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廣州市委辦公廳關於我市開展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是中共廣州市委辦公廳2000年發布的一則通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廣州市委辦公廳關於我市開展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
- 發布文號:穗辦[2000]21號
- 發布日期:2000-11-23
- 生效日期:2000-11-23
【發布單位】81905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檔案來源】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檔案來源】
中共廣州市委辦公廳
關於我市開展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
關於我市開展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
(穗辦[2000]21號)
各區、縣級市黨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屬以上單位:
社區是現代城市的細胞和基礎。加強社區建設,提高社區管理水平,是我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踐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推進兩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視社區建設工作,特別是近幾年來通過全市上下各方面的努力,在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中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初步建立起“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的體制框架,為社區建設和管理打下了基礎。為進一步配合我市正在全面實施的“三年一中變”規劃,加快向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的宏偉目標邁進的步伐,市委、市政府決定在我市開展社區建設試點工作。其中,東山區為試點區,海珠區的南華西街、越秀區的北京街、東山區的大塘街、荔灣區的華林街、天河區的石牌街和東陂街為試點街。現就開展試點工作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社區是現代城市的細胞和基礎。加強社區建設,提高社區管理水平,是我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踐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推進兩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視社區建設工作,特別是近幾年來通過全市上下各方面的努力,在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中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初步建立起“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的體制框架,為社區建設和管理打下了基礎。為進一步配合我市正在全面實施的“三年一中變”規劃,加快向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的宏偉目標邁進的步伐,市委、市政府決定在我市開展社區建設試點工作。其中,東山區為試點區,海珠區的南華西街、越秀區的北京街、東山區的大塘街、荔灣區的華林街、天河區的石牌街和東陂街為試點街。現就開展試點工作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以加強社區黨的建設為龍頭,以創新社區管理體制為基礎,以完善社區服務體系為中心,以提高社區文化建設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提高人的素質和社區文明程度為宗旨,以創建文明社區為載體,建設環境整潔優美、社會治安良好、生活方便舒適、人際關係和諧、充滿蓬勃向上氣息的現代化文明社區,為廣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打好基礎。
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以加強社區黨的建設為龍頭,以創新社區管理體制為基礎,以完善社區服務體系為中心,以提高社區文化建設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提高人的素質和社區文明程度為宗旨,以創建文明社區為載體,建設環境整潔優美、社會治安良好、生活方便舒適、人際關係和諧、充滿蓬勃向上氣息的現代化文明社區,為廣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打好基礎。
二、總體目標
在完善“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城市管理體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社區建設工作機制和組織體系。試點區要進一步理順區、街在社區建設工作中的各種關係,組織和指導開展社區建設,探索、總結經驗。試點街要形成以街道黨工委為領導核心,居民區和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黨組織為基礎,社區內的黨員為骨幹,各種社會團體及居民民眾共同參與的社區建設新格局,擴大社區黨建工作覆蓋面、影響力和滲透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基本建成配套合理、檔次較高的社區基礎設施,整潔美化、舒適優雅的社區環境面貌,系統完善、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體系,功能齊備、布局合理的社區衛生體系,靈活溝通、快速反應的社區信息網路,安全、規範、有序的社區治安秩序,團結和諧、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摸索出一條有廣州特色的、與廣州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區建設新路子。
