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齋》是明代文學家張岱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不二齋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張岱
- 作品出處:《陶庵夢憶》
作品原文,白話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不二齋
不二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城西稍空,臘梅補之,但有綠天,暑氣不到。後窗牆高於檻,方竹數乾,瀟瀟灑灑,鄭子昭“滿耳秋聲”橫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視之,晶沁如玻璃、雲母,坐者恆在清涼世界。圖書四壁,充棟連床;鼎彝尊罍,不移而具。余於左設石床竹几,帷之紗幕,以障蚊虻;綠暗侵紗,照面成碧。夏日,建蘭、茉莉,薌澤浸人,沁入衣裾。重陽前後,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層,高下列之,顏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則梧葉落,蠟梅開,暖日曬窗,紅爐毾㲪。以崑山石種水仙,列階趾。春時,四壁下皆山蘭,檻前芍藥半畝,多有異本。余解衣盤礴,寒暑未嘗輕出,思之如在隔世。
白話譯文
不二齋屋旁的梧桐樹高達三丈,枝繁葉茂,只是還無法延仲到西面的圍牆,於是就在這裡種上蠟梅,如此一片樹蔭遮天,夏日的暑氣就進不了屋子。屋子後窗的牆比窗外的欄桿還高,欄桿後面長著幾竿竹子,清爽瀟灑,窗戶上還掛有一幅鄭子昭寫的“滿耳秋聲”的橫披。陽光從院子裡照射下來,我坐在屋子裡面抬眼看天空,眼前的世界明淨透亮如同玻璃和雲母,我就像坐在永遠清涼的世界。屋子四面牆以及床上都放滿了書籍;鼎尊壘之類的古玩文物,也都要帖地陳列在屋中各處。在屋子的左邊擺放了石床和竹几,掛上紗幕以防蚊蟲。在屋裡就可以看到蚊帳和牆壁都被外面的綠蔭染上了綠色。夏天,建蘭和苿莉開花,花香就會浸染到衣服上。重陽節前後,我在北邊的窗下移栽了菊花,分上下五層高低據放,菊花的顏色秀麗,秋光明媚下,就像菊花倒映在秋水中樣。到了冬天,橋桐葉落,蠟梅飄香,暖日照在窗前,如同圍著火爐、披著毛毯一般溫暖。用崑山石種水仙花,羅列在台階下面。等到春天,書齋四壁全是山蘭花開,欄桿前再種上半畝芍藥,多為稀有品種。我在書齋解衣盤腿而坐,悠閒自在,無論寒暑也不曾輕易踏出這裡,現在回憶起來那樣愜意自在的生活如同隔世。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後改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六休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張岱出生於官僚之家,家境富裕,年輕時四處遊歷,見識頗廣,又時常休閒遣興於各類藝術之中,生活可謂安逸清閒、豐富多彩。明朝滅亡之後,張岱因拒絕進入清廷任職,從衣食無憂的富家子弟變成了下層貧民,生活窮困潦倒,後來更是以入山著書以終。張岱擅長散文,一生著作頗豐,包括《琅繯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 《夜航船》《石匱書後集》 《四書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