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廉泉穴,經外奇穴名。出自《新醫療法手冊》。位於頜下部,頸前正中線上,甲狀軟骨直上1寸處,取廉泉穴與下頜骨中點連線的中點,即下頜骨下1寸,廉泉穴上1寸(一說1.5寸),舌骨與下頜緣之間凹陷處,共1穴。布有頸皮神經,面神經頸支,舌下神經分支。主治舌強,舌面潰瘍,舌下神經麻痹,流涎,語言不清,啞證,失語,口腔炎,急性咽炎等。斜刺0.5-1寸或1-1.5寸;一般不灸。
基本介紹
- 出處:《新醫療法手冊》
- 主治:舌強,舌面潰瘍等
- 操作:斜刺0.5-1寸或1-1.5寸;一般不灸
- 隸屬經絡:經外奇穴
- 功能:清咽利舌,疏風泄熱
- 主要配伍:配承漿、地倉治流涎等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功效,附註,相關論述,
名稱釋義
本穴在任脈廉泉穴之上,故名上廉泉。
功能作用
清咽利舌,疏風泄熱。
定位
位於頜下部,頸前正中線上,甲狀軟骨直上1寸處,取廉泉穴與下頜骨中點連線的中點,即下頜骨下1寸,廉泉穴上1寸(一說1.5寸),舌骨與下頜緣之間凹陷處,共1穴。
解剖
在下頜舌骨肌,頦舌骨間至舌體;有舌動、靜脈;布有頸皮神經,面神經頸支,舌下神經分支。
主治
舌強,舌面潰瘍,舌下神經麻痹,流涎,語言不清,啞證,失語,口腔炎,急性咽炎等。
操作
向舌根方向斜刺0.5-1寸,或退針至皮下,再向左右兩側斜刺1-1.5寸,舌根部以及喉部酸麻沉脹感,得氣後不提插,不留針;一般不用灸法(灸3-7壯,或溫灸10-15分鐘。出《實用針灸辭典》,供參考)。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舌下神經麻痹,失語,急性咽炎,慢性咽炎等。
配伍
配承漿、地倉治流涎;配啞門、合谷治言語不清;配曾音、啞門治“乙腦”後遺症失語;配洪音、合谷治癔病性失語;配海泉、合谷治中風失語、舌強;配照海、少商治喑啞、咽喉疼痛;配風池、啞門治假性球麻痹;配勞宮、阿是穴(即潰瘍局部,用點刺法)治口腔潰瘍等。
功效
凡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口噤不開等症急救時可選為首選穴,可達立蘇之功。而對暴喑暴啞,口噤不開及聾啞等此為有效穴。痰多及口流清粘痰涎等症治療時,此為常選妙穴。
附註
用上廉泉穴治療任何病時,針刺會使患者咽喉部有明顯的濕潤感,這是獲效的一種反應。
相關論述
《新醫療法手冊》:“上廉泉,廉泉穴上一寸處,仰頭取之。主治啞、舌肌麻痹,扁桃體炎。”
《工人醫生手冊》:“上廉泉,下頦骨下一寸處。主治啞,流涎,舌下神經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