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順市委安順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林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

深刻認識加快林業改革發展的重大意義。黨中央、國務院對新時期的林業工作進行了新的定位,賦予了林業新的歷史使命,把林業推上了新的高度,中央林業工作會議指出,林業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開發中具有基礎地位,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實現科學發展,必須把發展林業作為重大舉措;建設生態文明,必須把發展林業作為首要任務;應對氣候變化,必須把發展林業作為戰略選擇;解決“三農”問題,必須把發展林業作為重要途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林業改革發展,出台了《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林業改革發展的意見》。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財力投放等方面切實體現了重視林業的戰略意圖,林業發展面臨著新的重大機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安順市委安順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林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
  • 檔案類別:實施意見
  • 地點:安順市
  • 發布時間:2009
正文,內容,

正文

為進一步加快我市林業改革發展,根據《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林業改革發展的意見》(黔黨發〔2009〕16號),結合安順實際,特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內容

明確林業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
1、我市地處長江、珠江上游分水嶺地帶,山地、丘陵占國土面積的87%,林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54.1%,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發育強烈的地區,生態環境獨特,生態位置重要。改革開放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於林業的各項方針政策,採取了一系列加快林業發展的有效措施,我市林業取得了明顯成效。隨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珠江防護林建設、石漠化綜合治理等生態工程的實施,森林面積逐年增大,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7%。森林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木竹產品、林果業,苗木花卉、森林旅遊等產業得到發展,林業為我市經濟發展和生態狀況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市生態環境仍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仍然嚴重,土地石漠化趨勢未能根本扭轉,森林總量不足質量不高,林種樹種結構不合理,林業產業發展滯後,林區民眾的收入水平還較低,林業改革發展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進一步加快我市林業改革發展,保住青山綠水,對建設生態文明,維護國土生態安全,加快山區經濟的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認清形勢,統一思想,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大力加強林業建設,不斷開創我市林業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2、加快林業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市林業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中央、省林業工作會議精神,以興林富民為宗旨,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核心,最佳化林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大力發展現代林業,加快建立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和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全面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環境立市戰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實現安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目標任務是:緊緊圍繞資源增長和農民增收兩大目標,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現代林業產權制度和林業支持保護體系。今後5年,完成營造林任務70萬畝以上,確保森林覆蓋率年均增長1個百分點。通過嚴格保護現有森林資源,大力開展植樹造林,調整最佳化林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林業產業,使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生態步入良性循環,實現山河秀美,適宜人居,為我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創造生態環境新優勢
3、繼續推進造林綠化,以大工程拉動大發展。以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珠江防護林體系建設和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為支撐,大力推進植樹造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提高營造林質量,確保每年14萬畝以上營造林任務的完成。全面加強森林經營,加快推進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的編制工作,全力爭取國家森林經營工程的實施。加強中幼林撫育和低產低效林改造,改善森林景觀,提高森林質量、防護效益和林業的經濟效益,增強森林穩定性和抗逆性。實施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切實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整合石漠化綜合治理、水土保持、農業綜合開發等涉農項目和資金,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草地畜牧業和經果林,減少陡坡墾植,逐步將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退下來。進一步做好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工作,加快植被恢復,有效治理水土流失。
