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複方中藥重點實驗室,依託於上海中醫藥大學,由上海市科委於1999年批准建設、2001年驗收批准成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市複方中藥重點實驗室
- 依託單位:上海中醫藥大學
目前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崢濤教授,學術顧問為胡之璧院士和陳凱先院士。固定人員47人,平均年齡39歲,博士學歷占51 %。實驗室以“傳承、發揚、創新和提升”為發展總方針,總體定位是繼承傳統中醫藥發展的理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聚焦創新研究人才培養,構建複方現代化發展的知識和理論體系,從而實現複方中藥研究的理論技術突破。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複方中藥分析、化學、藥理和生物技術研究。近期研究目標是在現代藥物發展理論指導下,在現代化學、藥理、生物等高新技術輔助下,建立複方中藥及有效組分或成分的研究方法。遠期研究目標是不斷完善發展,形成先進的技術平台,開展對複方中藥的作用機理、藥效物質基礎、毒性和安全性,以及有效成分在體內的吸收、變化、分布和代謝研究,制定質量標準,研發安全穩定、療效可靠、質量可控的新一代複方中藥。
上海市複方中藥重點實驗室以經典複方中藥研究為主,並且針對複方主要有效成分進行深入研究。從建立之初的傳統當歸補血湯、左金丸等經典複方開始,之後對青娥丸、千柏鼻炎片、四磨湯、附子泄心湯、溫下方、防風通聖散、車前子散、四君子湯、黃芩湯、肉蔻五味丸、丹參三七複方、複方木伲孜其顆粒、消炎利膽片等複方和中成藥進行研究,近期對膽寧片、複方注射劑脈絡寧等複方進行研究。取得豐富的研究成果,發表多篇中英文研究論文,並為多家企業提升品牌形象,獲得經濟效益,例如:明確膽寧片的中藥化學成分和作用機理,嚴格控制該產品的質量標準,成功讓中藥走向世界進入加拿大市場;追根溯源索尼婭石斛,建成系列鑑定標準,解決複方脈絡寧原料藥的進口藥材批件難題,為其他進口藥材的批准和鑑定提供參考依據。
中醫中藥是我國醫學文化的瑰寶,為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其中中藥複方配伍是中醫臨床用藥的特點、優勢和精髓。但複方中藥成分複雜、品種多樣、來源不一、質量難以控制,治病機理不明確,安全性不穩定,不易走出國門。針對複方中藥研究的現狀和困境,本實驗室套用國內外先進科學技術,引進優秀人才,強化青年人才培養及梯隊建設,近三年有10餘名青年研究骨幹赴國際知名大學(美國,英國,香港等)訪學交流,獲得28項人才基金(國自然優青,教育部新世紀人才,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浦江人才,青年東方學者,青年啟明星,曙光、晨光學者等)。建立了複方中藥作用機理和藥效物質基礎研究平台、複方中藥質量控制標準研究平台和現代複方中藥生物技術研究平台。藉助這3個平台,實驗室先後選擇多種複方中藥作為研究對象,對藥效和作用機理、藥效物質基礎和質量標準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並積極探索套用現代生物技術對複方藥材及其有效成分進行可替代性的研究。其中實驗室構建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中藥質量控制與綜合評價創新平台,在國家、行業、企業中藥標準制定、對照品研發、人才培養、專業培訓等方面形成優勢,成為國家藥典委員會倚重的機構,參與和主持《中國藥典》(2005,2010,2015版)的編寫。近三年來,發表論文114篇,包括Hepatology,Free Radic Biol Med,J Exp Bot,Sci Rep等雜誌,授權專利22項,專著5部。培養9名博士後,42名博士生,73名碩士生。批准實驗室開放課題8項,主辦學術會議7項,大型儀器共享服務13台。
上海市複方中藥重點實驗室在上海市科委和學校多年的運行支持下,以良好的成績通過了4次評估。現已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運行體系,為本校中藥學學科建設提供了優秀的研究基地和人才培養平台,2013年一級學科評估中列全國中藥學學科第一位、2014年7月成為全國中醫藥院校率先進入ESI全球前1 %的學科(Pharmacology & Toxicology)、2015年列入上海市I類高峰學科、2016年列入一流學科建設等,為該學科的一系列建設和成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驗室已經成為上海市、全國乃至國際範圍的中藥研發與相關技術交流的重要基地,為全國多家高校、企業和國外科研機構等提供技術支持、專業人才培養、業務諮詢、標準制定和科普教育等服務,協助提升科研實力、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實驗室的多項科研成果獲得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部分發明專利獲得智慧財產權成果轉化,提高了地方中醫藥的科技水平,取得了突出的經濟效益,推動了本領域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提升了國內和國際的學術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