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4日中國共產黨天津市第十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天津市委關於制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天津市委關於制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 審議機構:中國共產黨天津市第十屆委員會
- 審議時間:2015年12月4日
- 發布時間:2015年12月9日
背景,正文,
背景
中共天津市委十屆八次全體會議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實際,就制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提出建議。
正文
一、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美麗天津建設取得更大成效
(一)“十二五”時期天津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五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團結帶領全市人民,銳意改革,勇於創新,攻堅克難,圓滿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京津冀協同發展穩步推進,濱海新區龍頭帶動作用進一步顯現,“大項目、小巨人、樓宇經濟”快速發展,“三二一”產業格局基本形成,預計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3%,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7萬美元。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自貿區建設高標準開局,制度創新深入展開,“十個一”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成效顯著,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深化,開放型經濟水平持續提升。城鄉面貌呈現新氣象,“美麗天津·一號工程”深入推進,“兩港四路”大交通體系日臻完善,城市綜合承載能力顯著提高,節能減排任務提前完成,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民眾生活水平實現新提升,民心工程連續實施,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法治天津建設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各級黨組織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得到新加強,全面落實從嚴治黨要求,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豐碩,“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紮實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成效明顯。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尤為重要的是,全市上下形成了團結幹事的濃厚氛圍,凝聚了可貴的民心民氣,探索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具有天津特點的發展路子,為“十三五”時期和長遠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十三五”時期天津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十三五”時期,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落實中央對天津定位、推動美麗天津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的關鍵時期。當前,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甦,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天津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京津冀協同發展、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五大國家戰略迭加,機遇千載難逢,發展潛力巨大。同時,發展中的短板和矛盾問題依然突出,面臨諸多風險挑戰,主要是綜合實力還不夠強,經濟總量不大,產業結構不夠最佳化;創新能力亟待提升,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全社會創新創造創業活力有待進一步釋放;資源約束趨緊,污染防治任務依然艱巨;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公共服務水平不夠高,基層社會治理有待加強;安全基礎比較薄弱,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仍需提高,人才發展總體水平不高,高層次人才尤其是領軍型人才緊缺。
(三)“十三五”時期天津發展的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增後勁、補短板、促均衡、上水平,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實現中央對天津的定位,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不斷開創美麗天津建設新局面。
(四)“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奮鬥,基本實現“一基地三區”定位,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
——建設高質高效、持續發展的經濟發達之都。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實體經濟不斷壯大,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質量效益明顯提高,協同發展取得新進展,開放型經濟和城市國際化程度達到新水平,綜合實力和城市影響力大幅提升,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5%。
——建設充滿活力、競爭力強的創新創業之都。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更加完善,創新人才大量集聚,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5%,綜合科技進步水平保持全國前列。
——建設生態良好、環境優美的綠色宜居之都。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空氣品質、水質達標率顯著提高,林木綠化率大幅提升。
——建設文化繁榮、社會文明的魅力人文之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愛國誠信、務實創新、開放包容、崇德尊法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市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建設共有共享、安全安定的和諧幸福之都。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生產生活安全有序,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成長、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保持同步,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協調作為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把綠色作為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把開放作為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把共享作為改革發展的根本目的,以發展理念創新引領發展方式創新,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必須牢牢把握“五大戰略機遇”。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和實踐要求,聚集發展新要素,培育增長新動力,優勢做優、強項做強、特色做特,把戰略機遇期轉化為調結構轉方式的突破期、持續發展的黃金期。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於擔當、主動作為。用思想領先促進發展領先,跳出天津看天津,追求更好,敢於突破,牢牢掌握主動權,搶占發展制高點。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朝氣、開拓進取的銳氣、攻堅克難的勇氣、敢為人先的志氣,胸有目標,腳踏實地,讓落實成為一種習慣、務實成為一種風氣,打好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的決勝之戰。
