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3日中國共產黨貴州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貴州省委關於制定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貴州省委關於制定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 審議機構:中國共產黨貴州省第十一屆委員會
- 審議時間:2015年11月13日
- 發布時間:2015年11月27日
背景,正文,
背景
“十三五”時期是我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培植後發優勢,奮力後發趕超,走出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的重要指示精神,結合具體實際,中共貴州省委就制定“十三五”規劃提出如下建議。
正文
一、“十二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前所未有成就,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十二五”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充滿挑戰的國際國內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高舉“發展、團結、奮鬥”旗幟,堅持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大力實施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主戰略,搶抓國發2號檔案出台、貴州與全國同步小康上升為國家戰略等重大歷史機遇,大力構築“精神高地”,奮力衝出“經濟窪地”,順利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實現了在西部地區趕超進位的歷史性突破,為“十三五”時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經濟加速發展、綜合實力提升最快的五年。通過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全力吸引外部資源獲得了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通過增比進位、項目觀摩激發了幹部民眾幹事創業的巨大熱情,通過打造“5個100工程”等發展平台集聚了發展要素,推動傳統產業調整升級,促進科技資源聚集,不斷增強創新能力,大數據、大健康等新興產業風生水起,文化旅遊業成為重要支柱產業,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城鄉發展面貌煥然一新。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年均增長12.5%以上、突破1萬億元,人均水平接近5000美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速度位居全國前列,創造了令人矚目的發展速度。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突破瓶頸制約、基礎設施變化最大的五年。交通建設突飛猛進,鐵路營運里程突破3000公里,貴陽至廣州、貴陽至長沙高鐵開通,進入“高鐵時代”。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100公里,成為西部第一個縣縣通高速公路的省份。通航機場實現9個市(州)全覆蓋,民航進出港旅客人數增速位居全國前列。水運航道加快建設,烏江基本實現全程通航。水利建設空前加快,開工和建成黔中水利樞紐、夾岩水利樞紐、馬嶺河水利樞紐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預計新增供水能力18億立方米,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51萬畝,解決13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通信基礎設施實現升級換代,“寬頻貴州”建設取得突破,貴陽、遵義、安順實現通信同城化。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發展活力最足的五年。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健全了現代市場體系,壯大了市場主體規模,各類企業註冊資本超過2萬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4倍,國有控股龍頭企業加速成長,預計民營經濟比重從35%提高到50%。堅持以開放倒逼改革,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珠江—西江經濟帶,創建了貴安新區、貴陽綜合保稅區等“1+7”重要開放平台,高標準舉辦了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中國—東協教育交流周、酒博會、數博會、茶博會、民博會、世界山地旅遊大會等國際性重大活動,大大提升了貴州對外開放活躍度和投資開發吸引力,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和引進省外實際到位資金預計分別年均增長32.9%、53%和28.3%。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堅守兩條底線、生態建設成效最好的五年。堅持“多彩貴州拒絕污染”,爭取國家批准了《貴州省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強力實施綠色貴州建設三年行動計畫,預計完成造林面積2161萬畝,治理石漠化面積827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0%以上。預計淘汰落後產能3783萬噸,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9%,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等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別減少24.2萬噸、4.9萬噸、2.3萬噸和0.3萬噸,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主要河流水質明顯改善,貴陽等中心城區空氣品質位居全國前列。頒布《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機構,在全國率先開展了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啟動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排污權交易改革試點,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市場化保障機制。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社會協調發展、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民生事業和社會治理全面發展,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年均增長11.7%和14.8%,達到24465元和7505元。紮實推進“33668”扶貧攻堅行動計畫,實施精準扶貧脫貧“1+10”配套檔案,貧困人口從2011年的1149萬人減少到2014年底的623萬人,貧困發生率從33.4%下降到14.3%。城鎮新增就業265萬人,是“十一五”時期的2.8倍。各級財政投入教育經費2747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6倍,實施教育“9+3”計畫、中職學校“百校大戰”和“四項突破”工程,花溪大學城、清鎮職教城、貴州大學新校區等基本建成,預計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從77%、55%、20%提高到85%、85%、30%。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154萬套,改造農村危房192萬戶,完成扶貧生態移民搬遷14.8萬戶、62萬人。文化藝術、衛生計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群體性事件、刑事治安案件大幅度下降,社會和諧安定有序,公共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建設六項行動計畫成效明顯,預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數從2011年的58.7%提高到2015年的80.5%。