4、加強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在依託林業重點工程抓好深山遠山造林綠化的同時,關注和重視人居環境生態建設。切實增強城鄉居民生態文明意識,堅持義務植樹責任制,落實義務植樹責任區域、目標和任務,提高城鎮居民義務植樹盡責率,實行義務植樹登記制度,開展古大珍稀樹木、草坪的認養活動,拓寬義務植樹的實現形式,推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向縱深發展。將美化環境和增強生態功能緊密結合,大力抓好環城林帶、湖泊水庫周邊、城區街道、住宅區、工廠、學校、單位以及農村村莊綠化美化,不斷提高城鎮綠化水平,讓城鄉居民享受更多更好的生態產品。抓好鐵路、公路和黃果樹、龍宮等旅遊景區和沿途村寨的綠化、美化,促進旅遊景觀的整體改善。
5、全面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切實保障森林安全。加強林業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法制意識。加強森林公安、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木材檢查站、林業工作站基礎設施建設和隊伍建設,不斷改善執法手段,提高執法水平。進一步加強護林員隊伍建設,切實落實森林管護責任。強化森林防火行政負責制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目標責任制,將防治經費列入各級財政預算。完善防治預案、改進防控手段,加強預測預報、信息發布和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嚴密防控重大森林火災和松材線蟲病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危害,保障森林安全。加大對破壞森林資源案件的查處力度,嚴厲打擊亂砍濫伐、亂捕濫獵、亂征濫占、亂挖濫采等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
加快林業產業建設促進林業增效農民增收
6、加大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以桉樹、馬尾松、竹為重點的速生豐產工業原料林,和以茶葉、中藥材、乾鮮果、花椒、山蒼子為重點的特色經濟林,加快形成林業特色優勢產業。大力培植和發展林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加強林業產業帶和產業集群建設,大力發展林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最佳化產業結構,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益,努力提升林業產業水平,最大程度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林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
7、大力發展森林旅遊。正確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係,在堅持生態優先的前提下,以西秀區九龍山、平壩大坡等國家、市級森林公園等自然景觀資源為依託,充分開發森林文化、遊憩等功能,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遊。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強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旅遊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努力打造特色精品旅遊線路。通過開展森林旅遊,促進鄉村旅遊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拓展農民增收渠道,使廣大農民在保住青山綠水的同時得到更多實惠。
8、加強對林業產業發展的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認真做好林業產業發展規劃,結合資源優勢,確定當地重點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和主導產品,努力形成區域特色。從2010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以貸款貼息和補助的方式,加大林業產業化生產經營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促進林業產業規模化發展。制定和完善林業產業行業準入標準,完善木材經營加工許可證制度,堅持平等準入、公平待遇的原則,鼓勵和扶持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參與林業產業建設,在投資核准、融資服務、財稅政策等方面,對非公有制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實行同等待遇。
四、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建立健全林業支持保護體系
9、建立健全林業支持保護制度,為發展現代林業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建立林業投入保障制度。將林業部門行政事業經費全額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將林業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各級政府基本建設規劃和相關行業發展規劃,落實好林業重點工程配套資金和工作經費,確保林業工作正常運轉和工作條件不斷改善。使用坑木的煤炭企業和木材造紙等行業要根據《森林法》規定,按照煤炭和木漿紙張產量提取一定數額的資金,專門用於營造坑木、造紙等用材林。林業工作站、木材檢查站等基層林業執法單位人員工資和公用經費尚未納入財政預算的,要全額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各級編制部門要切實解決好有關人員編制問題。
建立健全地方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認真落實好中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從2010年起,全面啟動地方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按照省制定的補償標準為每畝每年5元,省、市、縣三級財政4﹕3﹕3的分擔比例,市級財政每畝每年補償1.5元,各縣、區也要按照分擔的比例確保補償資金落實到位,兌現到戶。
建立林業補貼制度。從2010年起,開展造林優質苗木、中幼林撫育、低產林改造的補貼試點工作,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建立各級財政造林、撫育、保護、管理林業投入補貼制度和野生動物肇事補償制度。
健全林業稅費扶持制度。降低育林基金的徵收標準。按照財政部、國家林業局《育林基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財綜〔2009〕32號),將徵收標準由原來的20%調減到10%,並適當調整徵收範圍,讓利於民。繼續對以林區“三剩物”(採伐、造材、加工剩餘物)和次小薪材(次加工材、小徑材、薪材)為原料生產加工的綜合利用產品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
10、健全林業金融支撐制度,增強金融對林業發展的服務能力。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監會、保監會和國家林業局《關於做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林業發展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銀髮〔2009〕170號)及我省出台的抵押貸款辦法,建立健全林權抵押貸款制度。認真執行對林業實行林權抵押、長期限、低利率的信貸扶持政策。有關金融機構對林業經營者開展林業經營活動要給予扶持,適當放寬貸款條件。
