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正畸力值作用下牙體組織變化的實驗研究》是依託吉林大學,由胡敏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同正畸力值作用下牙體組織變化的實驗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胡敏
- 依託單位:吉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正畸牙齒移動在牙周組織改建的同時,也引起牙髓組織的變化,但其改建的規律和機制仍不明確,尤其是矯治力過大時牙髓疼痛和活力的變化,而如何判斷牙齒受到的矯治力過大又是一直困擾醫生的難題;牙根吸收是正畸牙移動過程中常見的病理性結果,但其判定評估的方法局限於組織切片或X線檢查,二者的缺點在於不能早期監測牙根吸收並及時準確地顯示其是否處於活動期等。針對這些問題,本項目通過動物和臨床實驗,觀察不同力值作用下,牙髓組織內的疼痛因子(SP、Fos蛋白)、牙髓活力相關因子(DSPP、MMP-9)和齦溝液中DSPP、DSP的變化,探討牙髓疼痛、活力的變化及牙髓組織的修復規律和矯治力過大時牙髓疼痛和活力的變化規律,補充了正畸牙移動牙髓生理學機理,為正畸治療中加力過大的判斷提供實驗依據;分析齦溝液中蛋白濃度變化規律,為開發早期牙根吸收診斷方法,奠定新的理論和實驗基礎,並具有很強的套用前景。
結題摘要
正畸臨床上,重要的問題一個是如何使正畸牙快速有效地移動,另一個是如何避免正畸牙的牙根吸收。隨著牙周組織改建機理研究的增多,正畸力引起的牙體組織複雜的生物學變化已被高度關注,但牙髓和牙體硬組織改建的規律和機制仍不清楚。過度扭轉、錯位及創傷後的牙齒等對正畸力的反應更為敏感,如何判斷牙齒受到的矯治力過大,一直是困擾醫生的難題。 本課題建立大鼠牙根吸收模型,選用牙髓疼痛相關因子(Fos)和活力相關因子(DSPP、MMP-9),收集加力前後的齦溝液,探討DSPP/DSP的表達變化規律。取大鼠牙及牙周標本,確定牙根吸收發生,了解其程度和範圍。臨床上,對正畸需要拔除的上頜第一前磨牙行齦向壓低,造成牙根吸收,進行相關蛋白因子分析測定,組織學及形態學檢查。 動物實驗中,加力3d出現牙槽骨直接吸收未見明顯根吸收;重力5d根吸收限於牙骨質;重力7d達牙本質;10d、14d、21d壓力側牙槽骨直接骨吸收,未見明顯根吸收;28d與對照組相比未見明顯差異。齦溝液中DSPP/DSP的表達,實驗組濃度顯著高於對照組。輕重力組相比,牙髓中Fos的表達先增高后降低,24h達峰值,表達回落至正常的時間分別為7d和21d;MMP-9的表達同Fos,48h達峰值,表達回落至正常的時間分別為14d,21d。輕力組MMP-9表達從加力後12h至7d,重力組則延長至14d。相同時間,Fos和MMP-9的表達重力組多於輕力組,輕重力組間Fos和MMP-9在24h、48h、7d和14d有統計學差異。 臨床實驗中,對上頜第一前磨牙施加持續性的齦向壓低力,4w即出現明顯的牙根吸收。隨加力時間的延長,牙根吸收逐漸加重,且重力組較輕力組明顯。DSPP/DSP的表達也隨之增加,且在7-9w達到高峰後下降。輕重力作用下第1、2、3w牙髓EPT測試值比較,有統計學意義。不同力值作用下,牙髓組織學表現為輕微的炎症反應,無明顯的牙髓壞死及內吸收。Fos的表達隨加力時間增加而增高,重力組更明顯,且表達量高於輕力組,僅在4w時有顯著性差異。MMP-9表達從4w開始有顯著性差異。重力組人牙髓在實驗過程中Fos與MMP-9的表達呈正相關。 本研究是正畸牙齒移動牙髓生理學機理的補充,明確了矯治力過大時牙髓組織的疼痛和活力變化規律,為正畸加力過大的判斷提供依據;同時為牙根吸收的早期診斷手段提出了新的思路,為有效監測其的發生髮展奠定了新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