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是中國最早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青年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
- 創建時間:1920年8月22日
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是中國最早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青年組織。
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是中國最早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青年組織。歷史沿革1920年3月,開始籌建青年團,曾起名“青年社會革命黨”,有一部分無政府主義者參加,1920年8月22日,正式定名為“社會主義青年團”。協會領導陳獨秀、...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上海市委員會簡稱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共青團上海市委,在上海地區內亦可簡稱為團市委或市團委,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上海地方組織的領導機構,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上海市代表大會(簡稱團代會)選舉產生,在中國共產主義...
上海團中央舊址位於上海市淮海中路567弄(漁陽里)6號。1920年8月22日,在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領導下,俞秀松等8名青年在此發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對各地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起了發動和指導的核心...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位於上海市淮海中路567弄6號(原霞飛路新漁陽里6號),占地面積779.8平方米,是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上海黨團組織的重要活動地點之一。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是建於20世紀初的兩層樓磚木結構,坐...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925年1月26日至30日在上海召開。出席會議有表決權的代表18人,代表全國2400多名團員。大會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對青年運動決議案的精神,通過了大會宣言和《經濟鬥爭決議案》、《一般...
1922年1月,創辦團的臨時中央局機關刊物《先驅》。至1922年5月,北京、上海、南京、天津、武昌、長沙、廣州等17個地方已建立了團的組織,全國的團員發展到5000多人。1922年5月5日,在廣州召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重要藏品有:山西省團委捐贈的劉胡蘭被害時用過的側刀(複製品);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任書記俞秀松戴過的眼鏡、用過的筆筒、鎮紙;劉少奇填寫的《團員調查表》(複製品);周伯棣著的《中國財政史...
大會選舉產生了由7名委員和4名候補委員組成的團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劉仁靜當選為委員長。3.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5年1月26日至30日在上海舉行。出席代表18人。共有團員2400餘人。大會修改了團章,決定把中國...
大會開了6天,舉行了8次會議,聽取了施存統作的臨時中央局和上海團的情況報告,討論通過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綱領》、《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章程》、《青年工人農人生活狀況改良的議決案》、《關於政治宣傳運動的議決案》、《關於教育運動...
1920年8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陳獨秀指派共產主義小組成員俞秀松等人組建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浙江青年俞秀松、施存統、陳望道、葉天底等5人為成員,俞秀松任書記,至年底,浙江籍團員有10餘人。黨的“一大”後,中央局派黨員從事恢復和...
1922年5月5日至5月10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東園隆重舉行。出席大會的有來自上海、長沙、武昌、南京、唐山、天津、保定、杭州等15個地方團的25名代表。會議選擇5月5日馬克思誕辰104周年紀念日召開,表明中國...
圍繞助力社會治理,深入實施西部計畫、社區青春行動等項目,組織團員青年在西部地區、邊遠鄉村、基層社區貢獻力量,動員數百萬青年志願者服務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上海進博會等重大活動。圍繞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化美麗中國青春行動,動員...
《先驅》從創刊號至第3期,由北京地方團組織編輯出版,劉仁靜和鄧中夏任主編。從第四期,該刊遷到上海,改由青年團臨時中央局編輯出版,施存統任主編。自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以後,從第8期起轉歸團中央執行委員會編輯...
8月,中國最早的共產黨組織——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正式成立,俞秀松是發起人之一和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受上海黨小組委派,負責組織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任書記,不久後又任團中央執委會書記。後參加孫中山討伐軍閥陳炯明的革命。1925年至...
1920年8月,參加毛澤東等正在籌建的俄羅斯研究會,並由該會推薦首批赴上海入“外國語學社”作留俄學習準備。在上海“外國語學社”,首批加入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1930年 1921年5月,經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介紹,進行職業化裝後,...
《中共中央關於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決議》的由來 “鞏固地向前發展”方針的由來 “在黨的領導下建立團的獨立活動”的由來 “全團帶隊”的由來 “推優入黨”的由來 “黨建帶團建”的由來 歷史組織和領導機構篇 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