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腦筋的故事

不動腦筋的故事

《不動腦筋的故事》是作家張天翼創作的童話,最早發表於1953年11月23日《中國少年報》。

《不動腦筋的故事》通過“不動腦筋”的典型趙大化的一系列人物故事,生動有趣地告訴小朋友:別不懂腦筋,腦筋時常不用,恐怕就“銹”住了不好用了。張天翼向來以能抓住人物鮮明特徵而聞名,在這部作品中,這一特點被充分地發揮了出來。作者刻意地對趙大化的行為加以渲染,運用誇張手法的結果,從而讓他的不動腦筋顯得那么的“觸目驚心”。從而讓讀者引以為戒。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不動腦筋的故事
  • 作者張天翼
  • 創作年代:當代
  • 作品出處:《中國少年報》
  • 文學體裁:短篇童話
  • 字數:約7000
內容簡介,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有一天開故事晚會,趙家林講了一個關於不動腦筋的趙大化的故事:趙大化老是怪別人對他幫助不夠。他說要幫助,就是什麼事都得替他想好、做好。他自己可從來不動腦筋。越不動腦筋,腦筋就越不聽使喚了,像生了銹開不動的機器一樣。他用煤廠的大秤來稱半公分的化學藥品;睡在自己剛放的秤砣上疼痛難忍就以為自己生了重病;兩條腿穿進一個褲腿里以為腿不見了;釣魚的時候不記得自己放的魚竿和水桶;回家不記得家門,換了一條路就把鄰居老奶奶認成是妹妹。這些荒誕的內容讓人讀來樂不可支。

人物介紹

  • 趙大化
故事中的趙大化是一個極普通的小學生,還有一個特點——不愛動腦筋。生活中,很多小朋友也不愛動腦筋,作者集中他們的缺點,以誇張的手法塑造了趙大化這一典型形象,他不愛動腦筋到連上學都要別人提醒,到了連自己的年齡都記不住的地步,因此,他得了一個“不動腦筋”的外號。在現實生活中,這未免有點不可思議。但在童話里,正是這種誇張的人物和情節,讓整個童話充滿喜劇性,又極具諷刺效果。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作者用一個個的笑話,將故事巧妙地連線起來,結構成這篇作品。它的故事性很強,講者易講、聽者愛聽,於是作者採用故事晚會上講故事的形式來寫,童話中的人物與講故事聽故事的人物交織在一起,讀來更覺親切,貼近,能產生更強的藝術效果和教育意義。生活中的人不可能像趙大化“那樣兒”,作者運用了誇張的漫畫式的藝術表現手法,使趙大化的不動腦筋、懶惰、處處依賴別人的不良行為及其可笑結果,得到鮮明突出的表現,令讀者於忍俊不禁中獲得深刻的印象,受到深刻的啟迪。

藝術特色

  • 情節設計
《不動腦筋的故事》的某些情節,如兩條腿塞進一個褲管,回家走錯了門……都脫胎於民間笑話、民間故事。作者熱愛、重視民間文學,並從中吸取營養。這篇《不動腦筋的故事》借用民間故事的離奇情節和誇張的、漫畫式的描寫手法,部分情節脫胎於民間故事之外,體現出作者的功力。
  • 語言藝術
本篇的語言也是很有特色的。一是敘述熟練、自然、靈活。例如開頭部分的穿插、轉換。由於有兩方面的人物(故事中的,講故事和聽故事的)活動,在敘述上就有個穿插、轉換的問題。處理不好,就容易混亂,或者彆扭。處理得好,就是技巧,敘述的技巧,語言的技巧。作者這裡似乎不費什麼力氣,沒有運用什麼技巧,但轉換得十分自然,十分靈活,渾然天成。使得作品無論是閱讀還是朗讀、講述﹐在這裡都能順順噹噹地完成接受上的轉換。二是熟練、自然地運用兒童的口語化的語言。“‘我才不傷這個腦筋呢,’趙大化嘟囔著。‘反正我將來不當化學家。我來——我搞漁業,歐。我就愛釣魚。明天上午我就去釣。呃,妹妹,你是個好孩子,你給我記住點兒。’”——這是對話。完全是孩子的思維特點和語言特點,讀來使人覺得其人就在跟前。“瞧,又是叫人‘想一想’!真是!”——這是心理活動。典型的兒童語言。讓人不但看到了人物的心思,而且看到了人物的神情。這是極簡約而又極富表現力的傳神語言。需要說明的是,作者熟練、自然地運用兒童的口語化的語言,不單表現在對話和心理動作的描寫上,而且作品的敘述語言也力求兒童的口語化。這樣,通篇的語言就達成一種協調、自然、渾然一體的境界與效果。作者能如此熟練、自然地運用兒童的口語化的語言,首先是由於他熱愛孩子,熟悉孩子,熟悉他們的思想、感情、行為、語言,再者是由於他具有語言的敏感並注意學習自己描寫對象的語言。

作品影響

  • 教材收錄
《不動腦筋的故事》被收錄於198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二室編寫的教材《閱讀和寫作(第五冊)(兒童文學)》內。
  • 影視改編
1962年4月4日,《不動腦筋的故事》被少先電視演出隊改編拍攝成電視劇《趙大化》。導演果青,藝術指導遊本昌。

作者簡介

張天翼(1906—1985),原名張元定,號一之,湖南湘鄉人。他是對童話和兒童小說創作都有貢獻的作家。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他就發表了《大林和小林》和《禿禿大王》,並立即引起反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天翼作為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雜誌主編和作家協會兒童文學組組長,在領導和組織工作之餘,繼續為孩子們辛勤創作,先後創作有短篇兒童小說《去看電影》《羅文應的故事》《他們和我們》,短篇童話《不動腦筋的故事》,中篇童話《寶葫蘆的秘密》,還有兒童劇本《蓉生在家裡》,童話劇本《大灰狼》以及作品選集《給孩子們》。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