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與六安市對口合作實施方案(2023—2025年)》是2022年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印發的實施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市與六安市對口合作實施方案(2023—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12月
- 發布單位:海市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
印發通知,方案全文,
印發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上海市與六安市對口合作實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滬府〔2022〕68號
上海市、安徽省人民政府各委、辦、廳(局),上海市金山區、松江區、青浦區人民政府,安徽省六安市人民政府,各有關單位:
現將《上海市與六安市對口合作實施方案(2023—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7日
方案全文
上海市與六安市對口合作實施方案(2023—2025年)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國發〔2021〕3號)等檔案要求,深化上海市與六安市對口合作,助推六安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繼承發揚大別山精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對口合作重點任務,充分發揮上海、六安兩地優勢,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契機,促進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謀發展,激發老區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走出一條新時代老區振興發展新路,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二)主要目標
通過對口合作,到2025年,兩地合作機制完善有力,人員往來密切頻繁,資源要素流通順暢,產業合作基礎夯實,老區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大幅提升,在紅色文化傳承、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和綠色低碳發展、產業合作平台共建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共同實施一批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對口合作政策措施,推動一批標誌性對口合作項目,探索一批對口合作典型經驗做法,構建一個多層次、寬範圍、廣領域的對口合作體系,攜手打造新時代革命老區對口合作典範。
(三)基本原則
1.政府主導,各方參與。兩地政府充分動員、廣泛發動,充分發揮政府把握方向、規劃引領、統籌平衡、協調各方的作用,通過政府主導、政策支持,動員各級行政機關、群團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對口合作,激發革命老區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形成政府、市場、社會群策群力、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
2.市場運作,互惠互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市場化運作,推進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在兩地自由流動,發揮比較優勢,推動上海企業與六安資源、上海研發與六安製造、上海市場與六安產品、上海總部與六安基地精準對接,擴大有效投資,壯大市場主體,共同推進政策、管理、平台、市場等資源在兩地充分共享。
3.創新引領,系統推進。堅持系統思維,全面研究優勢特色,充分挖掘合作潛力,在系統推進的基礎上,突出全域對接,統分結合、以統為主,鼓勵大膽探索、重點突破,不斷創新合作模式,拓寬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內涵,提升合作能級,鞏固合作成果,實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二、重點任務
(一)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推動文旅康養發展
1.共同弘揚紅色文化。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大別山精神,協同開展紅色文化研究、紅色史料發掘和紅色文創產品開發等,建立革命文物保護名錄,開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共建共享、共同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庫。
2.開展紅色教育培訓。挖掘兩地紅色歷史淵源,講好紅色故事,發揮兩地黨校、重要革命歷史紀念館址等紅色研、學、教、培平台作用,支持上海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赴六安革命老區開展學習交流,開展青少年紅色印記尋訪活動,鼓勵互設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紅色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
3.推進紅色旅遊合作。互設旅遊客源地和目的地,打造全國知名紅色旅遊精品線路,推動建設紅色旅遊專線和旅遊專列,協調有關方面增加兩地往來高鐵班次,實現更快捷通達,推動雙方紅色旅遊目的地加快建設發展。
