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連坑村

下連坑村位於甌海區澤雅鎮,一個以手工造紙工序命名的古村。 “下簾”,是澤雅手工造紙的一道工序,手工造紙工序繁多,“撈紙”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道工序,“下簾”是撈紙工序中的一種方法,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動作,通過往紙槽的水裡下簾,然後撈上成形的紙張,一張一張鋪在“墊板”上,最後壓乾,便成了紙的半成品。過去,農村裡的人識字不多,“連”與“簾”溫州話同音, “連”比“簾”好寫、好認,因此,“下簾”便寫成了“下連”,村名也就成了“下連坑”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連坑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
  • 人口數量:200 人
  • 著名景點:古橋、古屋
  • 命名:省級歷史文化古村
歷史沿革,人文古蹟,古橋,古屋,交通信息,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下連坑村有著100多年的歷史,居住著潘、胡兩大家族,根據《潘氏宗譜》記載,潘氏始遷祖特秀公在明朝初期,因避戰亂,從福建景寧鶴溪遷居青田石帆,後又移居澤雅言章村,清嘉慶年間,家族繁衍滋大,其下幾派分居於言章鄰近的下良、唐宅、上潘、水碓坑、下連坑、外水良等村居住。先民們一邊開荒種糧自給,一邊手工造紙賺錢補貼家用,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改革開放前,下連坑村有60多戶人家,200多村民,改革開放後,村民們不滿足於現有的生活,在黨的政策感召下,紛紛外出經商、辦廠,現留居在村裡的僅有幾位老人,富裕了的人們,只是在逢年過節,或者雙休日休息的時間,偶爾來村子裡看看,探望留居在這裡的長輩,送上零用錢,買點好吃的孝敬老人。原先的村民,都把自己的故鄉當做度假的好去處了。

人文古蹟

古橋

下連坑村口,一座古老的石拱橋,橫跨在小溪之上,沒有橋名,也沒建造時間的記載。人們只知道,有村時就有了橋,因此,這橋估計應該也有100多年的歷史了。
下連坑村
下連坑村景色
古橋是下連坑通往外村的唯一通道。紙山人把石拱橋都叫做“洞橋”,加上村名,此橋人們習慣就叫它為“下連坑洞橋”。

古屋

被村民們稱為“財主屋”的潘氏古屋,位於村的中央位置。古屋原為7間,現因年久失修,被蟲蝕或風雨摧殘而拆除了3間,只剩古屋的中間和右邊的一半加上一個軒間。
下連坑村
下連坑村景色
古屋建築造型上華麗古典,嚴肅大方,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石灰粉刷的牆面已大面積剝落,很多的地方還長滿了青草。約兩米來高的門台用青磚砌成,上面刻著精密細緻的道道花紋,古屋院子的中央用灰磚砌成一塊屏風,屏風上雕刻著的一個大大的“福”字,遠看,頗顯其氣派與古樸;屋檐瓦當整齊排列,瓦當上雕塑著禽獸、花鳥、魚蟲、山水、人物等等,栩栩如生;屋子中間牆壁的木板上畫著精緻的圖畫,畫面清晰,畫上的人物形象逼真。

交通信息

溫州市區坐7、8、505、501、57路公車至瞿溪,轉72路至澤雅垟坑下車,徒步沿下連坑的村間公路約20來分鐘可到;自駕溫州市區可沿溫瞿公路或甌海大道高架橋到瞿溪,轉甌湖公路至澤雅水庫後,沿龍西公路到垟坑村轉下連坑村間公路到下連坑。沿途可參觀省級歷史文化古村落——水碓坑村。

地圖信息

地址:溫州市甌海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