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基村是位於重慶市雲陽縣最北端的上壩鄉的一個小山村。其地理位置、經濟發展獨具特色,民風淳樸,和諧美好,景色宜人,氣候涼爽,是旅遊度假,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生基村
- 別名:公社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重慶市雲陽縣
- 電話區號:023-5589
- 面積:25平方公里
- 方言:四川
- 車牌代碼:渝F
地理位置,經濟發展,風俗人情,地方特產,教育狀況,未來建設,總論,制度構建,經濟建設,文化教育,
地理位置
上壩鄉生基村位於重慶市雲陽縣最北端的上壩鄉中部,是上壩鄉第一大村。東接壤治安村.西接壤東陽村.是雲陽、奉節、巫溪三縣交界處,東臨奉節縣、北接巫溪朝陽鄉。南邊被紅旗河溝壩把生基村與大彎村分開。西邊有深潭溝與東陽村為界。生基村,大致處於一座東西走向的高山南面,整體地形表現為,北高南低,呈陡坡的趨勢。境內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其最低點,紅旗河溝370米,其海拔最高點轎頂山為1761米,與鄉內另一高峰剪刀架相對峙。生基村南部,即從紅旗河溝到山腰,坡度相對較小,是生基村人口的主要生活區域,其間村中間地帶,原紅旗公社是生基村,經濟、活動中心。那裡各種商店裡的商品基本可以滿足村民的生活所需。從山腰到山頂,地勢極為陡峭,難以從事土地耕種。在山頂的黑桃坪樑上,存在一些平坦的小壩,可以從事農業種植和家禽飼養,居住了少許的村民。
生基村全村總面積 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3800多畝。下轄5個生產小組,全村人口3751人。
經濟發展
生基村是農業大村,農業經濟居於全村經濟主導地位,收入來源主要為種植、畜牧業和勞務輸出。傳統種植物主要是洋芋、紅苕、玉米“三大塊”。近年來,在鄉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村委會的積極帶動下,生基村一方面積極改變傳統農業的“三大塊”模式,建成了,以洋芋、紅苕、玉米“三大塊”為主,其它多種經濟作物。如,辣椒、菸葉、油菜、磨芋等為輔的多種農作物並存的農作物種植方式。另一方面,不拘泥於農作物種植,更多發展經濟林木的種植家禽飼養。廣泛種植核桃、板栗、柿子、蘋果、葡萄等,養殖豬、牛、羊、雞、魚。尤以豬、牛、羊居多,大部分遠銷重慶各地。
村基本生活設施齊全,生活方便快捷。交通便捷,公路到戶率達到70%以上。其經濟中心紅旗是沙紅路的終點,距渝巫主幹道25公里,近年來也加強了同巫溪,奉節的交通建設。通訊便捷,已安裝程控電話280多門,移動、聯通等通訊信號覆蓋全村。電力設施齊全,聯網高壓輸電可保證全村生產、生活用電。飲水方便,村內設有大型蓄水池一個,自來水管道貫通全村。燃料充足,以木柴為主,以煤炭作為輔助生活燃料。近年來,也推廣發展沼氣的使用。
村企業具有一定規模,主要有小水電站一個、私營煤礦1個,澱粉加工廠2個,白酒釀製廠及養豬場一個,其他小型雜貨店20餘個。教育設施基本完備,全村有中心國小一所,配備優秀教師20餘人,添置電腦15台。村醫療保障到位,全村合作醫療點1個,醫務工作人員3人。
生基村自然景觀眾多,尚待開發,著名的有轎頂山、岩包子。岩包子高聳入雲,秋日登之,大有“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感。轎頂山形如其名,遠處凝神細看,山頂酷似古代華轎的頂蓬,相傳西天王母娘娘巡遊到此,感受人間奇美,落轎於此,後來此山競神奇般變成了轎頂的形狀。
生基村氣候條件獨特,其黑桃坪樑上,更是具有開發的強大潛力。黑桃坪樑上深處大山的環抱之中,空氣清新,景色秀麗,是天然的氧吧。夏天是乘涼避暑,度假休閒,體驗山村田園生活的好地方。冬天,更是南方地區極為少有的,觀看雪景的盛地。
風俗人情
生基村村民多以族姓、院壩聚居,房屋以土木、磚混結構為主,住房講究寬敞。村民團結互助,農忙時節,鄰里同耕,你幫我種包穀,我幫你種洋芋。勞作之餘,大家圍在一起,天南海北擺龍門陣。如遇婚喪嫁娶,紅白喜事,主人家總要置辦農家酒席,邀請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大人小孩,聚在一起,慶賀悼念幾天方才盡興。到了農閒時節,大家便挑著蔬菜、瓜果、臘肉等土特產到鄉場趕集,看熱鬧,換回各自需要的大米、衣服及其他日用品。
生基村,民風淳樸,村民樸實大方,熱情好客。每逢年尾,家家宰殺年豬,用鹽淹制數日後,懸掛於屋樑,或灶頭,用柏樹枝慢慢薰烤數日後,待其炕乾後,即成臘肉,成為來年的主要肉食。逢年過節,款待親朋,招待貴賓,總要煮上一塊臘肉,配上村里楊家酒廠釀製的包穀酒,勝過世間一切美味。生基村的臘肉配上生基村的酒,絕對只在生基村才有。悲哉,痛哉,天下人,能嘗此美味者能有幾何?
