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文學60家:朱自清精選集

世紀文學60家:朱自清精選集

《世紀文學60家:朱自清精選集》為朱自清經典作品選集,收入了散文集《蹤跡》、《背影》、《你我》、《歐遊雜記》、《倫敦雜記》以及詩歌60首,其作品樸素縝密、清雋沉鬱、語言洗鍊、文筆清麗、極富有真情實感。

基本介紹

  • 書名:世紀文學60家:朱自清精選集
  •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 頁數:453頁
  • 開本:32
  • 品牌:北京天下智慧
  • 作者:朱自清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0207496, 7540207493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內容簡介

《世紀文學60家:朱自清精選集》編輯推薦:朱自清被公認為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散文家,被譽為美文的典範。
古典文學學者,清華中文系主任,為清華中文系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摯更是有口皆碑,《背影》等被稱為“天地間第一等至情文學”。
寧肯挨餓不領美國“救濟糧”,毛澤東稱讚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匆匆》《春》《背影》《荷塘月色》等入選各地中國小教材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其散文樸素縝密、清雋沉鬱、語言洗鍊、文筆清麗、極富有真情實感。朱自清以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為建立中國現代散文全新的審美特徵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蹤跡》、《背影》、《春》、《歐遊雜記》、《你我》、《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國文教學》、《詩言志辨》、《新詩雜話》、《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等

圖書目錄

承擔與隱逸
散文編
蹤跡
匆匆
歌聲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溫州的蹤跡
航船中的文明
背影

女人
白種人——上帝的驕子!
背影
阿河
哀韋傑三君
飄零
白采
荷塘月色
一封信
《梅花》後記
懷魏握青君
兒女
旅行雜記
說夢
海行雜記
你我
自序
“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
揚州的夏日
看花
我所見的葉聖陶
論無話可說
給亡婦
你我
談抽菸
冬天
擇偶記
說揚州
南京
潭柘寺戒壇寺
《憶》跋 《山野掇拾》
《子愷漫畫》代序
《白采的詩》
(萍因遺稿》跋
《子愷畫集》跋
《粵東之風》序
給《一個兵和他的老婆》的作者——李健吾先生
《燕知草》序
《老張的哲學》與《趙子日》
葉聖陶的短篇小說
《談美》序
論白話——讀《南北極》與《小彼得》的感想
《子夜》
讀《心病》
《文心》序
歐遊雜記

威尼斯
佛羅倫司
羅馬
滂卑故城
瑞士
荷蘭
柏林
德瑞司登
萊茵河
巴黎
西行通訊(附錄)
倫敦雜記
自序
三家書店
文人宅
博物院
公園
加爾東尼市場
吃的
乞丐
聖誕節
房東太太
詩歌編
睡吧,小小的人
小鳥
光明
歌聲
滿月的光
羊群
新年

北河沿的路燈
小草
努力
北河沿的夜
悵惘
滬杭道中

不足之感
紀游
送韓伯畫往俄國
自白
依戀
冷淡
心悸
旅路
湖上
人間
轉眼
自從
雜詩三首(附《雜詩三首》序)
黑暗
滬杭道上的暮
輓歌
睜眼

星火
除夜
笑聲
燈光
獨自
侮辱
宴罷
僅存的
小艙中的現代
毀滅
細雨

贈A.S.
風塵——兼贈F君
血歌——為五卅慘劇作
給死者
我的南方
戰爭——呈W君
塑我自己的像
朝鮮的夜哭
無題
玉蘭花
挽一多先生
題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
譯詩二首(從《再別怕了》譯出)
我們說的是誰的名字(譯詩)
創作要目

