。
促進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核心宗旨,以提高城鎮化質量和內涵為重點,統籌規劃建設以中部城市群、沿海城鎮帶和沈大城鎮軸等為主體,帶動新區、縣城、重點鎮和特色鎮建設發展的城鎮體系,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常住人口。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轉讓上述權益。強化產業就業支撐,增強城鎮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推進城區老工業區、獨立工礦區搬遷改造,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深入推進盤錦城鄉一體化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引領全省城鄉一體化發展。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打造農民幸福家園。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發展特色縣域經濟,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農村服務業發展,增強縣域經濟綜合實力。
(四)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積極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重大戰略,促進市場深度融合和資源高效配置,推進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對外對內開放。
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化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統籌推進企業、產品“走出去”,將我省建設成為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門戶。著力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實現由裝備產品輸出為主向技術、產品、標準、服務輸出轉變。加強國際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以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為重點,以沿海港口為支點,參與布局通往歐洲的三條國際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穩步推進丹東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主動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積極構建京津冀產業轉移承接基地、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和生態安全螢幕障。推動裝備製造業等優勢產業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積極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學習借鑑先進地區體制機制創新成熟經驗。
提高外貿外資質量和水平。加快對外貿易轉型升級,最佳化外貿出口產品結構,加強出口基地建設,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積極發展軟體出口和服務外包,爭創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堅持最佳化結構、穩步開放市場,完善外商投資市場準入制度,鼓勵外資投向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新興領域,參與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升級。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加強重要招商平台建設,發揮各類商會、協會作用。
因詞條內容字數限制 ,餘下內容見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