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習水縣委習水縣人民政府關於實施“關心外出民工、關愛留守兒童、關懷空巢老人”工程的意見

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解決民生問題,加快推進小康習水和諧習水建設步伐,現就我縣實施“關心外出民工、關愛留守兒童、關懷空巢老人”工程(簡稱“三關”工程)提出如下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習水縣委習水縣人民政府關於實施“關心外出民工、關愛留守兒童、關懷空巢老人”工程的意見
  • 成立地點:習水縣委
  • 成立目的:關懷空巢老人
  • 成立性質:政府機構
一、實施“三關”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一是外出民工合法權益受侵害。工資普遍較低,被拖欠現象嚴重;逾時勞動,缺乏社會保障;職業病和工傷事故多,得不到合理賠償;維權意識淡薄等。二是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受影響。由於生活上缺人照應、行為上缺人約束、學習上缺人輔導,造成部分留守兒童性格孤僻,行為失范,喪失學習興趣等。三是空巢老人生產生活壓力大。既要自我照顧,又要發展生產;既要隔代撫養、又要參與村務,加之不少農民工外出,對老人盡不好贍養義務,繁重的勞務和心理負擔使本該安享晚年的空巢老人身心承受巨大壓力和傷害。
1、實施“三關”工程,有利於推進和諧習水構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新世紀新階段全黨全社會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讓全體社會成員都享有平等權利、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解決好外出民工、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一系列問題,真心實意地為他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是正視矛盾、化解矛盾、統籌兼顧各方面民眾的關切;是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社會局面的有效手段。
2、實施“三關”工程,有利於助推新農村建設。中央高度關注“三農”問題,並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戰略。由於受自然條件、基礎設施等因素的制約,我縣農業發展的基礎仍然十分脆弱,僅靠傳統的農業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缺乏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基礎。解決好外出民工、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問題,最大限度地促進農民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不僅能夠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而且能夠通過他們在外的學習與實踐,帶回先進技術和市場觀念,促進農村物質生活的寬裕、村容村貌的轉變、民主管理的提升、文明鄉風的培育。
3、實施“三關”工程,有利於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各級政府作為社會的主要管理者,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承擔著重要職責。特別是在農村農業稅免徵、計畫生育依法管理之後,鄉鎮政府需要在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方面探索更新舉措,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民眾生產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解決好外出民工、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問題,正是推進政府職能從以往重事務向重服務、重行政命令向依法行政過渡的有效途徑。
4、實施“三關”工程,有利於促進幹部作風轉變。轉變幹部作風,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密切黨群幹群關係、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證。解決好外出民工、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問題,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具體體現,有利於我們進一步把幹部職工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為人民服務和為民眾辦實事上來,融洽黨群幹群關係,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二、“三關”工程總體要求和工作目標
5、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動員全社會力量,努力解決民生問題,形成關心外出民工、關愛留守兒童、關懷空巢老人的良好風尚,促進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6、工作目標是:搭建平台,最佳化外出民工就業環境;完善網路,最佳化留守兒童成長環境;建章立制,最佳化空巢老人生活環境。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實現農民工技能有提高、輸出有組織、維權有保障;留守兒童心理有依賴、學業有進步、成長有關注;空巢老人寂寞有排遣、生病能求助、困難能化解。
三、創新思路、搭建平台,不斷最佳化農民工就業環境
7、搭建技能培訓平台,不斷提高外出民工素質。以培