認真開展政策性森林保險試點工作。按照省的統一安排,抓好森林火災保險試點工作,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給予大力支持。各級財政要列出森林保險專項資金,對森林保險保費進行補貼,逐步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險制度。
11、健全林木採伐管理制度,賦予森林經營者更加充分的林木處置權。認真抓好森林採伐管理改革試點工作,總結經驗,全面改革採伐管理方式,簡化審批程式,推行採伐限額公示制,逐步建立健全簡便易行、公開透明的管理服務新模式和以森林經營方案為基礎的森林可持續經營新機制,賦予森林經營者更加充分的林木處置權。非林業用地上的林木,不納入採伐限額管理,由經營者自主採伐;商品林採伐指標5年內可結轉使用;公益林可以依法進行撫育和更新性質的採伐,嚴格控制採伐年齡、採伐方式和強度。基層林業部門要引導和幫助森林經營者編制森林經營方案,依方案核定採伐限額,分解落實到經營主體。
12、建立健全集體林權流轉制度,規範林地承包經營權、林木所有權流轉。按照省森林林木林地流轉相關規定,規範集體林權流轉。在不改變林地集體所有性質、不改變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農可以依法自願有償對擁有的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進行轉包、出租、轉讓、入股、抵押或作為出資、合作條件,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限制或強迫農民流轉林權。鼓勵農民走專業合作的路子,聯合開展規模經營、集約經營。建立林權流轉登記管理中心,為林權流轉提供信息發布、市場交易、政策法律諮詢等綜合服務。依法規範林權流轉登記管理工作,搞好林權糾紛調處和契約爭議仲裁,建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促進林權規範有序流轉,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13、建立健全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林業發展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建立林業產業信息服務系統,加強市場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動態分析,為企業和行業發展提供服務。加強對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家庭合作林場、股份制林場等林業合作組織的扶持,通過開展自我服務,降低生產和流通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加強鄉鎮林業站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其指導服務職能。大力培育林業大戶,扶持和發展各種林業專業合作組織,為生產者提供從原料、生產到銷售、消費等全過程服務,拓寬農民參與林業建設的渠道,增強林業產業發展後勁。支持和引導林業諮詢、評估機構和專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其在規範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保護經營者合法權益、溝通政府與企業關係等方面的作用。
五、進一步加強對林業工作的領導,切實開創林業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14、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林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把發展林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列入黨政工作目標的重要考核內容,層層落實工作責任制,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確保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各部門要切實增強大局意識,各負其責,通力協作,積極支持林業改革發展,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將林業改革發展納入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其監督作用。發揮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民兵預備役部隊和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在保護森林、國土綠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共同推動林業改革發展。
15、加強科技支撐。加大林業科研和科技推廣的投入。緊緊圍繞林業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組織開展科技攻關,為林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加強林業科技成果轉化,大力推廣林業先進適用技術,提升林業建設的科技含量。加快林業信息化、標準化建設,加強林業信息服務,不斷提高林業建設的科學管理水平。
16、加強林業隊伍建設。切實加強林業幹部隊伍建設,把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優秀人才充實到領導崗位上,提高幹部隊伍的決策能力和執行能力。大力發展林業教育,全面加強技術培訓,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林業隊伍。加強作風建設,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入基層、林區調查研究,切實解決好林業改革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加強廉政建設,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部位和關鍵崗位的監督管理力度,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堅決遏制林業系統職務犯罪。對在林業建設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17、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切實加強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生態文化載體建設,充分挖掘、整理和提煉傳統的森林文化、竹文化、茶文化、花文化等生態文化,讓人們在領略自然風光的同時,接受到更多的生態文化教育,樹立生態文明理念。通過各種媒體,加強生態文明的宣傳教育,引領全社會了解生態知識,認識自然規律,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價值觀,促進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的轉變。通過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和生態觀光、生態休閒活動,組織營造各種紀念林,培養人們善待自然、善待環境的生態文明觀。牢固樹立綠色GDP的科學發展理念,樹立破壞生態環境就是破壞生產力,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保住青山綠水也是政績的觀念,使我市的林業有更大的發展,生態環境有更大改善,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