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書過程
編寫背景
甘肅省武威地區是中國上消化道腫瘤的高發地區之一,因為公眾健康意識淡薄、交通不便及經濟發展水平低下等原因,患者前來就醫時多已至腫瘤晚期,5年生存率較低、很多患者一經發現生存期甚至不足一年,給患者及其家庭造成經濟及心理的巨大負擔,更造成社會醫療資源高投入和低產出之間的嚴重失衡。要扭轉這種形勢、提高上消化道腫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唯一有效的方法即在消化道腫瘤高發地區定期進行癌症篩查,以期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病理醫師在腫瘤“三早”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活檢定性、內鏡治療還是外科手術後進行標本評估及TNM分期,一份規範、合格的病理報告是臨床醫師決定治療方案的關鍵。
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窄帶光(NBI)技術和放大內鏡技術的引入、內鏡醫師診斷技術的不斷提高、內鏡下切除方法的不斷進步,使得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的檢出率、內鏡下治療率不斷提高,在提高5年生存率的同時,保留了器官功能、極大提升了患者生活質量。內鏡診療水平的提高為病理醫師帶來了新的挑戰,中國國內內鏡醫師採用的內鏡下診斷分類只有一種,而病理醫師在消化道腫瘤診斷過程中則面臨西方國家和日本雙重診斷標準,在某些胃癌亞型中兩類標準分歧十分明顯(如日本診斷標準中的低異型度腺癌,在西方診斷標準中可能僅僅診斷為腺瘤),常令人非常困惑,面對這種情況,一名合格的從事消化道早癌病理診斷的病理醫師不僅需要全面了解日本消化道癌症診斷標準,掌握東西方診斷標準的異同,還需要與內鏡醫師及時溝通,發出一份有意義的病理報告、輔助制訂下一步的治療決策;而規範化處理內鏡鉗取/切除標本,做出一張質量過硬的切片,是簽發一份內容規範、質量合格的病理報告的必要保證,需要內鏡醫師、內鏡醫師助手、病理醫師、病理技師的密切協作及相互配合。
編寫情況
該書具體的編寫分工如下:第一章由朱薇醫師撰寫,楊麗虹、王鵬飛醫師提供部分圖片;第二章、第三章病史簡介及病理部分均由朱薇醫師撰寫,總計完成19萬字;第二章第1~5例、第三章第1~5例消化內鏡部分由楊麗虹醫師撰寫,總計完成2.5萬字;第二章第8~10例、第三章第10例消化內鏡部分由王鵬飛醫師撰寫,總計完成1.8萬字;第二章第6~7例、第三章第7~9例消化內鏡部分由郝晉雍醫師撰寫,總計完成1.3萬字;謝凱、稅茜茜、穆善善、王海燕、許少策協助資料整理、文稿校對及部分標本的取材。
出版工作
2020年10月1日,《上消化道早癌病例病理圖譜》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內容說明
該書分為消化道早癌標本規範化操作流程、上消化道早癌ESD切除病例及上消化道早癌手術切除病例三個部分,詳細描述了消化道早癌相關各類標本的規範化處理流程,並以典型病例的形式,採用圖片和文字描述的方式,在著重介紹上消化道早癌病理形態的同時,也簡要介紹了白光內鏡、色素內鏡、窄帶光內鏡、放大內鏡、超聲內鏡及內鏡下治療的內容。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消化道早癌標本規範化操作流程 一、胃腸道早癌標本規範化前期處理 002 二、病理標本的規範化取材、包埋、製片 007 三、鏡下觀察病理切片、書寫病理報告、繪製病變譜系圖 016 第二章 上消化道早癌ESD切除病例 病例一 020 病例二 033 病例三 039 病例四 050 病例五 060 病例六 066 病例七 074 病例八 081 病例九 087 病例十 093 | 第三章 上消化道早癌手術切除病例 病例一 102 病例二 105 病例三 112 病例四 124 病例五 128 病例六 134 病例七 145 病例八 151 病例九 156 病例十 162 附錄 英文縮略詞表 168 |
編寫人員
作者簡介
李玉民,1962年出生,甘肅民勤人。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導,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85年於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普外科參加工作,歷任教研室主任、科主任、副院長等職,2008年調任蘭州大學第二醫院院長,2014年任蘭州大學醫學院院長,現任
蘭州大學副校長。擅長肝膽胰外科(肝移植)、微創外科和消化系腫瘤。
黃曉俊,主任醫師、教授,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消化科科主任、醫保處處長,專業型博士研究生導師、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甘肅省第一層次領軍人才。甘肅省醫師協會秘書長(法人);甘肅省醫學會消化內鏡專業委員會原主任委員;甘肅省消化內鏡質控中心主任;甘肅省消化內鏡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消化腫瘤、消化內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