序言

承擔與隱逸
李玲
一 生平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是中國現代著名的學者、散文家、詩人。
朱自清祖籍浙江紹興,1898年11月22日生於江蘇東海縣,6歲隨家遷居揚州。1916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7年被北京大學哲學系錄取,同年奉父母之命與武鐘謙結婚。大學期間,朱自清學習極其勤奮刻苦,同時還積極關注社會現實問題。1918年,他加入鄧中夏發起的“平民教育講演團”,為實現“教育之普及與平等”盡一份力量,多次到北京街頭演講。朱自清外表沉默樸實,內心卻充滿激情。“五四”運動中,他熱血沸騰,參加了5月4日當天的集會遊行,過後,又跟數千名北大同學一起,為要求釋放在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時被軍閥政府拘捕的許德珩、楊振聲、潘菽、江紹原等32位同學而奔走呼號。他用筆參加新文化建設,在大量的詩作中表達了對光明的憧憬、對新生活的期待。1919年他加入“新潮”文學社團,用詩歌來感應時代的脈搏。
1920年夏,朱自清修完了大學課程,通過畢業考試,提早南歸。他先後在浙江、江蘇各地的中學任教。這時,“五四”思潮仍在他心頭蕩漾。面對紛至沓來的各種思潮,他特別服膺剛剛傳入的共產主義思想。詩歌《送韓伯畫往俄國》中,他用象徵的筆法描繪出十月革命之後俄國“紅雲”在“樹梢”“不住地燃燒,不住地流動”的光明景象。在詩歌《贈A.S.》中,他歌頌“要建紅色的天國在地上”的共產黨人。1921年1月周作人、鄭振鐸、沈雁冰等在北京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提倡“為人生”的藝術。朱自清也是文學研究會重要成員。他時常在報刊上發表激情洋溢的詩作,同時也憤慨地寫作社會批評散文,用人道態度關心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他還用清麗的文筆寫作遊記散文,抒寫自己的心懷。這一時期,朱自清與俞平伯、葉聖陶、劉延陵、夏丏尊、豐子愷、朱光潛等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教書期間,他還熱情支持馮雪峰、汪靜之、潘漠華、應修人的《湖畔》詩社。由於深感社會黑暗,再加上家庭生活方面因經濟問題得不到父親的理解,朱自清常常陷入彷徨、空虛的情緒中。為了抵抗虛無,他主張“剎那主義”,說“我第一要使生活底各個過程都有它獨立之意義和價值。——每一剎那有每一剎那的意義和價值。”他說:“從此我不再仰眼看青天,不再低頭看白水,只謹慎著我雙雙的腳步;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腳印!”1924年“五卅”慘案發生,英帝國主義瘋狂屠殺中國工人,這深深激起了朱自清的民族義憤。他寫下《血歌》、《給死者》等音調急促、情感激越的詩篇,控訴帝國主義的暴行。
1925年朱自清被清華大學國文系聘為教授。1926年3月18日,朱自清懷著滿腔愛國熱忱隨清華學校隊伍前去遊行請願,卻在槍林彈雨中目睹了段祺瑞執政府槍殺學生的無恥行徑。他憤怒執筆寫了《執政府大屠殺記》,以死裡逃生的親身經歷揭露事實真相。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件爆發,朱自清目睹黑暗政治,陷入精神痛苦中,決定遠離政治,專心從事國學研究。他主張貫通新舊文學、融匯中外文化。1928年武鐘謙病逝,朱自清陷入亡妻的哀痛中。
1931至1932年間朱自清赴歐洲進修、遊歷,回國後仍在清華大學任教。其間,經朋友撮合,他和陳竹隱結識並成婚。1935年朱自清應趙家璧之約選編《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該書由良友圖書公司出版發行。這時期,日寇侵占東北、進逼華北,朱自清為民族民運憂心忡忡。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朱自清鼓勵學生投筆從戎,為國效勞。不久他隨校南遷到長沙臨時大學,任中國文學系主任。隨著抗戰形勢日趨嚴峻,1938年朱自清與馮友蘭、聞一多等遷徙到昆明蒙自,任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這一時期,他在大量詩文中表達自己的民族義憤,展示自己的愛國情操。抗戰期間,生活困苦,靠微薄的薪金和不時的典當養家,但朱自清愛國情懷不變,學術熱情不變。他在詩歌評論中熱情倡導文藝為抗戰服務,提倡多寫抗戰詩和愛國詩,鼓勵詩人作“時代的鼓手”。貧困的生活和過於勤奮的工作,損害了他的健康,他的胃病日益嚴重。