二、著力創新發展,打造經濟升級版
堅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構築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建設全國產業創新中心和國際創新城市。
(一)培育創新發展新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支撐作用,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服務鏈融合,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力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加快形成“一區多園”發展格局,推動與自貿區聯動發展,成為創新主體集聚區、產業發展先導區、轉型升級引領區、開放創新示範區。以重大創新平台建設為抓手,集聚一批國家級科研院所和高端研發機構,提升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孵化器,打造一批產業技術研究院和創新戰略聯盟,加強套用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深入實施智慧型製造、新藥創製等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和創新示範工程。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立企業主導的產業技術創新機制,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級版,引導高新技術企業向規模化、高質化發展。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開展眾創空間示範工程建設,把濱海新區“雙創特區”建設成為高水平創新創業示範區。實施科技成果處置權收益權改革,推進科研院所改革,建立健全科技和金融結合機制,更好發揮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製作用,大力發展天使、創業、產業投資,鼓勵支持科技企業股改上市、再融資和併購重組。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用,營造激勵創新的良好生態。
(二)打造先進制造新高地。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對接《中國製造2025》,引導製造業朝著分工細化、協作緊密方向發展,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加快構建結構最佳化、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的產業體系,壯大發展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高端產業,加快發展機器人、3D列印設備、智慧型終端、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改造提升現代石化、現代冶金、輕工紡織等傳統產業。深入實施萬企轉型升級行動,加快推進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深入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服務型製造,引導企業從產品供應商向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促進制造業價值鏈向研發設計、行銷服務兩端延伸。大力發展智慧型製造,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建設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車間,鼓勵發展個性化定製、雲製造等新型製造模式,促進制造企業向柔性、智慧型、數字生產轉變。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推進名品名牌名企名家創建工程和標準化提升計畫、工業強基工程,加快重大質量改進和技術改造,發展壯大一批國際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強的企業,做強天津製造。
(三)構建現代服務經濟新體系。堅持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並重,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和培育壯大新興服務業並舉,推動現代服務業上規模、上水平。建設全國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推動金融制度、產品、工具和服務模式持續創新,大力發展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新型金融業態,積極發展產權、股權、現貨交易市場,促進各類金融要素平台集聚。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積極推進企業上市和發行債券融資。加強金融監管,增強防範金融風險能力。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科技服務等重點產業,積極培育服務外包、會展經濟、商務諮詢、通用航空等新增長點,增強對先進制造業全過程服務能力。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積極擴大居民消費,培育休閒旅遊、文化消費、體育健身等消費業態,最佳化商貿流通、住宿餐飲等網路布局,促進快遞業加快發展,提升社區服務能力,構建安全、智慧、便捷的居民消費服務體系。有序開放服務業領域,鼓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投入,加大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力度,最佳化服務業發展環境。
(四)促進現代都市型農業新發展。加大政策、科技支持力度,通過調整種植結構、農業經營模式、價值實現形式,給予政策、科技支持,實現農業生產規模和效益的雙提高。推進“一減三增”,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休閒觀光農業,提高設施農業規模化標準化水平。促進農業功能向二三產業拓展,推進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全過程套用,大力發展冷鏈物流等新型業態。加大科技興農力度,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和生物農業,培育壯大農業高新技術產業。搞好農村水利建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推進農業經營方式創新,加快培育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推進農民承包土地經營權規範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五)拓展海洋經濟發展新空間。堅持陸海統籌發展,全面推進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示範區建設。加快形成海洋裝備製造、海水利用等先進制造產業集群,積極發展海洋現代服務業,提升發展海洋漁業。深入推進科技興海,建成全國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集聚區。高效集約利用海域岸線資源,實施海岸生態保護和修復、河道入海口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工程。加強海洋防災減災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
三、著力協調發展,提升發展整體效能
全力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堅持城鄉一體、城市化與信息化融合、安全與生產同步、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並重,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
(一)深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立足大局,堅持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強化京津雙城聯動,加強與河北合作,打造高端產業發展帶、城鎮聚集軸和核心功能區。加快推進交通一體化發展,構建以海空兩港為核心、軌道交通為骨幹、公路運輸為主體、多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打造京津冀1小時通勤圈,推進交通智慧型管理、運輸服務、安全保障一體化。加強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建設,建設國際一流樞紐海港,完善集疏運體系,形成“北集南散”港口功能布局,深化港口群、機場群合作,大力發展航運服務業,強化輻射功能。加強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生態環保規劃、標準、監測、執法一體化。推動產業升級轉移,積極對接北京創新資源和優質產業,主動向河北延伸產業鏈條,推進未來科技城京津合作示範區等對接平台建設,實現產業互補發展、錯位發展、共贏發展。
