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貿,金融,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歷史文化,
建置沿革
明初,撤南賓縣時劃歸石柱宣撫司,為洞源里首甲。
民國十九年(1930年),設下路鎮。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石柱縣劃為3區,下路屬二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為下路鄉。
1958年9月,下路、天泉、大柏3鄉合併建下路公社。
1961年1月,下路鄉改為下路公社。
1983年11月,下路公社改為下路鄉。
2001年7月,撤銷下路、金彰等鄉,設下路鎮。
2015年,撤銷下路鎮,設立下路街道。
行政區劃
2011年,下路街道下轄紅岩1個社區,高平、天泉、高鹿、銀河、上進、柏樹、雙香、金彰、白鶴、湖海、照明11個行政村;下設6個居民小組、6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下路街道下轄4個社區、8個行政村:紅岩社區、金彰社區、柏樹社區、銀河社區、高平村、天泉村、高鹿村、上進村、雙香村、白鶴村、湖海村、照明村,街道辦事處駐紅岩社區建鎮街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下路街道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前臨方斗山脈,後靠七曜山脈,屬低山淺丘地貌;最高峰位於天泉村土堡寨,海拔1080米;最低點位於湖海村湖海場,海拔430米。
氣候
下路街道屬
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6.5℃;1月平均氣溫6℃,極端最低氣溫-4℃(1975年12月16日);7月平均氣溫26.5℃,極端最高氣溫41.5℃(1959年8月23日);最低月平均氣溫2.5℃(2011年1月),最高月平均氣溫29.5℃(1959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0℃,最大日較差25.5℃(2011年5月18日);生長期年平均248天,無霜期年平均283天,年平均日照數12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
水文
下路街道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水系,主要河道有龍河、四龍溪河;其中龍河境內長10千米,從銀子村銀子洞入境至湖海村牛欄口,流入豐都縣江池鎮,年均徑流量14.3立方米/秒,流域面積0.9平方千米;四龍溪河境內長12千米,年均徑流量1.8立方米/秒,流域面積0.6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下路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低溫、冰雹、洪災等;嚴重的一次洪災為1982年7月16日—27日,連續2次特大洪災,下路街道普遍受災嚴重,下路場鎮被洪水夷為平地,多數良田、道路、橋樑被沖毀。
自然資源
下路街道境內以水資源和森林資源為主;有森林資源4萬餘畝,以松樹、柏樹和雜灌林為主;有野生動物11種,主要有野豬、麂子、刺豬、錦雞等。
人口
2011年,下路街道總人口4284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515人,城鎮化率12.9%;另有流動人口1250人。總人口中,男性22105人,占51.6%;女性20735人,占48.4%;14歲以下6140人,占14.3%;15—64歲28500人,占66.5%;65歲以上8200人,占19.2%;以土家族為主,達32716人,占76.4%;有漢、苗、彝、壯、布依、滿等民族,其中漢族10077人,占23.5%,苗族40人。2011年,下路街道人口出生率11.2‰,人口死亡率6.5‰,
人口自然增長率4.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97人。
2019年末,下路街道有13381戶居民,總人口4216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下路街道財政總收入11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10萬元,比2010年增長1.3%;人均財政收入26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2011年,下路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6014元。
農業
2011年,下路街道有耕地面積5.4萬畝,人均1.3畝。2011年,下路街道農業總產值2.8億元,比2010年增長12%,
農業增加值1.7億元。下路街道
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下路街道生產糧食2.1萬噸,人均427.9千克。下路街道主要
經濟作物有蠶桑、辣椒、蔬菜、油菜等。2011年,下路街道油料作物種植面積6400畝,產量717噸,其中油菜3100畝,產量400噸;花生2100畝,產量216噸;芝麻1200畝,產量101噸;蔬菜種植面積1.3萬畝,產量1.4萬噸。下路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兔、家禽為主。2011年,下路街道生豬飼養量3.3萬頭,年末存欄2萬頭;牛飼養量5158頭,年末存欄2970頭;兔飼養量3.9萬隻,年末存欄1.3萬隻;家禽飼養量12萬羽,上市家離9.8萬羽;畜牧業總產值867萬元。2011年,下路街道水果種植面積2.6萬畝,產量396.8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梨、李子等。下路街道漁業以養殖鯉魚、草魚、白鰱、花鰱為主。2011年,下路街道漁業總產值2140萬元。
工業
2011年,下路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6.6億元,比2010年增長21%,
工業增加值3.1億元。2011年,下路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9家,職工265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1億元,比2010年增長30%,其中有3家豬鬃加工企業,職工1280人,年產豬鬃3.6萬箱,創產值1.2億元,比2010年增長21.2%;建築建材以青石地面磚和頁岩磚為主,職工280人,年產頁岩磚140餘萬匹、青石地面磚165萬塊,產值3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5.8%;境內金彰村有石柱縣B區工業園,2011年已有製鞋製藥、電子、化工、食品等15家企業入駐。
商貿
2011年末,下路街道有農貿市場2個,有商業網點214個。2011年,下路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0.4億元,比2010年增長9.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6億元,比2010年增長10.2%
金融
2011年末,下路街道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設立了辦事處;存款餘額為1.3億元,比2010年增長8.4%;人均儲蓄3000元;各項貸款餘額1400萬元,比2010年增長6.2%。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1.5億元,比2010年增長28.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下路街道有幼稚園9所,在園幼兒652人,專任教師25人;國小9所,在校生2393人,專任教師18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1563人,專任教師112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2%,小升初升學率97.3%,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下路街道主要學校有下路中學、下路國小、金彰國小。2011年,下路街道教育經費達721.3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960萬元,比2010年增長21.9%。
科技事業
2011年末,下路街道有科技人才23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35人,技能人才42人,農村實用人才87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下路街道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2個,業餘文化藝術宣傳隊3個,演職人員44人,年演出212場次;圖書室13個,建築面積650平方米,藏書4.2萬冊。2011年末,下路街道有體育活動場所14處,100%的城市社區和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8%。2011年末,下路街道開通有線電視頻道46個,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3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下路街道有各級
醫療衛生機構12個,其中中心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衛生點11個;病床64張,固定資產總值96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94人,其中執業醫師20人,執業助理醫師17人,註冊護士11人,其它醫護人員46人。2011年,下路街道醫療機構完成診療4萬人次。2011年,下路街道
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6/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8萬人,參合率95%;孕產婦死亡率0.8/10萬,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1‰。
社會保障
2011年,下路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68戶,人數114人,支出27.1萬元,比2010年增長8.6%,月人均140元;比2010年增長26.8%;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30人次,共支出3.7萬元,比2010年增長13.5%;社會救助20人,支出1.5萬元,比2010年增長18.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783戶,人數831人,支出74.8萬元,比2010年增長6.5%;月人均90元,比2010年增長3.4%;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3人,支出4.7萬元,比2010年增長4.2%;農村醫療救助321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210人次,支6.4萬元;農村臨時救濟45人,支出3.1萬元,比2010年增長3.8%;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24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3.9萬元;參加新農村養老保險1.9萬人,參保率97.6%。
交通
下路街道有石豐二級公路、渝利鐵路、石豐高速公路及甑子坪互通連線路橫貫全境。
歷史文化
下路街道因街道人民政府駐下路壩,該地低洼平壩,四周來此無不下行,故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