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口腔醫學

上海口腔醫學

《上海口腔醫學》 (Shanghai Journal of Stomatology)創刊於1992年9月,現為雙月刊,大16開,112頁,銅版紙彩色印刷,雙月末25日出版。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醫學院主辦的口腔醫學綜合性學術期刊,由中國口腔醫學界第一位工程院院士邱蔚六教授和國內知名專家張震康、王大章、樊明文、劉正教授擔任顧問,張志願教授擔任主編,鄭家偉教授擔任常務副主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海口腔醫學
  • 外文名稱:Shanghai Journal of Stomatology
  • 語言:中文
  • 類別:出版,醫學期刊
  • 主管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 主辦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 編輯單位:《上海口腔醫學》編輯部
  • 創刊時間:1992
  • 出版周期:雙月刊
  • 國內刊號:CN:31-1705/R
  • 國際刊號:ISSN:1006-7248
  • 郵發代號:4-561
  • 定價:15.00元/期;90.00元元/年
  • 出版地:上海市
主要欄目,收錄情況,讀者對象,發行情況,發展歷史,

主要欄目

上海口腔醫學設有: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專欄論著、臨床總結、綜述、學術講座、口腔醫學教育等欄目。

收錄情況

《上海口腔醫學》於1998年加入(CNKI)《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CAJ-CD)》,1999年被選入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並全文上網;2000年被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 2003年成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並被Index Medicus和MEDLINE收錄。2007年被美國EBSCO資料庫全文收錄。

