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華中局黨校

中共中央華中局黨校

中共中央華中局黨校,校址坐落在鐘靈毓秀、虎踞龍蟠、人傑地靈的六朝古都南京,西臨秦淮河、古林公園,南依省委、省政府駐地。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創辦於1925年底的中共江浙區委黨校。抗日戰爭期間,劉少奇、陳毅先後在江蘇創辦中共華中局黨校、華中分局黨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共中央華中局黨校
  • 類別:華中地區新四軍培養黨政軍幹部重要基地
  • 地點:古都南京
  • 竣工時間:1925年底
  • 學校培養:訓練了數以千計的人才
  • 學校校長:劉少奇
黨校簡介,論黨內鬥爭,

黨校簡介

1941年7月,正式創辦華中局黨校.這所黨校,以黨的優良傳統作風而著稱,是華中地區新四軍培養黨政軍幹部的重要基地.在校長劉少奇、副校長彭康、總隊長傅秋濤和教育長溫仰春(後任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的領導下,全體師生團結一致,克服困難,認真貫徹理論聯繫實際和實事求是的原則,為我國民族解放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培養和訓練了數以千計的人才。
1941年7月1日到達蘇北鹽城新四軍軍部。當天,孫冶方就受到了時任華中局書記新四軍政委劉少奇的熱情接見。劉少奇對孫冶方說:“黨校很重要,大多是縣團級以上的 clarke shoes 幹部……如果講課時對某些疑難的理論問題自己沒有把握,可隨時向華中局請示。”孫冶方被華中局先後任命為華中局宣傳教育科長,華中局黨教育科長兼馬列主義科教員。7月13日,孫冶方在編寫《馬列主義原理》教課書過程度中,寫到《方法與理論》一章時,碰到了一個自己沒感到沒有把握的問題,既對有些同志存在的 經驗主義和輕視理論學習的傾向怎么辦,便給劉少奇寫了一封請示信,劉少奇肯定了孫冶方的看法,並論述了革命理論對指導革命的重要意義,即《答宋亮周志》。
劉少奇同志重視幹部的系統理論學習,倡導理論聯繫實際。他自己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他的名著《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和《論黨內鬥爭》、《論黨》是把馬克思主義關於黨的建設的基本理論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的典範。早在1941年7月,劉少奇兼任華中局黨校校長時,就覆信當時在中共中央華中局黨校工作的宋亮(即孫冶方)同志,強調幹部要學習理論,要理論聯繫實際。1948年,他敏銳地預見到,革命勝利以後,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和黨的地位的變化,在我們黨面前將出現很多新的問題,如果不提高全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理論水平,就無法把中國革命引向新的勝利。所以在馬列學院創辦初期,他就構想進城後要把馬列學院辦成全黨的理論教育中心,“在全黨學習中起指導作用,依靠馬列學院去使全黨理論水平有所提高。”

論黨內鬥爭

1941年7月2日,劉少奇在中共中央華中局黨校作《論黨內鬥爭》的演講。演講指出:許多人機械地理解列寧的建黨原則,以為黨要高度集中,就否定了黨內民主、黨內鬥爭的必要,就否定了黨內和平,不管在什麼問題上,都要進行不妥協的殘酷鬥爭,這就是黨內鬥爭的"左"傾機會主義。正確的黨內鬥爭應該是:首先、要了解鬥爭是一件最嚴肅最負責的事,必須完全站在黨的立場上,幫助其他同志改正錯誤和弄清問題;第二、要了解黨內鬥爭主要是思想鬥爭,它的內容是思想原則上的分歧與對立。應明確劃分思想原則上的界限、而在組織上,在鬥爭方式上,在說話與批評的態度上,應儘可能不對立;第三、批評要適當,要有分寸;第四、在黨內外一般地停止"鬥爭會"的舉行,應在總結工作、檢查工作中指出各種缺點錯誤;第五、必須給被批評、被處罰的同志以申訴的機會;第六、不要將黨內鬥爭的方式拿到黨外去使用,也不要將黨外鬥爭的方式拿到黨內來使用,更不要利用黨外的力量和條件來向党進行鬥爭與恐嚇;第七,禁止黨內無原則糾紛,一切黨員對黨的領導機關、各級黨組織和黨的負責人有意見,應向有關的黨組織提出,或當面批評,不允許在民眾中亂說。該演講第一次發表在1942年10月9日的《解放日報》上,是延安整風運動必讀檔案之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