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澆薄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指社會風氣浮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道澆薄
- 釋義:指社會風氣浮薄
世道澆薄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指社會風氣浮薄。
世道澆薄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指社會風氣浮薄。解釋【成語】:世道澆薄1【拼音】:【簡拼】:sdjb【解釋】:世道:社會道德風尚。澆薄:浮薄不厚。指社會風氣浮薄。出處暫時空缺...
況有括蒼胡夫子,傳道吾里作世程。執經座下子無忽,子之所須吾其應。傾囷倒廩略無靳,闊視世俗親疏情。我聞此事猶嘆息,俗士聞之應駭驚。近來世道太澆薄,骨肉猶作錙銖爭。故雖有子尚不教,但欲黃金自滿籯。安能推其餘,以及異姓忘愛憎。偉哉吾叔賢,遠繼文正公之英聲。蔣生其勉之,無使後人獨羨孫...
人心不古”出自明代張居正的詩句,指古代的社會風尚。意指人心奸詐、刻薄,沒有古人淳厚。而“世風澆薄”出自周公,意思雖和“人心不古”相同,但指向不同,更多的是指政治文化社會風氣的衰敗,當時的中國經歷過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清朝政府剛被推翻,整個社會凋敝。碑文作者有一定的社會洞察能力在胡連榮看來,寫碑文的...
原來桃源民風淳厚,人間世風澆薄,惟恐“使武陵太守至焉,化為爭奪之場”(蘇軾《和桃花源詩序》),玷污了這塊化外的淨土,即使像劉子驥那樣的人間高尚之士,也得不到一睹仙境的機緣。《桃花源記》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處,描寫了一個美好的世外仙界。不過應當強調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
漢代朱穆感世俗澆薄,慕尚敦篤,寫下《絕交論》,以矯時弊。這篇《廣絕交論》,據《文選》題注,是劉峻感於朋友任昉死後家裡窮困,子侄流離,生平舊交莫有贍恤,激於義憤,於是推廣《絕交論》的論點而寫成的。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篇駢文題為《廣絕交論》,是因為早在東漢,就有朱穆針對當時人心不古、世風...
而國人炫其功利,對於固有文化,多半不肯深入研究,以致人心江河日下,而世道愈以澆薄。若欲挽救世道,即當先救人心。欲救人心,亟應宏揚佛法。何以故?佛法無邊,不住無為,不著有為;不捨出世,不離入世;不偏唯心,不偏唯物。以一切法無我之真心,運用一切法;以一切慈悲之心量,應付一切人。如此則萬物得...
進而透視出世風澆薄,賢者被棄的社會悲劇,表現盛唐社會由盛轉衰的徵兆。這種平易自然,親切感人,於不見技法中,悟出社會人生的道理,非常深刻。其二詩則轉筆重點寫李之遙。宋本《李太白文集》在此詩題自註:“時因飲酒過度貶武陵,後詩故贈。”全詩由此生髮,刻畫李之遙的性格與形象,及其被貶的原因和詩人評價...
雖然世風澆薄如此,但人們普遍對交友之道毫不在意,“皆願摩頂至踵,隳膽抽腸;約同要離焚妻子,誓殉荊軻湛(沉)七族”,“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劉峻《廣絕交論》),說穿了,不過是“賄交”、“勢交”而已。第二句斥之為“紛紛輕薄”,詩人說“何須數”,輕蔑之極,憤慨之極。寥寥幾個字...
全書十九回,除一、二回為一篇,其餘每回演一故事。故事多取材明代或清初,或歌頌青年男女對自主婚姻的爭取,或表現封建重壓下婦女的悲慘命運及其抗爭,或描寫科舉制度中讀書士子的落魄與掙扎,或勾畫奇人義士的高風亮節,或讚揚清廉好官,或暴露世風澆薄,較廣泛地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社會生活,藝術上也有可取之處。內...
寫仕途失意,抨擊澆薄世風的詩歌:《落第》《溧陽秋霽》《傷時》《擇友》等;自訴窮愁,嘆老嗟病的詩歌:《秋懷》《嘆命》《老恨》等。歷史評價 唐·李翱(《薦所知於徐州張僕射書》):(孟)郊為五言詩,自漢李都尉(陵)、蘇屬國(武)及建安諸子、南朝二謝,郊能兼其體而有之。唐·李觀:孟之詩,...