讀者對象

適宜於從事口腔醫學的各級臨床醫師、科研和教學人員參閱。

發行情況

為雙月刊,每2、4、6、8、10、12月末出版,標準大16開,2006年起正文112頁,全部採用銅版紙彩色(插圖)印刷,無線裝訂,由郵局公開發行。

發展歷史

《上海口腔醫學》成立至今,走過了近20個年頭,其發展經歷了創業、建設和發展3個階段。
1 創業階段
1992年初即開始了雜誌創辦的籌建工作,經過一番艱苦而精心的準備,獲得了上海市新聞出版局頒發的內部準印證,於1992年9月創刊。開始時編輯部3個人,邊學習,邊工作,一切從零開始,向兄弟期刊取經,特別是《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編輯部,從人力上、資料的借鑑上給予很大的幫助和支持。
《上海口腔醫學》雜誌是由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上海市口腔醫學會聯合主辦的專業學術雜誌,初創時為季刊,每季度末25日出版,小16開64頁。創刊初期,根據國家對科技期刊的政策和要求,訂出了雜誌的辦刊方針。
(1)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上海口腔醫學》始終把貫徹黨的“雙百”方針,繁榮我國口腔醫學界的學術爭鳴,反映國內外口腔醫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動我國口腔醫學研究工作的開展,為四個現代化服務作為辦刊宗旨;並把不斷提高質量,努力擴大影響,堅持立足國內,爭創世界一流作為奮鬥目標;不斷進取,努力實踐,為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口腔醫學的不斷進步服務。
(2)認真學習和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科學技術與出版的政策、法令、條例;貫徹執行有關保密、著作權、專利、國界等規定。不斷按照國家對科技期刊質量的要求和評估標準,做到標準化、規範化。在論文的要求方面重視其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和預見性4個方面,並對報導計畫、編排設計、報導時差,信息密度,文字加工,版式與設計,廣告,印刷與裝訂,出版與發行,訂出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不斷學習,不斷改進,努力提高期刊的質量。
(3)積極倡導社會主義科技道德、編輯道德,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注重社會效益的前提下,不斷提高經濟效益。期刊在創業期間,也是最困難的時期,經濟方面主要依靠口腔醫學研究所、口腔醫學院及各口腔教研室的贊助費來支撐。
(4)創業階段,按照國家規定,每年由編輯部向上級主管單位: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市高教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呈送樣本和自檢報告。
(5)加強內部建設和保證期刊質量是辦好期刊的生命線,雜誌一經創刊,即成立主編主持的常務編委會,終審期刊的錄取與否。在此之前,實行稿件三審制,以加強編委會對編輯部工作的指導和稿件質量的把關。在收稿後1個月內提出初審意見,對不用稿件退回作者,擬用稿件送有關2名同行專家複審;如意見不一,再送第三位專家複審,複審後稿件匯總成表,定期(每季度一次,一年4次)召開由主編主持的常務編委會進行審定,提出終審意見後,編輯部按終審意見進入發稿周期。發稿後實行編輯加工及三校對一點紅的制度,每期實行責任編輯負責制。
在創業階段,面對同行雜誌的挑戰,雜誌的發展步履維艱,訂戶只有130餘家,且為非正式刊物。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終於苦盡甘來,在第一屆歷時四年主編主持下的編委會領導下,編輯部人員齊心協力,最終得到了市高教局、市科委、新聞出版局對雜誌的認可,上報國家科技期刊管理處,於1996年初獲得了國家科委期刊管理處的正式刊號,迎來了雜誌發展史上的第一個春天(第一個轉折點)。
2 建設階段
自1996年成為正式期刊以後,隨之獲得了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廣告許可證,正式刊發廣告。發行工作由原先編輯部自辦發行,改由上海市郵政局統一發行,訂戶也逐年增多,由開始正式郵發時的1000多份增加到1999年的3000多份,大大鼓舞了辦刊信心。除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外,採取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提高期刊的學術質量。
(1) 堅持嚴格的審稿制度,進一步提高審稿標準。
(2) 欄目中除了臨床研究,基礎研究,經驗交流,短篇報導,病例報告,綜述及信息流外,還增設了講座和專欄論著。
(3) 不斷擴大和更新審稿人隊伍,在第二屆(1996-1999)編委會中增加了部分中年技術骨幹力量,還特邀了美國、日本及中國香港、台灣等地區的編委7名。此外,根據國家對編輯部編制人員的規定許可,編輯部又正式引進了1名編輯。
(4) 通過對退稿數進行巨觀控制,基本上達到了40%退稿率的要求。這不僅減少了稿件的積壓,也使稿件質量進一步提高。
(5) 優先發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技基金及其他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同時也注意到與國外學者合作論文的發表,並適當地進行組稿、約稿及派出人員參加些全國性口腔學術會議。
(6) 組織編輯部人員陸續參加電腦學習班,科技編輯人員學習班,以提高編輯部人員的素質。
(7)縮短論文發表周期,編輯人員對來稿先進行初審,不合格者即予退稿,合格者送專家審核。
(8)強化質量管理,明確每個編輯工作的職責,編務的職責。每期除責任編輯外,每篇文章均有分工的校對編輯,有分工有合作,保證稿件的編排質量。
(9)1998年加入國家科技部與清華大學創辦的《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CAJ-CD),實現全文上網。
(10)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大力開展期刊的廣告業務,保持收支平衡。
在各級領導的支持和關懷下,各位編委及編輯部人員各盡其責,雜誌質量不斷提高,於1996年榮獲上海市優秀科技期刊稱號。統計1995年~1999年口腔醫學研究所提供的資料,共有25篇論文獲科技進步獎,在本刊發表有關論文67篇,平均每項獲獎發表論文數為2.68篇。
