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資陽市委資陽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意見》是2010年6月10日中共資陽市委資陽市人民政府印發的一份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資陽市委資陽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意見
- 性質:意見
- 發布單位:中共資陽市委資陽市人民政府
- 文號:資委發〔2010〕1號
- 發布時間:2010年6月10日
中共資陽市委 資陽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意見
資委發〔2010〕1號
各縣(市、區)委、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部門: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省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深入推進工業強市核心戰略,加快打造一區兩帶四基地,著力建設成渝經濟區新興工業城市,現就進一步加快我市工業經濟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明確發展思路目標
(一)總體思路
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按照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關鍵在項目的要求,突出優勢優先、最佳化升級,盤活存量、引進增量,開放合作、產業互動,突出特色、集群發展原則,圍繞打造一區兩帶四基地,堅持工業主導、三化聯動,全面實施工業發展11333工程,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積極培育新興產業,著力自主創新,提升發展水平,加快建設國家機車製造及出口基地、西部汽車與零部件製造基地和綠色食品加工配送基地,推進工業經濟加快發展,努力建設成渝經濟區新興工業城市。
(二)發展目標
到2015年全市主要工業經濟指標比2008年翻兩番,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2500億元、增加值700億元,年均增長20 %;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00億元,年均增長20%;實現利稅220億元,年均增長18%。力爭建成1000億元造車產業、1000億元侯十工業帶,500億元資陽經濟開發區、500億元成都·資陽工業發展區、500億元食品產業和醫藥、紡織、建材三個300億元產業,完成工業技改投入300億元以上。按照國、省要求,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和碳排放量顯著下降。
二、突出工業發展重點
(一)最佳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最佳化提升產業水平,促進工業經濟結構升級,沿兩帶構建以造車為龍頭,食品、醫藥、紡織、建材1+4主導產業集群集聚發展格局,打造成渝經濟走廊特色產業帶。造車產業圍繞431發展目標,突出做大電力內燃機車、重中輕型汽車、專用汽車、成套裝備製造業,大力發展大中小功率柴油發動機、半鋼全鋼子午線輪胎、車橋、變速器等零部件配套業,著力建設國家機車製造及出口基地和西部汽車與零部件製造基地,零部件本地化達50%以上。食品產業實施23451行動,突出綠色和特色,重點發展肉食品、白酒、啤酒、檸檬、調味品、糧油等精深加工製造業,著力建設綠色食品加工配送基地。醫藥產業著力推進315創新工程,突出抓好西南最大醫療器械生產基地、四川中成藥生產基地和四川中藥材原生種植基地建設;紡織產業實施443行動計畫,重點提升棉紡織品、絲綢織品、服裝鞋革、再生聚酯纖維產品檔次;建材產業開展163振興行動,積極擴大管道、建材、飾材、潔具等生產能力和銷售規模。
(二)加大項目投入,做大做強企業。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圍繞存量改造、增量升級要求,突出抓好企業技術改造,著力破解各種制約因素,促進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不斷增強產業發展後勁。全力跑項目、爭項目、推項目,積極對接國家產業政策,爭取國、省在產業布局、資金安排等方面的支持。做精做強主業,打造行業旗艦,通過實施南駿汽車產業園、資陽機車產業園、四海食品產業園等重大項目打造百億企業,力爭2015年南駿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機車、四海銷售收入超100億元。著力打造一批億元級、十億元級企業,加快建設海大集團西部汽車輪胎生產基地、玉柴機器西部發動機製造基地、空分集團大型天然氣液化成套裝備研製基地、禾邦華佗醫藥產業園、珍珠中藥軟膠囊產業化基地和華通檸檬加工產業化等項目,力爭2015年5戶企業銷售收入上50億元。促進資陽鋼管廠、金德管業、征峰鞋業、東風四通、玉蘭紡織、南格爾、雙龍實業、東方樂渝、超迪電器、熊貓汽車等一批企業達產上規模、技改上水平,力爭2015年全市20戶企業銷售收入上20億元、300戶企業銷售收入上億元。
(三)加快園區發展,推進兩化互動。按照布局合理、結構最佳化、用地集約、產業集聚要求,結合打造城市2+3增長極和一區兩帶四基地戰略布局,統籌城市發展、綜合交通建設和產業園區發展,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規劃十園一帶發展。實行政府主導、企業主體、資源整合、市場運作,搶抓省政府實施1525工程機遇,突出一園一主業、園區有特色,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基地,特別是要集聚優勢資源加快城南工業集中發展區和成都·資陽工業發展區開發建設,強力推進資陽機車產業園、南駿汽車產業園、四海食品產業園、海大橡膠產業園、雁江工業集中發展區、簡陽工業集中發展區、安岳工業集中發展區、樂至工業集中發展區和侯十工業帶建設,加快打造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互動示範區、經濟發展增長極。到2015年全市產業園區建成區面積100平方公里、工業集中度達85%。大力推行政府主導建園、企業主體建園、股份合作建園、業主經營建園等模式,創新園區發展機制,建立完善投融資平台,實行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引導項目按照產業布局入園發展。強化生產性服務建設,延伸城區綜合服務,全面推進園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和三廢綜合利用等配套設施建設,打造物流、信息、融資、培訓等服務平台,完善生產生活配套服務功能。