在完善“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城市管理體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社區建設工作機制和組織體系。試點區要進一步理順區、街在社區建設工作中的各種關係,組織和指導開展社區建設,探索、總結經驗。試點街要形成以街道黨工委為領導核心,居民區和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黨組織為基礎,社區內的黨員為骨幹,各種社會團體及居民民眾共同參與的社區建設新格局,擴大社區黨建工作覆蓋面、影響力和滲透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基本建成配套合理、檔次較高的社區基礎設施,整潔美化、舒適優雅的社區環境面貌,系統完善、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體系,功能齊備、布局合理的社區衛生體系,靈活溝通、快速反應的社區信息網路,安全、規範、有序的社區治安秩序,團結和諧、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摸索出一條有廣州特色的、與廣州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區建設新路子。
三、主要任務
(一)進一步加強社區黨的建設。
1.加強黨對社區建設的領導。改革街道黨的領導體制,把街道黨委改為街道黨的工作委員會(簡稱街道黨工委),作為區委的派出機構,統攬社區建設工作全局。
2.加強居民區黨組織建設。原則上以居民區為單位建立黨支部,在2年內實現“一居民區一支部”;支委會成員與居委會成員按照有利於開展工作的原則儘可能交叉任職,黨支部書記兼任居委會主任;逐步實現居委會專職人員一半以上是黨員。
3.加強社區各類黨組織建設。建立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的縱橫結合的工作網路。縱向方面,街道黨工委對街道自身的黨組織、黨員實行全面的政治、思想、組織領導;對駐社區的各類無上級、無主管企業、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需要轉回社區的離退休黨員,離職、失業、下崗職工黨員,未就業畢業生黨員,流動黨員實行屬地管理。橫向方面,街道黨工委對社區內其他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進行指導、協調。通過組織制度創新,建立社區各單位黨組織共同擔當和參與社區建設工作格局,使黨在社區形成整體上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
4.加強社區民眾團體組織建設。建立與社區工作相適應、與街道黨工委體制相適應的工會、共青團、婦女組織,把民眾團體工作與社區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搭起與人民民眾密切聯繫的橋樑,組織、引導社區青年、工會會員、婦女參與社區各項活動。
5.加強社區黨風廉政建設。建立社區黨風監督站,設立“在職黨員社區活動聯繫卡”,將社區內黨員參加社區工作情況登記在冊,適時地與其所在單位黨組織溝通情況,實現對黨員全方位的監督管理。對市、區設在街道轄區內的派出(下屬)機構或不設機構的專職人員,實行街道和市、區有關部門的雙重管理,建立對駐社區有關單位的評議制度,對社區單位落實市、區有關社區工作及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等方面情況,以民眾滿意度為根據進行綜合考評,並將考評情況反饋給各單位及其上級黨組織。
(二)進一步強化街道的主體地位。
1.適當加大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管理許可權。區委、區政府可委託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在管理本社區公共事務中行使部分區一級的權力,包括一定的綜合執法權、人事建議權、指揮調度權、參與驗收權、檢查監督權等,協調和監督有關部門推進社區建設。
2.強化地區性協商議事機構的作用。按照我市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規定,在建立和完善“城區管理委員會”等6個地區性議事機構的基礎上,吸收社區內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知名人士以及駐區單位負責人,共同組成社區協商議事委員會,安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對社區管理事務與社區思想文化建設、城市管理、計畫生育、社會治安、社區服務和街道經濟進行協調、檢查和監督,為推進社區建設出謀獻策。
3.強化街道、居委會在社區管理中的作用。在相對封閉、獨立的住宅小區,可從有利於改善管理的原則出發,打破居民戶數的限制,實行按小區設定設立居委會,相應調整居委會專職工作人員編制。進一步提高居委會專職人員的綜合素質,落實各項待遇。試點街要切實解決好居委會的辦公用房問題。街道、居委會對轄區內的居民小區行使行政管理權,對這些小區物業管理單位的業務工作負有協調、指導和監督職責。拓寬居民議事、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渠道,積極探索加強居民區民主政治建設的路子。
(三)進一步建設高水平的社區服務體系。
推進社區服務總的要求是:深化改革,規範管理,拓寬領域,健全體系,加快發展。把信息化、網路化全面引入社區服務。
