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網保函

保函分為很多種,對於銀行保函來說,主體分為融資類和非融資類保函。

融資類保函是指借款保函、融資租賃保函、補償貿易保函、1年期以上的延期付款保函以及其他為客戶融資行為承擔保證責任的擔保;融資類保函從性質上又分為從屬性保函和見索即付保函。

非融資類保函是指銀行應保函申請人的要求,向保函受益人出具的、同意在保函申請人不履行某非融資類交易項下責任或義務時,承擔一定金額支付責任或經濟賠償責任的書面承諾。保函種類包括貿易、工程項下的投標保函、履約保函、預付款保函、質量及維修保函、一年期以內的付款保函及其他非融資類保函。

目前市場中的“資金圈”內人士接觸的多數為融資類保函業務。通常又分為上網和不上網兩大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上網保函
  • 特點1:SWIFT需要會員資格
  • 特點2:SWIFT的費用較低
  • 特點3:SWIFT的安全性較高
不上網保函,上網保函,

不上網保函

所謂不上網保函,是指出函銀行以銀行名義依據委託人與受益人之間基於彼此簽訂的契約而產生的債權債務關係或其他權利義務關係進行債務責任擔保。銀行出具的保函並沒有進入銀行系統網或SWIFT系統。
上網保函業務通常流通到市場中的可能性很小,因為上網保函的法效性、真實性有所保障,此類業務在金融機構中直接可對單完成,不必耗費精力和高成本在市場中尋找借貸資金。由此判斷,流通於市場中的通常為不上網保函業務。
銀行法人有上級行的授信限制,不同的銀行總行對各級行的授信有明確規定,一級分行針對管轄區域的各二級分行、支行又有另行規章制度,這些是銀行體系有效管理的基本保障。對於融資類保函,一般支行具備的擔保許可權僅在千萬餘元,而且需要由一級分行對出函的批覆。甚至某些銀行,例如河北省內中國銀行,各支行不具備出具融資類保函的權力,出函權在省一級分行。
此外,銀行保函的申請有一定的要求,委託人還需要支付保證金和提供反擔保品,再經銀行的行務會進行研究,報經上級行的批准,銀行才可能出函為其委託人的債務進行責任擔保。
各銀行也有其制式的保函樣本,而現實的狀況是,市場中很多的資金方提供保函樣本,然後讓出函銀行確認,其保函的內容又混淆於從屬性保函和見索即付保函之間。
對於不上網保函的市場資金供應方的一些做法常常讓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接觸過幾個資金方,他們發給我的操作流程內容體現出,只要銀行可以根據“銀主”提供的保函樣本出函就可以,對於,銀行的出函許可權、委託人的反擔保情況等等根本不過問。他們覺得,只要銀行可以按照他們的版本出函,只要保函上蓋了銀行的公章,行長在保函上籤了字,資金方的資金安全就有了保障。至於是否銀行行長違規出函,那和他們沒關係。保函代表的是銀行行為,而不是行長行為,行長換屆了,或者出了其他意外,也不影響保函的效力。債務人在保函到期前不能償還借款本金和利息,資金方就可以履行自己的債權權力去找擔保銀行索取。