生基村村民,勤勞善良,樂觀積極。生基村村民大多以種地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萬物隨法,從不抱怨,堅決服從。大躍進時期,積極回響黨的號召,創造出大量的財富。文革期間,人民寧可餓死,也不動一粒公家的糧食。到了現在,人民不管有多勞累,臉上總是掛著愜意的微笑。鄰里之間,不管是農忙,還是空閒,總是有說不完的家常,道不盡的情誼。遠遠的,你就可以聽見這邊地里,種紅苕的李大哥,和對面山上撿乾柴、挖洋芋的王么妹,歡聲笑語,情話家常。
地方特產
生基村海拔較高,晝夜溫差大,無污染、天然隔離條件好,蔬菜生長期長,產出的蔬菜細膩可口,營養豐富,特別適宜發展高山反季節蔬菜。良好的自然條件同農民成熟的種植經驗相結合,生基村每年生產大量的洋芋、白菜、茄子,青椒等。尤其是洋芋是生基村三大主要的農業生產之一,具有建基地條件,每年可向全縣提供種薯30萬元公斤。
優質白肋煙生產基地,從1987年開始種植白肋煙以來,生基村菸農積累了豐富的種煙經驗,加之獨特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使生基村出產的菸葉品質好,產量高,每年種植面積500畝以上,出售菸葉6萬元公斤。
全村森林覆蓋面積達到80%以上,既滿足了村民的柴火所需,也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同時,在山裡面,存在大量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像野生天麻、黃連、黨生、蘑菇等。
柿子,是村里又一大特產。各家各戶,門前屋後,都長著一棵高大的柿子樹。每到秋天,柿子成熟,紅紅的掛在樹上,更添秋收的喜氣。
教育狀況
生基村有中心國小一個,基礎教學設施齊全,有優秀教師20餘人。結合教育部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的政策,在鄉政府的大力指導和村委會的全力幫助下,學校制定了培養“三個面向”的人才的教育計畫,開設了數學,語文,社會,思想品德,自然,美術,計算機,體育等多門課程。在配合九年義務教育的政策的貫徹實施下,全村25歲以下的人全部上過國小。國中畢業率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尤其在近年來,村裡面還湧現出了不少本科學生,走出大山,和來自全國各地的人一起學習研究先進科學文化知識。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人才。此外,在閒暇之餘,村裡面還積極組織掃盲班,利用已有的資源,免費教農民讀書、識字、算術。全村人民,積極學習,村教育面貌煥然一新。
未來建設
總論
為了迎合共產主義到來的必然趨勢,加強村自身建設,生基村確立了自己的未來建設目標,建設總體策略,總體路線。
生基村的最終建設目標是,把生基村建設成為民主、富裕、和諧、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村莊,讓生基村走出雲陽縣、走進重慶市、走向全中國,使生基村成為雲陽縣的、重慶市的乃至全中國的模範村莊。
大三步的戰略思想,為了實現,這一偉大長遠目標,結合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迎合社會主義建設穩步前進的步伐,立足於生基村的具體實際,生基村從巨觀整體上制定了,大三步走的重要戰略思想。第一步:在2010年到2025年要使經濟充分發展,各項教育、醫療福利保障完善,村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二步:到2050年,經濟要進一步發展,趕上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第三步:2050年以後,要努力實現共產主義,力爭讓我村跑步進入共產主義。
村委會總體路線,是三步走過程中所必需遵守的。生基村村委會的總路線是,村委會要領導和團結全村人民,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念,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教育文化與環境保護並舉,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把生基村,建設成為一個民主、富裕、和諧、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村莊,讓生基村走出雲陽縣、走進重慶市、走向全中國,使生基村成為雲陽縣的、重慶市的乃至全中國的模範村莊。
