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富二代超級創業俱樂部是2010年在上海成立的專門吸收創業富二代的俱樂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富二代超級創業俱樂部
- 性質:創業俱樂部
- 地點:上海
- 對象:富二代
摘要,富二代,富二代競爭力,俱樂部富二代的低調奢華生活,富二代們,FeCSC基本概況,富二代俱樂部控制千億資本平均身家過億,他們能夠控制的資本高達上千億元,校園創業的“千萬富翁”,為實現心中的夢想,入會程式非常嚴格,接班還是創業,進入商業王國,“‘富二代’太負面”,珠三角“富二代”相對低調,“富二代”的心聲,80後富二代生存狀況調查,
摘要
富二代,簡單地說他們是“富一代”的子女。“富一代”是改革開放後首先富起來的一批民營企業家,他們的子女大多在20世紀80年代出生,生活條件優越,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擁有豐富的社會資源。然而,隨著“富一代”逐漸老去,接受海外教育的“富二代”海歸們如何繼承家族企業和財富等問題隨之出現,這個特殊的群體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富二代”一詞首先出現在《魯豫有約》。
富二代
第一種屬於有知識成功型。他們的父母意識到公司的發展與知識是分不開的,於是對子女的教育就非常重視,這些孩子也非常珍惜父母打拚所積累的家業,努力學習,不斷獲得成功。這些獲得成功者大約占“富二代”的20%。其中一部分“富二代”不局限於父輩的傳統行業,投身於科技含量高的新興行業,比如IT產業、軟體開發、廣告傳媒等。
第二種屬於紈絝子弟敗家型。張旭光認為這種現象在“富二代”中很普遍,起碼占50%。很多民營企業家在打拚創業中吃了很多苦頭,就不願意讓子女吃苦,生活條件太優越,父母積攢的家業畢竟很有限,由於這些占半數的“富二代”們往往不思進取、坐吃山空,很多學業未完成,大多家業都破產了。
第三種屬於順其自然型。第一代創業浪潮中的掘金者,雖說賺了點錢,但也不是太有實力,就是比普通人富裕一些。他們平穩發展的同時,對子女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在這種不溫不火中,他們的孩子有60%學業是成功的,既能創業又能守業,而和真正的富人相比,規模不會很大,估計在18%左右。
第四種:12%屬於父衰子落型。由於父輩在那種特殊時期,錢來得太快,但在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改革完善中,所遇到的形勢和原來完全不一樣了,自己不具備相關知識水平和資質能力,在以後的市場競爭中就處於劣勢,還沒等到“富二代”登上舞台,就淪為平民了。
富二代競爭力
中國有多少“富二代”?2004年中國財富管理論壇上,全球最大投資銀行之一美林集團(merrill lynch)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大陸的千萬富翁接近24萬人。中小規模的家族企業則更多。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家族企業研究所所長陳凌告訴中國《新聞周刊》,2003年底,他們曾經在浙江八個縣市做過一個企業調研,312家企業中,三分之二的企業屬於家族企業,這些企業2002年的銷售收入都在500萬以上。如果按照正常的家族代際傳承,那么有資格成為“百萬富翁”乃至“千萬富翁”的新中國“富二代”將數不勝數。
