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車鎮

下車鎮

下車鎮位於廣東省和平縣東北部,北毗江西省定南縣、東臨龍川縣細坳鎮,南接長塘鎮優勝鎮,西與上陵鎮相接,為廣東省省級中心鎮。據和平縣誌記載,下車鎮古稱“烏虎”,文化教育事業較發達,曾有“文化之鄉”的美稱。

下車鎮總面積134.99平方公里,轄雲峰、和一、興隆等11個村委會,1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13461人(2017年)。臨近贛粵高速公路及規劃建設中的長上高速公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下車鎮
  • 外文名稱:Xiache Town
  • 別名:烏虎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
  • 下轄地區:雲峰、群豐
  • 政府駐地:下車鎮
  • 電話區號:0762
  • 郵政區碼:517225
  • 地理位置和平縣東北部
  • 面積:134.99平方公里
  • 人口:13461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機場:和平通用機場(規劃建設中)
  • 火車站和平東站和平站
  • 車牌代碼:粵P
地理環境,行政區劃,經濟概況,社會事業,教育事業,交通事業,綜治維穩,社會保障,衛生事業,危房改造,基層黨組織建設,基礎設施,名勝旅遊,旅遊景點,歷史文化,城鎮建設,

地理環境

下車鎮總面積134.9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3萬畝,地形以丘陵為主,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均降雨量1700毫米,年平均溫度18℃左右。鎮內有稀土、鎢礦、黑曜岩等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河流屬東江水系,長約20公里。每個行政村均有河流經過,全鎮大小河流合計有13條。
下車鎮

行政區劃

下車鎮轄和一、和二、雲峰、群豐、興隆、雪峰、雪一、鎮山、石含、河排、獅形11個村委會和1個街鎮居委會,轄區面積134.9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3萬畝,總人口13461人(2017年)。
下車鎮

經濟概況

下車鎮經濟以第一產業為主,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盛產大米、獼猴桃、百香果、香菇、木耳、油茶、毛竹等農副產品,同時著重發展以“一鄉一品”的獼猴桃產業為主的特色經濟。“下車大米”享譽縣內外。種植水果是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水果種植戶年收入10萬元以上有40多戶。隨著獼猴桃產業不斷壯大,獼猴桃已成為鎮乃至和平縣的一大特色品牌,至2015年底,全鎮水果種植面積10730畝,其中獼猴桃6720畝,獼猴桃總產量650噸,總產值52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下車鎮內有初級中學1所、中心國小1所、村國小14所、幼稚園3所。積極推進創建省“教育強鎮”工作,至2015年,已投入2000多萬元,完成綜合教學樓、學生宿舍、體育場地等教育配套設施建設。

交通事業

下車鎮交通網路完善,公路硬底化建設覆蓋到各個行政村,總里程約100多公里。、

綜治維穩

2015年,下車鎮紮實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創建工作,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創建工作進行了認真排查。全年共排查受理矛盾糾紛27宗和受理信訪案件10宗,接待來訪民眾96人次,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100%,信訪案件辦結率100%。

社會保障

2012年,全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0戶,共35人,支付保障金4.83萬元;醫療救助157人次,支付救助金16.2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救助242人次,支付新農合補償金726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19戶,共1102人,支付保障金79.34萬元。全鎮有低保戶1137戶,五保戶132人,優撫對象110人,發放低保、五保、特困救濟金共84.10萬元。

衛生事業

下車鎮有醫院一所,院內建有醫技大樓及住院部大樓,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設有床位20張,衛生站10所,全鎮共有醫技人員35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率99%以上。

危房改造

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下車鎮在雲峰村建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以點帶面,逐步改善農民住房條件。在上級支持下,對建新房的農戶補助10000元資金,至2012年末,該鎮兩個省定貧困村石含村和河排村新建房屋328戶。