1945年8月14日抗戰勝利,朱自清欣喜若狂。但內戰的形勢卻越來越嚴重。1946年西南聯大奉命解散,北大、清華、南開各校復校。朱自清正準備回到北平之際,李公朴、聞一多等民主人士卻在昆明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暗殺。朱自清目睹這一血腥罪行,決定放棄中間道路,“站到平民的立場上來說話”,為民主和自由而鬥爭。
1946年10月朱自清返回北平,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這一時期他寫了大量雜文,批判國民黨的黑暗統治,肯定農民“吃大戶”的行為,提倡知識分子要置身於人民中間,去掉自己身上的“酸氣味”。他在文學批評中,關注並且肯定解放區的趙樹理小說創作。朱自清步聞一多之後,逐漸由學者轉變成了民主鬥士。1947年開始,他參加了一系列罷教、抗議等政治活動,多次簽名抗議國民黨政府鎮壓民主運動的暴行。他被國民黨特務列入黑名單,但毫無畏懼,毫不妥協。1948年6月,他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簽名。這時他因貧病和操勞,胃病越來越嚴重。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胃病逝於北平,終年51歲。臨終前他對妻兒留下遺言說:“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的美國麵粉。”
朱自清逝後葬於北平萬安公墓。追悼會上,李廣田說他具有“最完整的人格”,他“既像一個良師,又像一個知友,既像一個父親,又像一個兄長”。1949年8月,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說:“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朱自清一生著述豐厚,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共27種,約200萬字。朱自清1919年加入《新潮》詩社,創作新詩《睡吧,小小的人》,開始走上文學創作道路。早期他主要以詩人聞名,1922年與文學研究會其他七人合作出版詩集《雪朝》,1923年出版詩文合集《蹤跡》,重要詩歌作品有《毀滅》等。1923年開始主要以散文創作為主。除《蹤跡》外,先後出版了《背影》、《歐遊雜記》、《你我》、《倫敦雜記》、《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等多部散文集。《背影》、《荷塘月色》、《兒女》、《給亡婦》、《匆匆》、《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綠》等均為中國現代散文史上膾炙人口的名篇。它們成就了朱自清中國現代優秀散文家的文學史地位。生平史料主要參看陳孝全著《朱自清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參看吳周文、張王飛、林道立著《朱自清散文藝術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朱自清既擅長寫倫理內的情感,也關懷社會的公平正義,還擅長狀寫風景遊記。而這幾類作品的風格又有明顯的差異。寫倫理情感一類的,沉鬱樸素。關懷社會公平一類的,慷慨激憤。風景遊記,則清麗細膩。它們共同展示出朱自清人格情感的多樣性、豐富性。
二 善感
朱自清是一個感性十分敏銳又能潛心沉思的人。敏感的天性,時常給他帶來生命異常脆弱的心理感受,從而陷入低徊中。
首先,朱自清對自我生命境遇感受敏銳,經常在各種不期然的境遇中受到心靈傷害。散文《白種人——上帝的驕子》中,他寫自己在電車上因為喜愛而“兩次三番地看那白種的孩子”,沒想到的是:
