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產村村民委員會以其駐地村莊名稱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產村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Xiàchǎn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性質:歷史地名
- 省份:安徽省
下產村村民委員會以其駐地村莊名稱而得名。
下產村村民委員會以其駐地村莊名稱而得名。地名含義因該村位於陽產下游,故名下產,且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歷史沿革原為定潭公社下產大隊;1983年3月因恢復鄉、村政權,屬定潭鄉下產村;1992年2月撤區並鄉,屬深渡鎮高下產...
村民委員會成員可以兼任下屬委員會的成員。人口少的村的村民委員會可以不設下屬委員會,由村民委員會成員分工負責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與計畫生育等工作。 第八條 村民委員會應當支持和組織村民依法發展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其他...
下屯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根據村委駐地所在地及職責得名。歷史沿革 1981年演變為下屯大隊,隸屬孝溪公社。1983年改大隊為村,隸屬孝溪鄉。2003年合村並組時撤銷併入上屯村。地名含義 村委駐下屯,故取名為下屯村。因需處理...
下家山村村民委員會是以其所在地而命名的地名 。地名含義 根據該村所處的山“長加山”的諧音演變而來。歷史沿革 解放初屬溪上鄉,1958年屬沙頭生產隊,1961年屬沙頭大隊, 1984年屬沙頭村委會,為便於 工作,1985年分出建立下家山...
下陳村村民委員會,201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地處上應之下,祖居陳姓,故名。村委會以駐地下陳得名。歷史沿革 現轄地域,解放初屬管山鄉,1958年為下陳生產隊,1961年建為下陳大隊,1970年併入城關鎮,仍稱下陳大隊,1983年改...
下營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12月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明時曾在此紮營駐兵,故名。歷史沿革 民國36年(1947)至解放初屬觀城、東海2鎮(鄉)。1950年6月為觀城三村。1959年2月屬觀城管理區。1961年11月為觀城公社十三大隊。1981年...
下寨村村民委員會 下寨村村民委員會是貴州省地名,1984年由下寨大隊改為下寨村。地名含義 因村居山寨的下方。歷史沿革 1984年由下寨大隊改為下寨村,2016年該地名廢止,芷江侗族自治縣行政區劃調整,茂山村、下寨村合併為清江村。
下坊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原村委會駐地,且境內原有一牌坊,又位於青弋江下游沿岸的下首,故得名下坊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解放,初建下坊行政村;1958年設紅旗公社,同年建下坊大隊;1959年1...
下圩村村民委員會是1949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駐地村得名。村建在道圩村下方淤積地上,故名。“圩”屬方言用字,讀音、含義同“淤”字。歷史沿革 解放初為下圩行政村,屬原宣平縣黃嶺鄉;1956年劃歸新和鄉。1958年歸屬麗水縣...
下杭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駐地居民點下杭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解放初屬川溪鄉第七行政村;1956年隨川溪鄉併入三川鄉改稱下杭行政村; 1958年成立公社時屬上江生產隊;1961年上江生產隊分成上江、下杭、洋...
下璜村村民委員會,以其駐地村莊簡稱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莊處於璜田的下游,得名下璜田,簡稱下璜;且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下璜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民國前隸三十都,民國時期屬王村區長埠鄉;1949年5月改屬街口區長埠...
下壩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此所在位置及其工作職能得名。地名含義 此地有上下兩壩稻田,該隊屬下邊一壩,故名。應需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故名下壩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前屬橋河鄉第一保。1951年改為第一村。1958年...
下司村村民委員會,2010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駐地得名,村以寺名,寺位於山下,又因“寺”、“墅”、“司”方言諧音,遂成下司。歷史沿革 清末屬清風鄉三十七都八十八莊;1948年為杜澤鎮五保;1950年為文林鄉文林村;1956年併入...
下蓬村村民委員會,村委會名稱以駐地下蓬命名。地名含義 原名新聯大隊,以大隊從新安江畔遷此聯合建隊而成。因重名於1993年更名為下蓬,以駐地村下蓬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0年屬淳安縣威坪鄉三合村,1956年建三合高級社,1959年置三...
