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漢語假設句研究

上古漢語假設句研究

《上古漢語假設句研究》是2017年12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龔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古漢語假設句研究
  • 作者:龔波
  •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頁數:350 頁
  • ISBN:9787100154680
  • 定價:6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上古漢語假設句研究》是一部列入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的著作,由作者對上古漢語(從商代到西漢時期)假設句進行了全面、系統和深入的調查與研究後,撰寫而成。作者針對從商代到漢代一千多年的時間中,漢語假設句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過程;其變化呈現出何種樣態;有沒有一些關鍵的時間點或階段性;變化是如何發生的;體現了怎樣的共性和個性等問題,從探討假設句的意義入手,以標記為綱,按照時間順序,對上古漢語假設句進行了細緻的描寫,勾勒出了假設句及其標記形式的發展過程。內容涉及假設句的定義,假設標記的來源、判定、種類,假設句中否定詞的分布規律,假設句的語義特徵和句法功能等諸多方面。作者還在此基礎上,嘗試對研究中所發現的諸多語言現象進行解釋和說明。同時,這部著作對上古漢語假設句的蒐集、整理、描寫和分析,可為進一步全面地研究漢語假設句提供前期的材料和方法支持,並為我們進一步認識“假設”這一重要的語義範疇及其在語言中的表現形式打下良好基礎。

作者簡介

龔波,男,漢族,1979年3月出生於四川省珙縣,博士,副教授。1997年中師畢業後從事國小教學工作多年。2003年考研進入四川大學中文系,師從雷漢卿教授,2006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隨即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師從朱慶之教授,2010年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漢語語法史的研究,已在《中國語文》《語言學論叢》《古漢語研究》《漢語學習》《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二十多篇。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假設性虛擬範疇、假設句和假設標記
1.1假設性虛擬範疇
1.2假設句和假設構式
1.3假設構式的敏感位置和假設標記
第二節研究意義和現狀
2.1研究意義
2.2研究現狀
2.3研究方法
2.4重點語料
第一章上古漢語的無標記假設句
第一節假設標記辨析
1.1否定詞誤釋
1.2連詞誤釋
1.3副詞誤釋
1.4動詞誤釋
1.5時間詞誤釋
1.6指稱化標記誤釋
第二節無標記的假設句
2.1上古漢語無標記假設句的用例情況
2.2上古漢語與現代漢語無標記假設句情況的對比
2.3無標記假設句的類別
2.4無標記假設句存在的原因
2.5小結
第二章上古漢語假設句演變概貌
第一節商代假設句
1.1商代甲骨文中的假設句
1.2《尚書·商書》中的假設句
1.3商代假設句的特點
第二節西周時期的假設句
2.1語料概述
2.2《尚書·周書》中的假設句
2.3西周金文中的假設句
2.4《逸周書》中的假設句
2.5西周時期假設句的特點
第三節春秋戰國時期的假設句
3.1語料概述
3.2《左傳》中的假設句
3.3《論語》中的假設句
3.4《孟子》中的假設句
3.5《呂氏春秋》中的假設句
3.6春秋戰國時期假設句的特點
第四節西漢時期的假設句
4.1語料概述
4.2《史記》中的假設句
4.3《淮南子》中的假設句
4.4《說苑》中的假設句
4.5西漢時期假設句的特點
第五節上古漢語假設句的發展
第三章相關問題的討論(上):假設句及其標記形式
第一節從假設句的否定形式看甲骨文中的“勿”“弱”與“不”“弗”之別
1.1“勿”“弱”與“不”“弗”“亡”在假設句中的互補性分布
1.2“勿”“弱”與“不”“弗”之別
1.3餘論
第二節構式語義的吸收——“必”類副詞表假設探源
2.1引言
2.2《史記》中的假設副詞
2.3必類副詞的語義變化
2.4必類副詞假設語義的來源及其演變過程
2.5結論和餘論
第三節指稱化的謂詞性結構做假設句前件及其解釋
3.1假設句前件中的指稱化謂詞性結構
2.2以往的解釋和存在的問題
3.3指稱化的謂詞性結構做假設句前件用法產生的根源
3.4關於假設句前件指稱化傾向的認識
3.5其他類似的例證
3.6結論和餘論
第四節“所”表假設來源考
4.1“所”可以表假設
4.2“所”表假設的特徵
4.3指稱化的謂詞性結構表假設
4.4“所+VP者”結構表假設的性質和來源
4.5小結
第五節語氣詞的轄域與古漢語假設句中的“也洲矣”之辨
5.1轄域和轄域歧義
5.2語氣詞的轄域
5.3關於“也”“矣”之辨的幾種說法
5.4論斷句末的“也”和“矣”
5.5語氣詞的轄域與“也”“矣”之辨
5.6結論和餘論
第六節上古漢語假設標記系統的演變與副詞“其”的性質
6.1假設句中的副詞“其”
6.2副詞“其”與其他假設標記
6.3兩種假設
6.4可能的解釋
6.5副詞“其”的性質
6.6結論
第四章相關問題的討論(下):假設範疇與其他範疇
第一節假設與條件:從疑問句中“如果”與“只要”的功能差別角度的考察
1.1引言
1.2“如果”與“只要”引導的疑問句的分布差異
1.3產生兩類疑問句分布差異的原因
1.4從“如果”與“只要”的差別看假設關係與條件關係的異同
第二節先秦漢語連詞“苟”用法考察
2.1引言
2.2連詞“苟”在先秦文獻中的分布情況
2.3連詞“苟”用法考察
2.4“苟”與“若(如)”之別對應於現代漢語中的“如果”與“只要”之別
2.5結論和餘論
第三節上古漢語“若”類話題轉換標記考察
3.1引言
3.2“若”的話題轉換功能
3.2“若X”和“X若”
3.4進一步的考察
3.5結論和餘論
第四節先秦漢語中的同源多功能語法形式“若”“如”考察——從語義地圖和語法化的角度
4.1引言
4.2語義地圖的操作模式和與假設相關的概念空間
4.3概念空間的建立:從《詩經》和《論語》中的“若”和“如”看與假設相關的概念空間
4.4概念空間的驗證:《孟子》和《左傳》中的“若”和“如”的語義地圖
4.5小結
第五章假設句的語義特徵和句法功能
第一節假設句的語義特徵
1.1主觀假定性
1.2對比性
1.3指稱性
1.4論斷性
第二節假設句的句法功能
2.1假設句與複句
2.2前件與話題
2.3前件的句法功能
第三節假設標記的語義特徵和句法功能
3.1條件引導詞的語義特徵和句法功能
3.2條件煞尾詞的語義特徵和句法功能
3.3結果引導詞的句法功能
結論
參考文獻
· · · · ·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