通過五年的發展,貴州進入了後發趕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設的重要階段,站在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起點。五年的發展歷程讓我們深深感到,貴州是一片充滿希望和活力的熱土,只要我們不甘墊底、奮起直追,就一定能撕掉貧困落後的標籤,實現同步小康的奮鬥目標。
五年的成就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創造的精神財富影響深遠。五年的發展啟示我們,在貴州推進同步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必須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做到兩條底線一起守、兩個成果一起收。必須堅定不移實施主基調主戰略,堅持“趕”與“轉”並舉,強化增比進位機制和比學趕幫氛圍,在全力趕超中加快轉型、在轉型升級中跨越發展,持續保持明顯高於全國的發展速度,在不斷縮小差距中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把改革開放作為根本動力,堅持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倒逼改革,大力實施開放帶動和創新驅動,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創新中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必須把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實施扶貧攻堅第一民生工程,千方百計解決好與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等問題,努力讓人民民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必須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強化正風肅紀,加強作風建設,始終保持反腐敗的高壓態勢。堅持以上率下,點燃各級幹部民眾幹事創業的激情,用幹部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民眾的幸福指數。大力營造政通人和、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提振精氣神,凝聚正能量。
二、全面準確把握“十三五”時期的形勢任務,奮力推進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新跨越
科學謀劃“十三五”時期發展,必須在深刻分析形勢與任務、機遇與挑戰的基礎上,積極適應新常態,牢固樹立新理念,科學引領新發展,奮力實現新跨越。
(一)“十三五”時期是全省科學發展、後發趕超、同步小康的決勝階段。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開發中國家群體力量繼續增強,國際力量對比逐步趨向平衡;同時,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依然存在,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外部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全國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本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經濟發展方式正在加快轉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同時也進入以速度變化、結構最佳化、動力轉換為主要特點的新常態,面臨著新的困難和挑戰。綜合分析,國內外大環境對我省發展總體有利,特別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心重視貴州,給予重大支持,為我省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國家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區域發展戰略,為我省擴大國際國內開放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國家實施大數據和網路強國等戰略,為我省彎道取直、後發趕超創造了寶貴契機;國家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我省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提供了政策支撐;國家加快補齊發展短板,為我省縮小與全國差距帶來了重要機遇;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為我省完善現代基礎設施、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社會事業等提供了良好條件。
從我省來看,經過“十二五”時期持續快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基礎條件日益改善,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資源紅利、生態紅利、勞動力紅利、政策紅利、改革紅利正在疊加釋放,全省上下團結奮進、幹事創業的激情空前高漲,這些積極因素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特別是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高、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生態環境脆弱等問題依然突出;貧困人口多、脫貧任務重,安全生產壓力大,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社會事業發展滯後,法治建設有待加強,一些領域存在不少矛盾和風險,改善民生和維護穩定任務依然艱巨;一些黨員幹部能力和素質不高,不同程度存在著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為政不廉等問題,提升能力、轉變作風、懲治和預防腐敗任務依然繁重。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
綜合判斷,“十三五”時期,我省貧困落後是主要矛盾、加快發展是根本任務的基本省情沒有變,既要“趕”又要“轉”的雙重任務沒有變,快於全國快於西部的發展態勢沒有變,我們可以大有作為,也必須奮發有為。我們必須增強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倍加珍惜加快發展的好勢頭,倍加珍惜團結和諧的好局面,倍加珍惜幹事創業的好狀態,奮發圖強,勵精圖治,凝心聚力肩負起科學發展、後發趕超、同步小康的歷史使命。
(二)“十三五”時期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理念。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新跨越主基調,深入推進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主戰略,突出抓好大數據、大扶貧兩大戰略行動,培植後發優勢,奮力後發趕超,走出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貫徹落實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工作總綱,最根本的是要遵循中央確定的“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六條重要原則,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牢固樹立起來,貫徹落實到發展各領域全過程。
——牢固樹立和落實創新發展的理念。深刻認識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聚焦創新體系、創新平台、創新能力建設,充分用好“5個100工程”等重要平台和工作抓手,積極搭建各類創新載體和研發基地,廣泛吸引國內外創新型企業、科技領軍人才到我省落戶發展,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大力培育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