1.進一步拓展社區服務領域。逐步建立門類齊全、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較高的社會福利服務和便民利民服務網路。在設施建設上,支持和鼓勵社會各方面參與投資,以多種所有制形式發展社區服務;在運作機制上,引入市場化經營機制,逐步實現社區服務向市場經營型轉變;在服務領域上,引導社區服務向各類新興第三產業拓展,積極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在服務隊伍上,逐步建立專職與兼職相結合、專業與志願者相結合的社區服務隊伍。用1至2年的時間,使志願者隊伍的人數達到居民區人口數的3%左右。同時,著力提高對志願者隊伍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水平,不斷增強其社會服務效能。
2.加快社區服務設施和網路的建設。社區服務設施要納入新城區建設和舊城區改造的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規劃,試點區要建設一座1000平方米左右的綜合性、多功能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試點街要按每1000人10平方米的標準配置社區服務中心,有條件的試點街可建設一座綜合性、多功能的社區福利服務中心,建立能滿足社區居民需要的各種所有制形式的、床位數達到每1000名老人10張左右的養老服務機構。建立、健全由社區服務熱線電話系統和全方位的網上社區信息服務及管理系統組成的,高起點、高標準、靈活溝通、快速反應的社會信息網路。網路建設由市統一規劃,逐步實現市、區、街、居委會電話和計算機聯網。在社區設立計算機網路服務中心及電子觸控螢幕,使社區居民通過撥打熱線電話或上網,直接、及時獲得各類社區服務和社區信息。
3.進一步加強社區服務管理。區、街社區服務中心作為事業單位,指導社區服務工作,協調社區服務機構的規範運作和聯動。分別配備5名和3名事業編制,人員經費納入各區財政預算。
(四)進一步加強社區思想政治工作。
緊緊圍繞提高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把加強社區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創建文明社區的突出位置。把了解社情民意、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社區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切實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健全機制,努力形成以街道工委為核心,工委與辦事處協調一致,依託社區基層黨支部和居委會,條塊結合、各方參與、齊抓共管、區域聯動的社區思想政治工作共建機制。區分層次,突出重點,與學校、家庭相互配合,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科普教育;重視做好老齡人口、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的思想教育工作,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實際困難;關心個體工商戶和進城務工經商人員的思想、生活狀況,加強對他們進行愛國、敬業、守法教育,不斷擴大社區思想政治工作的覆蓋面。
(五)進一步加強社區文化建設。
整合社區資源,切實加強社區民眾文化陣地建設。加大社區標誌性文化設施建設力度,加強街道、社區文化站建設,試點街文化站要達到省一級標準。創建和充分利用社區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市民學校、民工夜校、文化場館、活動中心、櫥窗板報,以及其他一切居民經常聚集、相對固定的文化場館、公園等場所,使之成為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的陣地。大力發展小區文化、家庭文化,組織各類社區居民文體組織,培育居民文化熱點,積極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主題鮮明的社區民眾性文體活動,努力滿足居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社區文化品位,塑造社區文化新形象。
(六)進一步加強社區衛生和計畫生育工作。
結合城市醫療體制改革,科學、合理布局網點,在社區逐步建立起以民眾需求為導向,以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為重點對象,集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連續、方便、快捷的社區衛生網路。建立、健全以現居住地(社區)管理為主的計畫生育工作機制,依靠社區力量實行綜合治理,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的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確保我市計畫生育工作各項目標順利實現。
(七)進一步加強社區環境綜合治理。
結合實施“三年一中變”規劃,重點強化安全文明小區、社區環保、環衛、綠化、農貿市場等的創建和綜合整治管理,加強對出租屋和外來流動人口管理,積極疏導、化解各種不穩定因素,制止各種社會醜惡現象滋長蔓延,使社區環境和治安狀況明顯好轉,為廣大居民創造安全、整潔、方便、舒適的生活環境。
(一)進一步加強社區黨的建設。
1.加強黨對社區建設的領導。改革街道黨的領導體制,把街道黨委改為街道黨的工作委員會(簡稱街道黨工委),作為區委的派出機構,統攬社區建設工作全局。
2.加強居民區黨組織建設。原則上以居民區為單位建立黨支部,在2年內實現“一居民區一支部”;支委會成員與居委會成員按照有利於開展工作的原則儘可能交叉任職,黨支部書記兼任居委會主任;逐步實現居委會專職人員一半以上是黨員。
