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不穩定試井分析方法開始於20世紀20年代(1920—1930年間),主要研究晚期資料以推算油藏平均壓力。1950—1960年間進一步發展了以分析中期資料為主的不穩定試井分析方法,將實測井底壓力和相對應的時間數據繪製在半對數坐標系中,找出直線段進行分析,這就是以HOMER為主創立的常規試井分析方法。我國油田從60年代初期大量使用常規試井分析來確定油層壓力和地層參數,判斷油藏邊界狀況,估計酸化,壓裂效果等。
作用
通過改變油氣水井的工作制度,以引起地層中壓力重新分布,進而測量井底壓力隨時間的變化過程。分析壓力變化結合產量資料,可取得許多特性參數:
測試井的完善程度;井底傷害情況;評價酸化壓裂效果;井筒儲存效應的影響程度;測試層的流動係數或滲透率;地層壓力;測試影響範圍內的儲量;邊界性質、夾角、距離等;井間連通情況。
方法分類
壓力恢複試井
不穩定試井法之一。生產井在穩定生產的條件下,關井測量並繪製出井底壓力隨時間的恢復曲線。利用它的直線段斜率可以推算出生產層的水動力學參數(如滲透率)、地層壓力和井的完善係數。此法在50年代開始廣泛套用。
壓力降落試井
不穩定試井法之二。生產井在關井後達到相對穩定狀態後重新開井生產,測量並繪製出井底壓力隨時間的降落曲線。注入井停注後也類同。測出壓力降落曲線的趨勢和壓力恢復曲線相反,原理和作用基本相同。此法在60年代開始廣泛套用。
干擾試井
不穩定試井法之三。在同一油、氣藏內,改變一口井的工作狀況後,在鄰近的一口井中也會出現一個不穩定的壓力變化階段。工作狀況改變了的井稱為“激動井”,後一種井稱“反映井”。在反映井中測出壓力變化曲線,結合兩口井過去的生產記錄,可以測定井間的地質狀況和水動力學參數。這是一種多井的不穩定試井法,可用以解決較複雜的
油藏工程問題。此法創始於50年代,並已得到廣泛的套用。
脈衝試井
不穩定試井法之四。是干擾試井法的新發展。在激動井(脈衝井)中周期地開井和關井,形成脈衝訊號在反映井中用高靈敏度儀表測出脈衝式的壓力變化曲線。通過分析,可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與其他不穩定試井法相同的結果。此法創始於60年代。並已推廣。
各種不穩定試井方法的根本點都是測量壓力隨時間的變化而後加以分析,改變井的產量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這樣的試井方法稱為多產率試井。優點是不要關井,產量損失較小;缺點是壓力變化的量極小,因而要用靈敏度極高的壓力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