這是他詩風近白最突出的特點,當然釋智圓是個出家人,不可能鋒芒畢露的站出來對現實政治指責一通,但其揭示世風澆薄,用佛儒思想勸誡從善,這與白體諷諭精神是一致的,如《古人與今人》:“古人與今人,祿仕一何異。古人貴行道,今人貴有位。古人貴及親,今人貴悅意。古人同白日,光明溢天地。今人如履險...
當饑饉、疾疫、刀兵云云……僧録司奏:正法、像法、三災劫等,悉出大藏經論。”元·宮天挺《范張雞黍》第二折:“今日個秀才每遭逢著末劫,有那等刀筆吏入省登台,屠沽子封侯建節。”明·王衡《郁輪袍》第七折:“如今末劫澆薄,世上人只為功名一事顛倒倒顛的,瞎眼人強做離朱,堂下人翻居堂上。”
南宋天心派道士路時中《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三《斬瘟斷疫品》論述瘟神行瘟之由及制瘟之法,略云:“但今末世,時代澆薄,人心破壞,五情亂雜,故東方青瘟鬼劉元達,木之精,領萬鬼行惡風之病;南方赤瘟鬼張元伯,火之精,領萬鬼行熱毒之病;西方白瘟鬼趙公明,金之精,領萬鬼行注氣之病;北方黑瘟鬼...
該書之立意、結構,頗似《世無匹》,前有入話,敘侯門公子孫雯與做豆腐的女兒結為婚姻事,正文寫馮國士榮辱沉浮及與哀士襄恩怨相報之故事。作者以其入世之筆,辛辣地嘲諷了當時社會上“人一闊,臉就變”的澆薄世風,勸戒莫嫌貧愛富,喪道失德。該書與《生花夢》《世無匹》相比,行文敘事均較遜色。內容...
“世味嚼蠟,塵世摶沙,聚散樹頭鴉。”三句用有力的比喻和當時最流行語言來寫社會環境的庸俗不堪以及人情之澆薄。楊立齋《哨遍》套曲中說:“世事摶沙嚼蠟,等閒榮辱休驚訝。”馬致遠在《哨遍》套曲中也說:“嚼蠟光陰無味。”可以看出“嚼蠟”、“摶沙”是元代文人流行語,可能也是社會流行浯。“塵事摶沙”既...
世道乖漓,人心澆薄,所愛所憎,一出於私。故以此國而憎彼國,以彼國而憎此國者有之。甚至同國以此省此府此縣而憎彼省彼府彼縣,以彼省彼府彼縣而憎此省此府此縣者有之。更甚至同省府縣以此鄉此里此姓而憎彼鄉彼里彼姓,以彼鄉彼里彼姓而憎此鄉此里此姓者有之。世道人心至此,安得不相陵相奪相鬥...
這部主旨在於明因果的小說,全景式地反映出了那個時代吏治腐敗、世風澆薄的面貌。小說對作為因果關係的兩個家庭、兩種惡姻緣的描寫也是有具體的生活內容的。晁家的計氏原本並非是不幸的,當初計家比較富裕,嫁到較貧寒的晁家時,除了豐厚的妝奩,還帶來一頃田地,公婆歡心,丈夫也有幾分懼怕,曾過了幾年舒心日子。...
小說“描寫人情,千態畢露”,有姓名的人物就有二百六十多個,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式人物,應有盡有,展現了清代中期社會吏治腐敗,世風澆薄、道德淪喪的社會現實。凡此種種使《歧路燈》得以成為一部《清明上河圖》式的藝術長卷,百科全書式的文學巨構。李綠園在《歧路燈》中為療救青少年,提耳面命了八個字:...
這篇文章和《惡圓》一樣,借題發揮,針砭當世。《惡圓》諷刺圓滑世故之輩,《惡曲》則諷刺諂媚邪佞之流。元結在《自箴》一文里,曾揭露了當時向上爬的途徑:“君欲求權,須曲須圓;君欲求位,須奸須媚。”把曲與圓和姦與媚相對應,這體現出作者對澆薄虛偽的社會風氣鮮明的批判態度。作者簡介 元結(約719...
現今唐世亦如當日之晉世,風俗頹靡,君子途窮,當此之時,我亦有阮籍之悲,從而像他一樣窮途慟哭了。全詩以“倚劍登高台,悠悠送春目”作引子,中間景物描寫上承登台之所見,又比君子失路、小人得道之現實,這是全詩的主旨所在,也是詩人情感之所在。末句點破詩意,言今風俗澆薄,君子道消,自己亦如阮籍有窮途...
