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堡坪民間故事

下堡坪民間故事

下堡坪民間故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下堡坪鄉民間故事,融合了荊楚文化與巴蜀文文化,原生態作品多,有鮮明本地特色。下堡坪鄉民間故事流傳在鄉村田野,是三峽地區傳統民間文學的縮影,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鑑賞價值。

2006年5月20日,下堡坪民間故事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Ⅰ-1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下堡坪民間故事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 申報地區: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 遺產編號:Ⅰ-16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內容分類,傳承方式,表現形式,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下堡坪鄉位於長江西陵峽北岸的崇山峻岭間。由於這種特殊的地理、經濟、文化和歷史條件,構成了適宜傳統民俗民間文化生長和傳承的特殊環境。下堡坪鄉與三峽毗鄰,同時也是三國古戰場之一,這裡流傳著相當豐富的三國文化遺址及傳說。下堡坪鄉的馬宗嶺村、青山坡村、關廟河村曾是巴國和楚囤的國界,傳說關雲長兵敗麥城之後便來到馬宗嶺村豎營駐軍。下堡坪鄉大部分區域在古代楚國的國界內,所以楚文化也比較濃厚。下堡坪鄉人文薈萃,這裡傳統民間文學歷史悠久,經歷了古代荊楚文化與巴蜀文化的融合期,千百年來,勞動人民圍繞峽江山水,在生產生活中創造了動聽的民間故事。

文化特徵

內容分類

下堡坪故事分為神話、傳說、故事、笑話四種類別,具有區域性、勞動性、雜糅性、和諧性等特徵。下堡坪故事蘊藏量大、普及面廣傳講人多,且特點鮮明,尤其是帶有詩文對聯的故事多,傳講手法上說唱結合,謎語間夾,演示助講。故事內容大多都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啟示性和傳播知識等多方面的。

傳承方式

下堡坪鄉地處夷陵西北邊遠山區,山大人希,至1966年10月以前鄉內沒有一條公路,沒有一個電視,只有一條通往城區的羊腸小道,不僅交通十分不便,而且信息十分閉塞。閒暇之時,講講故事便成為當地最主要的文化娛樂方式,下堡坪民間故事的傳承僅憑口耳相傳,主要靠傳承人維繫著故事的興衰。

表現形式

下堡坪民間故事是一種民間口頭文學,主要流傳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人民民眾當中,以口頭講述的形式流傳到今天。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湖北省宜昌市下堡坪鄉位於長江西陵峽北岸,這裡民間文學歷史悠久,經歷了古代荊楚文化與巴蜀文化的融合期。下堡坪民間故事原生態作品多,有鮮明的本土特色,文化品位高,是三峽民間文學的縮影,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鑑賞價值。

傳承人物

劉德方,男,漢族,1938年生,湖北宜昌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下堡坪民間故事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措施

過去下堡坪民間故事都是手口相傳,隨著時代的發展,出現了新的傳承方式:將下堡坪民間故事動漫化;下堡坪民間故事通過數字遊戲化進行保護與傳播;下堡坪民間故事的多種數位化影像保護與傳播;建設下堡坪民間故事資源網站。讓客群在“玩”的過程中寓教於樂,輕鬆接收故事中閃光的思想內容。將下堡坪民間故事數字遊戲化,還可以增強故事的情境性、互動性、教育性等特性,讓故事更加生動、立體地展示在客群眼前。通過遊戲互動的過程,促進客群深入地學習和了解下堡坪民間故事,對非遺進行更好的保護與傳播。
宜昌先後整理出版了劉德方民間故事集《野山笑林》、民歌集《郎啊姐》、長篇劉德方傳《奇遇人生》和DVD光牒《劉德方笑話館》,另外還編纂有楊萬洲民間歌謠集《野山鼓詞》和《下堡坪民間故事集粹》等。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8年12月21日上午,在夷陵區下堡坪鄉秀水村舉行了一場扶貧宣講會,下堡坪民間故事的傳承人劉德方為大家帶來了《懶漢又回來了》的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