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唯GDP”並非“去GDP”

不“唯GDP”並非“去GDP”是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獲獎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唯GDP”並非“去GDP”
  • 作者:馬志剛
作品內容
近期,在各地召開的兩會上,許多省份都下調了今年GDP增長預期,上海乾脆不再提具體目標。人們在對這種堅持科學發展不唯GDP的態度給予肯定的同時,也產生了疑慮:GDP是否可以一去了之了。
其實,盲目攀比、“唯GDP”是誤區,任由下滑、完全不講GDP同樣是誤區。我們不提倡“唯GDP”,並不意味著可以“去GDP”。如果看不到經濟發展仍然是我們的中心任務、看不到改革發展穩定之間不可偏廢的有機聯繫,我們就會脫離中國的最大實際,甚至造成經濟政策的失誤。
不“唯GDP”,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我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快速發展起來。但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地方、一些領域出現了“唯GDP”的現象,把發展簡單等同於增加生產總值,一味在增長率上進行攀比,以排名比高低,層層加碼,追求過快的速度,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衍生出不少問題。近些年我們遇到的資源過度開發、環境污染嚴重、經濟結構不合理等,都與此密切相關。對“唯GDP”說“不”,勢在必行。尤其是在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背景下,我國的潛在增長率、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都不容許再盲目追求高速度;解決高速發展過程中積累下的諸多深層次矛盾,也需要把增速調整到合適的“擋位”,留下餘地和空間。
但必須看到,經濟成長不能強行推高,也不能任其失速,我們追求的應當是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決不能忘記:我國還是一個開發中國家,我國最大的國情是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沒有一定的發展速度是萬萬不行的。沒有一定的速度,就業和收入就上不去,深化改革、調整結構的力度就會放緩,甚至會影響社會的穩定。去年,一些地方經濟成長出現較大回落,有的地方甚至出現負增長。如果任由經濟增速持續下滑,以致滑出合理區間,市場預期就會受影響,民生和社會支出就難以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迴旋空間就會被壓縮,保持社會穩定的經濟基礎就會動搖。從這個角度說,穩增長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對一些地方是重中之重,是當務之急。
從更廣闊的視角看,改革、發展、穩定是現代化建設的三個重要支點。無論哪個方面出了問題,現代化建設的“大廈”都會不穩。只有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才能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上海不提GDP增長具體目標,把考核重點向改革等支點傾斜,與其經濟發展的階段、經濟總量的基礎和發展勢頭較好等特殊情況有關,這並不是“去GDP”,更不能成為一些地方盲目效仿的對象。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實際,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對領導幹部而言,在政績考核中不再簡單地以GDP論英雄,不是沒有發展的壓力了,而是壓力更大了、要求更高了、任務更重了。既然摒棄了以往單純比經濟總量、比發展速度的模式,就要在更加優質的模式下比經濟總量增長,比發展效益、發展品質、發展方式、發展後勁;不再為GDP糾結了,就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到通過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來加快發展上,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切切實實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從根本上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