那小西洋人本坐在我的對面;走近我時,突然將臉盡力地伸過來了,兩隻藍眼睛大大地睜著,那好看的睫毛已看不見了;兩頰的紅也已褪了不少了。和平,秀美的臉一變而為粗俗,兇惡的臉了!他的眼睛裡有話:“咄!黃種人,黃種的支那人,你——你看吧!你配看我!”
這突然的襲擊使我張皇失措;我的心空虛了,四面的壓迫很嚴重,使我呼吸不能自由。……我這時有了迫切的國家之感!我做著黃種的中國人,而現在還是白種人的世界……(《白種人——上帝的驕子》)
這裡可以看出朱自清是一個敏感自尊的人,但又不是那種能以氣勢在現實情境中取勝的所謂“勇者”。敏感、自尊、不設防而又帶點兒孱弱的心理氣質決定了他必然很容易受到各種心靈傷害,從而陷入感傷低徊中。散文《憎》中他說:“我生平怕看見乾笑,聽見敷衍的話;更怕冰擱著的臉和冷淡的言詞,看了,聽了,心裡便會發抖。至於慘酷的佯笑,強烈的揶揄,那簡直要我全身都痙攣般掣動了。”對於敏感的心來說,現實中的“利劍”,可能來自私人生活領域,也可能來自公共社會因素;可能來自日常生活,也可能來自時代的政治因素。新詩《羊群》中,朱自清描述了月夜一群羊被咬殺的情景。那“美麗和聰明”的羊群可以看作是作家自我人格的化身,而狼群則是作家感受到的外部敵意力量。詩人人格高潔的一面和不堪敵意的人生感受都在這裡充分體現。
對朱自清而言,不僅現實中有各種不期然的傷害性因素,而且時光流逝這樣的感受也很容易讓心境陷入低徊。
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匆匆》)
善感使得朱自清的內心世界異常豐富也難以平靜,經常陷入深深的哀感中難以自禁。抒寫自我所受的心靈傷害,表達自己的低徊情緒,朱自清的這類作品顯示了“五四”青春文學的心理特質。
朱自清還對他人的生命境遇感受敏銳。這既體現了他的人道情懷,同時也給他的心靈帶來沉重的負擔。《生命的價格——七毛錢》中,看到一個五歲的孩子被兄嫂以七毛錢的價格賣給一個銀匠店裡的夥計,不禁感慨萬千。他推想她兄嫂賣她時的情景,構想她將來還可能再被賣作丫頭、賣作妾、賣入妓院的命運,不僅感嘆:
唉!七毛錢竟買了你的全生命——你的血肉之軀竟抵不上區區七個小銀元么!生命真太賤了!生命真太賤了!(《生命的價格——七毛錢》)
關愛弱小生命的人道情懷,使得朱自清面對人間觸目皆是的不合理現象時感到生之沉重。令朱自清感到憤慨的踐踏生命現象,有這種買賣幼小生命的行為,更有執政府對請願學生的血腥屠殺。
第一次槍聲約經過五分鐘,共放了好幾排槍;司令的是用警笛;警笛一鳴,便是一排槍,警笛一聲接著一聲,槍聲就跟著密了,那警笛聲甚悽厲,但有幾乎一定的節拍,足見司令者的從容!後來聽別的目睹者說,司令者那時還用指揮刀指示方向,總是向人多的地方射擊!又有目睹者說,那時執政府樓上還有人手舞足蹈的大樂呢!
這回的屠殺,死傷之多,過於五卅事件,而且是“同胞的槍彈”,……屠殺之不足,繼之以搶劫,剝屍,……(《執政府大屠殺記》)
三 承擔
以善感的心直面人生的殘酷,朱自清儘管時常感到情緒低徊,但平正的理性推動他去承擔這人生的沉重。這種承擔在散文創作中向兩方面展開,向外是承擔起社會良心的責任,向內則是通過建構倫理關係整合自我人格。
朱自清的一部分作品承擔起了批判社會醜惡的責任。他在散文《生命的價格——七毛錢》中批判踐踏生命的行為,在散文《航船中的文明》中批判歧視女性的社會習俗,在散文《白種人——上帝的驕子》中批判種族壓迫,在散文《執政府大屠殺記》中憤怒揭露執政府虐殺學生的殘酷卑劣,在詩歌《血歌——五卅慘劇作》、《給死者》中痛斥英帝國主義槍殺中國民眾的兇狠殘暴。這類作品以憤激慷慨為基調,展示了朱自清的人道情懷,展示了他的性別平等觀念和種族平等觀念,也展示了他反對暴政的正義立場。集人間冷暖、社會公平、民族意識於一心,文弱書生朱自清展示了其襟懷廣博、理性平正的一面,也展示了自我精神中強健的一面。它確立了儒雅書生朱自清的現代知識分子特質。這說明以學術書齋為精神象牙塔的朱自清,仍然時時心繫“十字街頭”,在精神上是一個“五四”之子。
一方面通過批判社會醜惡來反抗敵意力量對生命的壓抑,另一方面,朱自清又通過在藝術體驗中重構倫理關係來整合自我人格、安置自我生命。朱自清最擅長抒寫的是父子、夫妻、朋友之間的倫理感情。這方面的代表作品有散文《背影》、《兒女》、《給亡婦》、《哀韋傑三君》、《飄零》、《白采》、《懷魏握青君》、《我所見的葉聖陶》、《冬天》等。這類作品一是說父親、妻子、兒女、朋友們的好,二是說自己的不好。