——牢固樹立和落實協調發展的理念。深刻認識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速度與質量、經濟與社會、城市與農村、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突出比較優勢與補齊發展短板、重點突破與分類指導等重大關係,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全省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發展的整體性。
——牢固樹立和落實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刻認識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全面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進綠色貴州建設,鞏固生態環境優勢,構築長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螢幕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生態之美謀趕超之策、造百姓之福。
——牢固樹立和落實開放發展的理念。深刻認識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堅持以開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激活發展,充分發揮我省近海近邊近江和西南陸路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拓展和提升“1+7”重點開放平台,高標準高質量舉辦好各類國際性國家級活動,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努力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
——牢固樹立和落實共享發展的理念。深刻認識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深入推進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畫,著力解決好農村留守人員的突出困難,織好基本民生安全保障網,提升社會治理能力,促進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全面進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使人民民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係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全省上下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統一思想,協調行動,深化改革,開拓前進,找準貴州定位,發揮貴州優勢,彰顯貴州特色,創造貴州奇蹟。
(三)“十三五”時期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新跨越的奮鬥目標。今後五年,要圍繞如期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牢牢守住增長速度、人民收入、貧困人口脫貧、社會安全四條發展底線和山青、天藍、水清、地潔四條生態底線,努力建設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協調進步、民族文化繁榮、生態優勢突出、民主法治健全、人民幸福安康的多彩貴州。
——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實現新跨越。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左右,發展空間格局得到最佳化,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率明顯上升,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成長,服務業比重進一步上升,農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消費對經濟成長貢獻明顯加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貢獻率加快提高,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基本形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體系。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實現新跨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明顯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森林覆蓋率大幅提升,空氣品質指數穩定上升,重點流域水質優良率繼續提高,土壤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主要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取得突出成效。
——扶貧攻堅和民生改善實現新跨越。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全脫貧,貧困縣、貧困鄉鎮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城鄉就業更加充分。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和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進一步提升。醫療衛生服務供給能力和服務質量顯著增強。文化、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高。物價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
——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實現新跨越。全面深化改革步伐加快,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發展。開放平台和合作機制更加完善,“引進來”與“走出去”取得重大進展,對內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動力和活力進一步增強。
——社會建設和法治保障實現新跨越。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崇德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法治貴州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各類社會主體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得到有效維護,社會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民族關係更加團結和睦,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三、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加快構建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貴州產業體系
新型工業化是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重要途徑,是提升經濟實力、實現產業協調發展的關鍵。必須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深入實施大數據戰略,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生態化、特色產業規模化、新興產業高端化。
(一)高端定位、優先突破新興產業。把新興產業作為促增長的著力點、調結構的主戰場。發揮產業政策導向和促進競爭功能,積極爭取國家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持,培育一批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以大數據為引領的電子信息產業,推進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畫,促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打造全國大數據發展戰略策源地、政策先行區、創新引領區和產業聚集區,全力打好大數據戰略行動突圍戰。加快發展以大健康為目標的醫藥養生產業,打造獨具特色的醫藥養生基地。加快發展以無公害綠色有機為標準的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建設全國綠色有機農產品供應基地。發揮全域旅遊資源優勢,加快發展以民族和山地為特色的文化旅遊業,大力發展山地新型旅遊業態,打造以“多彩貴州·山地公園”為品牌的世界知名山地旅遊目的地,建成山地旅遊大省,讓多彩貴州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風行天下。加快發展以節能環保低碳為主導的新型建築建材業,推廣綠色建築和建材,促進建築業與建材業融合發展。