眼下的這批中國“富人”,財富大多尚不及三代。陳凌介紹,由於計畫經濟時代不允許私營企業存在,建國後對過去的工商企業採取了社會主義改造,歷史上存在的家族企業都銷聲匿跡了,因此改革開放以後不斷湧現的民營企業都是完全嶄新的,只有極少的企業可以追溯到1978年以前。
同樣,新“富二代”雖然有可能承繼巨額的財富,但是仍然缺乏由富而貴的歷史積澱,皆是從草根向富裕過渡的先鋒軍,他們承受了父輩在事業上更多的期望,所以對他們的教育被父輩列為頭等大事。
“中國的富豪們目前在忙三件事,一是發展企業,二是與政府打交道,三是教育孩子。即使是很年輕的老闆,也把培養孩子提上了議事日程,而80%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繼承自己的事業”,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陸建華介紹,他與眾多的富豪們打過交道,結果發現大部分人把子女送到了國外,而且是最好的大學,比如英國的劍橋,美國的哈佛與耶魯。有趣的是,文化素養高一些的往往把孩子送到英國,而相對文化較低的富豪父母則清一色把孩子送到了美國。
陸建華說,“富二代”腳下是金子做的墊腳石。這使得他們天然在社會競爭力上要強於普通人,這是一個馬太效應,即越有資源的人,越可以利用資源為自己、為孩子創造機會。以讓孩子受教育為例,99%的“富二代”進了最好的學校,而中產階層二代不超過50%,大量的溫飽階層的孩子通過努力後達到的比例可能只有5%。這種資源的承繼使得“富二代”在知識、技能方面遠遠領先,又客觀上增加了他們的競爭力。無論是文化程度、眼界,還是跟政府打交道的熟練程度,“富二代”都要比父輩優秀得多,他們的優勢在於:再也不用從最底層開始。
但陸建華不認為中國的“富二代”能夠成為像民國初期一樣的富貴階層,他認為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知識階層還在貴族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氛圍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力量。
對於“富二代”的競爭力,浙江大學家族企業研究所所長陳凌給予了積極的評價。“企業家家族容易出現更多的企業家,家庭內部積極創業的氛圍、教育甚至遺傳基因都會起作用,隨著財富的傳承,我們不能夠忽略的是管理經驗也同時得到了傳承。”陳凌介紹,只要企業的生存環境適宜,競爭有序,“富二代”就完全有可能全面超越父輩。
“富二代”階層從根本上動搖了中國人的財富觀和價值取向。陸建華認為,這意味著,在中國,不通過自我奮鬥就成為有產者不再是一件可恥的事。財富的合法繼承也將受到法律保護。而在生活方式上,蜜糖里泡大的“富二代”很容易就接受了奢侈品消費,而非溫飽型的等級,這將對其他階層,特別是中產階層消費產生巨大的示範作用。
俱樂部富二代的低調奢華生活
中國媒體就富豪階層致富之路有很多爭議,認為有些其實是鑽了政策的空子,通過不正當渠道致富,因此他們致富具有“原罪”。對於“富二代”,負面新聞更是不斷。最新的一個就是杭州富家子胡斌飈車撞死大學生案。
調查還顯示,對於“愛顯擺的都是什麼富豪”的調查中,72%的網友都認為是資產僅百萬的小富豪,而認為資產過億的大富豪愛顯擺的只有7%,其中,網友們認為這些愛顯擺的小富豪中,則以暴發戶和富二代為主,占去總體的84%。心理學家周矩分析,“富二代”在寵溺中長大,價值觀和上一輩會很不一樣。而“暴發戶”的知識體系生活閱歷跟不上外在的物質變化,因此喜歡用極端的方式炫富引起注意,但是在FeSC創業俱樂部,會員都非常鄙視那些炫富的年輕人,並以與之為伍而感到恥辱,對於奢華的生活,這只是個人生活條件優越賦予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追求物質條件生活的權利,在FeSC富二代創業俱樂部里的每一個成員都心存著謙卑的生活姿態,並非所有富二代都喜歡情願的刻意炫富,當他們有所經歷後,心理會慢慢成熟,有人引導加上俱樂部足夠的資源便能成就一番偉業。