養新型農民為目標,繼續做好現有外出民工培訓就業和新增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勞動力職業技能素質,增強競爭力。整合縣職高、農廣校、衛生學校、勞動就業培訓中心等的師資、場地、設備,多渠道、多途徑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縣內職業教育水平。積極探索校企聯合、校鎮聯合、校校聯合等路子,加強與發達地區廠家和職業教育水平較高地區合作,不斷加強習水外出民工的職業道德教育和素質提升,提高培訓質量和就業率,打造勞務輸出品牌。大膽探索“9+2”和“12+1”教育模式和九年級部分學生重點開展技能培訓的教學改革,鼓勵未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初、高中畢業生到職業院校進行技能培訓。建立健全市場服務體系,充分發揮中介組織在農民工培訓輸出等方面的作用,縣農轉辦等相關部門要積極與用工單位聯繫,內轉外輸,鼓勵離鄉離土,進廠進城,特別要擴大訂單培訓、規模輸出成果。
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捆綁使用、各記其功”的原則,統籌“陽光工程”、“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等培訓資金,發揮更大效益。積極探索培訓費用政府補助、農民籌集、工廠墊資的成本管理模式,擴大培訓覆蓋面。
8、搭建管理服務平台,改善外出民工就業條件。建立健全勞務市場信息網路,加強與各類技能培訓機構、用工企業和中介組織的聯繫合作,及時掌握各地用工信息,推薦就業崗位,並通過網路、電視、廣播等載體,定期向社會公布,為農民和市場要素提供準確、及時、便捷、可靠的勞務信息和就業信息,保證農民工外出就業能掙錢,提高經濟效益。
進一步整合工會、司法、勞動等部門的維權職能,建立健全維權工作網路,切實保障外出民工合法權益。各鄉鎮要建立外出務工人員法律援助機構,設立外出務工人員維權熱線,並通過雙向維權的方式,加強與省市駐外辦事處的聯繫,通過政府協調、司法援助等形式,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法律諮詢、委託代理、司法救助、調解勞務糾紛等服務,確保維權工作取得實效。積極引導外出民工加入工會組織,建立外出民工維權基金,為維權工作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撐。
積極推動習水外出民工建立互助組織和流動黨小組,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條件成熟時,在外出農民工相對集中的重點城市設立辦事處,負責該經濟圈內習水農民工的管理服務工作。
9、搭建返鄉創業平台,激勵外出民工參與縣域經濟發展。把引導鼓勵外出民工返鄉創業與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全民創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機結合,積極創造條件,放寬市場準入,簡化辦事程式,切實做好服務。尤其要認真落實登記費、管理費減免政策,註冊資金分步到位,融資擔保和稅收減免等政策,為返鄉農民工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促進民間資金向社會資本的轉化。
加快建設城鎮工業體系,尤其要依託現有鄉鎮企業,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等小城鎮工業,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更加廣闊空間。不斷加快小城鎮建設,完善城鎮功能,吸引更多農民工到小城鎮定居興業,促進城鎮化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良性互動。
四、完善網路、落實責任,不斷最佳化留守兒童成長環境
10、進一步強化學校教育主體地位,為留守兒童創造一個溫馨的校園環境。發揮校園主課堂、主陣地、主渠道作用,各鎮鄉寄宿制學校要不斷改善食宿條件、合理確定食宿費用、切實提高食宿質量,並優先滿足留守兒童。鎮鄉和教育部門要多渠道籌措資金,逐步擴大鎮中心國小和九年一貫制學校寄宿工程試點,實現國小階段留守兒童寄宿制教育,積極探索麵向留守兒童等的學前三年教育。
進一步整合資源,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逐步完善圖書室、電教室等設施,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藝術活動,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豐富留守兒童的精神生活,增強學校對留守兒童的吸引力。積極尋求社會捐助,在各學校逐步開通“留守兒童熱線”,逐步建成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的“留守兒童之家”。
認真落實貧困兒童“兩免一補”政策,建立貧困留守兒童資助制度和助學金制度,同等條件下將社會助學金等向留守兒童傾斜。積極探索義務教育階段為家庭困難的留守兒童免費提供教科書,免除雜費,解決留守兒童實際困難。
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水平。以學校為單位推行教師“代理家長”制度,明確教師的義務和責任,及時了解留守兒童課餘生活和學習情況,並加強與其監護人的溝通,給予親職教育方面的輔導,真正讓教師成為留守兒童學習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情人,成長過程中的保護人。
11、進一步加大整治力度,為留守兒童創造一個健康的校園周邊環境。加大《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力度,依法保護留守兒童合法權益。相關部門要逐步建立整治工作長效機制,全力配合學校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加大網咖、遊戲室、檯球室專項治理力度,嚴禁其面向中小學生營業。對校園內外及周邊地區亂搭亂建、亂擺攤設點、占道經營的個體經營戶和業主進行認真清理。加強校園周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學生校外安全管理,加大各類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力度,確保留守兒童生命安全和食品衛生安全。
12、進一步動員全社會力量,為留守兒童創造一個溫暖的社會環境。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切實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幫帶、教育、監護和關愛。以鄉鎮黨委、政府及村級基層組織為主體,督促留守兒童家長和現有監護人履行撫養義務和監護義務;以親鄰為主體,為留守兒童提供生活學習上的關愛與幫助,了解留守兒童校外的生活學習情況,並及時與學校進行溝通;以機關幹部為主體,開展志願幫扶,為家庭貧困、品學兼優的留守兒童面向社會公開招募條件較好的志願家庭,配對“愛心家長”,建立長期深入聯繫,給他們以溫暖與呵護;以正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機關幹部子女為主體,推行“牽手成長”活動,讓留守兒童結交一個家庭健全、氣氛融洽的“手拉手”小夥伴,引導他們互助互學,共同成長和進步;以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為主體,面向社會招募以“五老”人員為主的“親情志願者”,加強對留守兒童校外管理。