(二)改造提升、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立足我省發展階段、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加快對傳統產業的信息化、服務化、綠色化改造,推進行業整合和品牌提升。加大推進煤、磷、鋁、鋼、錳等資源精深加工產業發展,加快建成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資源深加工基地。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建立省級層面軍民融合領導機構,依託軍工基地的技術優勢,發展壯大軍民融合產業,積極打造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建成以航空航天為重點的國家級裝備製造業基地。深入貫徹落實《中國製造二O二五》,引導製造業向分工細化、協作緊密方向發展,促進高端數控工具機、機器人、醫療器械、農業機械等產業發展壯大,打造一批高端化、智慧型化的“貴州製造”產品。大力推進酒、煙、茶、藥、食品“五張名片”為重點的特色產業規模化,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貴州品牌”。加快發展石材產業,培育石材交易市場,壯大一批石材產業基地。發揮水資源品質優勢,大力開發天然飲用水系列產品,把飲用水發展成為重要優勢產業。
(三)廣泛培育、加速升級服務業。積極發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研發設計、檢驗檢測、電子商務、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健康服務、商貿服務、旅遊工藝、家庭服務、養老服務、休閒娛樂等生活性服務業。著力擴大居民消費,引導消費向智慧型、綠色、健康、安全方向轉變,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消費結構升級。放寬市場準入,加強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最佳化服務業發展環境,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推動製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加快形成具有鮮明貴州特色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不斷提高服務業總體發展水平。
(四)大力提高產業集約集聚發展水平。加快培育壯大一批主導產業突出、特色鮮明的功能園區,提高園區經營管理水平,創新園區融資方式,盤活園區標準廠房、基礎設施等存量資產,促進產業園區持續健康發展,提高投資效率和產出水平。深入實施工業“百千萬”工程,紮實開展服務企業、服務項目“雙服務”行動,大力扶持龍頭企業、骨幹企業、大型企業、上市企業,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形成一批“頂天立地”的大企業、“鋪天蓋地”的中小微企業、勇闖天地的創新型企業。加快培育產業集群,增強產業間和企業間協作配套能力,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一批承載大數據信息產業、大健康醫藥產業、裝備製造業、食品產業、兩煙產業、白酒產業的千億級產業園區。
四、深入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加快建設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示範區
城鎮化是最佳化區域經濟結構、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根本途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道法自然,依託山地特色,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走出一條具有貴州特色的山地新型城鎮化路子。
(一)構建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富有活力的城鎮體系。根據資源環境承載力調節城鎮規模,立足獨特的山水地貌,不斷最佳化城鎮形態、功能和結構布局。進一步增強貴陽城市功能,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加快貴安新區開放開發,推進貴安新區與貴陽、安順同城化發展,加快構建黔中城市群。做大做強區域中心城市,推動遵義、六盤水、畢節、銅仁、凱里、都勻、興義等城鎮組群加快發展。提升區域次中心城市功能,實施小城鎮“十百千”行動計畫,建設一批交通樞紐型、旅遊景點型、綠色產業型、工礦園區型、商貿集散型、移民安置型等特色小城鎮。加快推進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結合農村集中建房發展各類區域性中心村,促進城鎮與鄉村協調互動。最佳化城鎮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二)推進產城景一體化融合發展。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一體,完善城鎮功能分區,培育發展各具特色的城鎮產業體系,提高城鎮要素集聚、產業發展和就業吸納能力。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鎮地下綜合管廊、公共運輸、防洪排澇等建設水平。加快建設海綿城市和智慧城市,不斷增強城鎮綜合承載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內在品質。突出山地特色編制城鎮風貌規劃,注重民族元素豐富城鎮人文內涵,依山就水加強河湖水系統綜合治理和園林綠化,推進綠色生態城區建設,打造“山水田園林地”相融合的宜居宜業宜游城鎮。加快推進遵義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搞好安順、都勻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
(三)加快推進戶籍人口城鎮化。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落實中央確定的“三個1億人”城鎮化行動計畫,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並與城鎮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實施居住證制度,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加強對農業轉移人口就業創業培訓和服務,切實解決好住房、社保、醫療衛生、子女教育和權利維護等問題,促進進城農民安居樂業。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建設,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鈎機制,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上述權益。
(四)推進區域經濟優勢互補和民族地區協調發展。按照黔中帶動、黔北提升、兩翼跨越、協調推進的原則,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構建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把貴安新區培育成為帶動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加強黔中經濟區、黔北經濟協作區、畢水興經濟帶建設,支持黔東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等民族地區跨越發展,形成黔中、黔北率先崛起,各區域協同加快發展新格局。加快貴廣、湘黔、貴昆、成貴、渝黔等高鐵經濟帶建設,鼓勵發展臨空經濟,吸引各種生產要素向城鎮、重點產業園區和高速公路、骨幹航道等重要交通沿線聚集發展,形成一批輻射力強和對內對外開放的經濟走廊。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思路,支持城區和經濟強縣率先發展,幫扶重點生態功能區貧困縣加快發展,帶動發展潛力縣競相發展,促進縣域經濟協調發展。
因詞條內容字數限制 ,餘下內容見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