名篇《背影》中記取的是父親“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的深情關愛,記取的是父親過鐵道為“我”買桔子的樸素背影: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背影》)
善感的心因為父親樸素的愛而備受感動。儘管文中也提到父親後來人生不順,“情郁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在藝術體驗中,作家選擇了父子情深的感人細節、捨棄了對“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的詳細鋪寫,並且用老境頹唐來體諒父親,為“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感到欣慰,並不去想父子如果相見的話倒也未必就能和諧相處的問題。這樣,通過感恩、克己的藝術體驗,作家便超越了現實中父子關係的複雜性,而在心理上建構起了自己與父親的和諧關係,從而使得自己在父子這一人倫關係中獲得精神安寧。
反思這一心理機制,在朱自清的人倫關係重建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反思之中,他不放過自己小小的過,哪怕是對現實倫理關係並未造成傷害的思想之微過。《背影》中,回想起父親和腳夫講價錢的事,“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回想其父親托茶房照料“我”的事,那時“我心裡暗笑他的迂;……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作家為自己當時未能去體諒父親的愛心反自以為聰明感到深深的自責。反思自我,而不是在一分為二的分析中替自己當時的想法辯解,朱自清在倫理關係的抒寫中繼承了儒家知識分子“吾日三省乎吾身”的自省精神和修身意識,也繼承了儒家知識分子的仁愛精神和寬恕之道。《背影》以父子深情動人,也以朱自清的人格動人。
寫父子關係,朱自清在對題材處理上迴避了新文學中流行的子輩人生需求與父權衝突的模式,而從子輩的角度躬身自省,感激父親的慈愛,從而建構了一種父慈子孝的倫理圖景。但此處對“子孝”的表達,亦限定在不違逆現代人道觀念的範圍之內。“我”對父親“待我漸漸不同往日”的深深諒解,在《背影》中只是兒子對父親人生境遇的理解,並沒有走向對父親權威的盲目認同。它在價值取向上並沒有引向對“父為子綱”封建禮教“吃人”一面的皈依,而是使得父子之情因為豐富的人生滄桑而顯得沉鬱,使得作品風格因這些苦澀的人生況味而避免了膚淺甜膩。在現代人道觀念允許的範圍之內,繼承儒家文化人倫關係中合理的一面,朱自清在新文學的作家群中顯出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心理積澱,也豐富了新文學創作的多樣性。
朱自清繼承儒家傳統文化合理核心的思路貫徹在他所有寫倫理關係的作品中。《給亡婦》一篇,亡妻武鐘謙是個心中只有孩子和丈夫的傳統女性,對時代風雲、學問知識都了無所知,但是朱自清迴避了新文學中流行的題材處理方式,根本沒有去體驗包辦婚姻中的夫妻在文化水平、思想深度方面的差異,沒有導向對新青年精神得不到共鳴的痛苦的抒寫,而是深情回味說:
謙,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經死了三個年頭了。這三年里世事不知變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這些個,我知道。你第一惦記的是你幾個孩子,第二便輪著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後若還有知,想來還如此的。
……我也只信得過你一個人,有些話我只和你一個人說,因為世界上只你一個人真關心我,真同情我。(《給亡婦》)
朱自清對夫妻深情的抒寫,建立於對日常生活價值的認同上,建立於對傳統“男主外,女主內”家庭生活方式的認可上。狀寫亡妻在平凡的家庭生活中如何任勞任怨、相夫愛子的種種瑣碎事跡,自責自己對妻子體諒關懷不夠,作家對傳統夫妻關係的認同並沒有走向對夫權的認可、對女性生命的踐踏,而融入了“關心”、“同情”這樣的情感內涵,融入了男性的自省。這樣,朱自清在散文中對傳統夫妻深情的體味、沉湎,就可以說是從一個側面實現了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換。
