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閻中堂書

《上閻中堂書》是薛福成所著作品,出自於《薛福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上閻中堂書
  • 作者:薛福成
  • 作品出處:薛福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年伯大人鈞座:秋間接奉賜書,憂世之心,溢於言表。伏維起居曼福,儀型百寮,抃祝無量。承示戶部歲費支絀,勢實岌岌。竊嘗深惟其故,固由外患漸逼,種種費用,日益浩繁。而漏卮之最大者,則在於養兵。漢、唐以前,臨事調發,無事歸農,尚少養兵之費,故其時國計常裕。自府兵廢而兵農始分,數十百萬之眾,坐而待食。故宋、明以後,國用恆絀,甚至括財加賦,而事益不可為。本朝經制之兵,旗、綠各營歲餉用銀約二千萬兩,幾去歲入之半。然綠營之不可用,乾隆以來,聖訓蓋屢及之。厥後楚、淮諸軍剿滅內寇,皆以勇營著績。近雖節次裁汰,留防之勇,尚需歲餉一千數百萬兩,而綠營餉仍難去,是養兵費加倍矣。邇者西洋種族,紛至沓來,恃其船堅炮利,日肆侵侮。中國欲圖自強,於是不得不修炮台、購火器,不得不設船政與機器局,不得不練水師、造鐵甲船,不得不遣使分駐各國,以結外援而詗敵情。綜計歲費亦不下一千數百萬兩,而綠營、勇營餉仍難去,是養兵費又加倍矣。夫漢、唐以前所無之費,宋、明以來有其一而已足以自困。宋、明以來所有一倍之費,今則化為三而尚未知底止。此固管、蕭所不能謀,陶、猗所不能支者也。且今之厘金、洋稅,合計歲入三千萬兩以外,實為昔年所無,幸稍補苴闕乏。然無事時所出仍浮於所入,有事更無論矣。誠以此時適遘開闢以來未有之奇局。東西洋各國,方日務制器、通商、開礦,其嗜財如性命,用財如泥沙,及至用兵,雖糜餉數千萬億而不惜。中國綢繆武備,斷不能如各國之耗費,然為事機所迫,竟有欲罷不能之勢。今於三大宗之中,如去綠營,則數百年舊制,似難驟改。如去勇營,則所留實多百戰之餘,今皆分扼要隘,彈壓土寇,撤之則更虞單弱,各省所稱無可裁減,似非盡虛辭搪覆也。至於扞御外侮,則築炮台、練水師、治火器,最為當務之急,所費尤難減省。
然則今之時勢,誠如鈞諭所云萬分無計者矣。顧福成於窮極思變之時,審度事理,必不得已。或者裁減綠營乎?昔胡文忠公有言:“凡染宦場與綠營習氣者,文武二途,萬無可用,只宜屏棄。”蓋以二百餘年之流弊,積重難返,雖欲整理而無由也。夫勇營固不能無窳弱之弊,然或易一將而壁壘更新,或募一旅而旌旗變色,非若綠營之不能振作。綠營既決然無用,則是空養游惰六十萬人,坐耗歲餉二千萬兩,將何以堪?為今之計,惟有淘汰綠營,而於勇營及海防諸務,亦仍精心綜核。綜核之法,只可視督撫為何如人而可否之。督撫有如曾文正、胡文忠諸公者,所請雖一概照行可也。督撫有如英西林、文質夫諸公者,所請雖一概痛駁可也。至各省綠營,近來發餉有八九成者,有六七成者,雖尚未能盡裁,若再普減兵額二成,每歲可省餉三百萬兩;普減三成,每歲可省餉四百數十萬兩,以十年計之,則四千餘萬矣。得此一項撙節,尚可稍紓財力。若謂經制之兵,減之恐冒不韙,則前哲所論,與時勢所趨,確有明證。專賴有大識大力,卓然不惑於流俗者,起而變通之,庶以匡維全局。今又適值鈞座兼掌兵部,此固難得之機也。或又謂綠營過單,則護餉、解犯、捕盜諸差,恐難應手。不知僅減二三成,於諸差尚可無誤,且有勇營駐紮之處,不妨責令分任其勞。其汰之之法,但令各省於營兵之老死者,緣事革退者,勿復募補。則兩三年內,必可減去三成矣。營兵既減,營中將弁舊額,亦須酌裁,以昭核實。或稍撥補勇營與海防諸營之缺。至於添練輪船水師之處,其原設艇船水師,亦少實用,可漸裁也。夫沿海各省原設水師,承平時久多廢弛,或專恃洋菸、妓博各種規費以餬口,或船已朽爛無存,將弁尚按期支領修船造船經費,視為本署入款。此等有名無實之費,似宜設法查驗,大加裁減,務稍撥補輪船水師之餉。他若長江內河各舢板水師,為扼守江河汊港之用,曩歲肅清江面,深得其力,此則當仍舊貫者也。因鈞諭殷殷垂詢,輒敢發其狂瞽之論。未知可備採擇否?冬深驟寒,惟為道為民,珍重不宣。十一月二十七日,福成謹上。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號庸庵,江蘇無錫人。清同治四年,入兩江總督曾國藩幕。光緒元年,上疏力陳海防大計,始知名於世。同年入直隸總督李鴻章幕,襄助辦理外交事宜。五年,撰寫洋務思想代表作《籌洋芻議》。十年,授浙江寧紹台道,參與浙東抗法鬥爭。十五年,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國公使,致力於設立領事,保護華僑。與英國交涉中緬南段劃界事宜。屢遷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二十年四月任滿回國,旋病逝。清廷下旨將其事跡宣付國史館立傳。編者簡介馬忠文,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晚清政治史研究。撰有《時人日記中的光緒、慈禧之死》、《張蔭桓、翁同龢與戊戌年康有為進用之關係 》等論文。任 青,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圖書情報系,現為中共中央黨校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文獻資料整理工作,參與整理《張蔭桓日記》(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曾協助許恪儒先生整理《許寶蘅日記》(中華書局,2010年)。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