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建立林長制的意見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建立林長制的意見》是2017年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的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建立林長制的意見
  • 頒布時間:2017年11月16日 
  • 發布單位: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發文字號:皖發〔2017〕32號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重要資源,林業建設是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問題。近年來,我省以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林業改革與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但與人民民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相比還有差距,森林資源總量不足、結構不優、效益不高的問題仍然存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任務依然艱巨。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和對塞罕壩林場所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好山好水保護好,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格局,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全省建立林長制。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和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弘揚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堅持嚴格保護、系統治理、合理利用、惠民富民,以保護修復林業生態、提升森林質量效益等為重點,咬定青山不放鬆,一代接著一代乾,馳而不息,久久為功,不斷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
20l7年在合肥、安慶、宣城等地先行試點,2018年在全省推開,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制體系,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運行高效的林業生態保護髮展機制,為實現森林資源永續利用、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提供制度保障。到2021年,全面完成林業增綠增效行動計畫,實現森林面積和蓄積量持續穩定增長,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結構最佳化、功能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在此基礎上,再經過十年努力,力爭到2030年全省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法規制度進一步健全完善,林業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顯著提高,生態產品和林產品供給能力全面增強,更好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有機統一,為子孫後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
二、基本原則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維護生物多樣性,強化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全面增強林業生態系統的穩定
性和服務功能。
——堅持尊重自然、尊重科學。針對不同區域和林情特點,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分類保護、精準管理,全面提升林業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
——堅持創新發展、改善民生。深化各項林業改革,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調動全社會發展林業的積極性。大力發展特色高效林業,促進綠色富民惠民,增進人民民眾發展林
業的獲得感。
——堅持黨政同責、部門聯動。建立健全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層層壓實責任,協調各方力量,確保一山一坡、一園一林都有專員專管、責任到人。
——堅持嚴格考核、強化監督。依法治林管林,建立健全科學的考核指標體系和績效評價制度,拓展公眾參與渠道,營造全社會尊重自然、愛林護綠的良好氛圍。
三、組織體系
(一)分級設立林長。省、市、縣(市、區)設立總林長,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設立副總林長,由黨委、政府分管負責同志擔任。市、縣(市、區)根據實際需要,分區域設立林長,由同級負責同志擔任。
鄉鎮(街道)設立林長和副林長,分別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負責同志擔任。村(社區)設立林長和副林長,分別由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和村(居)委會主任擔任。
省、市、縣(市、區)設立林長制辦公室。省級林長制辦公室設在省林業廳。
(二)分級建立林長會議制度。省、市、縣(市、區)建立林長會議制度,協調解決森林資源保護髮展中的重大問題。林長會議由總林長、副總林長、林長、相關負責同志和成員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組成。林長會議原則上每年召開不少於1次。
(三)工作職責。省級總林長、副總林長負責組織領導全省森林資源保護髮展工作,承擔全面建立林長制的總指揮、總督導職責。
市、縣(市、區)總林長、副總林長負責本區域的森林資源保護髮展工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監督、考核本級相關部門和下一級林長履行職責情況,強化激勵與問責。林長按照分工,負責相關區域的森林資源保護髮展工作。
鄉鎮(街道)、村(社區)林長和副林長負責組織實施本地森林資源保護髮展工作,建立基層護林組織體系,加強林權人權益保護和責任監管,確保專管責任落實到人。各級林長會議成員單位工作職責,由本級林長會議確定
四、主要任務
(一)加強林業生態保護修復。實行嚴格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制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強化林木採伐限額和林地征占用定額管理。加強公益林管護,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逐步提高公益林補償標準。全面加強濕地、野生動植物資源和古樹名木保護,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脆弱區的森林生態系統修復力度,構建以公益林為基礎,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為重點的自然保護體系,維護生物多樣性。
(二)推進城鄉造林綠化。廣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
深入推進森林城市(鎮)、森林村莊、森林長廊和園林綠化建設。堅持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見縫插綠相結合,實現應綠盡綠。實施長江、淮河、新安江流域防護林,皖南和皖西山區退耕還林、江淮分水嶺地區綠化、平原地區農田林網、石質山地造林、礦山復綠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加快建設皖江國家森林城市群和綠色生態廊道。到2021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300萬畝、封山育林3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1%以上。
(三)提升森林質量效益。深化集體林權制度和國有林場改革,增強林業發展活力和動力。全面推進森林撫育經營管理,積極推廣優良鄉土樹種,調整最佳化森林結構,不斷提升森林生態服務、林產品供給和碳匯能力。實行商品林集約經營,加快培育速生豐產、大徑級和珍貴樹種用材林,積極建設國家儲備林,著力發展特色經濟林、木本油料林、苗木花卉、林下經濟、森林旅遊康養和林產品精深加工,推進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脫貧攻堅,促進農民致富。到2021年,全省森林蓄積量達到2.8億立方米以上,林業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以上。
(四)預防治理森林災害。建立信息採集、信息處理、決策支持、應急處置系統,健全森林防災減災體系。加強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和野外火源管控,建立長效機制,確保不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和重大人員傷亡事故,確保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5‰以內。加強預測預警預防,有效治理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等危害,突出重點、綜合施策,確保主要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6‰以下。
(五)強化執法監督管理。加快完善地方林業法規體系。深入開展林業普法宣傳教育,全面加強林業執法隊伍建設和執法監督,穩步推進林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嚴肅查處亂砍濫伐林木、亂占亂用林地濕地、亂捕濫獵野生動物、違法調運疫木等案件,嚴厲打擊破壞林業生態資源違法犯罪行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是推行林長制的責任主體,要把建立林長製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牢記使命擔當,狠抓責任落實,細化工作進度安排,抓緊制定出台工作方案、相關制度措施和考核辦法,保障必要的工作經費,明確承擔辦公室工作的部門及責任人員,做到組織體系和責任落實到位、相關制度和政策措施到位、督促檢查和考核到位,確保全省林長制順利實施。
(二)健全工作機制。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完善森林資源動態監測體系,定期公布森林資源保護髮展情況;建立工作協調製度,督促相關部門單位履職盡責,合力推進林長制工作;建立工作督察制度,加強對林長制實施情況的檢查監督;建立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公共財政支持林業的政策措施。
(三)嚴格考核問責。建立林長制考核指標體系,實行森林資源總量和增量相結合的績效評價制度。省、市、縣(市、區)總林長負責組織對下一級林長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和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對工作突出、成效明顯的,予以通報;對工作不力的,責成限期整改。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各市、省直有關部門每年l2月底前將本年度貫徹落實林長制情況報省委、省政府。
(四)強化社會監督。建立森林資源保護管理信息發布平台,通過主要媒體向社會公告林長名單,在森林和濕地分布區顯著位置豎立林長公示牌,標明林長職責、森林濕地概況、保護髮展目標、監督電話等內容,接受社會監督。加強林長制實施情況第三方評估,強化評估結果運用。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強化輿論引導,增強全社會保護改善生態環境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共同推進美麗中國和美好安徽建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