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各鎮第二國小

下各鎮第二國小 位於浙江省仙居縣下各鎮下各六村的南面,校園占地面積21812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8050平方米。學校擁有教學樓3座、教學輔助用房和生活用房4座。配備探究性實驗室、電腦房、多媒體教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等專用教室6個,社團展示室20個。建有標準圖書室1個,電子閱覽室1個,藏書達1.2萬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各鎮第二國小
  • 所屬地區:浙江省
  • 類別:國小
  • 占地面積:21812平方米
  • 建築面積:8050平方米
規模師資,歷史沿革,教學優勢,榮譽及肯定,地圖信息,

規模師資

2012年學校有26個教學班,學生1130人,教職工53人,其中專任教師52人,大專及以上學歷45人,國小高級教師10人,中學高級教師2人。

歷史沿革

學校創辦於民國七年(1918年),原名為“湖山初級國小”(1918-1940),校址設在萬松庵(為現在學校學生宿舍樓多媒體教室所在位置),校舍為一座朝東的三合院式的房子。後因此地位於下各各個村南面,1941年,學校更名為下各國小(1941-1957)。
解放後,開始大煉鋼鐵,1950年春,學校改為煉鋼基地,校舍曾遷至禮仙廟(下各橋頭殿),1957年更名為下各公社中心校(1957.9-1983.8),1965年,學校遷回萬松庵。1971學校增設國中部,1983年國小國中分開設立,國小更名為下各鎮中心國小(1983.9-1992.8)。1990年兼併里基岙、下山頭國小。1992年,由於行政區域(下各鄉、懷仁鄉)合併為下各鎮,下各鎮中心國小定在懷仁,學校再次更名為下各國小(1992.9-2010.1),下屬於下各鎮中心國小,為農村完全國小。1996年兼併下垟國小。2004年下半年,原下各一中與設在黃粱陳的原下各二中合併遷移至下各鎮人民政府大樓背面的新下各二中校址,原下各一中的校舍合併給學校,同時,學校兼併前潘、西郊國小及下郊、羊棚頭國小高段。2009年下半年,兼併下郊、羊棚頭國小低段,至此,下各片學區所有學生統一到下各國小就讀,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成為當時台州市最大的農村完全國小。
2010年2月,在教育局“完小升格戰略”的統一部署下,學校升格為鎮中心國小,更名為下各鎮第二國小,由教育局和下各鎮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下轄完小社山國小,首任中心國小校長為王曉華。
升格後,面對教育改革大潮和作業減負的大背景,學校經過深入研究,提出“讓學子體驗快樂學習,讓教師體味幸福教育”的辦學理念和“求趣”的校訓,並結合農村學校的特點及地方特色,著力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探索和建設,走出了一條以社團活動為特色的農村辦學的新路子。

教學優勢

目前,學校共開設了36個社團,開發了農科技勞動實踐基地,開展了以“學農活、知農趣、探農技”為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同時,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課程開發方案、課程體系和活動綱要,完善了質量監控和操作體系,使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化實施得到了深化和鞏固。社團活動一直堅持“學生自選、家長支持、全體參與”的原則,面向全體學生,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社團活動。學校為社團聘請指導老師,包括學校教師、退休教師、社會專業人士以及部分有特長的家長,利用周五下午的社團課和平時的課餘時間進行活動實踐。社團活動是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實現特色辦學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為此,學校專門成立了社團工作研究小組,開展社團建設的課題研究,為社團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詮釋著“注重知行統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理念。社團活動,正在逐步成為下各二小的特色,讓每一個學子都體驗學習的快樂,健康成長。

榮譽及肯定

自開展社團活動以來,學校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省、市、縣各級領導多次來校實地指導,對各項工作給予充分的肯定,並為社團的發展出謀劃策。同時,各兄弟學校也紛紛慕名而來,聽取了我校開展社團活動的成功經驗,提出了自己的寶貴建議。在他們的關懷和引領下,升格後短短兩年的時間裡,《仙居新聞》《台州日報》《浙江教育科研》《上海教育科研》《浙江教育報》《中國教育報》和仙居電視台、台州電視台等媒體相繼對學校的辦學特色進行了報導,學校榮獲省紅旗大隊、省示範性圖書室、省農遠工程先進單位、市教學改革實驗基地、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市青少年讀書活動組織優秀獎、市治安先進單位、縣合格學校、縣先進學校(連續兩年)、縣文明單位等十餘項榮譽稱號。

地圖信息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廣場路口1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