FeSC“富二代"學識觀念
透過“富家子弟”的標籤,飆車事件的關鍵,是“富二代”的學識觀念問題。飆車事件的背後是“富二代”們親職教育的缺失,他本身無成熟的學識觀念。有些父母在打拚創業中吃夠苦頭,有錢後就不願意讓子女再吃苦,一味溺愛孩子,天塌下來家長頂著,讓子女養成不思進取、坐吃山空、不負責任的惡習。與生俱來的富足,使“富二代”們缺乏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玩物喪志,玩世不恭。他們不懂寬容和感恩,不知勤勉與節約,過度追求“個性張揚”,甚至為尋求刺激而漠視別人的生命。
社會教育要把“精英訓練”和“貴族教育”從知識灌輸向教育青少年做有責任的人上轉移,不讓他們在成長上迷失方向。家長、老師、社會要運用優秀傳統文化的潛移默化,引導他們積極向上。更重要的是,要營造一個健康的社會環境,清除各種潛規則,堅決打消“富二代”中根深蒂固的“有錢能夠擺平一切”的念頭。
其實選擇的“富二代”並不缺乏常識,只是色彩繽紛的世界讓其分不清未來的方向以及當下的主次,在FeSC創業俱樂部,所有的富二代都堅定的相信自己只有通過經歷過的才是最寶貴的成長經驗,與其花幾千萬去泡妞、去揮霍,最後一事無成,還不如和夥伴們一起小投資實戰,這種成功的快感遠比300邁時速和一夜喧春宵的快感來的刺激,即便一次次的失敗過後,所會回味的亦是成長的自豪與情懷。FeSC願意自己去親身體驗和嘗試,他們經得起失敗,他們堅信在社會中的實際實踐才是最有用的學習和收穫,而他們收穫的也將是未來的商業名流甚至成為商業領袖。
FeSC富二代創業俱樂部的創立
富二代們
在江蘇 “千名民營企業家後備人才培養計畫”遭遇培訓富二代質疑的同時,在浙江溫嶺市72位富二代組建了“未來企業家創業俱樂部”(以下簡稱創業俱樂部),。創業俱樂部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丁世前2009年8月20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72人中自主創業青年占7位,“餘下65人都是企業家接班人,基本都是‘80後’,最小的22歲,最大的也不過32歲。”2010年又由上海超跑俱樂部創始人組建了首個“上海富二代超級創業俱樂部”(簡稱FeSC),從此引發國內對於富二代動向的的極大關注,各大媒體紛紛爭相追逐欲究,但卻都無功而返,不過這使得俱樂部的保密性也面對巨大考驗。
FeCSC基本概況
成立於2010年3月
創始人:Jorin(滬)、JC(VC商)、Rvli(港)
(為避免媒體追蹤對私人產生不必要影響,暫不對外公布真實姓名及相關個人信息)
中文:上海.富二代超級俱樂部
中國.富二代超跑國際俱樂部
破析:Fe:採用富二代的“富二”的拼音第一個字母
sc:超跑俱樂部(supercar Club)(跑車俱樂部)
超級俱樂部(super Club)(創業俱樂部)
英文:shanghai.Fe super Club;
China .Fe Supercar International Club。
或 Shanghai.Rich 2G super Club
China .Rich 2G Supercar International Club
富二代俱樂部控制千億資本平均身家過億
1月底,廣東省工商聯發布全省首份“富二代”調查報告,報告稱,未來5至10年將是非公有制企業主交接班的關鍵時期,30.5%的非公企業計畫由子女接班。省工商聯建議政府依託黨校、行政學院和高等院校,對“富二代”分期分批進行輪訓。