基層黨組織建設

下車鎮有總支部1個,支部21個,黨員630人。2015年,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行民眾事務黨員代辦制,為民眾無償代理代辦各類事項1212件,辦結率100%;發揮黨代表工作室作用,接待黨員民眾121人次,受理意見建議75條,受理率100%。積極實施“三四五”工程,積極推行“五三三”工作法,進一步鞏固村黨支部的領導核心地位。。

基礎設施

下車鎮有過境公路省道米駱線,等級公路通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城鄉交通一體化取得突破,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向農村延伸,全鎮電視電話網路普及到自然村。建有110千伏變電站1個,有日供水1000立方米的自來水廠1座,有村級安全飲水工程20個,年供水總量2000萬立方米。2012年,籌資200多萬元對街鎮主街道進行綜合整治,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

名勝旅遊

旅遊景點

下車鎮有文昌閣、馬山坳、赤地咀等新石器時代遺址5處,敬公祠、德公祠、烏鴉落洋等明代古建築7處,書廊下、赤鼻咀、家燕大夫第等清代古建築38處,白面嶂紫薇宮、石達開祖居地、浰東小築、文昌閣等近現代重要史跡5處。其中,2011年11月,興隆古村落被廣東省文聯評定為廣東省第三批古村落。2012年,徐傅霖故居被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初,下車鎮啟動建設集觀光旅遊、採摘、休閒為一體的生態農業採摘園——下車鎮高峰獼猴桃採摘園。

歷史文化

下車鎮文化昌盛的標誌是一座雄偉的“文昌閣”,它就像一顆鑲嵌在東江之畔的明珠。下車鎮水口鐘山的“文昌閣”是由清朝進士徐旭曾創建,由於歷史原因被人為拆毀。徐旭曾出身“一門四進士”之家:徐廷芳、徐延泰、徐旭曾、徐定章(武進士),他們以此稱譽全省;同時期還湧現了民國中共和平縣委第一任書記周寶時等歷史人物,當時是下車文化教育業的鼎盛時期。現下車鎮著名景觀“文昌塔”是為了紀念“文昌閣”而建,它的意義不僅僅是重建,更多的是傳承下車鎮優良文化傳統,重現昔日“文化之鄉”的氛圍。
“望紫雲觀烏虎,密石當碑書往昔;攀雪峰掛玉龍,定河為墨寫今朝”,一副對聯既概括了“文昌塔”的意義,又解釋了“文昌塔”的風格。“文昌塔”的塔頂和飛檐沒有其它塔的翹角、尖頂,這是意為讀書、為官要有禮有角,做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正直人,“文昌塔”也正是下車人讀書和為官的縮影。下車鎮境內有豐富的文物古蹟,五眼橋、浰東小築、紫微宮、進士牌坊等都是有名的文化遺產或文物古蹟,其中浰東小築和白面石紫微宮在2006年被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五眼橋在2010年被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另外,下車鎮興隆古村落在2011年被評為廣東省第三批古村落。
下車鎮是歷史名鎮。據文化部門考證,共有不可移動文物55處,包括文昌閣、馬山坳、赤地咀等新石器時代遺址5處,敬公祠、德公祠、烏鴉落洋等明代古建築7處,書廊下、赤鼻咀、家燕大夫第等清代古建築38處,白面嶂紫薇宮、石達開祖居地、浰東小築、文昌閣等近現代重要史跡5處。其中,2011年11月,興隆古村落被廣東省文聯評定為廣東省第三批古村落。2012年,徐傅霖故居被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上曾出進士4人、舉人5人、貢生5人、秀才93人;還有與孫中山一起在日本創立同盟會,曾任“國民政府軍政府法務部部長兼大理院院長”及民社黨主席的徐傅霖。在革命戰爭年代,下車人民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突出貢獻和重大犧牲,在淞滬會戰、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對越自衛還擊戰中,下車兒女也是拋頭顱灑熱血,慷慨激昂,義無反顧,代表人物有中共和平縣原縣委書記周寶時同志。

城鎮建設

2011年,下車鎮多方籌資200多萬元對街鎮主街道進行了綜合整治,並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已完成整個改造工程,街鎮形象和宜居環境等得到進一步提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