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批轉中央農村工作部《關於第二次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的報告》

各中央局、分局並轉各省(市)委並告中央和軍委各部委、中央人民政府各部門黨組:
中央農村工作部關於第二次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的報告,經五月十八日中央會議批准,其中所提各項意見是正確的,茲發給各地,望貫徹執行。
一九五三年冬及一九五四年春互助合作運動有了大的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由一萬四千多個發展到九萬多個,增加到六倍以上,這是很好的。望各地積極努力把現有的九萬多個社切實辦好,為迎接行將到來的合作社大發展的新形勢做好準備工作。
在實行計畫經濟建設,發展工業,特別是發展重工業的同時,必須相應地發展農業生產。否則,農業的發展趕不上工業發展的需要,不能適應城市工礦人口商品糧食日益增長的需要,不能適應工業對棉花、油料及其他原料作物日益增長的需要,不能適應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就勢必引起人民不滿,打亂國家整個建設計畫,造成嚴重困難。鑒於在我國進入計畫經濟建設的第一年,即已顯露出某些農產品供不應求的緊張情況,中央認為有必要把這個問題提出,引起全黨注意。從各方面加緊努力,使農業生產真正獲得與工業發展相適應的發展,並責成中央農村工作部協同國家計畫委員會和農林水利等有關部門,研究和制訂出切實可行的發展農業生產的計畫,避免可能發生的農業發展趕不上工業發展需要的危險。
(此件及中央農村工作部的報告可登黨刊)
中 央
一九五四年六月三日
中央農村工作部關於第二次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的報告
(一九五四年五月十日)
中央並毛主席:
第二次全國農村工作會議於一九五四年四月二日開始,十八日結束,到會者有各大區各省市農村工作部和中央農、林、水利等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茲將會議討論的幾個主要問題報告於下,請審查批發各地,以便各地遵行。
一、一九五三年冬和一九五四年春農業生產合作運動的成績很大。全國各地根據中央關於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和主席對於第三次全國互助合作會議的指示,結合著關於總路線的宣傳教育和糧食統購統銷工作,大力發展了農業生產合作社,連原有的一萬四千個社在內共有九萬多個社,參加農戶達一百七十多萬戶,完成原定計畫(三萬五千個社)的兩倍半以上。合作社並帶動了互助組大發展,組織起來的農戶在總農戶中所占的比例較之一九五三年約增長百分之十左右。總路線的宣傳教育、糧食統購統銷和農業生產合作化,這三項工作標誌著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運動全面的展開。現時農村黨組織的活動已走上社會主義革命的軌道,各階層均被捲入新的鬥爭舞台。貧農興奮積極,中農日益傾向社會主義,富農開始被孤立,農民民眾互助合作的積極性空前提高,農村階級關係發生了有利於社會主義革命的變化。只要工作做得好,整個農村將相繼出現一個社會主義革命更高漲的形勢。
但另一方面,也必須看到:由於階級敵人乘機造謠破壞,由於農民(主要是中農)對社會主義不可免的動搖性,由於幹部水平不齊在執行政策時難免有些缺點和錯誤,因而有少數農民對社會主義發生誤解,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有些地區,鄉村經濟生活不正常,有些混亂。這些問題,如不注意解決,很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生產,影響農業社會主義改造事業的前進。
