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膈

①《靈樞經》篇名。本篇首氣為上膈之證,故名。內容從氣為上膈,蟲為下膈兩方面作為討論的綱領,著重闡述膈證中屬於蟲痛的病因、症狀和療法。

②病證名。指食入即出的病證。與下膈相對而言。出《靈樞·上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膈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出處:《黃帝內經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上膈”是《靈樞經》篇名之一。
《靈樞經》又名《靈樞》、《黃帝內經靈樞經》、《針經》,別稱《九卷》,為《內經》組成部分之一。原書9卷共81篇。本書與《素問》所論述的內容相近,尤詳於經絡、針灸,在介紹基礎理論和臨床方面則與《素問》內容互有補充闡發,是研究我國秦漢以前醫學理論,特別是針灸療法的重要文獻,素為歷代醫家所重視。
上,為上部;膈即為“隔”,阻隔不通。本篇討論的是膈食症中屬於下脘蟲積成癰的病因,症狀和治療方法。文中首以“氣為上膈”、“蟲為下膈”兩方面作為論證提綱,故以“上膈”二字作為篇名。
《靈樞·上膈》:“氣為上膈者,食飲入而還出……”上膈由氣而生,下膈因蟲而致。馬蒔註:“膈者,膈膜也。前齊鳩尾,後齊十一椎,所以遮隔濁氣,不使上薰心肺也。然有為膈上之病者,乃氣使然,食飲一入,即時還出。”治宜調氣為要。

中醫套用

本篇專論癰的問題。癰的形成是由於喜怒不適、飲食不節、寒溫不時三個方面的原因。特別指出因為寒汁流入腸中,引起蟲寒,中寒則積聚於下管,這一部分衛氣不能營運,因而邪氣盤踞,飲食時蟲上求食,下管虛,邪氣更勝,因此成積成癰。
癰在管內的痛深,癰在管外的痛浮,所以在刺法治療上,必須根據癰部的氣行方向,先在其旁淺刺,逐漸將針刺入深部,針後必用熨法,使熱氣輸入,以助癰潰,還須注意休養,幫助正氣運行,再以鹹苦之藥消積,使癰毒從大便排出。
明代張景岳認為治療膈症應當針藥並舉,注重治療和調養,在心理上要安寧恬靜,切勿貪慾妄想,這有這樣才能消除致病因素,使氣機和順,邪氣外泄而愈。
對於上膈證,其屬胸膈氣鬱,治開郁理氣,可方選五磨飲子(《醫便》:木香、枳殼、沉香、檳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