在朋友關係的書寫中,朱自清或深入把握朋友的個性特徵,寫出葉聖陶樸實、天真、可親的性情(《我所知道的葉聖陶君》),寫出魏握青“玩世不恭”的特徵(《懷魏握青君》),寫出韋傑三的“憂鬱,悲苦,堅忍,溫雅”(《哀韋傑三君》);或並不注意刻畫人物個性,只是專注於朋友與自己的交往關係(《白采》)。這類散文有三個特點。一是題材的平凡性,即使是死於執政府大屠殺的學生韋傑三,朱自清也並不選擇他與時代風雲之間的關係,只是寫自己與他的日常交往,從中表達自己的深切懷念之情。其他朋友更是只寫他們的日常行狀。二是或讚揚朋友的優點,或理解朋友的缺點,對朋友都沒有批評,只投注以真摯而深切的友情。三是時常自責自己沒有完成對亡友的承諾,朱自清在此表現出關注朋友情誼甚於關注朋友與時代歷史關係的思維特徵,近乎無條件的友情,在朱自清的價值世界中被放在了首位。朱自清在朋友關係的藝術體驗中還表現出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的儒者風範。
朱自清在父子、夫妻、朋友關係的敘寫中,通過對父親、妻子、朋友的深切理解和深情懷想,通過對自己的嚴格自省,在心理體驗上濾去了人倫關係中不和諧的因素,重新建構起父子、夫妻、朋友關係中的親密紐帶。通過藝術思維對生活世界的重新體驗,父親、妻子、朋友在朱自清和讀者的感覺世界裡都變得分外親切,人倫關係也變得格外溫暖。這一份親切、溫暖,慰藉了倍感生之殘酷的朱自清的心。同時,以克己、感恩作為建構這一人倫溫暖的前提,朱自清也展示出勇於承擔的仁者襟懷,從而在創作中實現了自我道德的升華,完成了自我人格的確認。在藝術世界中重建溫馨的人倫關係,實際上是朱自清這類傳統向現代轉型時期知識分子安置自我靈魂的一種重要方式。
四 隱逸
以責任自擔的方式重建親密的人倫關係,這既給朱自清帶來心安的感覺,但同時也給他帶來不堪重負的心理壓力。對生之殘酷的敏銳感受,對倫理責任的自覺承擔,使得朱自清在獨處的時候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逃開這一切,去尋找精神上的隱逸之所。他或隱於對自然美的感受中,或隱於對女性美的感性想像中,或者就乾脆寓女性想像於自然感受中,從而緩解心理的壓力。散文《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溫州的蹤跡》、《歌聲》,詩歌《細雨》等便是這方面的名篇。朱自清細膩的感受力,豐富的想像力和詩意的心懷,共同造就了這類作品中的優美意境。
散文《荷塘月色》便是作家在月夜所作的一次精神隱逸。“我”因為“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便暫時離開妻兒,獨自出門散步。這裡,妻兒構成的人倫世界,儘管和諧溫存,給“我”精神安慰,但它畢竟代表現實的世界,聯繫著人生的種種責任與煩惱。所以,“我”需要暫時的精神逃逸來緩解心靈壓力。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荷塘月色》)
這荷香月色的世界與現實世界相對。在朱自清自由的精神漫遊中,它成了作家暫時的心靈休憩之所,慰藉著作家由現實牽扯而產生的精神困頓。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荷塘月色》)
對荷葉荷花、月光樹影的出色描寫中,作家放開了平時的理性枷鎖,盡情地去享受感覺的盛宴。一個個比喻紛至沓來,荷香月色的世界變成了一個輕靈的女性化的世界,既純潔又感性。它滿足了作家暫時擺脫現實牽扯的願望,又在藝術的世界中滿足了作家對女性感性美的欲求。“好用女性意象”余光中:《論朱自清的散文》,《余光中選集·語文及翻譯論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描摹自然風物,使得自然風物在寧靜中透出勃勃生機,也泄漏出作家對女性的“意戀”乃至於“意淫”余光中:《論朱自清的散文》,《余光中選集·語文及翻譯論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情結。這裡,自然風物的美與作家因內心舒解和慾念滿足所產生的安寧感相契合,達到了物與神遊的境界。“從心理上來說,外部的寂靜和內部的安寧達到了和諧,也就是‘恰到好處’,而這就使散文構成了詩化的意境。”孫紹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由——〈荷塘月色〉解讀》,《名作欣賞》2003年第8期。