(四)充分開放合作,主動承接產業轉移。搶抓外資西移、內資西進和成渝經濟區加快建設機遇,充分利用西部車城、綠色資陽兩大品牌,堅持以市場為主導,以企業和園區為主體,整合招商引資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開放合作水平,努力建設成渝經濟區對外開放的優勢發展區。深化區域內外、企業之間開放合作、互動發展機制,特別是要積極融入成渝,推進與北京石景山、廣東中山等地的經濟合作,在1+4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開展更加有效、更深層次的合作。招商選資、招大引強,引進增量、擴大總量,突出產業招商重點,創新工業招商機制,重點瞄準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以及行業龍頭,特別是要針對造車產業發展方向以及變速器、方向機、油缸、軸瓦、電器儀表等產業鏈缺失和食品產業鏈條不長、精深加工不夠的現狀,有針對性地實施產業鏈招商,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大力引進產業鏈上下游項目和配套企業,不斷壯大產業規模,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建立項目準入和退出機制,分類制定特色產業項目投入產出控制標準,鼓勵建設多層廠房、標準廠房,節約用地、集約發展。
(五)發展中小企業,延伸產業鏈條。認真貫徹落實國、省關於進一步加快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營造全面開放、全民創業的良好創業環境。加大扶持力度,降低準入門檻,支持中小企業平等進入國家法律、法規未禁止的行業和領域,在投資核准、信貸支持、財稅政策、要素使用等方面同等對待。把加快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與最佳化經濟結構、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圍繞主導產業、龍頭企業產業配套和產業鏈延伸,抓大育小、統籌發展,大力發展小企業和微小企業,促進產業關聯發展、成鏈發展、集聚發展。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通過龍頭帶動、專業協作、配套互補、整合提升等手段,重點扶持一批市場前景廣闊、成長性好的科技創新型、專業配套型、精深加工型、勞動密集型、出口創匯型和綜合服務型中小企業,引導走專、精、特、新、配之路,與大企業共同發展。到2015年力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00戶、規模以下企業達到10000戶。加快建立健全面向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創業輔導、技術支持、信息服務和人才培訓等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六)著力創新發展,增強核心競爭力。積極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依託機車、汽車製造優勢發展燃氣發電機、新能源汽車等裝備製造業,依託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推進生物醫藥產業化,促進產業高度化、產品高端化,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加強創新平台建設,積極組建汽(機)車工業研究院,加快建設省級汽車零部件檢測中心,爭創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力爭到2015年我市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30家。推進質量品牌興企,支持企業參與國內外標準制(修)定,鼓勵企業爭創品牌,力爭到2015年全市擁有中國名牌和馳名商標15個(件)、四川名牌和四川省著名商標80個(件)。加強產學研結合,加快新產品研發,推進電力機車、發動機、大型天然氣液化裝備等重大裝備的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到2015年新產品產值率達到30%。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加強信息技術在研發、生產、行銷、管理等領域套用,以信息化改造提升傳統工業。推動企業管理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不斷增強發展活力。
(七)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進一步強化可持續發展理念,大力發展低碳工業,著力推進循環經濟,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工業。加強節能降耗和資源綜合利用工作,加快節能減排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推廣套用,嚴把節能監察關,加強項目節能評估,確保實現工業能耗下降目標。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以及三同時和排污許可證制度,認真落實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控制目標,按照國家規定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術落後的產能和產品。支持企業戰略重組,推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積極培育上市公司,加強行銷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生產成本。著力開拓國際國內市場,推進品牌化經營,提高我市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改善經濟效益,增加財稅貢獻。