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科學技術部黨組關於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科技改革發展的意見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創科技工作新局面,提出如下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科學技術部黨組關於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科技改革發展的意見
  • 類型:意見
  • 目的: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
  • 要求: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
意見內容
一、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必然選擇,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途徑,也是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內在要求,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把提升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作為基本前提,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方針,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大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搶占科技競爭戰略制高點。要把提升經濟實力和社會生產力作為首要任務,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支撐引領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要把提升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作為根本目的,以科技創新引領四化同步發展、支撐五位一體建設,提高全社會創新意識和全民科學素質,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繁榮,不斷增強對外開放合作能力和國際影響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二、統籌部署科技改革發展
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科技工作,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各項任務,著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攻堅克難,真抓實幹,實現科技改革發展新突破,為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新貢獻。
在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突出重點。切實抓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惠及民生等重點任務,集成資源,形成合力,務求實效。二是加強統籌。統籌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產業化示範,統籌項目、基地和人才,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完善部省會商和部際協調機制,統籌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三是推進管理創新。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強化規劃部署、政策引導、公共服務、環境營造等工作;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創新資源配置方式,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
三、紮實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各項任務
探索建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機制,開展企業技術創新專項試點,加快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注重協同創新,鼓勵科研院所、高等學校與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圍繞企業需求加強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積極促進軍民科技融合發展,加速軍民技術雙向轉化,加強軍民結合的研發和產業化基地建設。加大對區域性重大項目、重點平台和優秀團隊的聯合支持,促進跨區域科技合作和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深入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加強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提高專業化服務能力。
深化科技計畫管理改革,建立統一的科技計畫管理信息系統,加強計畫項目的過程管理和評估評價,完善科研課題間接成本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國家科技獎勵制度,強化激勵和導向作用。加快建立國家科技報告制度,制定科技報告的標準和規範。加快建立創新調查制度,開展創新型國家進程監測,定期發布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進展報告。
四、支撐引領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深入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支持企業牽頭實施具有產業化前景的重大科技項目,支持大中型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深入推進創新型企業建設,引導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自主決策先行投入研發項目,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專項資助。依託轉制院所和行業龍頭企業構建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基地,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開展產業共性關鍵技術聯合攻關。面向行業和地方技術創新需求,加強資源整合和財政引導支持,推動形成一批技術創新服務平台。
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強重大專項與相關科技計畫的協同配合,建立多部門高效協同推進機制,發揮地方科技管理部門在重大專項實施中的作用。進一步凝鍊任務目標,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大產品,實現我國優勢領域的戰略突破。完善重大專項管理制度和評估監督機制,加強對專項實施的全過程管理,根據產業變革和產業發展新要求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充分發揮國家高新區等科技園區集聚示範作用,加強創新資源集成,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壯大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完善企業孵化體系,改善企業融資環境,提高國際化水平,加強分類指導和考核評價,促進園區特色化發展。
針對傳統產業升級的重大需求,加強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研發,組織實施科技成果產業化示範工程,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提升服務業科技含量,支持工業設計、研發諮詢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培育新型服務業態。
五、全面提升科技持續發展能力