運用女性意象,在朱自清的散文創作中分為貼切得體與牽強庸俗兩種情況。當作家能夠以藝術的態度節制自己的欲望時,其女性意象往往就運用得貼切得體,如用“亭亭的舞女的裙”寫荷葉的挺拔靈動,就非常形象生動。當作家任由欲望在感覺世界中泛濫,就可能流於淺薄。在《溫州的蹤跡·綠》中,寫梅雨潭的水,“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這裡充分表達了作家對女性的欲望,卻沒有在景物的描寫中創作出美的意境。欲望壓倒了審美,比喻便難免失之於牽強庸俗。欲望壓倒審美的弊病還體現在《荷塘月色》中對梁元帝《採蓮賦》的引用上。《採蓮賦》偏於香艷淺俗,遠沒有朱自清描寫荷塘的文字那么優美雅致、清靈蘊蓄,“朱自清直接援引此類華麗文字,當然意味著對‘採蓮’習俗的肯定,對這種‘順遂’人的愛欲而非敵視、阻礙之的‘六朝文化’的神往。不過,想歸想,這個‘我’到底不會以幻想代替現實,只是感慨‘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作品結尾將這一點已揭示得非常清楚:當他經歷了江南‘採蓮’風俗和《西洲曲》中‘太虛幻境’的神遊,其慾念早已化解,騷動早已撫平,不寧早已消除。用作品的話來說,是‘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熟睡好久了’。”高遠東:《〈荷塘月色〉一個精神分析的文本》,《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1年第1期。
自然與女性的感性之美,慰藉著作家心靈,成為朱自清的精神隱逸之鄉。精神隱逸的需求,聯繫著感覺能力的解放,點化了朱自清筆下的許多自然風物,成就了其寫景散文細膩柔美、感性豐富的風格特徵。隨著年齡的增長,朱自清的心境趨於平衡,對自然的態度漸趨於冷靜,《歐遊雜記》各篇對歐洲城市的介紹,以及《你我》集中對南京、潭柘寺、戒壇寺的描寫,都變得平實。
敏銳善感的心理特質,使得朱自清經常產生生命不堪重負的感覺,不免陷入低徊的情緒中。但是平正的理性又不許他陷入頹唐。於是,朱自清便從現實批判和倫理承擔兩方面來直面人生的沉重。現實批判,展示了朱自清作為現代知識分子對社會的責任感。在倫理關係重建中建構父子、夫妻、朋友的親密關係,一日三省自己的過失,朱自清又在轉換儒家文化合理核心中尋找到心靈安置之所,也實現了自我道德人格的升華。但以自我克制來重建倫理關係,朱自清有時不免又產生另一種不堪重負的心理壓力,因而時常隱逸到自然之美和女性想像中舒展自己的心靈。朱自清的創作展示了一類知識分子複雜的精神世界。

名人推薦

每回重讀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傾聽他的閒談的樂趣,古今中外,海闊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這樣的經驗,她這樣的想頭,不是我也有過的嗎?在我只不過一閃而逝,他卻緊緊抓住了。他還能表達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濃,味道極正而且醇厚。
《背影》做到了文質並茂,全憑真感受真性情取勝。
——葉聖陶
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夠貯滿那一種詩意。
——郁達夫
他的作品一開始就建立了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
——李廣田
朱自清的成功之處是,善於通過精確的觀察,細膩地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
——林非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和民主個人自由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