建立完善確保工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運行機制,加強區域經濟、主導產業和重點企業運行監測,分析研判經濟運行態勢,及時制定應對措施,促進工業經濟健康發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加大財稅扶持力度。加大財政支持工業發展的力度,確保市級財政預算安排的工業發展資金逐年按一定比例增長。市級財政預算安排的工業發展資金主要用於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園區建設、增加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資本金和年度工業經濟目標考核及其他獎勵。稅務部門要簡化辦稅程式,不斷創優服務方式,用好、用足、用活國、省關於西部大開發、擴大內需、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災後重建、增值稅轉型、資源綜合利用等一系列扶持工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
(二)鼓勵企業做大做強。通過實施加大投入、自主創新、聯合重組等方式打造主業突出、優勢明顯、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培育納稅大戶。受益財政應對年納稅上億元的工業企業實施重獎,對年納稅1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實施專項表彰獎勵。對銷售收入首次跨100億元、50億元台階的企業,在工業發展資金中一次性分別獎勵企業領軍人物50萬元、25萬元。
(三)鼓勵企業技術改造。市和各縣(市、區)政府每年要在工業發展資金中安排一定資金,鼓勵企業技術改造,並實行雙硬化、雙約束機制,對簽訂責任書的企業實施技改貸款貼息和項目補助。企業因技術改造、擴建等需在原工業用地基礎上適當增加用地等情況,可依法採取協定方式出讓土地;企業投資10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擴能後前三年每年新增稅收的地方所得部分由受益財政安排一定比例資金用於支持企業發展。
(四)支持新建項目建設。鼓勵企業新上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其項目用地根據投資強度、稅收貢獻和解決就業情況可享受工業用地最低出讓供地價格;項目繳納耕地占用稅的地方所得部分,可由受益財政視企業稅收貢獻,按收支兩條線原則安排支持項目建設;對投資超億元、技術含量高、促進經濟發展效果明顯的企業(項目),實行一企一策。
(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對有訂單、有效益、成長性好的企業,在辦理貸款、支付利息、購買原材料、購置設備等方面出現臨時周轉困難的,由市工業投資公司給予臨時資金拆借。擔保機構積極提供擔保支持,降低風險保證金和保費收取標準。企業繳納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經向省級財稅部門申請批准後可予以減免。鼓勵使用地方產品,政府採購優先選購本市企業生產的同類、同質、同價產品。支持規模以下企業發展,對首次進入規模統計範圍的工業企業,由受益財政一次性獎勵1萬元。
(六)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支持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產品研發、技術服務等平台,採取激勵措施大力鼓勵企業、產業園區信息化建設和發展新興產業。工業企業完成創建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的分別獎勵50萬元、10萬元;工業企業完成開發國家級新產品的獎勵5萬元;工業企業完成開發新藥品(化學藥品2類以上,中藥天然藥物3類以上)的獎勵50萬元;完成創建國、省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高科技產業園)的分別獎勵50萬元、10萬元;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的獎勵5萬元。獎勵資金在工業發展資金中安排。
(七)推進質量品牌建設。工業企業首次獲得中國名牌產品、馳名商標的分別獎勵50萬元;首次獲得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獎勵10萬元;工業企業首次獲得四川省名牌產品、著名商標的分別獎勵5萬元。獎勵資金在工業發展資金中安排。工業企業獲得國家、省質量管理獎,按市政府相關規定給予獎勵。
(八)加強區域經濟合作。鼓勵本地企業與東部沿海地區、成渝地區的企業合資合作、嫁接改造,合作項目享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充分發揮市工業投資公司和開發區投資公司的作用,重點支持城南工業集中發展區和成都·資陽工業發展區建設,支持北京、廣東、成都、重慶等地來我市創辦產業合作、產業轉移示範園。引導項目按照園區產業布局定位入駐園區,縣(市、區)招商引資企業在市內異地入駐園區的,企業投產後第1年實現產值的50%計入招商引資縣(市、區)、入庫稅金地方所得部分的50%安排給招商引資縣(市、區),以後年度按雙方支持和投入的比例確定分成。鼓勵龍頭企業自主招商,龍頭企業自主招商的項目當年所繳納的耕地占用稅、土地使用稅地方留成部分,分別按20%、40%由受益財政安排獎勵給龍頭企業。
(九)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創新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調整最佳化信貸結構,完善中小企業授信業務制度,擴大抵押擔保範圍,簡化貸款手續和程式,提高貸款審批效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時間成本,增加中小企業中長期貸款規模和比重。抓好信用擔保試點示範,支持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大力引進外地股份制商業銀行,積極支持組建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幫助更多企業享受銀行、外匯、保險等政策支持。建立完善促進金融部門創新和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的考核評價制度,採取激勵措施吸引地方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