從“70碼事件”到“校園選妻”,與“富二代”這個群體相關的新聞總是瀰漫著金錢的色彩,並伴隨著巨大的爭議。
然而,“富二代”中,有一群人,正意欲為自己正名。在外人眼裡,他們含著金鑰匙長大,擁有將夢想直接轉化為現實的資源;他們開跑車、穿名牌、買豪宅,輕輕鬆鬆。但他們說,他們有著人們無法理解和未曾體會的壓力。他們很孤獨。
巨觀層面上,廣東民營經濟約占全省經濟總量的42%,而企業主的個人素質是民營企業成敗的關鍵。走進並了解“富二代”這一群體,無疑可在某種意義上了解未來5年至10年全省乃至全國的經濟走向。
上海蘇州河邊,一幢外表並不起眼的二層小樓,“接力中國”的四字招牌低調地掛在樓梯口。
他們能夠控制的資本高達上千億元
1月底的那個周末,小樓鐵門緊鎖,步入其中,卻別有洞天。裝修未必算得上豪華,卻很周全細緻。大廳里擺放著精緻的檯球桌和超大屏的液晶電視。一個“X—BOX”遊戲機像個標籤,證明這裡是年輕人的領地。
大廳一角,專門開闢了閱讀空間——從叔本華的哲學名著到《貨幣戰爭》,幾百本書籍的主題涵蓋人文和商業。
到過此樓的人都說,平時總能見到身穿正裝、手夾皮包的中年人正襟危坐,冷靜中略帶不安。很多人都是揣著項目書來的,拜訪這裡的“孩子們”,從中爭取可能的合作者。
“接力中國”,全稱“接力中國青年精英協會”——一個聚集了100多位中國“富二代”的非盈利性組織。
這裡聚集了長三角、珠三角和福建等地三四十名處於接班前後的企業二代掌門人。有的父輩是各省首富、業界大王,擁的多家上市公司。保守估算,他們平均身家超過1億元,而他們能夠控制的資本,高達上千億元。
校園創業的“千萬富翁”
“我們並不像外界想的那樣含著金鑰匙出生,我們看著父母從小作坊慢慢做起來”
1月30日,旁聽完市裡的兩會,陳豪就趕到了蘇州河邊的“接力中國”總部。他是“接力中國”理事長,也是發起人之一,他本人的身份,是浙江嘉興“富二代”。他的父親是當地的超級富豪,涉足製造業、房地產等多個商業領域。
這個1982年出生的年輕人,在朋友的眼裡屬於“少年老成”。
“我們並不像外界想的那樣含著金鑰匙出生,實際上我們見證了父母的成長,從小見證了他們從小作坊慢慢做起來。”陳豪說,作為家裡的獨子,傳承的壓力從他讀書懂事起便已覺察到。“接班,還有企業將來的轉型,我們都需要比第一代更高的素質。”
陳豪選擇了自己創業。在上海華東理工大學讀書時,陳豪拿家裡給他的學費作為啟動資金。他在學校租了兩個店面,鞋子、化妝品、文曲星、手機、電話卡,學校里能賣的,他都賣。大三、大四時,他“有幸參與了一把”無線增值業務,銷售額高達1000萬元,“交稅就交了100多萬元”。畢業後,陳豪沒有去父親的公司,而是轉行做了投資人。“一開始用的是父輩朋友的資金,這兩年已經逐漸市場化。”
雖然選擇創業,陳豪仍然將他的個人選擇納入到整個家族的發展戰略中。“我在做的實際上也是鋪路的工作,為家族將來的轉型做準備。父輩也在嘗試投資礦產。”
“家族傳統製造業的利潤率只有5%。我希望我的投資每年的回報率能達到20%~30%。”
為實現心中的夢想
從海歸千金到商界女強人,Natalie只用了兩三年
Natalie(註:應本人要求,採用其英文名)坐在屬於她的酒店裡,溫婉地笑著。她一邊接受採訪,一邊招呼著到訪的客戶,還抽空問候了生病的員工。
她是“接力中國”的成員之一,2006年回國後,Natalie選擇自己創業,說服投資者開了這家設計酒店。Natalie親自設計、裝修這家酒店,還親自管理,準備打造“鴻·酒店”這個品牌。“酒店就像我的一個Baby。”Natalie還記得設計施工時,開著迷你“cooper”,為酒店馬桶殺價時的尷尬。從留學歸國的千金小姐到酒店行業的女企業家,Natalie只用了兩三年時間。她還拜了如家和漢庭的創始人季琦為師,希望把自己的“鴻“打造成為設計類的連鎖酒店。