(二)推進城鄉一體發展。主動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建設,構建以雙城、輔城和中等城市、特色小城鎮、美麗鄉村為骨架的現代城鄉體系。深化落實“雙城雙港、相向拓展、一軸兩帶、南北生態”空間發展戰略,健全城鄉一體發展、多層面聯動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提升中心城區功能,堅持內涵集約式發展,大力發展創意產業、商貿、金融等業態,建設開發更多帶動性強的特色樓宇和示範樓宇,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濱海新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做優做強先進制造、國際航運、國際貿易、金融創新等功能,加快中心商務區等重點區域綜合開發,創新與區縣聯動共贏合作模式,向國際化創新型宜居新城區邁進。壯大區縣綜合實力,大力培育特色產業和優勢企業,推進示範工業園區轉型升級、集約發展。加快盤活空房空樓空企空地和老廠房老村莊老軌道閒置資源。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示範小城鎮建設,堅持“三區聯動”發展,建設別致多樣、乾淨整潔、留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三)加快城市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以建設世界級城市為目標,全面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把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理念融入規劃,推進城市總體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相互銜接,深化重點地區、重點項目城市設計。加速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提升海港能級,建設區域樞紐機場,推動高鐵、市郊鐵路、城市軌道“三網融合”,完善“八橫六縱”高速公路網,推進國省道提級改造,最佳化城市路網結構。優先發展公共運輸,規劃建設慢行交通體系,加強停車設施建設和管理。在具備條件的區域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加快建設“海綿城市”。深化城市土地整理管理體制改革,下放土地整理、投融資等許可權。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畫和大數據共建共享工程,發展物聯網技術和套用,搭建一體化電子政務平台,打造智慧城區、智慧社區、智慧鄉村,推進城市管理和服務體系網路化、信息化、智慧型化。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推進城市管理目標、方法、模式現代化,全面提升城市品質。
(四)推進安全保障和生產建設同步發展。牢固樹立安全發展觀念,強化事前預防、常態管理、科技防控,釐清管理邊界,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政府屬地責任,構建“大安全”工作格局。實施主體責任、制度規範、設施建設、全員教育、科技支撐和專家檢查的“5+1”綜合舉措,建立“管住管好”的安全長效機制,明顯提升事故風險防控水平,顯著增強安全保障能力。實施危險化學品、工業重點領域、交通運輸、建築施工、公共場所、城市公共設施、食品藥品、公共消防等安全工程,建設安全天津。
(五)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建設文化強市。堅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黨員、教育人民,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天津精神,凝聚天津力量。深入實施市民素質提升行動,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倡導科學精神,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發揮先進模範人物典型示範作用,激發社會正能量。深入實施文化品牌創建工程,創作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優秀作品。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打造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加強網際網路管理和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強化意識形態管理。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動文化資源向基層和農村傾斜,鼓勵社會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與科技、金融、商貿、旅遊等深度融合,打造一批骨幹文化企業,建設一批特色文化產業園區,提升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
四、著力綠色發展,建設生態宜居城市
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美麗天津·一號工程”,形成綠色發展的空間格局、產業格局、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制度體系,打造水繞津城、城在林中、天藍水清、鬱鬱蔥蔥的宜居環境。
(一)完善綠色空間格局。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以功能定位約束空間規劃、開發強度、用途用量,統籌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土地利用、環境保護,打造生產、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相互協調的空間格局。嚴守生態用地保護紅線,嚴格控制國土開發強度,建立空間治理體系,實行差別化市場準入政策,明確禁止開發區域、生態涵養發展區域,明確最佳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禁止和限制發展的產業。
(二)構築綠色屏障。堅持防治結合、標本兼治,全力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強化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污染防控,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連片綜合治理。完善環境執法監督體系,提高環境質量監測與污染物監控能力,加強防災減災預警系統建設,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和應急監測預警機制。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推進大綠工程,建設環城鎮、環村莊、沿軌道、沿公路、沿河道的生態綠廊,形成“三區、兩帶、多廊、多園”的生態保護體系,全面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
(三)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加強能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全面推動冶金、化工、建材等主要能耗行業和各類園區節能改造。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削減煤炭消費總量,推動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提高天然氣供應比例,積極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非化石能源,加強區域能源合作,實施“外電入津”戰略。加快建設節水型城市。加強土地利用規劃管控、市場調節、標準控制和考核監管。主動控制碳排放,發展綠色建築、低碳交通、清潔生產,全面加強城市、園區、社區低碳建設,倡導低碳生活,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建設子牙循環經濟產業區。複製推廣中新生態城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經驗。推動綠色供應鏈體系建設,建好亞太經合組織綠色供應鏈合作網路天津示範中心。