4.推動旅遊產業協調發展。制定旅遊產業協同發展戰略,加強旅遊產業發展互助,推動上海知名旅遊企業投資開發六安優質旅遊資源,發展高品質的山水旅遊、鄉村旅遊、精品民宿游,共享網路行銷渠道,打造行銷矩陣。鼓勵兩地旅遊企業共同研發區域特色旅遊線路,著力打造“上海六安周末旅”。開展職工療休養基地互認,吸引上海企業赴六安投資興辦健康養老、康體養生、養心休閒等服務設施,建設綠色生態康養基地和幹部職工療休養基地。
5.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發揮上海影視傳媒優勢,支持上海企業赴六安投資運營文旅和數字創意產業項目,推動上海知名文化企業赴六安開展連鎖經營和品牌輸出,開發文化旅遊精品項目,加強紅色作品創作、紅色影視拍攝等合作開發。
(二)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1.開展農業產業合作。發揮農業資源互補優勢,支持上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六安投資建設糧食、蔬菜、茶葉、水果、畜禽、油茶等優勢特色產業基地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綜合體,建設區域性農業全產業鏈綜合服務中心、預製菜等重要生產基地和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示範園、綠色食品加工園等,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面向長三角地區的優質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推動上海醫藥企業在六安投資發展霍山石斛、斷血流、靈芝、茯苓等道地藥材,建設生物醫藥藥源地加工產業園,推動六安特色中藥材資源融入上海醫藥產業鏈、供應鏈。
2.加強農業科技合作和農產品產銷對接。發揮上海科技優勢,推進兩地開展農機裝備研發、種業科技技術、數字信息服務等合作,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和農機裝備工程化協同攻關。將六安農特產品納入上海消費幫扶平台和銷售網路。推動六安農特產品與上海大型批發市場、商貿、商超企業開展產銷對接,建設六安綠色農產品進滬供應基地,進一步豐富上海市民的“菜籃子”。
3.開展勞務對接和職業培訓。共建人力資源供需交流合作平台,建立跨區域人力資源服務聯盟,健全多層次勞務協作機制,完善用工信息對接平台,常態化共享和發布跨區域崗位信息,促進用工精準對接,紓解上海企業用工難。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技工教育、轉移就業協作,加快技工院校、職業培訓機構、公共實訓基地、職業技能提升訓練基地等技能人才培養載體建設,提高勞務輸入組織化程度和勞動力技能水平。
4.深化城市建設管理合作。發揮上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營方面的優勢,支持上海相關企業與高等技術人才參與六安城市設計、建設、運營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助推六安提升城市能級。
(三)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1.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化合作。堅持市場化手段,支持六安引入上海資本、基金,盤活現有基礎設施存量資產,拓展基礎設施融資渠道,探索推進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試點。六安在城市建設、交通設施、旅遊開發等領域,遴選一批收益可預期的優質項目,吸引上海社會資本投資建設。
2.推動公共服務合作。開展證照互通互認,依託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工作機制和技術架構,開展證照多領域“一網通辦”和自助服務“跨省通辦”,形成一批“當場辦結”的跨區域通辦事項。支持六安與上海各類數據企業、交易所等加強合作交流,共同引導培育數據交易市場。
3.加強基礎教育合作。推進兩地基礎教育優質資源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創新合作辦學模式,建立校長和教師交流合作機制,共建網上希望工程,打造一批“網際網路+教育”合作平台。推進兩地高等院校加強學科共建,探索學生聯合培養機制,通過名師授課、互動教研等形式,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4.加強職業教育合作。支持兩地職業院校深度合作,建設產教融合、開放共享的職業教育園區,創建一批校企緊密合作、產學研結合的校企合作共同體、產教融合示範區,打造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特色職業教育基地。
5.推進醫療衛生合作。加強兩地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合作,鼓勵上海專家到六安帶教會診,支持開展遠程醫療培訓工作,實現兩地醫療資源線上互通。支持六安設立“名醫工作室”。支持六安鄉村醫生培訓,提升六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四)堅持生態保護修復,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1.做好生態保護修復。發揮上海生態技術優勢,支持六安完善大別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推進山體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與保護、森林生態保護與修復、農業生態保護和修復、河湖庫生態環境保護,共同建設長三角綠色生態屏障。
2.加強綠色產業合作。加強兩地園林企業合作,推進六安優質鄉土樹種參與上海園林綠化,吸引上海社會資本參與六安國土綠化建設。引導上海社會資本參與六安廢棄礦山修復及場地高效再利用和可再生能源、資源產業發展。