3.加強社區各類黨組織建設。建立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的縱橫結合的工作網路。縱向方面,街道黨工委對街道自身的黨組織、黨員實行全面的政治、思想、組織領導;對駐社區的各類無上級、無主管企業、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需要轉回社區的離退休黨員,離職、失業、下崗職工黨員,未就業畢業生黨員,流動黨員實行屬地管理。橫向方面,街道黨工委對社區內其他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進行指導、協調。通過組織制度創新,建立社區各單位黨組織共同擔當和參與社區建設工作格局,使黨在社區形成整體上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
4.加強社區民眾團體組織建設。建立與社區工作相適應、與街道黨工委體制相適應的工會、共青團、婦女組織,把民眾團體工作與社區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搭起與人民民眾密切聯繫的橋樑,組織、引導社區青年、工會會員、婦女參與社區各項活動。
5.加強社區黨風廉政建設。建立社區黨風監督站,設立“在職黨員社區活動聯繫卡”,將社區內黨員參加社區工作情況登記在冊,適時地與其所在單位黨組織溝通情況,實現對黨員全方位的監督管理。對市、區設在街道轄區內的派出(下屬)機構或不設機構的專職人員,實行街道和市、區有關部門的雙重管理,建立對駐社區有關單位的評議制度,對社區單位落實市、區有關社區工作及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等方面情況,以民眾滿意度為根據進行綜合考評,並將考評情況反饋給各單位及其上級黨組織。
(二)進一步強化街道的主體地位。
1.適當加大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管理許可權。區委、區政府可委託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在管理本社區公共事務中行使部分區一級的權力,包括一定的綜合執法權、人事建議權、指揮調度權、參與驗收權、檢查監督權等,協調和監督有關部門推進社區建設。
2.強化地區性協商議事機構的作用。按照我市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規定,在建立和完善“城區管理委員會”等6個地區性議事機構的基礎上,吸收社區內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知名人士以及駐區單位負責人,共同組成社區協商議事委員會,安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對社區管理事務與社區思想文化建設、城市管理、計畫生育、社會治安、社區服務和街道經濟進行協調、檢查和監督,為推進社區建設出謀獻策。
3.強化街道、居委會在社區管理中的作用。在相對封閉、獨立的住宅小區,可從有利於改善管理的原則出發,打破居民戶數的限制,實行按小區設定設立居委會,相應調整居委會專職工作人員編制。進一步提高居委會專職人員的綜合素質,落實各項待遇。試點街要切實解決好居委會的辦公用房問題。街道、居委會對轄區內的居民小區行使行政管理權,對這些小區物業管理單位的業務工作負有協調、指導和監督職責。拓寬居民議事、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渠道,積極探索加強居民區民主政治建設的路子。
(三)進一步建設高水平的社區服務體系。
推進社區服務總的要求是:深化改革,規範管理,拓寬領域,健全體系,加快發展。把信息化、網路化全面引入社區服務。
1.進一步拓展社區服務領域。逐步建立門類齊全、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較高的社會福利服務和便民利民服務網路。在設施建設上,支持和鼓勵社會各方面參與投資,以多種所有制形式發展社區服務;在運作機制上,引入市場化經營機制,逐步實現社區服務向市場經營型轉變;在服務領域上,引導社區服務向各類新興第三產業拓展,積極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在服務隊伍上,逐步建立專職與兼職相結合、專業與志願者相結合的社區服務隊伍。用1至2年的時間,使志願者隊伍的人數達到居民區人口數的3%左右。同時,著力提高對志願者隊伍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水平,不斷增強其社會服務效能。
2.加快社區服務設施和網路的建設。社區服務設施要納入新城區建設和舊城區改造的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規劃,試點區要建設一座1000平方米左右的綜合性、多功能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試點街要按每1000人10平方米的標準配置社區服務中心,有條件的試點街可建設一座綜合性、多功能的社區福利服務中心,建立能滿足社區居民需要的各種所有制形式的、床位數達到每1000名老人10張左右的養老服務機構。建立、健全由社區服務熱線電話系統和全方位的網上社區信息服務及管理系統組成的,高起點、高標準、靈活溝通、快速反應的社會信息網路。網路建設由市統一規劃,逐步實現市、區、街、居委會電話和計算機聯網。在社區設立計算機網路服務中心及電子觸控螢幕,使社區居民通過撥打熱線電話或上網,直接、及時獲得各類社區服務和社區信息。
3.進一步加強社區服務管理。區、街社區服務中心作為事業單位,指導社區服務工作,協調社區服務機構的規範運作和聯動。分別配備5名和3名事業編制,人員經費納入各區財政預算。
(四)進一步加強社區思想政治工作。
緊緊圍繞提高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把加強社區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創建文明社區的突出位置。把了解社情民意、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社區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切實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健全機制,努力形成以街道工委為核心,工委與辦事處協調一致,依託社區基層黨支部和居委會,條塊結合、各方參與、齊抓共管、區域聯動的社區思想政治工作共建機制。區分層次,突出重點,與學校、家庭相互配合,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科普教育;重視做好老齡人口、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的思想教育工作,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實際困難;關心個體工商戶和進城務工經商人員的思想、生活狀況,加強對他們進行愛國、敬業、守法教育,不斷擴大社區思想政治工作的覆蓋面。