(十)強化投融資平台建設。通過利用土地、政府經營性資產等方式做大做強工業投資公司、開發投資公司等投融資平台,積極推進會員制擔保機構發展,規範運作防範風險,增強投融資能力。支持擔保機構發展,每年在工業發展資金中安排30%用於增加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資本金,並按5-10倍放大擔保倍數;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每年按市中小企業擔保公司擔保額的3-5給予補貼,補充擔保風險準備金,補貼資金在工業發展資金中安排。
(十一)鼓勵企業直接融資。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股權融資、發行企業債券和短期融資券。引導民營企業開展資本運作,擴大民間投資的市場準入範圍,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商品批發和現代物流等領域,積極引入風險投資、信託投資,培育和規範產權交易市場,促進民間資金轉化。對主要稅收解繳關係在我市行政區域內,在國內外(含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且募集資金投資本地的工業企業,由工業發展資金給予企業法人代表一次性獎勵50萬元。
(十二)培育壯大企業人才隊伍。把企業人才培養納入全市人才培育計畫,每年組織一批企業家和企業管理人員外出參觀考察、培訓學習。支持企業開展在崗技能培訓,鼓勵職業技術學校與企業聯合辦學,積極引進外地職業教育資源,訂單、定向培養企業管理人才和技術工人。建立開放靈活的人才引進激勵機制,用高薪、股權、紅利等激勵業績突出的企業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每年評選表彰十大優秀企業家,支持企業實行首席技工制並給予相應待遇。
四、最佳化工業發展環境
(一)加強組織領導,大力實施11333工程。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強化工業為先、工業為重、工業為大的認識,把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擺上重中之重的位置。要創新工作方式,增強責任意識,一刻也不放鬆抓工業,大膽選拔使用懂工業、乾工業的幹部,選派優秀年輕幹部定點幫扶企業,在全市上下形成共同推進工業加快發展的良好局面。要加強領導,堅定信心,堅持工業發展五抓舉措,認真實施《資陽市五大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5年)》,強力推進工業發展11333工程,深入落實五個一的產業推進工作機制和三個量化、三個倒排、六個一的項目工作機制,不斷完善主導產業、重點企業、重大項目領導掛聯、部門幫扶、現場辦公、聯席會議、工作例會等制度,認真落實政策扶持、項目支持、要素保障和試點示範四個優先服務和國、省支持工業經濟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生產經營、項目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繼續強化五大產業推進工作,特別是要突出造車產業的支撐作用,設立專門機構,每年在工業發展資金中安排一定工作經費,強勢推進造車產業加快發展。強化目標管理,完善《資陽市工業經濟責任目標考核獎勵辦法》,把工業投入、稅收貢獻、企業發展、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等指標列入市對各縣(市、區)和重點企業工業經濟責任目標考核重要內容,每年在工業發展資金中安排一定資金用於目標考核獎勵,進一步激發各級各部門抓工業、興工業、強工業的積極性。
(二)落實要素保障,確保工業發展需求。抓好煤、電、油、氣等生產要素的監測分析、綜合協調工作,加強枯水期和迎峰度夏電力需求側管理,制定電力、成品油、天然氣調度方案和應急預案,做好天然氣直供和轉供工作,積極爭取直供電試點。落實與省電力公司的戰略合作協定,加快電力、交通、通訊、自來水、天然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園區水、電、氣、訊等桿管線搬遷改造,切實保障工業經濟運行穩定和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工業發展規劃的銜接,完善工業項目用地儲備制度,為工業發展用地提供堅強保障。深化五方聯動+信用管理機制,以金融安全發展示範區建設為抓手,全面實施信用企業培育計畫,大力開展金融行業信用工程建設活動,著力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和企業融資環境。加強銀政、銀企合作,完善信息溝通、政策協調和資金銜接機制,強化市場主體培育和信貸孵化,定期開展對企業的財務管理、信用管理等培訓,增強企業信用意識,提高企業融資能力。創新政府性資金使用方式和投融資方式,發揮政策、金融、民間三類資金作用,多渠道破解融資難題。
(三)強化服務協調,最佳化工業發展環境。牢固樹立環境是生產力、環境是安全閥、環境是戰略資源的理念,要為工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必須做到政策更優、門檻更低、審批更少。進一步深化行政效能建設,深入推行並聯審批、綠色通道和土地、環保、金融等部門提前介入項目前期工作等措施,嚴格落實首問負責、限時辦結、量化落實、績效考核、責任追究五項制度,改進服務水平,提高辦事效率。培養造就企業家人才隊伍,進一步突出企業家的主體地位,增強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關心企業家、支持企業家,維護企業家和企業的合法權益,讓企業家放手創業、盡展才華。加快培養、引進職業經理人和技術領軍人才,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建設一支與現代企業發展相適應的技術工人隊伍。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大就業和社會保障支持力度,幫助企業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保護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清理涉企收費項目,嚴格控制對企業的各類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切實發揮自律、協調、服務作用。加強工業宣傳工作,培育產業文化,營造良好發展氛圍,進一步促進工業經濟加快發展。
中共資陽市委 資陽市人民政府
2010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