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01年,開始籌備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由香港董氏慈善基金會和上海交通大學聯合創辦。
2003年1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正式開館迎賓。成為中國高校第一所航運專業博物館,館名由著名華裔科學家、教育家顧毓繡題寫。
建築布局
綜述
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建築面積1250平方米,該博物館館址設於交大徐匯校區新中院,樓高二層,為“康白渡式”西式建築,整體風格帶有新藝術運動韻味。內有中國式天井,是學校早期的學生宿舍。
展廳
基本陳列
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展廳面積為600平方米,展出展品總計1000餘件。館內設有兩個基本陳列:一樓為《中國古代航運史陳列》,二樓為《董浩雲生平陳列》。
《中國航運史陳列》通過大量的圖片、文獻資料和實物模型及航海貿易物品,概括反映了中國古代自新石器時期至清末的舟船及航運歷史。
《董浩雲生平陳列》用生動的照片、資料、實物和逼真的場景,濃縮了“世界七大船王”之一的董浩雲傳奇的一生。其中重要展品有鄭和寶船、“海上巨人”號模型等。
專題展覽
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在完善基本陳列的同時,還利用行業優勢,聚焦社會熱點,抓住歷史機遇,主辦或承辦、合辦了多個專題展覽。
200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與上海歷史博物館聯袂舉辦《暴虐與抗爭—外僑鏡頭中的‘八一三’淞滬抗戰》圖片資料展覽,為期一個月。
2006年8月,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與瑞典駐滬總領事館合辦《中瑞友好關係的珍貴歷史瞬間》及《“哥德堡”號攝影展》,為期21天。
2006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舉辦《“哥德堡”號水手生活攝影展》,為期1個月。
2006年9月,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與荷蘭MIDDLEBURG航海畫廊合辦《荷蘭藝術遠航中國—荷蘭當代海事藝術精品展》,為期1個月。
2007年3月,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參展上海市科教黨委牽頭的上海市首批入選民族文化建設項目的11家高校博物館以“科技風、校園情、民族魂”為主題的聯展,為期1個月。
館藏文物
綜述
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藏品主要來自捐贈和徵集。藏品類別分為實物、文獻、照片、圖片等四大類。截至2019年末,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藏品有1100件/套。
重要藏品
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重要藏品有:寧波船模型、上海沙船模型、耆英號模型等。
文化活動
宣傳教育
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配備專職講解員,用中、英文為觀眾提供講解服務。已編印出版有《董浩雲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參觀指南》手冊及《中國海洋文明之旅》與《董浩雲―代海洋巨子》DVD。
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舉辦了多次主題講座。
2005年5月,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舉辦題為“千古絕唱—鄭和七下西洋”的講座。
2006年3月1日,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舉辦“博物館經營與管理”主題講座。
2006年9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舉辦中瑞關係史及“哥德堡”號上的水手生活講座。
2006年9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舉辦關於林內和“哥德堡”號上的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專題講座。
2007年3月,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舉辦“中國古代航運史及船模製作”為主題的專題講座等。
交流合作
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與中國國內外及香港等多家博物館及文化藝術單位建立了館際交流與聯繫。
2006年底,該館組團訪問香港董浩雲資料室、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海事博物館等,就行業博物館的發展建設與高校博物館發展趨勢等問題進行探討。
2007年9月,該館與香港董氏慈善基金會聯合舉辦了紀念董浩雲95誕辰暨學術研討會。作為中國博物館學公向儀得物館分會理事會員單位,定期參加中國高校博物館學會的年會等學術活動。
機構設定
單位性質:國有文化事業單位。
經費來源:上海交通大學撥款。
人員編制、組成:3人,其中副研究館員1人,館員1人,助理館員1人。
服務觀眾項目:為觀眾提供展覽內容的講解和導覽服務,還設有“中國古代航海牽星術”演示互動裝置。
觀眾接待:年約2萬人次。
歷任館長:顧建建(2003.1一2006.4);曹永約(2006年5月)。
參觀信息
上海交通大學董浩雲航運博物館位於上海市
徐匯區華山路1954號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新中院內(近廣元西路)。
星期二至星期日9:00一17:00。
免費。
公共運輸:上海市內捷運1號線、44、72、113、126、926、911、806、840、大橋六線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