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武鄉位於青海瑪沁縣縣境西北部,距縣府駐地150千米。東鄰大武鄉,北靠瑪多縣清水鄉及本縣下大武鄉,西與瑪多黃河鄉為鄰,南與優雲鄉接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下大武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青海瑪沁縣
- 面積:1641平方千米
- 人口:1779人(2017)
地理位置,人文信息,地圖信息,
地理位置
東西長50公里,南北寬約40公里,全鄉土地總面積為1641平方千米。全鄉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平均氣溫在零下3.9℃以下。年均降水量462.9毫米,降水多集中在各春季節,年日照時數2300—2500小時以上。全鄉人口1779人(2017)。轄年扎、清水、尼青3個牧委會。1962年由大武公社分設下大武鄉,1969年改設下大武公社,1984年復設下大武。
下大武鄉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西北部,是一個藏民族聚居的純牧業鄉。地理位置:東經99°16',北緯35°00'。境域東南部與瑪沁縣雪山鄉相連,東北部與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相鄰,南部與瑪沁縣昌麻河交界,西北部與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花石峽鎮為鄰,距縣府所在地大武鎮380公里,境內平均海撥4300米。氣候條件:下大武鄉的氣候是典型的高原寒冷氣候,年平均氣溫在-3.8℃以下,年降水量在420—560毫米之間,降水多集中在春夏季節,年日照時數在2300—2500小時之間,無絕對的霜期,光、水資源豐富。土地資源條件:全鄉土地面積1641平方千米。
人文信息
全鄉轄年扎、清水、尼青3個村委會,7個牧業合作社,分別是玉龍、俄秀、前龍、清水、毛德吾、扎青、忠拉,總人口1779人(2017),2012年底牧民人均收入5231.86元。鄉屬單位有學校、衛生院、獸醫站、派出所、光伏電站五個部門。全鄉共有幹部、職工52人,其中鄉政府17人(其中見習生2人),工人2人,學校16人(其中聘請2人、三支一扶1人,見習生1人、安置生1人),衛生院8人(其中見習生3人),獸醫站3人,派出所4人(其中招聘2人),光伏電站2人。全鄉有年扎、清水、尼青、鄉機關4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13人,其中女性黨員13人,占黨員總數的11.5%。四個團支部102名團員。全鄉共、青、婦、民兵、調解等組織健全。
全鄉境內各種資源得天獨厚,有豐富的貝母、當歸、秦艽、黨參、雪蓮等名貴中藏藥材和金、銀、銅、鎳等多種稀有礦產,還有雄渾神奇的高原自然風光和獨特的藏民族風情。
“十一五”時期,下大武鄉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鄉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充分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從實際出發,團結協作,攻堅克難,狠抓落實,全鄉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和民生工程穩步推進。2012年末,全鄉存欄各類牲畜26177頭只匹(其中馬257匹、牛8237頭、羊17683隻),人均占有牲畜16.52頭只,母畜14448頭(只匹),母畜比例為55.19%。全鄉總增牲畜2676頭只匹,總增率為8.74%;出售牲畜8928頭只匹,牲畜商品率為29.16%;出欄牲畜9810頭只,出欄率為32.04%;損亡牲畜3960頭只匹,損亡率為12.93%。2012年全鄉實施遊牧民定居工程105戶,建築面積達7350平方米,戶均70平方米;家用太陽能照明覆蓋率為76.1%,鄉村公路通達里程110公里,通達率為60%。
下大武鄉將教育工作作為鄉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來抓,加強對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鞏固“兩基”成果,加大控輟保學和招生工作力度,及時進行查漏補缺。全鄉適齡兒童為187人,入學187人,入學率為100%。13-15周歲適齡少年34人,國中階段在校生34人,國中階段入學率為100%。在校生輟學率為0%。
下大武鄉對醫療衛生工作常抓不懈。2012年末,鄉衛生院門診共診治各類病人3900餘人,其中救治危重病人8人次,治癒率達98%。深入年扎、清水、尼青3個村委會,巡迴醫診297人次,發放藥品價值達8300元。新型醫療合作為牧民民眾門診墊付21000餘元。新型合作醫療工作穩步推進。大力宣傳牧區新型合作醫療知識,正確引導牧民民眾參與新型合作醫療,全鄉新型合作醫療應參人數1572人(包括五保戶49人、低保戶521人),實際參合人數1002人,參合率為100%。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年,也是實現全鄉經濟社會突破的關健時期,下大武鄉將緊緊圍繞瑪沁縣確立的 “生態優先、富民強縣、和諧發展”這條主線,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以生態保護為前提,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著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不斷推動跨越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統籌發展,建設富裕和諧平安的新牧區。
地圖信息
地址: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七零一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