Natalie喜歡一切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東西,平時很喜歡看書、考察酒店。加入“接力中國”後,她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齡人,“就像找到了組織”,“以前工作沒有歸屬感,現在大家在一起就像上學時的班級。”
入會程式非常嚴格
首先要有兩位會員共同舉薦,然後要經過3個月到半年的考核,最後全體理事表決
溫州日豐打火機有限公司的Lily(註:應本人要求,採用其英文名)曾比喻自己“身上的責任就好像十字架,永遠沒辦法卸下”。
“這個群體的問題是旁人不明白的。有這樣一個平台,大家都好像找到了組織。”陳豪說。
2008年,在陳豪和幾個朋友的張羅下,“接力中國”成立。從此,陳豪和朋友間的交流方式從吃飯、喝茶、K歌,變成了主題活動,每次都請專家來座談。
“剛認識時,大家沒這么忙,兩年下來,大家都越來越忙,見面的次數少了。因為你看到別人都在努力,都在前進,不抓緊時間不行。”這段時間,他們中間流行的書籍是《五項管理》。在“接力中國”,每個月的讀書會都由一名會員推薦一本書,然後負責購買送給大家。
陳豪說,外界想像的過著安逸生活、責任心沒那么強的“富二代”不是沒有,“就是在我們的第一批成員中也有”。“實際上,加入‘接力中國’後,團體鞭策著個體。”
進入“接力中國”的條件是非常嚴格的。首先要有兩位會員共同舉薦,然後要經過3個月到半年的考核,最後全體理事表決。
100多名會員,主要是出生於1975年至1985年間的年輕人,年齡最小的21歲,最大的44歲;男女比例為7:3;家族產業主要是製造業。值得關注的是,70%~80%的會員有留學背景。
“接力中國”的成立得到了會員父母們的支持,只要有需要,他們還會幫忙宣傳。也有人托關係,讓子女加入。實際上,這裡已經成為兩代富人交際圈的交會點。
在採訪過程中,很多人都對記者說在這裡找到了“歸屬感”,以前那種“個體面對社會的孤獨感”正日益減弱。
接班還是創業
我們的創業,是父母在可承受範圍內允許我們去探索
“我希望,我們這個組織5到10年內能走出馬雲、郭廣昌這樣標誌性的人物。”陳豪滿懷憧憬。
從小,“富二代”身上就被寄予厚望,而金錢在他們眼裡從來不是問題。從小,他們頂著家族的榮耀光環,在旁人“異樣”的眼光中成長;從小,是輕鬆地當“敗家子”還是延續父輩創下的奇蹟,他們一直在這兩個選擇中徘徊。
“我其實從小就特別怕被人叫敗家子。因為我特別崇拜我的父母,他們讓我一出生就與眾不同,但他們肯定沒有我這樣的成長機會,所以我特別崇拜他們能夠創立一番事業。我最大的噩夢就是因為我自己的不負責任,毀掉了父母這十幾年創立的一切。”北京伊利諾伊集團葉志文曾說。
“富二代”中的很多人,都曾經迷茫過。有一天,他們終於長大了,終於要做出抉擇了。
Lily想過留學回國後去外企工作兩三年鍛鍊,但考慮再三,還是聽從父母的勸告直接進入家族企業。
“70%的人是要接班的。”在此前“接力中國”做的“富二代”調查中,已經進入家族企業的“富二代”中,61%進入了決策層;另有29%的人已擔任經理以上級別的管理者;有6%的受訪者在單位中擔任部門主管類職位;僅有4%的受訪者擔任普通員工。
而整個“富二代”群體中,有54%的人選擇了自己創業。
和普通人不同,“富二代”很容易跨越創業門檻。創業資金額在50萬至100萬元之間的,占53%;在100萬至200萬元之間的,占22%;50萬以下的,占25%。
創業,就有賺有賠。“其實我們還算坦然。去年有一些項目是停掉了。但是都沒有到一下子崩盤的地步,也不會傷筋動骨。我們的創業,是父母在可承受範圍內允許我們去探索。”對於去年傳出的“富二代”賣掉家族工廠的事,陳豪不以為然:“我們沒有這樣的事。第二代還沒有賣廠的決策權呢。”
當然在父輩心中,讓二代創業只是讓他們“摔打”一下,最終是要進入家族企業的。一位會員的創業夢就以“自己企業被家族企業收購”而終結的,母親給了他一份收購檔案,並且告訴他,“總公司兩個部門,你直接去管理 。”