(五)進一步加強社區文化建設。
整合社區資源,切實加強社區民眾文化陣地建設。加大社區標誌性文化設施建設力度,加強街道、社區文化站建設,試點街文化站要達到省一級標準。創建和充分利用社區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市民學校、民工夜校、文化場館、活動中心、櫥窗板報,以及其他一切居民經常聚集、相對固定的文化場館、公園等場所,使之成為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的陣地。大力發展小區文化、家庭文化,組織各類社區居民文體組織,培育居民文化熱點,積極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主題鮮明的社區民眾性文體活動,努力滿足居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社區文化品位,塑造社區文化新形象。
(六)進一步加強社區衛生和計畫生育工作。
結合城市醫療體制改革,科學、合理布局網點,在社區逐步建立起以民眾需求為導向,以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為重點對象,集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連續、方便、快捷的社區衛生網路。建立、健全以現居住地(社區)管理為主的計畫生育工作機制,依靠社區力量實行綜合治理,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的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確保我市計畫生育工作各項目標順利實現。
(七)進一步加強社區環境綜合治理。
結合實施“三年一中變”規劃,重點強化安全文明小區、社區環保、環衛、綠化、農貿市場等的創建和綜合整治管理,加強對出租屋和外來流動人口管理,積極疏導、化解各種不穩定因素,制止各種社會醜惡現象滋長蔓延,使社區環境和治安狀況明顯好轉,為廣大居民創造安全、整潔、方便、舒適的生活環境。
四、工作步驟
試點工作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調查研究,制定試點方案。從今年(2000年)3月至8月上旬(已完成)。
第二階段:按照試點方案實施。從現在起至明年(2001年)3月。
第三階段:總結、鋪開。從明年(2001年)3月開始。
試點工作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調查研究,制定試點方案。從今年(2000年)3月至8月上旬(已完成)。
第二階段:按照試點方案實施。從現在起至明年(2001年)3月。
第三階段:總結、鋪開。從明年(2001年)3月開始。
五、組織領導
(一)切實加強對試點工作的領導。
社區建設試點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具體工作由試點工作聯席會議統籌落實。朱振中、張桂芳同志為聯席會議召集人,歐陽知同志為秘書長,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民政局、市文明辦、市創建辦、市公安局、市法制局、市司法局、市綜治辦、市信息中心、市計委、市編辦、市財政局、市地稅局、市工商局、市規劃局、市國土房管局、市政園林局、市城管綜合執法支隊、市教委、市文化局、市計生委、市環保局、市環衛局、市愛衛辦、市衛生局、市體委、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殘聯等為成員單位。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市信息中心、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文明辦、市創建辦等單位為常務會議成員,分別牽頭負責有關工作。其中:黨建包括創新街道領導體制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方面的工作,由市委組織部牽頭,會同聯席會議有關成員單位一起推進;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建設工作、社區服務體系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工作由市民政局牽頭負責實施;創建文明社區活動,社區思想文化建設以及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輿論宣傳方面的工作由市委宣傳部和市文明創建辦負責;社區建設理論研究工作由市委組織部、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宣傳部和市民政局有關同志和部分專家學者共同承擔;社區信息化工作由市信息中心牽頭。聯席會議定期開會,各次會議一般由常務會議成員單位和與該次會議議題有關的成員單位參加。聯席會議日常工作由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負責。
(二)加大對社區建設的投入
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和社會籌集相結合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社區建設投資機制。各級政府要在財政和社會福利有獎募捐資金中,安排專項資金用於社區建設。新增社區服務和管理項目的地方稅收,要區分不同情況,按一定比例獎勵或採取轉移支付辦法撥給街道,用於社區建設。