五、突出重點、建章立制,不斷最佳化空巢老人生活環境
13、建立空巢老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強家庭美德教育,弘揚愛老敬老的良好風尚,促使外出民工自覺履行贍養義務,對拒不履行贍養義務的農民工,採取司法行政手段進行干預。動員社會捐款捐物,幫助家庭特別困難的空巢老人解決基本生活問題。充分發揮低保、社會救濟金的效益,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滿足空巢老人。全面普及農村合作醫療,確保空巢老人參合率達100%。
14、建立空巢老人困難求助制度。加強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建立健全村規民約,落實村組幹部職責,調動廣大民眾互幫互助的積極性,引導鄰居主動關心空巢老人的日常飲食起居。以自然村為單位,建立“老年人互助協會””、“黨團員愛老小組”,幫助空巢老人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整合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技術設備等資源,確保空巢老人有病能得到及時醫治。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空巢老人家庭土地流轉,切實減輕空巢老人勞動負擔。
15、推行幹部掛幫空巢老人制度。組織開展“親情牽手”活動,號召機關幹部、駐習部隊官兵、社會志願者和留守兒童的“愛心家長”與空巢老人結對子,以戶為單位為空巢老人確定結對幫扶人員,不拘形式地進行幫扶,給寂寞的空巢老人送去溫暖。積極推動農村老年人文藝宣傳隊建設,深入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豐富空巢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六、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確保“三關”工程取得實效
16、黨委領導,政府落實。成立縣“三關”工程領導小組,由縣委、人大、政府、政協有關領導牽頭,具體負責對全縣“三關”工程的領導和指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相關部門和單位組成,抽調專人辦公,具體負責協調解決外出民工、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問題。各鄉鎮區也要建立相應機構,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具體落實的工作機制。
17、大力宣傳,營造氛圍。要切實加強宣傳引導,在全社會倡導形成“關心外出民工、關愛留守兒童、關懷空巢老人”的良好風氣。縣電視台、今日習水等媒體要開辦專欄,拍攝公益廣告,印製宣傳畫,推動形成良好氛圍。各鎮鄉要統一思想認識,形式多樣地開展宣傳,做到宣傳發動工作入腦入心。要主動對接省、市等媒體、邀請專家進行研討、不斷提高“三關”工作水平,推動工作取得實效。
18、協調配合,齊抓共管。各部門要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措施,推動“三關”工程開展,儘快形成協調配合,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教育部門要把關愛留守兒童作為重要教研課題,引導教師進行研討,要發揮關愛留守兒童的主陣地作用,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員工投身參與留守兒童工作的積極性。縣委宣傳部要組織力量進行理論研究,為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三關”工程提供理論指導。團委、婦聯、關工委等要發揮聯繫廣泛的優勢,引導和鼓勵更多社會力量投身“三關”工程。工會、人勞社保、政法等部門要形成合力,在農民工培訓、輸出、維權和保障人身安全等方面出台相關政策,探索符合習水實際的路子。民政、扶貧、衛生等部門要認真研究,更好地發揮農村低保、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貧困救濟、扶貧開發等各類資金的效益,為農村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解決實際困難。組織部門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更好地發揮村級組織在幫扶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方面作用。財政部門要加強全縣財政收支調控,努力為“三關”工程的順利開展提供必需的經費。其它單位也要結合實際,探索有效路子,積極開展幫扶,為保證“三關”工程在全縣的順利實施獻策出力。
19、轉變作風,務求實效。要以建立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為載體,以幹部作風教育整頓活動為契機,按照“幹部長期受教育、民眾長期得實惠”的要求和胡錦濤同志關於樹立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的指示精神,切實轉變幹部作風,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按照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要求,不斷研究新情況,分析新問題,探索新規律,總結新方法,制定新舉措,使“三關”工程措施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效果在實踐中不斷增強,民眾得實惠在實踐中不斷增多,幹部作風在實踐中不斷轉變。
20、督促檢查,嚴格考核。把“三關”工程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年度工作安排和目標考核內容,建立健全“三關”工程日常督促檢查、專項檢查和民情調查機制,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三關”工程相關任務目標落到實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