因勝而驕,看不見前進中的困難,盲目樂觀,急躁冒進,顯然是有害的。遇到困難就張皇失措,動搖前進的決心,也是錯誤的。必須預計到今後全國鄉村行將來臨的合作化大發展的形勢,同時又足夠地估計任務的艱巨性質,堅定不移地也行黨中央的路線政策,積極而又謹慎地去做工作,既必須堅持發展合作化的方針,又必須注意團結個體農民,這樣,才可能避免犯錯誤,或不犯大的錯誤。
二、黨在農村的基本任務,就是開展以互助合作為中心的大生產運動。
隨著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發展,城市工礦人口不斷增加,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人口的自然繁殖(每年增加一千萬人以上),和保證工業建設所必需的農產品出口的需要,就必須年年大量增產糧食、棉花、油料及其他工業原料作物。這就是說,在發展工業的同時,必須相應地按比例地發展農業。如果農業的發展趕不上工業發展的需要,工農業生產之間失去平衡,就勢必打亂國家的整個建設計畫,不能適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引起人民的不滿,造成嚴重的困難。在我國開始計畫建設的第一年,就已經呈現出某些農產品供不應求的緊張狀況;而且,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已耕土地不足,荒地雖多,但限於國家財力,短期內難於大量開墾,這種供求關係的緊張狀況、就更值得嚴重注意。
因此,全黨必須提高警惕,加強工作,克服困難,努力使農業生產趕上工業發展的需要。在第一個五年計畫時期內,到一九五七年,要求做到,糧食年產四千億到四千二百億斤(一九五三年約二千三百億斤),棉花年產三千八百萬擔(一九五三年是二千三百多萬擔),油料作物、畜產品、木材、水產及其他原料作物等也要保持相適應的增長。所有這些計畫數字,乃是國家對農業方面所提出的最低限度要求。如果不能完滿實現,供求不平衡的情況就會更加嚴重,以至影響全局。
但是,正如主席所指示的,這種有計畫地大量增產的要求和小農經濟分散私有的性質以及農業技術的落後性質之間的矛盾,是越來越明顯了,困難越來越多了。這是兩個帶根本性質的矛盾。解決這些矛盾的第一個方針,就是實行社會革命,即農業合作化,就必須把勞動農民個人所有制逐步過渡到集體所有制,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第二個方針,就是實行技術革命,即在農業中逐步使用機器和實行其他技術改革。
其次,從保證農業增產的具體辦法看,不外兩條,一條辦法是發展國營農場,移民墾荒,(個體移民、合作移民或國營移民。)擴大耕地面積。這是解決糧食問題的必經之路,遲早必須大力進行,目前即應盡力舉辦,不可放鬆。但根據第一個五年計畫財政預算中投資的分配,到一九五七年累計,只能由國家投資墾種約一千五百萬畝,加上民眾零星開荒,合共二千五百萬畝左右,生產糧食不過幾十億斤到一百億斤,約等於需要增產數的十分之一;所以,擴大耕地面積不能做為目前農業增產的主要出路。另一條辦法是提高現有耕地的單位面積產量。由於我國氣候溫和,南方不少地方有條件改單季稻為雙季稻,北方不少地方耕作還比較粗糙,農業增產的潛在力還是很大的,發揮這種潛在力,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是目前農業增產的主要出路。但要發揮這種增產潛在力,靠小農經濟是有限的,靠在農業中實行大規模的機械化是工業發展以後的遠景,在最近幾年之內,必須依靠大力發展農業合作化,在合作化的基礎上適當地進行各種可能的技術改革。據各地材料,現有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在其初建的一、二年,一般可增產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往後還可每年保持一定的增產比例,比互助組高,比小農經濟的增產率更高出很多。同時,只有發展合作社才能帶動互助組大發展,才能從積極方面穩定單幹農民,使他們知道社會化就是合作化,合作化對他們有利而無害,從而消除各種懷疑誤解,克服搖擺態度,安心發展生產。所以,合作化運動,不僅應該當作農村工作的中心,也應該當作生產運動的中心。發展農業生產和發展互助合作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那些把發展生產與合作化分裂開來、對立起來的看法和作法是錯誤的。
