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是200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世醫得效方
- 作者:[元]危亦林撰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11月1日
- 頁數:692 頁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17079662
《世醫得效方》是200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世醫得效方》,十九卷,元代危亦林編撰。以“依按古方,參以家傳”的編輯方法撰稱,故名。為危氏五世家傳經驗醫方。內容包括中醫內、外、婦、兒、骨傷、五官等各科疾病231種。每門之下首論病源證候,繼則分症列方,並附針灸之法。全...
《世醫得效方》是2009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元代危亦林編撰,刊行於公元1345年(元至正五年)。全書按照元代太醫院所分十三科的順序編排,共二十卷。卷一至卷十為大方脈雜醫科,卷十一至卷十二為小方脈科,卷十三為風科,卷十四至卷十五為產科兼婦人雜病科,卷十六為眼科,卷十七為口齒兼咽喉...
《中醫古籍珍本集成:方書卷--世醫得效方》是2014年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醫古籍珍本集成(續方書卷) 世醫得效方(套裝上中下冊)》採用珍本古籍原版影印,以求保持古籍原貌,真實反映珍本古籍的版本特徵。該書由中醫藥專家參與撰寫導讀並進行校勘、注釋、點評,大限度地發揮珍本古籍的學術價值...
黃芪益損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具有氣血兩補之功效,主治諸虛不足,榮衛俱弱,五勞七傷,骨蒸潮熱,腰背拘急,百節酸疼,夜多盜汗,心常驚惕,咽燥唇焦,嗜臥少力,肌膚瘦瘁,咳嗽多痰,咯唾血絲,寒熱往來,頰赤神昏,全不用食,服熱藥則煩躁,沖滿上焦,進涼藥則膈滿而腹痛;及大病後榮...
莪術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十五。具有益氣養血之功效。主治經水不調、經閉腹痛、帶下者。組成 當歸(去尾),川芎,莪術(煨),甘草,楊芍藥,熟地黃(酒蒸、洗),茴香,白芷。用法用量 上為末。每服二錢,鹽湯調下。功用 益氣養血。主治 經水不調、經閉腹痛、帶下。加減化裁 月經不調,加...
參術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四。具有溫脾和胃,止瀉之功效。主治心脾虛痛,虛寒泄瀉。虛弱人脾疼;心痛,按之痛止者;痘疹灌膿時,虛寒泄瀉。組成 人參、白朮(去蘆,炒)、乾薑(炮)、白豆蔻仁、縮砂仁、丁香、橘皮、甘草(略炒)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銼散。每服三錢,加生薑三片,煎取藥汁,...
《世醫得效方》:“清脾湯,主治癉瘧,脈來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能食,口苦舌乾,心煩渴大,小便黃赤,大腑不利。處方:青皮(去白、厚朴,去粗皮,薑汁炒)、白朮(去蘆) 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洗七次)、黃芩、甘草(炙)各等分,或加人參亦可。溫服。”
天竺黃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八。具有退潮,理急驚,解唇紅面赤,煩躁,焦啼之功效。主治大人、小兒臟腑積熱,煩躁多渴,舌頰生瘡,咽喉腫痛,面熱口乾,目赤鼻衄,丹瘤結核,癰瘡腫痛;又治伏奢燥熱,瘡疹餘毒,及大便下血,小便赤澀。組成 瓜根、甘草、鬱金、天竺黃、連翹、防風牙硝別研,...
二黃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十六。主治胬肉攀睛。組成 黃芩、大黃、防風、薄荷各半兩。用法用量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蜜少許煎,食後、臨臥溫服。主治 胬肉攀睛。附方 名稱:二黃散 組成:生地黃,熟地黃各等分 用法:上為細末。加白朮、枳殼湯調下一兩,每日二次 主治:①《保命...
當歸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六。主治瀉痢。組成 地榆、陳皮、罌粟殼(去蒂萼穰)、當歸(去尾)、赤芍藥、甘草、肉豆蔻(煨)、黃連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為末。每服二錢,冷水調服。主治 瀉痢。附方 名稱:當歸散 組成:當歸(末之)小豆大 用法:以乳汁咽之,日夜三四度。若不愈,當歸半兩,小膚...
