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徑心村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葵涌辦事處,房屋、配套齊全,四面環山,設施完善的地方,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經濟發展,
歷史沿革
徑,指小路。如山徑,謂山林間小路;曲徑,謂彎曲小路。該地段處於壩光至葵涌山徑中間段,故稱徑心。地勢較高,處於河溪上游的稱上徑心,地勢較低,處於河溪下游的稱下徑心。另外,心也叫徑寸心,所以徑心之意,蘊含著對這一片土地的摯愛深情,是一個很有文內涵的地名。主要姓氏有廖姓、范姓。廖姓主要在下徑心,在清朝時期從梅州興寧遷徙至此,現村中廖姓共有三十多戶,分為兩大房人。范姓主要在上徑心,據傳從福建遷來。此外還有黃姓、湯姓等
經濟發展
1988年 徑心水庫開始籌建時,便啟動了整村搬遷的征地、征拆及賠償等事項。據當時下徑心村村長廖國良回憶,當時的賠償標準為:房屋差價300元/平方米,田地2000元/畝,旱地1500/畝,山林1000/畝。
1989年秋 整齊漂亮的新村建成。新屋都是二層連排的房子,每一層80平方米左右,2層共約160平方米。分房時按1:1分配,老村的房子原來有多少平方米,就按多少平方米給予,有的家裡兄弟多、人口多,便允許以300/平方米的價格跟村里購買。
為了解決村民種菜和養家禽、家畜等問題,新村門口空出一片自留地,按各家各戶的人口多少安排了小菜園,還修建了一排“草房”,基本上保證常住戶一家一間,供大家養雞鴨、放雜物。
1989年12月 整村搬遷工作啟動。據現年78歲的村民黃金回憶,鐵屎湖村搬遷時只有5戶人家,上徑心村約20戶人家,兩村一起搬遷至葵涌辦事處三溪社區福新中路路段。
而下徑心30戶、200多人搬遷至現石榴巷旁的新村。新村共有7條巷子,分房時,便對照老村的“格局”,一排一排進行分配,原來前排的住一巷,原來二排住二巷,以此內推。
1989年底 徑心水庫大壩基本建完。冬至前夕,三個村開始搬遷。當時寶安縣補貼了搬遷費,水庫工程指揮部出動大貨車將村民的大件家具運往新住地。村民們全力配合安排,各家各戶在冬至前一天就基本搬完,三個村“搬家”僅用了一個星期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