進入商業王國
“富二代”逐漸接班的過程中,兩代人的經營理念時常發生衝突
父輩打拚下的商業王國,龐大而複雜,即使頂著“接班人”的光環,也仍然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
初進公司,有時會像無頭蒼蠅,不知從哪裡著手。即使開會時很想發表意見,但剛畢業的他們對很多問題都可能是外行。這讓他們覺得沮喪,留學背景和高學歷似乎沒有用武之地。而從基層做起,卻因為有著接班人的光環,而與旁人的溝通總難免帶有隔膜。
Lily的父親告訴她,做人不能太自私,要多想想周圍的人,多聽、多看、少說、多做。摸索了半年多,她和父母達成了協定。現在,公司每天進出賬目,她都會看,工作已經漸入佳境。
2009年,溫州江南礦業的鄭堅從家族企業的基層開始乾起:穿員工制服、學做包裝、拿錘子釘板。身邊的員工,有的順從,有的也會故意刁難他。裝箱的時候要寫裝箱單,看似簡單,但貨的種類有幾百種,每種的數量又不一樣,每次要寫上五六百張。“我就知道這是對我的考驗。我們這代人打字多,但這個工作就是要用筆寫,一天下來,連捏筷子都沒力氣了。”
“富二代”逐漸接班的過程中,兩代人在經營理念上的衝突,時常會發生衝突。上一輩的經驗和穩健,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都是“富二代”亟須的財富。另一方面,有著海外留學背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80後”,則不斷地帶來新的想法和創新的生意模式,也更多地涉足傳統製造業以外的金融、房地產等行業。
一位在鞋業打拚天下的“富一代”希望兒子早一天承擔起家族企業的責任,自己到時就可以退休了。不過,對於“80後”企業家接班人群體,他覺得,“大部分還不夠敬業,也沒有把工作放到第一位。相對我們這代,他們從小一帆風順,挫折很少,經驗都不足,在為人處事上也單純。”自身的不成熟反映在企業管理中,資歷、經驗和智慧都不足以服人,因此,在如何用人、如何調動員工積極性、如何貫徹執行力、如何凝聚人心等方面都有欠缺。
在陳豪眼裡,“富二代”接班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人”。“父輩打拚多年,已經有了一個成熟的團隊。他們也會有意將社會關係引薦給我們。但可能兩代人之間還是有代溝,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構建自己的團隊。
“‘富二代’太負面”
有炫富的,也有積極向上的
“富二代”最受爭議的,莫過於其奢華、張揚的生活方式。
“現在,‘富二代’這個提法太負面了。其實,有炫富的那一種,也有積極向上的那一種。大部分是積極向上的。其實,大家都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你要給他時間和空間,需要有這樣一個機制。再過幾年,他們也會有變化的。”陳豪和朋友們正在計畫宣傳以“新一代企業家”的新提法代替“富二代”這一“負面稱謂”。
去年,浙江、江蘇等地都先後對“富二代”進行培訓。而廣東也有相應建議。“其實這兩年各種培訓都有,也有各種機構來找我們合作。這樣的培訓,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引導我們朝向一個健康的方向發展。大家都在摸索,最後還是要從我們自身真正的需要出發。”
珠三角“富二代”相對低調
是不是獨生子女直接影響企業的接班形式和“富二代”的成長教育環境
“長三角、珠三角‘富二代’的不同,主要還是體現在文化上。珠三角的相對低調。我們去廣東做調研,大家聊起金融危機,能感覺到,他們面對危機時更加沉著。而且,珠三角的企業更加市場化,也更國際化。”