防風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七。主治大便下血。因食熱物過度,風氣蕃盛,銷鑠大腸膏脂,以致營衛之血滲流而下。組成 羌活、荊芥、防風、枳殼、僵蠶(炒去絲)、薄荷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銼散。水煎,空心溫服。主治 大便下血。因食熱物過度,風氣蕃盛,銷鑠大腸膏脂,以致營衛之血滲流而下。使用...
蓯蓉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九。具有補益之功效。主治腫滿。組成 木香五錢,肉豆蔻(煨)、肉蓯蓉(酒洗,炙)各一兩。用法用量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米飲調下。功用 補益。主治 腫滿。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世醫得效方》:“蓯蓉散,用補。木香五錢,肉豆蔻煨、肉蓯蓉酒洗,炙,各一兩。上...
大阿膠丸,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六。主治發熱下痢,腹痛至甚,肛門痛欲絕者。組成 當歸、阿膠(炒)、豆蔻(煨)、龍骨、赤石脂、大艾、黃連各半兩,木香、乳香(別研)五錢,白礬(枯)一分。用法用量 上為末,鹽梅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陳米飲送下。主治 發熱下痢,腹痛至甚,...
桔梗枳殼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十一。具有行氣解郁,清熱消痞的功效。主治熱氣痞滿,胸膈兩脅按之則痛。組成 枳殼(去瓤)、桔梗(去蘆)各五錢(15g),半夏(湯洗)、黃芩、瓜蔞仁、黃連(去須)各三錢(10g)。用法用量 上為散。加生薑、麥門冬去心水煎服。利黃涎沫即安。功用 行氣解郁...
加味五積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十五。主治產後敗血不散,陰陽相勝,作為寒熱;或外感寒邪,頭痛體疼,發熱不退。組成 厚朴(去粗皮,薑汁炒)、半夏(洗)、揚芍藥、枳殼(去瓤,炒)、木香、肉桂各一兩,陳皮、白姜一兩三錢,蒼朮(米泔浸炒)六兩,桔梗、香附子(炒去毛)、茴香(炒)、粉草、人參...
草烏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十八。具有麻倒不識痛處之功效。主治損傷骨節不歸窠者。組成 豬牙皂角、木鱉子、紫金皮、白芷、半夏、烏藥、川芎、杜當歸、川烏各五兩(150g),舶上茴香、坐拿草(酒煎熟)、草烏各一兩(30g),木香三錢(9g)。用法用量 上並無煅制,為末。諸骨碎、骨折出臼...
黑豆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六。具有溫中止痢之功效。主治下痢。組成 小黑豆(炒)15g,川楝子9g,烏梅6g,甘草9g,乾薑6g,罌粟殼(去蒂萼瓤)二個。用法用量 上為散,煎至七分,將紗濾過,自然汁。空腹服。功用 溫中止痢。主治 下痢。方義 小黑豆祛風解毒,健脾益腎;川楝子疏肝泄熱,...
白扁飲,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十,名見《普濟方》卷二五一。具有解砒毒之功效。組成 白扁豆、青黛、甘草各等分,巴豆(去殼)一枚。用法用量 上為末,以沙糖一大塊,水化開,調一盞飲之。毒隨利去,卻服五苓散之類。文獻摘要 《普濟方注錄》:“白扁飲又名巴豆靈膏治砒毒。扁豆不拘多少為...
薺苨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十。主治諸藥毒,蠱毒。組成 大豆,甘草。用法用量 水煎,加薺苨汁服。主治 諸藥毒,蠱毒。附方 名稱:薺苨湯 組成:薺苨二兩(60g),防風(去叉)、人參各一兩半(45g),獨活(去蘆頭)、細辛(去苗葉)、赤箭、川芎、羚羊角(鎊)各半兩(15g),麻黃(去根節)...
加味茯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九。主治痰迷心胞,健忘失事,言語如痴。組成 人參(去蘆),半夏(湯洗),陳皮(去白)各一兩半,白茯苓(去皮)一兩,粉草五錢,益智仁(去殼),香附子(炒去毛)各一兩 用法用量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加生薑三片,烏梅半個,同煎,溫服,不拘時候。...