此次農村工作會議大體擬定:農業生產合作社一九五五年計畫發展到三十萬個或三十五萬個。一九五七年計畫發展到一百三十萬個或一百五十萬個,參加合作社的農戶發展到占全國總農戶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合作化的耕地發展到占全國總耕地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其中,東北和晉、冀、魯、豫四省及其他老解放區,合作化的程度都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並爭取在平原及高產量地區、經濟作物區和城市郊區取得先一步合作化。在第二個五年計畫時期中(大約在一九六○年前後),在全國基本地區爭取實現基本上合作化。
為了加速合作化,必須加強對互助組的領導,最近幾個月內新建的約八萬個社,百分之九十都是在互助組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組到社仍是合作化運動的一般規律。為了加速合作化,還必須關懷和幫助個體農民,以便團吉他們,更容易爭取他們參加互助合作。經驗證明,哪裡忽視對個體農民的關懷和幫助,哪裡的互助合作運動就難於取得順利發展的機會。
在最近幾年內,發展農業生產的主要依靠是農業合作化,這必須首先肯定下來。但也要估計到個體經濟還有一定的潛在力量,必須正確地把它發揮起來,同時還要注意國營農場的逐步發展,儘可能地擴大一部耕地面積,並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二、進一步發展合作化運動,必須抓緊三個主要環節:
(甲)必須充分發揮合作經濟的優越性,鞏固現有合作社,打好前進陣地。現有的九萬多個社,已形成全國性的分市,這一批社能否辦好,對今後合作化運動的發展關係極大。各級黨委必須有計畫地組織檢查,特別注意幫助那些工作較差的社和遭遇困難無法前進的社做好整頓鞏固工作,要幫助合作社不僅做好經濟工作,而且做好與經濟工作相結合的政治工作。各級黨委必須根據中央關於互助合作的兩個決議,總結當地實際經驗,去教育全體農村工作人員和廣大基層辦社幹部,爭取把這九萬多個社個個辦好。並通過這種實際學習,在民眾中培養出幾萬、幾十萬辦社的人材來,使辦好合作社真正成為全黨的和全體民眾的經驗,以便更有把握地迎接行將到來的合作化運動的高潮。
(乙)必須正確執行黨在農村中目前時期一系列的階級政策。
合作化運動的發展過程,也就是農村中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這兩條道路之間的鬥爭過程。這種鬥爭帶有極其廣泛、深刻和複雜的性質。為了勝利地引導農民轉到社會主義,就必須正確地執行黨在農村中目前時期一系列的階級政策。必須既依靠貧農(包括新中農),又鞏固地團結中農。輕視貧農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革命性,不注意依靠貧農,這是不對的。另一方面,土改前的貧農多數已上升為新中農,新老中農合計已占農村人口的多數,甚至是絕大多數,忽視這一事實,不強調團結中農,也是不對的。現在發現不少由富農或富裕中農把持操縱的互助組或合作社,排斥貧農,或使貧農吃虧;同時也有些合作社和互助組存在著損害中農利益的傾向,這都是違背黨的政策的,必須糾正。
因此,在會議上,特彆強調指出必須依靠貧農(包括新中農在內)、團結中農、限制以至最後消滅富農剝削。並指出這與“依靠貧農與中農的鞏固聯盟”的提法是一致的,也可以在民眾中公開宣傳。在發展互助合作運動中,在具體處理組內社內問題和處理組外社外農民之間的關係問題上,均須切實建立與體現貧中農之間的經濟聯盟和政治聯盟,並依靠這個聯盟做基礎和以富農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勢力作鬥爭。