在實事求是、可持續發展、立足村基本情況的基本原則的指導下,為實現村建設的第一大步走,生基村制定了,由村委會討論研究、村支部書記起草,村民大會表決通過的生基村近期工作計畫。將第一大步又劃分為,三個小三步,也可以說是三個五年計畫。第一個五年計畫,2010年到2015年要使村生產總值翻一番,第二個五年計畫,2015年到2020年,要使生產總值再翻一番。第三個五年計畫,到2025年為止,要使全村經濟充分發展,教育、醫療、福利保障完善,村民富裕,日子好過。既是完成第一大步走。
在三大步的最高綱領總體指導下,三小不綱領的運用下,村委會確立了第一個五年計畫中各項建設:制度構建、經濟建設、文化教育建設,我將在分論中給大家一一介紹。
制度構建
社會主義建設的長遠性與艱巨性證明,生基村的目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的。要實現目標還得腳踏實地,從根本做起。在第一個五年計畫中,生基村村委會,在管理制度上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創新,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建設。
財務公開制。生基村準備將各項財務開支,通過各種途徑與以公開,接收上級的檢查,人民的監督。此舉,實行後,將會大大加深村民與村委之間的互信,不僅使生基村制度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起點,也將是在全中國的首創,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與實踐意義。
村民大會制。生基村的一切重大決策,都是由村民大會通過。充分體現,一切為人民根本利益出發的的思想。同時,村民自身制定的,各種決策,在村民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實行,很少出現村民抵制實行的局面。
村委三項制,即實行,村支部書記接訪,村支部書記定期在村委辦公室接訪村民;村委成員,定期家庭走訪,傳達各項意見,幫助年老多病的人;定期調查反饋村民意見。
生基村建立了村志願服務隊伍。以村委帶頭的生基村志願服務隊,主要是幫助孤寡老人,還有其他生活困難的村民,同時也免費修善村裡面的,其它基礎設施,像自來水管道,電力設施,有線電視等等。為生基村增添了和諧溫馨氛圍。
經濟建設
生基村,農副產品豐富,資源充足,但是由於原先的經濟模式,農副產品價格地下,錢都被一些小商販賺走了。為了,發展經濟,順利完成第一個五年計畫,生基村在經濟建設方面準備採取一些列的措施,增加生基村經濟發展。
一方面,生基村在接下來要設定一個專門的農副產品交易所,保持和外地大型商戶的聯繫,對生基村的農產品實行統購統銷,大大提高了原先農副產品的價格,為人民創造了更多的收入。解決了先前農民有好收成沒有好價錢的苦惱。
另一方面,生基村準備集體出資,共謀福利。採用集體出資的方式,開辦一些大中型農企。這些農企的收入,完全用於集體建設,和生基村共同福利。例如開辦一個有影響力的養豬場和一個大型土豆加工廠。不僅可以把本村的農產品加工後直接創收,而且還可以間接增加就業機會,間接為村裡面創收。組建自己的運輸隊伍,解決,坐車難、坐車貴的問題,改變高價運輸的局面。
文化教育
為了防止,村民錢袋子滿了,腦子空了的局面,生基村在加強經濟建設的同時,也不忘文化教育建設,提出了“狠抓教育”的口號。生基村的教育不僅僅是對青少年,而是對全村。
一方面,生基村決定,要加強村內的國小建設,提高教學質量,使生基村的孩子個個優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讓孩子們能夠走向世界。同時,也培養他們對村的熱愛之情,讓他們成才後能夠回歸村里,成為村建設的新一代接班人。
另一方面,積極開展農民的科技教育,讓他們學會更多的有關現代農業生產知識。把現代農業增產的先進科學技術,與本地農民優秀的傳統種植經驗相結合。培養農民,對共產主義,對村偉大目標的信念。凝聚力量,堅定不移地相信,黨的領導、村的建設。發展自己的文化特色,走自己的建設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