(四)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強地方立法,完善地方環境法規標準體系。探索建立體現資源生態價值的有償使用機制,建立永久性保護生態區域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建立引灤工程水環境補償機制。積極推進排污權交易試點。探索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和用途管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離任審計等制度,完善差異化績效考評辦法,落實生態文明建設黨政領導一崗雙責制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五、著力開放發展,增創改革開放新優勢
堅持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改革,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改革開放先行區。
(一)高水平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任務,以可複製可推廣為基本要求,推進行政高效化、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金融國際化,建設成為制度創新新高地、轉型升級新引擎、開放經濟新動力、區域協同新平台、“一帶一路”新支點。創新投資管理體制,推進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探索建立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的基本制度框架。完善國際貿易服務功能,創新口岸監管服務模式,全面實施“單一視窗”和通關一體化。持續推進金融開放創新,建立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加快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改革試點。制定實施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
(二)推進經濟領域重點改革。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繼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深化企業內部改革,激發企業活力,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最佳化配置,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集團,加快清理劣勢企業和低效資產。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領域項目向社會資本開放,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全面規範、公開透明預算制度,完善政府全口徑預算體系。明確市和區縣兩級政府事權範圍,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加快構建地方稅體系,推進稅收征管改革。建立規範的政府舉債融資體制。推進重要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價格改革,健全政府定價制度。完善市場監管體系,實現全過程監管。加快構建徵信體系。
(三)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發揮中蒙俄經濟走廊東部起點、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作用,深化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務實合作,加快建設成為戰略樞紐。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造多式聯運跨境交通走廊,暢通“津新歐”“津蒙俄”等運輸通道,建設“信息絲綢之路”。深化對外投資、產品出口、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推動軌道交通、汽車製造、工程機械等裝備製造業“走出去”。建設境外能源綜合保障基地和農林生物質資源基地,加快蘇伊士合作區拓展區建設,推動聚龍印尼產業園升級為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密切人文交流和科技教育合作。
(四)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最佳化投資環境,推動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實施500強招商工程,鼓勵在津設立地區性總部、研發中心、銷售中心、物流中心和結算中心。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大力培育新增長點,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加快發展口岸貿易、離岸貿易和服務貿易,推動外貿向優質優價、優進優出轉變。加快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建設。建設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城市。深化與國際友城、港澳台和華僑華人交流合作,打造台灣商品北方集散中心。加強與環渤海地區、東部沿海地區合作發展。加大幫扶力度,協助對口支援地區打好扶貧攻堅戰。
六、著力共享發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促進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
(一)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貫穿到國民教育全過程。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協調發展,支持普惠性幼稚園發展,促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均衡發展,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畫。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升高校創新能力和學科專業水平,支持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使若干高校和優勢學科達到或接近一流水平。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建設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套用型轉變。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完善辦學體制,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
(二)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堅持就業優先,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促進機會公平的充分就業。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計畫,推進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和退役軍人就業,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統籌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加強信息服務平台建設。持續實施“百萬技能人才培訓福利計畫”,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維護職工和企業合法權益。
(三)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持續實施增加民眾收入的政策措施。健全科學的工資水平決定機制、正常增長機制、支付保障機制,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完善市場評價要素貢獻並按貢獻分配的機制,完善適應機關事業單位特點的工資制度。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
(四)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建成更加完善的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全民參保計畫,完善個體從業人員和農民工等群體參保政策,建立社會保險待遇正常調整機制。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穩妥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健全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制,完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改革醫保支付方式,發揮醫保控費作用。完善社會保障財政投入制度,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完善社會保險跨省市轉移接續政策。健全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體系,發展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事業,做好優撫安置工作,支持慈善事業發展。健全住房保障供應體系,擴大保障性安居工程覆蓋面,讓居民住得更加安心舒適。