1998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在全國範圍內對不合格期刊進行清理、整頓及覆核,我刊於1999年經上級機關審核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頒發新的期刊準印證及刊號。1999年開始,雜誌由原來的小16開64頁改為大16開64頁,增加了文章的容納量和信息量,並且按照科技期刊新的要求,每篇文章增加了作者簡介及文章編號。從1999年起,開始向國外征訂,由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負責發行。
3 發展階段
1999年,雜誌編委會換屆,吸收上海市及全國老中青知名專家,第三屆編委會成立,鄭家偉教授擔任常務副主編。在各級領導和全體編委的共同努力下,雜誌學術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成為國內口腔醫學專業領域有影響的專業期刊之一,1999年底進入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成為雜誌發展史上的第二個轉折點。為了提高雜誌的國際影響,從1999年第1期開始,在主編的建議下,雜誌按學報類雜誌的要求進行編排,增加英文信息量(英文摘要、表題、圖題)。從2000年第1期開始,雜誌採用銅版紙印刷,無線裝訂,彩色插圖按彩色印刷,是國內第一本彩圖隨文印刷的口腔醫學專業雜誌。2000年,雜誌又被美國著名的CA(化學文摘)收錄,並發行到香港、澳門等地區和美國、日本等國家,進入了美國30餘所著名口腔院校的圖書館。為了縮短發表周期,增加刊物容納量和信息量,經報請上海市科委批准,2001~2002年各期,雜誌頁碼由原來的64頁增加至96頁。從2003年第1期開始,雜誌由原來的季刊改為雙月刊,頁碼為80頁。為了增加辦刊經費,在企業、公司的協助下,從2001年開始,成立刊務委員會,廣納會員,互惠互利。廣告業務從2002年開始,交由專業公司經營,進一步走向正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歲末,本刊主編邱蔚六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國內口腔醫學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口腔醫學專家,無疑極大地提高了雜誌的知名度和影響,為雜誌的進一步發展,開闢了無限美好的空間。
2003年10月16日,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正式通知,《上海口腔醫學》雜誌被Index Medicus和MEDLINE批准收錄,成為第2本同時被CA和MEDLINE收錄的中文口腔醫學專業學術期刊,實現了質的突破。經過積極協商和努力,《上海口腔醫學》自1992年創刊以來的所有論文的英文摘要均進入MEDLINE資料庫,免費供世界讀者檢索和引用。《上海口腔醫學》雜誌能夠邁出這可喜的一步,是各級黨政領導、海外校友高度重視和支持的結果,是全體編委和編輯部工作人員勇於進取和努力奮鬥的結果,更是廣大作者和讀者熱心支持的結果。
2003年10月19日,《上海口腔醫學》編輯部高興地迎來了全國各地的100餘位新老編委,假座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演講廳,舉行了第四屆編輯委員會成立大會。張志願教授擔任第四屆編委名主編,邱蔚六院士、張震康教授、王大章教授、樊明文教授、周樹夏教授和劉正教授受聘擔任顧問。新一屆編委會突破了以往編委地域分布較局限的缺點,增補了一大批年輕有為的中青年專家教授,並廣泛覆蓋全國各省市,同時邀請了11位海外知名學者作為特邀編委,為豐富稿源、提高稿件質量、完善審稿學科分布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擴大雜誌發表論文的引用率,提高雜誌的國際影響,2005年,編輯部投資建立全文資料庫,並與MEDLINE進行全文超級連結,供讀者下載、瀏覽全文。
2006年第1期始,正文頁碼由原來的80頁增加至112頁,每本定價由原來的8.00元調整為10.00元。
2007年8月,與美國著名出版公司EBSCO Publishing簽署協定,雜誌全文數據進入EBSCO文獻資料庫。2007年11月8日在上海召開換屆會議,成立第五屆《上海口腔醫學》編委會。新一屆編委會由145名老中青專家組成,同時成立由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的審稿委員會,以確保稿件的學術水平。
2008年,《上海口腔醫學》影響因子在15本口腔醫學類統計源期刊中名列第4。2009年,在17本口腔醫學類統計源期刊中名列第5。
從2009年1月1日開始,正式啟用網上投稿審稿系統,所有稿件均通過網上投寄和評審,既方便了讀者和審稿人,又節約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辦公自動化水平,為不斷提升雜誌的影響力和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2010年年初,經醫院院務會議討論通過,決定每年給予雜誌一定的辦刊經費,支持雜誌的軟硬體建設,使雜誌向著更高層次發展。
2011年10月26日,《上海口腔醫學》第六屆編委會成立大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隆重召開。第六屆編委會成員160名,其中,顧問5名,主編1名,副主編9名,編委132位,特邀編委13位。《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誌》第三屆編委會由109名編委組成。其中,顧問4名,主編1名,副主編5名,編委84名,特邀編委15名。
2011年4-11月,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對603種上海期刊開展編校質量檢查,《上海口腔醫學》被評為優秀,列第23位。
2012年1月,為了滿足稿件數量日益增加的需求,雜誌正文頁碼由112頁增加到120頁。同時,依據文獻計量學的原理和方法,經研究人員對相關文獻的檢索、統計和分析,以及學科專家評審,《上海口腔醫學》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CSCD)2011年第6版臨床醫學/特種醫學類的核心期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