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界救國會會刊》創刊於1936年,上海文化界救國會編輯並發行,周刊,屬於抗日刊物,停刊時間和原因不詳,館藏1936年創刊號、2、3、4、5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文化界救國會會刊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6年3月
- 出版周期:周刊
人員編制,欄目方向,
人員編制
本刊由上海文化界救國會成員撰稿,主要撰稿人有童罕、竹生、王造時、馬相伯、沈鈞儒、宜人等學者與革命黨人。
欄目方向
本刊設有救國訊息、時事評論、言論、特載、專欄、會務等主要欄目。本刊創刊意在,作為一個溝通交流的陣地,聯接愛國的文化人,聯接國內各省市縣的民間救國團體,使之像兄弟一般協同工作,展開以文化人為首的救國運動。本刊發表上海各界救國聯合會宣言,抗議軍警圍捕復旦學生,聲援復旦學生爭取救國自由,刊登各地、各界救國團體訊息,及時事評論。
具體言之,“救國訊息”一欄,又細分為:外埠情報、本埠情報與世界情報來報導國內外民族解放運動。外埠情報有:《平市被捕學生二百餘人》、《山東大學開除愛國同學》、《浙大及清華為梅案捐款》等;本埠情報有:《北平婦女救國會工作狀況》、《漢奸教授楊立奎之無恥》等;世界情報有:《芝加哥僑胞救國示威遊行》、《紐約僑胞抗日救國會成立》、《中華民眾之友請國聯設法迫日軍退出》等,該欄目介紹各地愛國運動與叛國運動,以支持救國運動立場,引導讀者參與其中。“時事情報”一欄,分析一周來世界和中國的大事,有文:《日本政變後往那裡去》、《德國二次廢約與進兵萊茵區域》、《對擴大學生救國運動的幾個建議》等,該部分文章主要發表法西斯國家政治對其本國與世界的影響,還有對目前學運的方式方法及其合理性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指正。“言論”一欄,主要是檢討救國會救國運動的方向、路線與理論,有文:《忘不了的兩個朋友》、《為什麼》等,這些文章展現了救國運動過程中出現的流血犧牲,同時也對青年人為國付出生命的反思,文章底色充滿悲壯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