把握科技發展規律和前沿趨勢,最佳化學科布局,加強對跨學科、跨領域基礎研究的支持,促進學科均衡協調發展和交叉融合,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面向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和國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加強重大科學前沿和戰略高技術研究超前部署,在我國具有一定基礎和優勢的領域實現重點突破,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重大創新基地和基礎條件平台建設,強化統籌布局和分類指導,促進資源集成和開放共享,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和支撐服務能力。加強重大科學儀器設備自主研發。深入開展創新方法培訓和推廣活動。
深入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加快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布局,堅持以用為本和需求導向,精心組織實施創新人才推進計畫,配合做好千人計畫、萬人計畫組織實施工作,統籌推進各類科技人才隊伍發展。促進人才計畫與科技計畫的緊密結合,加強國家和地方科技人才工作的有機銜接,完善人才發展機制和激勵政策,充分調動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
六、推動現代農業與城鎮化發展
加快推進農村科技創新創業,支持種業做大做強,提升農業技術裝備水平,加強綠色生產關鍵技術研發和套用,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食品安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協同創新試點示範,加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農村信息化示範省建設,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計畫,大力推進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建設。創新科技服務模式,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創新,構建新型農村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加強農民專業化職業化教育培訓,提高農民就業技能,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抓住城鎮化發展提供的新機遇和新需求,加強現代城鎮區域規劃、人居環境改善、信息管理等城鎮化關鍵技術研發,強化宜居村鎮綜合技術集成示範,深入實施村鎮飲水安全、環境綜合整治重大科技工程,加快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示範套用,走集約、智慧型、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深入推進縣市科技進步考核,加大對基層科技工作支持力度,加強科技扶貧開發工作,促進農村地區特別是革命老區、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科技發展。
七、促進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
深入實施文化科技創新工程,加強文化領域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轉化套用,提高科技創新對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傳播等關鍵環節的系統支撐能力,建立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培育一批高附加值、多功能、多業態的新興文化產業集群。
組織實施科技惠民計畫,紮實推進全民健康、防災減災、公共安全等重大民生科技工程,積極支持基層創新民生科技成果轉化與套用模式,加快民生科技示範和產業發展。依靠科技創新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科學化水平,大力加強社區管理、社會養老等社會管理領域的科技支撐能力,培育新型管理模式與新業態。
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專項行動,完善節能減排技術支撐體系,加強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產業化示範和推廣套用。大力發展低碳技術,研究發布國家低碳技術成果轉化及推廣目錄,推動綠色產業、循環經濟發展。實施氣候變化、藍天科技和廢棄物資源化等科技專項,為改善環境質量提供技術支持。推動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建設,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先行先試區。
八、以全球視野推動科技創新
加強全球科技發展和產業競爭趨勢跟蹤研究,結合我國發展需求,強化科技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的前瞻性布局。把握全球科技資源流動和配置規律,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合理運用國際規則,加大對國際創新資源的引進力度,提高我國科技創新的國際影響力。
深入推進科技外交,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和創新政策對話,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外交大局。加快實施“科技夥伴計畫”,不斷創新科技援助模式,鼓勵民間科技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畫和大科學工程,支持我國科學家在國際學術組織任職,吸引全球優秀科技人才來華工作。進一步擴大國家科技計畫對外開放,推動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機構與國內單位開展科技合作,搭建國際化高水平聯合研究平台。
九、積極營造科技創新良好環境
加快制定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成熟一批出台一批。推動修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完善科技進步法配套法規。加大重點政策落實力度,建立督促檢查和監測評估機制。深入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試驗區建設,開展各類創新政策試點,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率先突破。加強智慧財產權信息分析與利用,推進智慧財產權服務平台建設。
大力弘揚創新文化,倡導求真務實、團結協作的良好學風。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完善科研不端行為調查處理機制,研究建立科技人員行為規範。組織開展重大科普示範活動,完善科普事業發展政策,建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測評體系。加強科技宣傳,增強傳播力和引導力,營造科技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十、切實提高科技管理幹部隊伍戰鬥力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八大精神上來。加強能力建設,加大教育培訓和實踐鍛鍊力度,著力提升科技管理幹部隊伍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堅持依法行政,推動職能轉變,強化巨觀管理和戰略思維,提高科技管理科學化水平。
認真落實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八項規定,大興求真務實、艱苦奮鬥之風,切實改進文風會風。紮實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基層和科研一線,努力實踐科技為民理念,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大力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強化對重大科技決策部署和重點項目、重點領域及關鍵環節的監督檢查,加大巡視檢查和案件查辦力度,確保權力規範運行。
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積極進取,紮實工作,推動科技事業發展邁上新台階,為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中共科學技術部黨組
2013年1月16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