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虎山村

下虎山村

下虎山村,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大沙村,位於大嶺山鎮北部,距大嶺山鎮政府6千米,面積0.75平方千米。該村坐落於依山傍水地帶,村後有獅山、鐘古嶺、石樓台等山,海拔約200米。東連雞翅嶺村,南連大沙村,西連大嶺山濕地公園,北接同沙生態園的興園路。2015年末,下虎山村戶籍人口110人。

下虎山村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屬樂莞縣第九都。清代,屬缺口司。民國時期,屬第七區金桔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二區金馬鄉、第三區連平鄉,大沙大鄉,寮步人民公社大沙營,大嶺山人民公社大沙生產大隊,大嶺山區大沙鄉,東莞市大嶺山鎮大沙管理區,大嶺山鎮大沙行政村。

2015年,下虎山村村有工業企業20多家,私營個體工商戶30多家。經營行業涉及工藝品、家具製造、包裝材料、皮具等,占全村工農業總產值的85%。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虎山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大沙村
  • 地理位置:大嶺山鎮北部
  • 面積:0.75 km
  • 電話區號:0769
  • 人口數量:110 人(2015年末戶籍人口)
  • 車牌代碼:粵S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人口,經濟,社會事業,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地方特產,

歷史沿革

下虎山村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屬樂莞縣第九都。
清,屬缺口司。
民國時期,屬第七區金桔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二區金馬鄉、第三區連平鄉,大沙大鄉,寮步人民公社大沙營,大嶺山人民公社大沙生產大隊,大嶺山區大沙鄉,東莞市大嶺山鎮大沙管理區,大嶺山鎮大沙行政村。

行政區劃

下虎山村為東莞市大嶺山鎮大沙村轄自然村,行政區劃代碼沿用大沙村行政區劃代碼為441900118206。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下虎山村,位於大嶺山鎮北部,距大嶺山鎮政府6千米,面積0.75平方千米。該村坐落於依山傍水地帶,村後有獅山、鐘古嶺、石樓台等山,海拔約200米。東連雞翅嶺村,南連大沙村,西連大嶺山濕地公園,北接同沙生態園的興園路。
下虎山

人口

2015年末,下虎山村戶籍人口110人,其中男54人,女56人;80歲以上2人,最年長者88歲(女)。外來暫住人口1000人。
下虎山村
下虎山村

經濟

下虎山村傳統經濟以水稻種植為主,花生、甘蔗、橙橘、荔枝、龍眼也有大面積種植。1990年後,隨工業化的深入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
2015年,下虎山村村有工業企業20多家,私營個體工商戶30多家。經營行業涉及工藝品、家具製造、包裝材料、皮具等,占全村工農業總產值的85%。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下虎山村
龍眼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20世紀60年代,下虎山村通電,80年代,通電話,90年代,通自來水,2000年初,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2000年,通網際網路。

交通運輸

下虎山村有鄉道黃沙路連線連馬路。

歷史文化

下虎山村世居村民主要為葉姓,最早遷入的是黃姓,其先祖約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遷入,後又遷出。清末,葉姓先祖由金桔村遷入。
下虎山村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大嶺山話。
下虎山村村內有廣府傳統民居15座,其中建於民國時期的青磚瓦房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已無人居住。

風景名勝

土地廟,村民俗稱圍門頭,建於民國,供奉“土地公”和“石狗公”。村民一般於春節、農曆七月十四及其他節日到廟前拜祭。
石樓台占寺
石樓台占寺,建於清代,2008年重修,供奉“觀音”“七姐”。村民一般於農曆七月十四、九月初九重陽節祭祀。
倉庫原為集體儲存糧食的場所。該建築由下虎山村宗祠改造而成,20世紀60年代初,重修改建為倉庫。後成為村民臨時放農作物和老人小孩活動場所,已成為危房,封閉空置。
下虎山村
倉庫

地方特產

下虎山村農產品有荔枝、龍眼,傳統節慶食品有紅團、松糕、油角、米餅、荔枝幹和龍眼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