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訪代理是指為上訪者提供獲得利益訴求的有效指點、有益幫助或者直接承辦、代辦上訪事宜的人或職業。上訪代理的職責是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為上訪者尋求合法途徑維權,責任是代理上訪、代人維權,為上訪戶寫訴狀、跑相關部門遞舉報材料、提出合法訴求……,承擔的是社會法律工作者或律師的部分任務,只不過走的是上訪這條維權途徑,因此,被稱為“民間包青天”。上訪,其實是上訪戶為了保護自己的切身利益免受害或者已經損害而依靠國家和地方的信訪條例制度而尋求維權、補償損失的過程。因為上訪涉及到國家的法律法規、信訪制度等非常專業的問題,所以,上訪也就需要比較專業和靠譜的程式才能成功維權、實現自己預期訴求。否則,上訪可能就變得漫無目的、不得要領,難以通過上訪途徑實現自己的利益訴求。從法規經驗上看,上訪戶需要上訪代理。
上訪代理的職責和任務,上訪代理的背景,上訪代理應運而生,拍上訪者照片被送精神病院,上訪戶水平有限“名人”成代理,缺乏互信 政府強力出擊,
上訪代理的職責和任務
上訪代理的職責是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為上訪者尋求合法途徑維權,責任是代理上訪、代人維權,為上訪戶寫訴狀、跑相關部門遞舉報材料、提出合法訴求……,承擔的是社會法律工作者或律師的部分任務,只不過走的是上訪這條維權途徑,因此,被稱為“民間包青天”。
上訪代理的背景
上訪,其實是上訪戶為了保護自己的切身利益免受害或者已經損害而依靠國家和地方的信訪條例制度而尋求維權、補償損失的過程。因為上訪涉及到國家的法律法規、信訪制度等非常專業的問題,所以,上訪也就需要比較專業和靠譜的程式才能成功維權、實現自己預期訴求。否則,上訪可能就變得漫無目的、不得要領,難以通過上訪途徑實現自己的利益訴求。
從法規經驗上,上訪戶需要上訪代理。“有個人反映一個問題,不知道遞交書面材料,只知道到職能部門說,然後回家等訊息,時間久了再去反映問題。”久而久之,這些人就成了上訪戶。目前上訪者增多,上訪者多是老百姓,往往限於自己的文化素質和法律知識欠缺而不懂法律程式,只知道有理,卻不明白為什麼。他們不願意打官司,因為太耗時間,不如求助於“名人”,引起領導關注,然後問題能夠及時有效解決。上訪名人在當地“人頭熟”,對於到什麼地方反映問題,採用什麼方法反映問題,他們都非常有經驗。“上訪戶看重的是他的名氣,想借他反映各自的問題,以期引起上面重視。”全國各地每天都有網友找上訪代理幫忙,很多上訪者,在他們身上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名人”的成功經歷,讓有的部門投鼠忌器,這更容易引起關注。有的上訪戶透露,他們甚至願意付錢,讓人代為上訪,“這樣值”。
上訪代理應運而生
拍上訪者照片被送精神病院
拍上訪者照片被送精神病院
兩個維權“名人”,因為拍攝十堰原五交化職工上訪照片,被送精神病院治療五天。
因部分上訪者不熟悉法律和上訪程式,反映問題抓不住要領,需要有人出謀劃策。而這些維權“名人”熟悉法規,反映問題輕車熟路,自然成為上訪者的代理。不過,針對這一群體,當地官員認為,因他們的介入,上訪問題未能解決,反而激化了矛盾。
近30名十堰市原五交化有限公司下崗職工,從報紙上得知,省里下來的巡視小組住在宏正酒店,便於4月9日上午聚集在宏正酒店門口,打出橫幅反映公司改制國資流失和原單位領導涉嫌腐敗問題。
此後,彭寶泉懷疑警方與單位相互勾結,又與警方發生衝突,最後被判刑一年。
2009年初,出獄後的彭寶泉,“考慮到家人和現實情況”,停止了行動。
不過,放棄了實戰的彭寶泉把戰場轉移到網上,並結識了湖北十堰市鄖西縣網友陳永剛、湖南網友張洪峰,以及十堰市民鄧復華,“他們都是因為維權出名”。
此三人,在上訪戶心中,全是“名人”。
很多上訪戶介紹,鄧復華會寫文章,且多為監督和揭露性質,人稱“刀筆”,在十堰上訪戶中頗有名氣。鄧自稱是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曾當過記者。
鄧復華自稱寫過有關南水北調工程的內參,引起上級領導重視並批示,引來巨額治污資金。還有一次,鄧復華因批評十堰市一統戰部長濫用職權,對方揚言要開除其黨籍。事情鬧大,上級領導批示:統戰部長不適合統戰工作,調離原崗。