(五)提高民眾健康水平。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要求,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行醫療、醫藥、醫保聯動,推進醫藥分開。強化公益屬性,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最佳化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實行分級診療制度,推動醫藥衛生資源向基層流動,加快解決兒科醫生、全科醫生等短缺問題,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堅持傳承創新,促進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強化公共衛生工作,加強慢性病、傳染病、職業病綜合防治,提高婦幼健康水平,健全心理健康疏導,增強衛生應急能力。在全社會倡導尊重醫生、理性就醫的風尚,加強醫德醫風教育,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健全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讓人民民眾吃得安全、用得放心。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升競技體育水平,加快發展體育產業,高水平辦好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第十屆全國殘運會。
(六)提升人口綜合服務管理水平。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完善居住證制度,有序推進外來人口市民化,引導人口合理分布。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老年服務產業。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
(七)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台,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提升基層公共服務標準化、便利化水平。加強基層社區建設,完善社區服務體系,推進城鄉社區綜合服務站建設。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擴大直接登記範圍,支持和規範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購買服務。加強基礎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人口信息系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相關實名登記制度,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疏導機制、危機干預機制。提高街鎮綜合執法能力。加快建設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綜合機制,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依法嚴密防範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提昇平安天津建設法治化、現代化水平。
七、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動員全市力量為完成“十三五”規劃而奮鬥
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增強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的行動自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更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一)提高領導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各級黨委必須深化對發展規律的認識,創新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觀念、體制、方式方法,提高把握方向、謀劃全局、提出戰略、制定政策、推進改革的能力。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方針政策的工作機制,強化全委會決策和監督作用,健全決策諮詢機制,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最佳化領導班子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注重培養選拔政治強、懂專業、善治理、敢擔當、作風正的領導幹部,成為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家裡手。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調動各級幹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踐行“三嚴三實”,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強化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二)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堅持依法治市、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作用。加快重點領域立法,提高立法質量。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依法調控和治理經濟,實現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對權利的司法保障、對權力的司法監督,促進司法公正。全面實施“七五”普法,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三)加快形成引才聚才制度優勢。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著力發現、培養、聚集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立健全符合人才成長發展規律的體制機制,實施更開放的創新人才引進政策,全面推行“人才綠卡”制度,加快實施“千企萬人”支持計畫。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營造唯才是舉、開放用才的濃厚氛圍。
(四)匯聚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支持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能,支持各級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全面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民族、宗教、僑務等政策,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作用,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全面落實中央群團工作部署要求,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作用,團結一心,共同奮鬥。
(五)確保落實“十三五”規劃建議目標任務。要按照中央精神和市委決策部署,編制好全市“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各區縣要結合實際制定好本地區“十三五”規劃,把全會確定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民眾,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凝心聚力,務求必成,為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各項任務、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美麗天津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