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世界非物質遺產 |
英文名稱 | intangible heritage |
定 義 | 從審美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由非物質組成的文化。如民歌、戲曲、音樂等。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始審定世界非物質遺產。 |
套用學科 | 生態學(一級學科),保護生態學(二級學科) |
中文名稱 | 世界非物質遺產 |
英文名稱 | intangible heritage |
定 義 | 從審美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由非物質組成的文化。如民歌、戲曲、音樂等。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始審定世界非物質遺產。 |
套用學科 | 生態學(一級學科),保護生態學(二級學科) |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或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廣義概念,根據形態和性質,世界遺產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記憶遺產、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簡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景觀遺產。 [1]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伊瑪堪》是於2013年12月收藏在黑龍江省圖書館的錄像。......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伊瑪堪》是於2013年12月收藏在黑龍江省圖書館的錄像...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由文化部確定並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使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規範化,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文化...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確定而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遺產項目。記錄著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方式、風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的...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
《中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由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于海廣教授主編的一本書,由山東畫報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是于海廣教授近幾年來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完成的第...
《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一書全面介紹和研究了有關口頭和非物質產的概念,聯合國保護之的由來;“人表作”評定的國際標準,此種遺產“申遺”的程式,口頭和非物質...
廣義概念,根據形態和性質,世界遺產分為物質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記憶遺產、文化景觀)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2018年7月4日,世界遺產地...
世界文化遺產,是一項由聯合國發起、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的。世界文化遺產是...
世界遺產 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概念上分為有形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機構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簡稱非遺協會,成立於2013年11月6日,其隸屬於文化部,是一家以保護和傳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任的...
2006年5月20日,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世界遺產名錄》是1976年世界遺產委員會成立時建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隸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會上正式通過了《...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編輯 鎖定 中醫針灸: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刺入患者身體某一穴位,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
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於全球之先,開創縱覽世界文明的東方時代。以最清晰的文化脈絡、最具前瞻眼光的文化載體、最具價值的商業規劃,凝練對話世界的文化強音,...
根據形態和性質,世界遺產又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記憶遺產、口頭與非物質遺產、文化景觀遺產。記憶遺產分文字記憶遺產和非文字記憶遺產。《...
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又稱無形遺產,是相對於有形遺產,即可傳承的物質遺產而言的概念。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
文化遺產是歷史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