市委、區委從留成黨費中撥出部分專款用於街道黨組織接收、管理無主管企業黨組織、離退休黨員、破產企業黨員、下崗職工黨員、外來流動黨員的工作。
(三)對社區服務給予一定的優惠扶持政策。
各類社區服務機構,經各級民政部門認定後,核發《社區服務單位證書》,並實施年審制度。屬於社區福利服務的,享受國家扶持社會福利事業的所有優惠政策;殘疾人、下崗職工或待業人員從事社區服務業,按照國稅發〔1999〕43號和粵稅發〔1999〕116號檔案精神,落實有關優惠政策。
(四)加強社區建設的輿論宣傳和理論研究工作。
在社區建設試點工作中,要加強輿論宣傳工作,各新聞單位要加大對社區建設的宣傳、報導力度,培養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社區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積極參與社區建設的良好氛圍。加大廣州社區建設工作理論研究力度,成立“廣州市社區建設工作研究會”,組織黨政有關部門、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社會團體的同志和專家學者,重點研究社區建設的管理體制、社區建設的內涵和外延以及相關的政策措施,探索現代化中心城市社區建設的新模工,為社區建設實踐提供理論支持。開設“城市社區建設論壇”,促進社區建設理論研究成果的套用、轉化和普及。組織理論工作者及實際工作者共同總結試點工作的經驗,編寫對街道、社區工作者進行培訓的教材等。
各單位要將本通知精神傳達到基層,並認真研究,對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給予支持和配合。
(一)切實加強對試點工作的領導。
社區建設試點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具體工作由試點工作聯席會議統籌落實。朱振中、張桂芳同志為聯席會議召集人,歐陽知同志為秘書長,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民政局、市文明辦、市創建辦、市公安局、市法制局、市司法局、市綜治辦、市信息中心、市計委、市編辦、市財政局、市地稅局、市工商局、市規劃局、市國土房管局、市政園林局、市城管綜合執法支隊、市教委、市文化局、市計生委、市環保局、市環衛局、市愛衛辦、市衛生局、市體委、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殘聯等為成員單位。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市信息中心、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文明辦、市創建辦等單位為常務會議成員,分別牽頭負責有關工作。其中:黨建包括創新街道領導體制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方面的工作,由市委組織部牽頭,會同聯席會議有關成員單位一起推進;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建設工作、社區服務體系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工作由市民政局牽頭負責實施;創建文明社區活動,社區思想文化建設以及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輿論宣傳方面的工作由市委宣傳部和市文明創建辦負責;社區建設理論研究工作由市委組織部、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宣傳部和市民政局有關同志和部分專家學者共同承擔;社區信息化工作由市信息中心牽頭。聯席會議定期開會,各次會議一般由常務會議成員單位和與該次會議議題有關的成員單位參加。聯席會議日常工作由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負責。
(二)加大對社區建設的投入
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和社會籌集相結合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社區建設投資機制。各級政府要在財政和社會福利有獎募捐資金中,安排專項資金用於社區建設。新增社區服務和管理項目的地方稅收,要區分不同情況,按一定比例獎勵或採取轉移支付辦法撥給街道,用於社區建設。
市委、區委從留成黨費中撥出部分專款用於街道黨組織接收、管理無主管企業黨組織、離退休黨員、破產企業黨員、下崗職工黨員、外來流動黨員的工作。
(三)對社區服務給予一定的優惠扶持政策。
各類社區服務機構,經各級民政部門認定後,核發《社區服務單位證書》,並實施年審制度。屬於社區福利服務的,享受國家扶持社會福利事業的所有優惠政策;殘疾人、下崗職工或待業人員從事社區服務業,按照國稅發〔1999〕43號和粵稅發〔1999〕116號檔案精神,落實有關優惠政策。
(四)加強社區建設的輿論宣傳和理論研究工作。
在社區建設試點工作中,要加強輿論宣傳工作,各新聞單位要加大對社區建設的宣傳、報導力度,培養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社區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積極參與社區建設的良好氛圍。加大廣州社區建設工作理論研究力度,成立“廣州市社區建設工作研究會”,組織黨政有關部門、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社會團體的同志和專家學者,重點研究社區建設的管理體制、社區建設的內涵和外延以及相關的政策措施,探索現代化中心城市社區建設的新模工,為社區建設實踐提供理論支持。開設“城市社區建設論壇”,促進社區建設理論研究成果的套用、轉化和普及。組織理論工作者及實際工作者共同總結試點工作的經驗,編寫對街道、社區工作者進行培訓的教材等。
各單位要將本通知精神傳達到基層,並認真研究,對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給予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