上網保函

所謂上網,指入本行內部系統網和入SWIFT系統,其中SWIFT系統熟知的人並不多,我覺得有必要說明一下。“SWIFT”是環球銀行電信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的英文簡稱,由於國際銀行業之間經濟活動日益頻繁,賬務往來與日俱增,傳統的手工處理手段無法滿足客戶的要求,為了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發展,客戶要求在一個國家內,甚至世界範圍內的轉賬結算與資金清算能迅速完成。所以,從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歐洲七家銀行就醞釀建立一個國際通信系統以提供國際間金融數據及其他信息的快速傳遞服務,開始對通用的國際金融電文交換處理程式進行可行性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應該建立一個國際化的金融處理系統,該系統要能正確、安全、低成本和快速地傳遞標準的國際資金調撥信息。
到1973年5月,來自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的15個國家的239家銀行宣布正式成立SWIFT,其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它是為了解決各國金融通信不能適應國際間支付清算的快速增長而設立的非盈利性組織,負責設計、建立和管理SWIFT國際網路,以便在該組織成員間進行國際金融信息的傳輸和確定路由。從1974年開始設計計算機網路系統,1977年夏,完成了環球同業金融電信網路(SWIFT網路)系統的各項建設和開發工作,並正式投入運營。
該組織創立之後,其成員銀行數逐年迅速增加。從1987年開始,非銀行的金融機構,包括經紀人、投資公司、證券公司和證券交易所等,開始使用 SWIFT。目前該網路已遍布全球206個國家和地區的8,000多家金融機構,提供金融行業安全報文傳輸服務與相關接口軟體,支援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實時支付清算系統。
1980年SWIFT聯接到香港。我國的中國銀行於1983年加入SWIFT,是SWIFT組織的第1034家成員行,並於1985年5月正式開通使用,成為我國與國際金融標準接軌的重要里程碑。之後,我國的各國有商業銀行及上海和深圳的證券交易所,也先後加入SWIFT。
進入90年代後,除國有商業銀行外,中國所有可以辦理國際銀行業務的外資和僑資銀行以及地方性銀行紛紛加入SWIFT。SWIFT的使用也從總行逐步擴展到分行。1995年,SWIFT在北京電報大樓和上海長話大樓設立了SWIFT訪問點SAP(SWIFT Access Point),它們分別與新加坡和香港的SWIFT區域處理中心主節點連線,為用戶提供自動路由選擇。
全世界金融數據傳輸、檔案傳輸、直通處理STP(straight through process)、撮合,清算和淨額支付服務、操作信息服務、軟體服務、認證技術服務、客戶培訓和24小時技術支持。
SWIFT自投入運行以來,以其高效、可靠、低廉和完善的服務,在促進世界貿易的發展,加速全球範圍內的貨幣流通和國際金融結算,促進國際金融業務的現代化和規範化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我國的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實業銀行等已成為環球銀行金融通信協會的會員。
SWIFT Code是由該協會提出並被ISO通過的銀行識別代碼,其原名是BIC (Bank Indentifier Code),但是BIC這個名字意思太泛,擔心有人理解成別的銀行識別代碼系統,故漸漸大家約定俗成地把BIC叫作SWIFT Code了。
每個銀行(包括每個分行、支行)都有一個代碼,是由銀行名稱的英文縮寫和總行所在地的英文縮寫(也有用數字加字母表示某城市的)以及該分行所在地的代碼 (字母、數字或混合)組成。在國際上,銀行的SWIFT Code 都是統一的格式,例如:BKCHCNBJ110 ,1-4位為一家銀行的統一代碼(中國銀行為BKCH),5-6位代表國家代碼(中國為CN),7-8位代表城市代碼(北京為BJ),110代表北京市分行。其中總行的SWIFT Code沒有所在地代碼,位數為8位(如中國銀行總行BKCHCNBJ),其餘都為11位。
SWIFT具備以下主要特點:
1.SWIFT需要會員資格。我國的大多數專業銀行都是其成員。
2.SWIFT的費用較低。同樣多的內容,SWIFT的費用只有TELEX(電傳)的18%左右,只有CABLE (電報)的2.5%左右。
3.SWIFT的安全性較高。SWIFT的密押比電傳的密押可靠性強、保密性高,且具有較高的自動化。
4.SWIFT的格式具有標準化。對於SWIFT電文,SWIFT組織有著統一的要求和格式。
無論是中國所稱的“銀行保函”還是國際所稱的“備用信用證”,單證進入了SWIFT系統,也就意味著單證具備了真實性、有效性、可監控性和權威性。不僅各銀行之間可以通過SWIFT系統進行票證查詢,各出具單證的銀行總行和央行也可以隨時對票證進行查詢和監控,使金融業務管理得到有效、高效的保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