” 《照世杯》之“照世”,可以說與“三言”之“喻世”“警世”“醒世”有異曲同工之妙,旨在描繪人情世態以警喻天下,它“燭幽索隱”,揭露社會的黑暗,人情的“澆薄”,全無封建倫理道德的說教。《照世杯》不同於在民問自行流傳的話本小說,它是文人參與創作小說的典型。由於明清易代,衝擊了文人的夢想,...
有人說:“在這世上,很多人的田產是阡陌相連,擁地數百頃還多,你奈他何?”我說:“別人這么做是他家的事情,我只盡力做自家的事情,當世道昌盛時,大家一起遵守王制;若世風日下,民俗澆薄時,也決不隨著世俗同流合污。這也是板橋家法吧。”哥哥字。創作背景 鄭燮無親兄弟,鄭墨是他堂弟。鄭墨字五橋...
要使人勇於為義,速於去非,知善之可嘉,惡之當改,人人做個忠厚長者,則世道不可返古耶?這段話揭示了娥川主人的創作觀彰顯道德勸懲作用的原因在於他不滿世風澆薄、道德淪喪,希望藉助小說拯救世道、匡正人心。人物介紹 【干將】字白虹,南雄人。性情豪爽,任俠好義。他在風雪路上將凍僵的陳可立救活,憐其受...
”實際上,徐渭並非只是“等閒看”,他對當時社會的澆薄世風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抨擊,他的武器不是刀槍劍戟,而是手中的筆。在其雜劇中,世俗成為他揭露批判的一個焦點。所以,他要為“好人不在世,惡人磨世尊”的社會時俗嗚不平。《狂鼓史》中惡人曹操地獄受審、好人禰衡升天的構想;《玉禪師》中紅蓮、柳翠的...
以孔子匡持世道、姑從一身以及家國、後及天下、故化止於中國。且要人人皆做堯舜、以所祖者堯舜也。老子因見當時人心澆薄、故思復太古、以所祖者軒黃也。故件件說話、不同尋常、因見得道大難容、故遠去流沙。若佛則教被三千世界、至廣至大、無所揀擇矣。若子思所贊聖人、乃曰、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是...
(2)道可以言說,但不是人間常俗之道。唐代李榮說:“道者,虛極之理...以理可名,.稱之可道,故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非常道者,非是人間常俗之道也。人間常俗之道,貴之以禮義,尚之以浮華,喪身以成名,忘己以詢利,失道後德,此教方行。今既去仁義之華,取道德之實,息澆薄之行,歸淳厚之...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觸到的一切社會現象〖reason〗。如:人遐世遠(人情世事久遠);人非物換(人和東西都不同於過去的了);人心澆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為);人術(謂處置人事的謀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徵兆);人籍(載有人事內容的典籍);人驗(指可資驗證的人事)塵世;人世〖this...
厚薄:指世風的淳厚和澆薄。“忽焉而去”二句:謂來去倏忽,飄忽無定。縈心:糾纏他的內心。天下大抵可見:天下萬事大都可以看破。生何足養:生命有什麼值得保養。嵇康著論:嵇康,晉初人。曾寫《養生論》。途何為窮:道路哪裡有窮盡。阮籍慟哭:阮籍,晉初人。據《世說新語》載,阮籍深感世風渾濁,常乘...
《勿去草》是北宋詩人楊傑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借題發揮,抒寫對世態人情的不滿。詩中對翻雲覆雨的澆薄世風深表痛恨,並以人的無情和草的有情作一強烈對比,對世人作出勸喻,點明“勿去草”的主旨,前後呼應。全詩雖多議論,但以故為新,於平易處見奇,亦頗醒人耳目。作品原文 勿去草 勿去草,草無惡...
今歲各省鄉試屆期,用伊為江西正考官。所出題目,顯露其心懷怨望,譏刺時事之意。料其居心,澆薄乖張,平日必有紀載。派人搜查其寓所及行李中,得日記二本,內容悖亂荒唐,怨誹捏造之語甚多。對聖祖仁皇帝用人行政,大肆訕謗。如以翰林改授科道為可恥,以裁汰冗員為當厄,以欽賜進士為濫舉,以戴名世獲罪為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