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可以說是介紹在相機後面和圍繞著相機的視覺文化的歷史,那些圍繞在攝影的藝術、哲學與美學,攝影的意識形態、攝影的“觀看之道”以及攝影與殖民統治等等,這些圍繞在攝影的久遠的問題,自本雅明的那個“機械複製的時代”就成為“靈光”圍繞,在布爾迪厄、約翰·伯格、蘇珊·桑塔格等思考者的筆下,攝影展現出一派關於人類目光與影像的“生存圖景”,從而在人類社會與文化的歷史上產生深遠的影響。
本書可以說是關於“攝影文化”思考的一條河流,蘇格拉底說“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在“攝影”的光耀並未消散之時,本書亦是一種緬懷與追奠。
吳瓊,文學博士,現供職於中國人民大系哲學系,主要從事西方美學和哲學研究。 杜予,工人出版社編輯。
相機是否已取代了上帝的眼睛?宗教的式微和攝影的興起同時發生,資本主義文化是否已開啟望遠鏡將上帝置入攝影術中?……人類擁有記憶的能力,這使人們不禁要問:是否正如他們對某些事件牢記不忘一樣,有其他眼睛可以記錄下一些極可能看不見的事?這樣的“眼睛”指的是他們的祖先、靈魂、天上的神或他們唯一的真主。
——約翰·伯格
視覺性與視覺文化——視覺文化研究的譜系
攝影小史
論攝影
攝影與物戀
攝影的使用——給蘇珊·桑塔格
作為客體的主體:攝影與人體
電子影像時代的攝影
視覺帝國:攝影與非洲的殖民治理
現代性的肖像:達喀爾大眾攝影中的時尚自我
他人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