陳豪說,長三角的“富二代”中,獨生子女少,而珠三角相對較多。是不是獨生子女,看似無關,實際上卻是這個圈子關心的大事,因為這會直接影響企業的接班形式和“富二代”的成長教育環境。
“如果小孩多的話,父母會對孩子們有所分工,然後定向培養,比如有的孩子做財務,有的做市場策劃;如果是獨生子女,就要求孩子是個全才,而在企業交接班時,傾向於引進外部資源進行管理,實現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珠三角的,已經參與企業具體管理了,整體訴求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創新。”
這場金融危機,去年一直是他們的焦點話題。“危機對我們的影響最大,但是我們沒有太悲觀,只是更深刻地認識到轉型的必要性。”
而在轉型方向上,珠三角、長三角的“富二代”也表現出了不同的興趣點。陳豪總結,“珠三角是資本輸入型,傾向於引進資本,在原有行業上做強做大;長三角則是資本輸出型,不僅投資金融,投資房地產,也投資實業。”
說到這裡,陳豪想起了之前會員組織去湖南三一重工和遠大空調實地調研的情形。“三一提出的口號是‘振興民族工業’,遠大提的是‘保護生命’。人家的境界更高一層。”
100多位“富二代”聚在一起,彼此之間做生意是很普遍的。“以前大家集中在一個地方、一個行業,聚在一起後眼界打開了。而且,這裡產業上下游基本都齊了。即使不是實質性操作,只在信息層面溝通也有很大幫助。都是朋友,原本敏感的行業價格問題就顯得不那么敏感了。”
“富二代”的心聲
Ben(註:應本人要求,用其英文名)
廣東名冠集團董事、副總裁
家族背景:廣東名冠集團
主張:改變永遠都是伴隨著機遇和改變。
季偉特
上海上上不鏽鋼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
家族背景:上海上上不鏽鋼集團有限公司
主張:企業家就是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學會各種各樣應對危機的能力。
Natalie
上海鴻酒店總經理
家族背景:家族產業位於福建,涉足建築、旅遊、礦業等
主張:任何事情只要有夢想,努力去追求就可以追到。
梁在中
三一重工集團副總經理
家族背景:三一重工
主張:生活是個壓抑、成長的過程。當你自己知道你肩負著一種使命的時候,你會對自己提出要求。
80後富二代生存狀況調查
學歷
研究生以上的占17%,本科占78%。他們所學的專業中,經濟管理和商科所占的比重為59%,以下依次為理科(17%)、文科(14%)、工科(10%)。接受深度訪談的“富二代”們在解釋選擇專業的原因時,提到無論是父母要求還是個人選擇,都考慮了未來接掌企業的因素,所以大部分人選擇了經濟管理和商科類的專業。受訪對象中,52%的人有海外留學經驗,其中歐洲留學的占到43%,22%的受訪者在美國留學。
經營理念
有49%的受訪者不贊同父輩的經營理念,但能和他們有效溝通;還有44%的受訪者基本贊同父輩的經營理念,持“非常贊同”和“非常不贊同”觀念的各占4%和3%。
消費
接受調查的“富二代”收入普遍都很高,但也有25%的人月收入低於8000元。同樣,根據對他們的消費情況進行的專門統計,月消費水平在5000元至10000元的占多數,為53%;10000元至20000元占17%,20000元以上的占6%。
通過進一步分析,這些受訪者每個月的消費中比例最大的是工作應酬,占38%;其次是休閒娛樂,占29%;排在第三位的是進修費用,占16%。
業餘生活
業餘生活中排在前三位的活動分別是聚會泡吧(33%)、戶外活動(28%)、閱讀(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