陳永剛的出名,與鄧復華類似。
2006年,陳永剛在縣裡承包印刷廠失敗,因借貸糾紛連遭六七起官司。陳隨後認為,這些都是被人陷害的。
2008年,聽說鄖西工程承包招投標存在黑幕,聯想到自己的經歷,陳永剛開始在網上揭黑。陳永剛經常登錄十堰當地論壇和各種網站,常年使用“鄖西貪官、鄖西官場”等關鍵字,搜尋信息。一旦發現有用信息,他便開始舉報。
陳永剛先後舉報過鄖西縣多名官員,其稱原縣委書記盧富昌和原縣長馮安龍,就是因其舉報,雙雙調離。
而張洪峰,亦因維權小有名氣。張洪峰曾買過5台品牌翻新空調,出了問題,經其艱難維權,終獲賠償。張在部落格里介紹這些經歷,並留下聯繫方式,引起關注。後來,張開始關注公共事件,部落格點擊率由40萬猛增至900萬。
上訪戶水平有限“名人”成代理
上訪戶水平有限“名人”成代理
彭寶泉們出名後,身邊的上訪者越來越多。
上訪者都想依靠彭寶泉等人的非常途徑,獲得自己的利益訴求。
“上訪戶看重的是他的名氣,想借他反映各自的問題,以期引起上面重視。”一老上訪戶說。
陳永剛成名後,全國各地每天都有網友找他幫忙,很多上訪者,在他身上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陳永剛說,在鄖西,有人專門為上訪戶寫訴狀,價格從一千元到幾千元不等,但他們從不過問上訪過程。還有人原本好打抱不平,被稱“民間包青天”,結果被當地政府安排進縣電視台工作,“包青天”也不再過問上訪之事。
陳永剛說,他們不會被人收買,因為他們“有責任”代人維權。
從法規經驗上,上訪戶需要他們。
張洪峰認為,目前上訪者增多,首先是老百姓不懂法律程式,只知道有理,卻不明白為什麼。
“有個人反映一個問題,不知道遞交書面材料,只知道到職能部門說,然後回家等訊息,時間久了再去反映問題。”張洪峰認為,久而久之,這些人就成了上訪戶。
十堰當地的上訪戶告訴記者,他們不願意打官司,因為太耗時間,不如求助於“名人”,引起領導關注,然後問題能夠及時有效解決。
還有一名上訪戶告訴記者,這些“名人”在當地“人頭熟”,對於到什麼地方反映問題,採用什麼方法反映問題,他們都非常有經驗。
而且,有上訪戶認為,“名人”的成功經歷,讓有的部門投鼠忌器,這更容易引起關注。
有的上訪戶透露,他們甚至願意付錢,讓人代為上訪,“這樣值”。
缺乏互信 政府強力出擊
缺乏互信 政府強力出擊
在彭寶泉等人眼中,職能部門踢皮球,推卸責任,是上訪增多的原因。
彭寶泉說,問題反映到公安機關,對方不作為,上訪者只能四處散發傳單,以此引起關注,尤其是上級領導的關注。彭寶泉把這種方式稱為“人民的渠道”,而這條道關鍵是要引起上級官員關注。
彭寶泉等人均稱吃穿不愁生活穩定,接手他人上訪問題,大多是義務服務。
然而,在被舉報者眼中,彭寶泉等人形象,並非義務。
在建設銀行十堰市分行副行長馮躍春眼中,彭寶泉落聘,是因能力不足,而非他人報復。
在十堰警方眼中,彭寶泉等人就是“刁民”。
當地警方稱,兩人收受上訪者10000元交通費。雖然彭鄧兩人聲稱是上訪者自願支付,但警方認為他們就是利用上訪謀取私利的。
為了“說明問題”,警方還特意出示了鄧復華的名片,名片上寫“24小時受理各類投訴”。
還有官員透露,鄧復華曾想做官,未能如願,便開始舉報領導。
在信訪官員看來,彭寶泉等人的介入,並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就拿五交化公司職工的問題來說吧,有人房子屬於單位,拆遷時卻要索賠,這怎么滿足?”十堰市信訪局接訪中心主任王勇認為,這些人要求一旦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上訪。
王勇介紹,這些上訪職工不相信政府的調查結論,又去找來彭寶泉等人,反而激化了矛盾。
這種把事情搞大的做法,王勇並不認可。在他看來,國家信訪條例嚴禁收費或集資上訪,“實在不行,還可以通過法律解決”。
上訪者及其代理者和政府部門缺乏互信,一方激烈行動,換來的結果可想而知。
在單位分管信訪工作的張洪峰承認,現在關鍵是上訪者和政府部門間沒有建立互信,缺乏妥協的共識。
彭寶泉被送精神病院期間,上訪戶不斷向記者提供所謂“內部訊息”,一台電腦前,網頁打開,十堰論壇里,代表“官方”和“上訪戶”的網友,各自穿上馬甲,發表觀點相左的網帖,一名上訪戶指著螢幕說,“這就是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