會議上還專門研究了如何執行限制以至消滅富農的具體策略步驟,已另有專門報告,這裡不再重複。
(丙)在國家幫助下不斷改進技術措施:
合作社的發展為推廣新的農業技術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而農業技術的改革又促進合作化的發展,並為合作社的鞏固提高創造下有利條件。為此,在會議上,分別研究了農具、肥料、種子、水利、繁殖耕畜、改良耕作技術等項措施。主要是在北方平原地區(也是兩二年內合作化發展最快的地區)大力推廣馬拉(或牛拉)雙鏵犁或新式步犁。它較舊式犁可深耕二寸半到三寸,可提高收成一成左右。每張雙鏵犁不過現在的人民幣一百萬元,新式步犁只二十萬元,合作社互助組和農民,加上部分貸款幫助,可以買得起。只要教會農民使用,並組織鄉村鐵匠,學會修理新農具,幫助農民解決修理和補配零件的問題,在適用的地區推廣新農具無大困難。在拖拉機未大量造出前,這是一項極重要的技術改革措施。同時,也不能忽視農民添補舊式農具的需要。無論製造新式農具或舊式農具,都必須力求提高質量,降低成本,降低出售價格,在數量上要能滿足農民的大量需要。還應積極發展小型農田水利,修小水庫,設抽水機站,製造水車,幫助農民打井,在常鬧水旱災害的地區,要加強當地河流的治理工作。合理施肥是增產的可靠保證,除儘可能地擴大商品肥料供應量以外,主要依靠農家積肥造肥。養豬養羊,既可擴大肥源,又可增加肉食供應,必須積極發展。以上這些措施,已責成各地同志回去後提出具體計畫:
此外,已提請工業部門考慮,可否在第一個五年內利用機器製造設備的剩餘生產力製造一批二十五匹馬力的小型柴油拖拉機,以解決關內經濟作物區(那裡將提前合作化,可以大量植棉,但飼料燃料極度缺乏)和北滿地區(那裡無霜期太短,農忙季節人力畜力均感不足)的耕作問題。
四、此次會議總結了各地辦社經驗,進一步明確了合作化運動的指導原則:首先,必須貫徹民眾的自願互利原則,必須正確執行黨對農民的基本政策,必須堅持依靠教育說服、實例示範的方針,加上國家適當的援助,辦好已有的合作社和互助組,吸引民眾逐步轉到合作化方面來。絕不能強迫命令,絕不能因整個形勢有利而忽視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重複急躁冒進,從而產生強迫命令或變相強迫的錯誤。
其次,必須貫徹中央的決議,以土地入股統一經營為特徵的半社會主義性質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作為目前農村合作化的中心環節,這是既適合於目前農業增產而又為廣大農民所易於接受的一種過渡形式,在未具備必需的條件以前不要輕率地轉變到高級合作社。要轉變到取消土地報酬,完全實行按勞取酬的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就要生產水平和社員的社會主義覺悟都有很大的提高才能辦到。就是說,合作社的生產已發展到能使每個社員無論勞動力強弱都有活乾,都有相當的勞動收入;對完全喪失勞力的殘病老弱或暫時喪失勞動力的社員,合作社也有可能予以補助或救濟,以解決其生活困難;土地報酬已隨著生產的發展而逐步降低其比例;土地等生產資料的集體所有制已為社員民眾自願接受。具備了這些條件,取消土地報酬,實行完全的按勞取酬制才是可行的。目前只能在有條件的社個別試辦。在生產逐年發展的基礎上,土地報酬的比例應當逐步降低,勞動報酬比例應當逐步提高,只有採取這樣逐步過渡的方針才能使社員不致感到突然變化。
再次,必須注意各個地區的特殊條件、互助合作的組織形式、發展速度、社之大小與技術改革等都要根據各地自己的自然條件、政治經濟條件與工作條件來決定,不能公式主義地一般化,不能勉強向別區看齊,不能機械搬用別區經驗。