芫花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十七。主治牙疼。組成 陳芫花一握,甘草節五錢。用法用量 上銼細,各煎。先用芫花湯噙,唾去;次用甘草水噙,少時效。主治 牙疼。附方 名稱:芫花散 組成:芫花(醋炒),吳萸,秦艽,白僵蠶,柴胡,川烏,巴戟 用法:上為末。酒送下 主治:妊娠非娠,是得鬼胎,形...
《世醫得效方》:“加味四七湯,主治寒邪客搏心痛。桂枝、白芍藥、半夏(洗)各一兩,白茯苓,厚朴(去粗皮,薑汁炒)、枳殼(面炒)、甘草(炙)各半兩,人參、紫蘇葉各一兩,用法 上v散。每服四錢,姜七片,棗二枚煎,食前服。一方加明乳香、延胡索各半兩。”《中華醫學大辭典 (上、下卷)》:“悸...
當歸丸,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十六。主治頭疼腦虛,眼目昏朦。組成 生犀、人參、白朮、當歸、芍藥、木香、茯苓、丁香、牛膝(酒炒)、蓯蓉、天麻各半兩,腦麝少許。用法用量 上為末,好酒三升,生羊膽一個,熬成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麝香酒送下。主治 頭疼腦虛,眼目昏朦。附方 ...
甘露飲,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十一。主治潮熱乍來乍去,心煩面赤,口乾如瘧狀。組成 寒水石、石膏、鬱金、甘草、薄荷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為末。每服一錢,食後薄荷湯調下。主治 潮熱乍來乍去,心煩面赤,口乾如瘧狀。附方 名稱:甘露飲 組成:犀角、生甘草、生地、銀柴、胡枳殼、麥門冬、知母...
理脾飲,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二。具有溫脾和胃之功效。主治脾胃不和,瘧疾瀉利腹痛,下部無力,體重足痿,腳下痛,飲食中滿,四肢不舉。組成 橘皮(生用)、甘草(炙)、厚朴(去粗皮,薑汁炒)一兩(30g),羌活、防風、肉豆蔻、茯苓各二錢半(7.5g),川芎半兩(15g),吳茱萸(去梗)一錢(3g...
方劑名。出《世醫得效方》。又名六磨湯。歌訣 六磨烏藥與大黃,沉香木香枳檳榔。便秘氣結可導滯,胸脅痞滿效力強。基本介紹 來源 《世醫得效方》卷六。組成 檳榔 沉香 木香 烏藥 大黃 枳殼各等分 六磨飲子 六磨湯,由檳榔、沉香、木香、烏藥、大黃、枳殼組成。破氣寬中通便。治氣滯腹痛,大便秘結而有熱...
赴龜散 赴龜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主治口瘡。組成 黃柏(蜜塗炙紫色)、滑石(研)各15g,五倍子(小嫩者)30g。用法用量 上為末和勻,每服1.5g許,乾摻瘡上,良久可飯食,奇效。主治 口瘡。
丁香柿蒂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四。主治吐瀉及病後胃中虛寒,呃逆頻作者,咳逆至七八聲相連,收氣不回者。組成 人參、茯苓、陳皮、半夏、良姜(炒)、丁香、柿蒂各一兩(30g),生薑一兩半(45g),甘草五錢(15g)。用法用量 1、古代用量: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乘熱頓服。或用此淵...
敷藥瞿麥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十六。主治①《得效》:塵埃飛揚入目,粘睛不脫;或被飛砂所傷疼痛,隱澀不開。②《普濟方》:一切眼疾腫痛;浸淫瘡等。組成 瞿麥。用法用量 上藥炒令黃色,為末。用鵝涎調,逐時塗眥頭。主治 ①《得效》:塵埃飛揚入目,粘睛不脫;或被飛砂所傷疼痛,隱...
柏連散 柏連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出自《世醫得效方》卷十。【組成】胡粉(炒) 大柏(炙) 黃連各等分 【用法】上為末。面脂調敷,豬脂亦可。【主治】面上熱毒惡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