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坦

丘坦(1564—?),字坦之,號長孺(也有說字長孺),麻城人。萬曆末期中朝邊境上的出色戰將,公安派愛國詩人。

基本介紹

  • 本名:丘坦
  • :坦之
  • 所處時代:明朝
  • 出生地:麻城
  • 主要作品:《南遊稿》 、《北游稿》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主要成就,親屬成員,

人物生平

丘坦的出生年代不見史載。不過,他比公安派的袁中道(隆慶四年,即公元1570年生)大6歲,因此可推算,丘坦於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出生。
丘坦
丘坦題名碑碑文(局部)。
丘坦成年以前的資料闕如,據推算,他12歲至15歲隨父在潮州,父辭官後,隨父回原籍。
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前一段時間,丘坦在老鄉梅國楨(時任大同巡撫)處作幕僚。當年到北京,參加公安派“葡萄社”(詩社名)聚會,後在北京準備參加科舉。
萬曆三十年(公元1602年),丘坦作為隨員隨同翰林院侍講顧天竣出使朝鮮。
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丘坦中武舉順天府鄉試第一名。
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丘坦在北京武舉會試落第,袁宏道作《畢少參舟中見武錄,知丘長孺被落,詩以悲之》(出自《袁宏道集箋校卷四十六》)。丘坦何時成為武進士,還是個謎。清人廖元度在《楚風補》中說丘坦“用射策奪解,旋中武甲科”。“射策奪解”,是指萬曆三十四年的事,但他在第二年的武舉會試中落第,就談不上“旋中武甲科”。
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春,49周歲的丘坦奉汪可受(薊遼總督)之命,來到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區)修補李贄(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家)的墓碑,並留下《奉汪大中丞命為卓師墓碑書丹有碑》詩作(朴現圭:《朝鮮許筠求得李贄著作的過程》)。農曆八月二十日(9月7日),丘坦到丹東任鎮江城游擊。
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農曆閏四月,丘坦職務升為參將(職銜沒變)。一個月後的五月丙午(7月10日),朝廷批准丘坦致仕(退休)。廖元度說丘坦“凡七疏使解”。就是說,丘坦給皇帝上了7次疏,才被批准退休。但綜合有關史料後,認為丘坦這樣做是被參奏後的無奈之舉(《明實錄》)。農曆六月,54周歲的丘坦被老長官汪可受聘為參謀官,離開丹東(《李朝實錄》)。
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丘坦到淮陽(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任軍職。廖元度說丘坦“閫(音kǔn)寄(指軍事上委以重任)歸抵淮陽”,就是這個意思。丘坦在汪可受那裡幹了一年,廖元度說丘坦擔任鎮江游擊“歷事六年”,實際包括在汪可受那裡的一年。“歸抵”,也只能發生在此時。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農曆八月後),丘坦為已逝恩師周道一文集撰寫“跋”。
丘坦在淮陽任軍職後,很可能又出征塞外,並且得勝而歸。袁中道寫了《送丘長孺南還》三首,其一記錄了這一場景:
文人情性武人裝,鬧帶花衫大羽囊。
鬻宅典田重出塞,臂鷹牽犬復還鄉。
身穿通邑千人看,馬度秋原百鳥藏。
莫向前途久留滯,吳姬釀酒待君嘗。
“鬻(音yù,意為賣)宅典田重出塞,臂鷹牽犬復還鄉。”意思是丘坦把老家的房子、地都賣了,重新出塞征戰,後來又架著鷹牽著狗南還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
丘坦在金陵何時辭世,待考。

個人作品

丘坦是一位被忽略的公安派愛國詩人。他的《南遊稿》《北游稿》是公安派早期詩歌的代表作,愛情悲劇詩《百六詩》體現了晚明性靈文學尊重普通小人物存在價值的新人文精神,軍旅詩集《度遼集》抒發了丘坦赤膽忠心的愛國情操和淡然名利的閒適情懷。

主要成就

17世紀初期,麻城公安派詩人丘坦和朝鮮作家許筠友好交往,他們將李贄袁宏道等人的著作傳播到朝鮮。許筠閱讀袁宏道著作的時間比日本江戶時期的林羅山、元政等人至少提前了近40年,許筠當是東亞漢文化圈中接受並傳播公安派最早的一人。丘坦與許筠不僅在學術精神上默契,二人的文學思想也頗為接近。

親屬成員

父親:丘齊雲(公元1541—1589年),字汝謙,又名謙之,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中進士,曾任潮州知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