重點關注村情複雜、乾群矛盾突出以及歷次選舉中問題較多的村,並制定工作預案,加強工作力量,加大指導力度。未經縣(市、區)委批准,無故取消或拖延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的,要依法追究鄉(鎮、街道)黨委(工委)、政府和村黨組織、村民...
下車村村民委員會,201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境內下溪得名。歷史沿革 1961年建下車大隊,1984年,根據農村撤社改鄉鎮、撤隊改村,改下車村,2016年3月31日根據新政函[2016]19號檔案,將坪頭嶺、馬步嶺、琶塘、大橋頭、李子源...
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村民委員會應當教育和引導各民族村民增進團結、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第十條 村民委員會及其成員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遵守並組織實施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執行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的決定、決議...
下東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取下市頭、東光頭兩村的第一字,故名下東。歷史沿革 解放初為虎鹿鄉三村。1956年稱下東高級社。1958年與塘村、大塢口合併為三村生產隊。1961年為三村大隊。1962年三村分開,稱下東...
下灣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境內有“下灣”組,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至1958年隸屬於水吼區,1958年成立下灣大隊,1983年改為公社改鄉下灣大隊改為下灣村,2005年區劃調整,原下灣村整建制入吳橋村。
下字村村民委員會,1956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下”字源出《千字文》中的“上和下睦,夫唱婦隨”句。歷史沿革 日本侵占時期開墾,屬安字村。解放後屬安字區為下渭村,1956年撤區劃鄉後屬上造鄉為下渭高級社。1958年人民公社...
下河村村民委員會 下河村村民委員會是村名依駐地而得的地名。地名含義 建制村。歷史沿革 1970年成立了下河村,2003年與王家村合併。
下鋪村村民委員會是以其所在村處上鋪之下,以方位而命名的地名 。地名來歷 村處上鋪之下,以方位命名。地名含義 村處上鋪之下,遂稱下鋪。歷史沿革 清末屬浮石鄉四十五都一百八莊;1948年列為浮石鄉第十一保;1950年劃為第十一村,隸...
下店村村民委員會是200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境內曾有小店名叫下店,故得名。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為保甲制。1959年為下店大隊,隸屬於雙河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大隊改村,為下店村,隸屬於雙河鄉。1984年...
下各二村村民委員會是1984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下各鎮從北開始,按逆時針劃分轄區,序數為二,故名為下各二村,按一定的順序劃分,便於記憶。歷史沿革 解放初屬湖山鄉,1958年為下各二生產隊,1961年建為下各二大隊,1966年全鎮9...
下方垟村村民委員會,201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村以平垟取名,百姓辛勤耕種,連年豐收,稻穀滿倉。歷史沿革 1958年為下方垟生產隊,1961年為下方垟大隊,1984年改稱下方垟村村民委員會,2013年行政村規模調整,現屬於石龍村。
下廳村村民委員會是浙江省的地名,1983年大隊改村民委員會時,沿用原大隊名稱。地名含義 以地處毛氏下廳而得名。歷史沿革 解放初屬石門鄉二村,1956年屬石門農業社,1958年為石門管理區下廳生產隊,1961年為石門公社下廳大隊,1967年改...
下茶村村民委員會,198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地處位置而命名。歷史沿革 1958年公社化以後設立大隊。1984年撤大隊設立村,隸屬栗山壩鄉管轄。1998年12月撤鄉建鎮。2005年將上茶村、下茶村、大壩沖村合併設立茶溪村。
下莊子村民委員會是因該村委會位於下莊子村而命名的地名。地名來歷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做出《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建社,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實行生產資料分別歸...
下圳村村民委員會,1949年建此村民委員會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駐地村得名。因通濟堰渠迂迴碧湖平原五十里,至此入大溪;圳,地方用字,意為堰渠,村以此得名。歷史沿革 於1983年1月,分白橋大隊建下圳大隊;同年11月,建立下...
村兩委班子是設在鄉鎮(街道)下一級行政村的組織機構,即村黨支部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簡稱村“兩委”。職責規定 村級“黨的支部委員會”的簡稱。中國共產黨的基層組織之一。村黨支部是農村一切組織和全部工作的領導核心,在政治上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