3.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支持六安開展林業碳匯項目建設,指導六安林業碳匯項目申報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項目,利用碳普惠機制,探索研究六安林業碳匯項目進入上海交易市場。發揮上海在碳資產管理方面優勢,幫助六安培育碳資產人才隊伍。
(五)加強科技創新,共建產業合作平台
1.加強創新創業合作。發揮上海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創新載體品牌效應,推進G60科創走廊示範效應向六安延伸,建設集“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基地-基金集群”為一體的科創生態社區。支持上海各類科技創新基金,參與六安科技企業孵化器等“雙創”平台建設,共建一批“雙創”示範基地。
2.完善科技創新合作機制。支持上海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六安設立分支機構或開展產學研聯合攻關,合作共建大學分院和產業技術研究院。支持六安加強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靈活引進上海人才在六安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創新創業。
3.加強園區和產業合作。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採取委託管理、股權投資、品牌輸出等多種方式,建立協商共管、產業互促、創新共融、利益共享等合作機制,支持相關開發區、高新區和國有企業與六安開展結對合作和園區共建,推動產用結合、產需對接和產業鏈上下游承接。支持六安圍繞新能源整車企業產業鏈和化工新材料產業鏈,承接產業轉移,建設智慧型電動汽車產業配套基地和化工新材料生產基地。支持上海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行業企業在六安建設生產基地,帶動六安企業進入上海產業鏈、供應鏈。鼓勵有條件的上海各類企業赴六安投資布局區域性總部及生產基地。
4.加強金融合作。支持在滬金融機構在六安設立分支機構,服務六安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強資本市場合作,支持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在六安設立分中心,支持六安企業在上海開展融資活動。支持上海資產管理、商業管理機構等到六安設立分支機構。支持上海各類企業和資本通過市場化方式,參與或設立產業發展基金,支持對口合作重大項目建設和六安產業發展。鼓勵引入風投資金投資入股,支持六安市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綠色低碳產業等發展,多渠道滿足企業融資需求。
(六)加強經貿物流合作與人才交流
1.暢通物流運輸。支持上海龍頭企業在六安重點物流產業集聚區建設物流電子信息平台、區域性物流中心、地區分撥中心,促進兩地物流樞紐的銜接,強化物流運輸領域合作,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2.推進自貿區合作。深化安徽自貿區六安聯動創新區與上海自貿區聯動發展。支持上海綜服企業、海外倉重點企業在六安設立分支機構,建設外貿出口專櫃,共享海外倉資源,“借船出海”“借倉出海”,提高對外開放度。
3.深化幹部人才掛職交流。在雙方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安排兩地幹部掛職交流,由兩省市組織部門分別報中央組織部備案。圍繞激發革命老區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更新思想觀念,拓展思維方式,突出使命擔當、精神狀態、業務能力等高對接,開展針對性、實效性強的跟班學習和實踐鍛鍊。依託雙方優質培訓機構和培訓資源,開展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為雙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4.開展各種形式的產業合作。推動兩地工商聯、商會、行業協會等對接合作,促進理念互融、信息互通、資源互享。支持六安在上海開展招商引資推介活動。組織企業開展“六安行”“上海行”等交流活動,促進各領域務實合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兩地建立“決策層、協調層、執行層”對口合作工作機制,各司其職。通過互訪、交流,召開聯席會議,組織區縣、部門結對和建立信息通報制度,加強溝通協調,定期謀劃對口合作重點工作,部署年度工作計畫。兩地對工作中遇到的重大事項,及時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安徽省主管部門積極支持、推動兩地對口合作工作。
(二)加強政策扶持
緊扣中央要求、兩地所需和雙方所能,制定促進對口合作和兩地人流、物流、資金流互通的傾斜政策和互惠舉措。共建對口合作項目庫,對對口合作的重點園區、重點項目,開闢綠色通道,在用地、用電、用能、資金、信貸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安徽省有關部門在安排中央補助資金、規劃編制、政策實施、項目安排等方面,對六安革命老區給予傾斜支持。
(三)加強宣傳引導。兩地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新媒體平台等,加大對口合作工作宣傳力度,做好對口合作信息發布和政策解讀,及時反映對口合作重大進展、重要成果,廣泛宣傳對口合作工作成效和經驗,營造全社會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
(四)加強督查考核。兩地合作開展督查評估,建立工作清單,緊盯目標任務,定期對部門、區縣對口合作成效進行總結評估。對積極主動開展工作並取得明顯成效的部門和單位,在一定範圍通報表揚;對工作進展緩慢的,提出明確整改要求並督促改進落實。上海市、安徽省以及六安市有關部門共同配合做好國家主管部門對革命老區對口合作檢查評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