最後,必須本社會主義精神來處理社內外的關係問題。中農與貧農、新社員與老社員、合作社與互助組、合作社與個體農民、大社與小社、社與社合併等等問題,這中間都有許多矛盾,許多糾紛。但應該認識這些矛盾是人民內部的矛盾,而不是敵對的矛盾,處理這些矛盾必須根據社會主義精神,貫徹先進幫助落後,大的幫助小的,老的幫助新的的原則,採取說服教育和適當調劑各方面利益的方針,加以妥善解決,使之團結合作,發展生產。去冬今春許多地方創造了合作社帶動互助組和幫助單幹農民發展生產的經驗,採取互助合作委員會或互助合作網等類組織形式,以及召開互助合作代表會議,聯社會議和技術會議等,互相交流經驗,推廣先進技術。這種種辦法,不僅便利於發展合作化運動,而且是農民之間一種新的社會主義關係的表現,這是一種有重大意義的創造,應積極總結經驗,加以表揚和推廣。
五、實行統購統銷後,鄉村經濟狀況有了一些新的變化,突出的情況是:第一,人民購買力提高,生產生活資料供不流水的現象日益明顯;第二,城鄉交流中的主要商品大部經由合作社和國營商業的渠道,而不再經過私商的渠道;第三,目前正值新舊交替,加上農民習慣勢力不易改變,因而出現青黃不接時期的困難和某些混亂現象。要解決這種情況,活躍鄉村經濟與加強城鄉的經濟結合,不是再回去提倡貿易自由、借貸自由(當然也不能完全禁止),而只有更積極地將新的一套做好,同時對當前的青黃不接的困難,加以適當安排,才是解決問題的基本出路。
目前關係最大的是糧食統購統銷,必須努力在一九五四和一九五五年內做好這項工作,形成一種為農民樂於接受的制度。為解決當前春夏缺糧季節糧食供應問題,則應一面辦好國家在鄉村的計畫供應,一面限期組織好國家領導的沒有私商參加的糧食市場。
供銷合作、信用合作、造林合作、漁業合作、手工業合作的發展,均已成為民眾日益迫切的要求,必須努力做好。其中尤以信用合作需要最急,又具備著迅速大量發展的條件,但發展較差,故須多加一把力,積極而又迅速地加以發展。對鄉村集鎮中的私商和私人手工業作坊也應儘可能通過類似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形式加以利用、限制和改造,以達既利城鄉交流而又減少失業的目的。
六、為加強領導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必須健全農村黨的領導隊伍。當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是整頓和發展農村黨的組織,加強專區和縣兩級黨委對農村戰線的統一領導。
新區約有百分之四十到六十的鄉村沒有黨的支部,建議當地黨委及其組織部門,按中央組織部所提要求制定發展計畫,發展一批黨員。為便於下級幹部掌握積極而又慎重的建黨方針,建議在選擇發展對象時,根據階級成分,過去鬥爭表現,今天對社會主義互助合作的態度及其與民眾的關係等四個方面的情況加以挑選,經過訓練教育後,自願接受黨員標準八條者,再個別接收入黨。沒有支部的鄉及黨員過少的鄉,均應在當前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中積極發展黨員,建立支部,第一步發展到每鄉十個黨員左右,已滿十人者應適當地再加發展,但總數以不超過該鄉人口百分之一為宜。老區農村支部亦應結合互助合作運動進行整頓工作,並吸收一批新的年青的積極分子入黨。
關於專區和縣兩級黨委的領導分工問題,(甲)建議比照省以上辦法實行分口管理制度,以便將各個戰線的領導集中於黨委會,保持集體領導制度。(乙)建議中央批准縣和專區兩級黨委設立生產合作部或農村工作部,作為黨委的助手機構,負責農村戰線的日常指導工作。其編制由省委根據各專區各縣的不同情況分別決定,並在本省全部編制名額內調劑解決之。(丙)建議中央局、省委負責督促檢查縣委和地委是否認真執行了主席所指示的將工作重心轉移尚互助合作方面來的指導方針,對尚未轉移和轉移不夠堅決的,要幫助他們迅速轉過來以免貽誤時機。
最後,此次會議還討論了農業生產合作社章程、關於改造落後鄉工作的指示、信用合作指示和手工業合作的指示,這些指示草案隨後陸續報中央核批。
會議還討論了民兵工作的隸屬問題,俟與軍委人民武裝部商得一致意見後,再報請中央核定。
中央農村工作部
一九五四年五月十日
根據中央檔案館提供的原件刊印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